王学新倒的确是因为筹备着整场战斗的“全局”另外也因为王学新相信独立团的战斗力而忽略了这个难点,或者也可以说,对于王学新这个现代人来说协同作战的战术和理念早就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于是想当然的以为别人也都会,全然没想到这对八路军指战员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直到李云龙找上来时,王学新才意识到这个疏忽。
王学新看了看时间,这时距离开战只有两天时间了,独立团还有些时间准备甚至做一两次演练,于是就拿出一坛酒再摆上一碟花生,就与李云龙一边喝一边说。
“团长!”王学新说:“这协同作战其实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
说着王学新就轻拍自己的脑袋,说:“是这里的问题!”
“怎么说?”李云龙一听就愣了,连手里的酒碗都忘了往嘴里送了。
这可是他从来就没想过的,最重要的居然是脑子?
打仗嘛,难道不是端着枪上去跟鬼子拼狠劲拼力气拼枪法?
居然还是拼读书人用的脑子?
接着李云龙就明白了。
“对对对!”李云龙说:“打炮嘛,当然得要读书人的脑子!”
“我说的不是这个!”王学新端着酒碗小喝一口,解释道:“我说的是观念问题,指挥员的观念,尤其是中下级指挥员!”
李云龙再一次被干懵了,坦克、大炮,那不是跟跟随步兵以及炮兵观察员有关吗?跟中下级指挥员有啥关系?
王学新抱着坛子给李云龙酒碗里添上一些酒,问:“团长,按咱们现在的打法,要是碰到敌人一个火力点或是一座碉堡,咱们连长或是排长会怎么打?”
“那还用说!”李云龙想也不想就回答道:“组织爆破小组上呗!”
王学新点了点头,然后就自顾自的剥着花生一边吃一边配着酒。
李云龙“哦”了一声,就明白了:“咱们不应该这么干,而是因为呼叫坦克和火炮!”
王学新点了点头,李云龙是个指挥天才,而且是实战型指挥员,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讲大道理的,他在这方面的悟性比其它人高得多,所以一点就透。
王学新分析道:“咱们手里虽说有坦克、有火炮,同时咱们的坦克也有跟随,火炮也有炮兵观察员辅助,团长一直以来也都是这么练兵的。但是……如果中下级指挥官不知道用这些坦克和火炮,甚至把呼叫坦克和火炮看成是怯战或是无能的表现,你说会出现什么情况?”
李云龙刚要送到嘴里的酒碗停在了半空中,想了好一会儿才重重的点了点头,带着赞赏的目光看着王学新,感叹道:“有两手啊,小东北!几句话就说到点子上了!”
王学新说的的确是八路军……更确切的说是独立团此时面临的状况。
一直以来,八路军因为装备差兵种少,打仗都是以士气为先。
以士气为先就必须强调“不怕牺牲不怕流血”,怯战不前的行为会遭到战友嘲笑甚至要受到处分的,李云龙赔养独立团的“狼性”就有这味道在其中。
但是,随着独立团的装备的更新,尤其是坦克和火箭炮以及火炮的加入……
其中尤其是火炮,独立团在第二次攻打运城时从鬼子手里缴获了17门重炮,仓库里还有储备了上万发炮弹,这使独立团拥有了名副其实的炮兵。
于是,之前那种只凭着勇气片面强调“不怕牺牲不怕流备”的观念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第825章 通讯
王学新这倒不是像李云龙说的那样具有“火眼金睛”,几句话就能轻松的说到点子上。
而是王学新对军事有些了解,知道史上华夏军队直到80年代时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还存在这样的矛盾:
一方面,因为军队长期强调“不怕牺牲不怕流血”,以至基层指挥员在碰到困难时没有协同意识……他们想当然的认为碰到困难就呼叫炮火呼叫坦克是胆小怕死的表现,于是几发炮弹就能解决的问题,偏要用人命去堆。
另一方面,炮兵和坦克兵也因为前线几乎没有大多的协同需求,于是只能自己打自己的。
结果就是每场战斗下来坦克与火炮都没有将作用充分发挥,人员伤亡却十分惨重。
这是华夏军队将来数十年一直存在的问题,王学新当然知道。
如果能在这时就把这观念改一改带起一个好头,那是不是说军队的作战理念就提前转变了?
