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史迪威会这么想,日不落在作战的过程中不只几次三番的一声不吭就逃跑把华夏远征军暴露在危险之下,还有意将整车整车的弹药、装备和粮食留给鬼子,有时甚至是坦克,整个装甲团数十辆坦克,完好无缺的留给鬼子……这使鬼子能开着日不落的坦克与华夏军队作战,华夏军队还一度误以为那是日不落的军队打错了。
如果说只是弹药、补给留给鬼子,还可以解释为来不及销毁。
但是,把坦克完整的留给敌人,这又作何解释?
坦克兵只需要往坦克里丢上一枚手榴弹,又或者把发动机引燃就足够将它们炸成一堆废铁不能被鬼