不过这也是因为讨论的对像是李云龙。
这下如果是赵刚这个政委来讨论这个问题,只怕就要跟王学新争得面红耳赤了。
李云龙是个现实派,他坚信不管什么打法,只要能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就是最好的打法,因此很快就明白、理解并认同了王学新的说法。
“这话在理啊!”李云龙说:“咱们有炮,也有坦克,坦克拉上来‘轰’的一下就能解决问题,凭什么还要爆破小组用人命去顶?不行,我得去给同志们说说……”
说着酒都顾不上喝了,挪着腿和屁股就要下炕,但还是被王学新给拦住了。
“团长,别急啊!”王学新说:“我这还没说完呢!”
李云龙马上又把腿给缩了回来,然后“嘿嘿”笑着举起酒碗跟王学新碰了下:“对对对,你继续,一口气全倒出来,让我好好学习学习!”
李云龙这货就是这样,有能让他打胜仗的东西或是方法,他就什么面子都不要了。
王学新说:“基层指挥员的思想观念改变过来后,接着就是通讯问题。所有的协同,其实都是建立在通讯上的,如果没有良好的通讯……一打起仗来互相无法联系,那就谈不上协同了!”
李云龙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
事实也的确如此,战场上无论是哪个单位碰到需要呼叫坦克和火炮协同的情况,就需要将信息传送出去最后准确无误的传给坦克兵和炮兵,否则一切都是空的。
问题是八路军没那么富有,无线电不可能配属到连一级。
因此……
李云龙想也不想就说道:“电话配到连一级,并且加强通讯兵准备更多的电话线,争取仗打到哪里电话线就拉到哪里!”
王学新心下暗赞一声,李云龙就是李云龙,马上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此时的独立团虽然还说不上富有,但因为背靠着小北岭的纺织厂以及之前攻陷运城的缴获,电话配属到连还是问题不大的。
王学新接着说道:“最后,才是步兵与坦克和火炮协同作战的问题,火炮敲掉敌人火力点后步兵什么时候冲锋,步兵怎么为坦克指示目标,等等,这部份独立团一直都在训练,反而是最简单但同时也是最难的!”
李云龙明白王学新这话的意思。
说是最简单,是因为它是具体战术的问题,靠的是平时的训练。
说是最难,则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步兵和坦克兵、炮兵之间的默契而不是完全靠通讯,而默契这东西就必须是长期的训练甚至要在实战中才能培养出来的。
王学新一番分析过后李云龙心里就有底了,然后匆匆忙忙的往肚子里灌了一碗酒就回部队进行针对性训练。
李云龙的训练时间虽短,但却是颇具成效。
这可以从独立团井井有条的进攻节奏可以看得出来。
战斗开打时,王学新正站在东城观战……王学新的指挥部距离东城不远,只有百来米,走上几分钟就能登上城头。
坦克出动的是T26以及从鬼子那缴获的97式和95式。
这做法是正确的,T34的摩托时间极为宝贵,它是用在对阵敌人坦克部队的,在这夜间进攻很难发挥作用,或者说它的作用与T26相差不大,甚至某些夜战性能还不如T26……比如T26噪音小装甲薄,对外感知能力比T34更好一些。
进攻时,坦克是一字排开掩护着步兵朝敌人阵地推进,但推进到鬼子碉堡和炮楼区时,坦克就三三两两的分开从不同方向缓缓朝碉堡逼近。
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王学新却知道这意味着步兵与坦克之间的有效协同:
在黑暗中,坦克兵是看不见或者很难发现碉堡的,必须是步兵发现目标然后指示着坦克朝哪哪哪开。
而且还能这里分配两辆坦克那里分配三辆坦克……这就说明指挥得游刃有余,否则就会出现分布不均甚至有些碉堡没有坦克对付的情况。
王学新不知道的是,在这方面李云龙是取了个巧。
这一部份当然是基层指挥员和步兵协同的功劳,但更多的,其实是李云龙事先侦察好碉堡与炮楼的位置将其编号并预分配……也就是哪几辆坦克负责哪几个碉堡等等。
这样一来,就算步兵没有为坦克指示方向,坦克兵们也大概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往哪里走。
接下来的情况就不用多说了,坦克是碉堡和炮楼的天敌,它们在坦克面前就像是一个个玩具,就算是在黑夜中也不例外,尤其鬼子还没有火箭筒这种反坦克装备……
如果有火箭筒,碉堡内的守军还有可能从射孔发射火箭弹击毁坦克。
但鬼子只有反坦克手榴弹和几乎等同于自杀的“四式反战车刺雷”。
于是,鬼子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坦克在黑暗中慢慢靠近碉堡,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直到距离只有二三十米,在坦克内的炮手都能看到碉堡的射孔时,坦克才停下来,然后将炮管对准射孔,“轰”的一声将碉堡一炮带走。
第826章 杀手锏
但鬼子也并非全无准备,他们在第一重碉堡之后就是一道深达2.5米宽4.5米的防坦克壕。
鬼子在华夏作战时不常构筑防坦克壕。
原因是华夏军队几乎没有坦克,就算有坦克也不是鬼子坦克的对手,再加上华夏军队大多不会步坦协同,鬼子步兵偶尔遇到几辆坦克通常能很轻松的将其炸毁。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运城的八路军有了坦克,而且还屡次大战损比摧毁鬼子的装甲部队,这足以让鬼子对八路军的坦克引起重视。
而在防线上防坦克最好的战术就是防坦克壕,鬼子当然不遗余力。
只不过鬼子这防坦克壕有些奇怪。
通常防坦克壕都是构筑在防线的最前沿,这样当敌人坦克进攻时就会被防坦克壕挡住无法前进,步兵就可以在防坦克壕后用火力杀伤敌人。
但鬼子的防坦克壕却是构筑在二线,也就是前方来一重铁丝网、地雷、战壕及碉堡工事,后方构筑一道防坦克壕,接着才是另一道防线。
其原因让人感到有些可笑,就是李云龙的独立团及其在运城组织的游击队活动太过频繁了。
运城游击队是李云龙组织起来的,依靠运城的人力基础再加上独立团的财力和装备很快就发展到了一千多人……这规模在其它地方都可以称得上是“独立团”了,但李云龙偏要叫它游击队。
李云龙是这么跟赵刚说的:“老赵,咱们独立团今儿个发达了,但有句话叫‘财不外露’啊!咱们占着运城这块宝地喝酒吃肉(指壮大队伍),别人能不眼馋?咱们要是再发展出一个独立团,两下半就让总部给调到哪哪哪去了,结果还不是白搭?”
李云龙这是吸取了上回在总部开会时太高调的教训,知道高调的结果就是吃闷亏。
赵刚心下觉得好笑,你独立团这点事还能瞒得过总部?首长不过是看在运城是近段时间防御重点所以才没说话而已,这李云龙还以为用个“游击队”的名就是低调就能瞒天过海呢!
不过想归想,赵刚觉得也没必要点破,否则李云龙担心将来调离运城这游击队又归别人或是独立,那又撂挑子不干了。
因此赵刚也没说破,就随便敷衍了几句应付过去。
李云龙是个重实战的指挥员,他一直都知道部队不能缺实战,平时就算没有战斗任务他也会派部队及游击队分批去摸鬼子的阵地。
鬼子不是不想在阵地前沿构筑防坦克壕。
但是防坦克壕这东西构筑起来难炸起来却很容易,一道两米多深的坑,游击队员只要摸上去把炸药往侧壁每隔几米埋一些,然后引燃了一炸……几十米长度的防坦克壕瞬间就塌了。
而且这样被炸塌的防坦克壕还极难填补……相比起填补,挖还更容易些,因为挖防坦克壕只有挖及运土这两道工序,填补的话,就要考虑土质够不够硬,能不能撑起侧壁甚至是敌人的坦克,否则敌人坦克一碾上来就塌,还能困住坦克吗?
一来二去的,没被炸几回,鬼子构筑在阵地前尚的防坦克壕就彻底废了。
最后鬼子给折腾得没办法,只好“牺牲”一些碉堡和炮楼,也就是在碉堡和炮楼后构筑起一道防坦克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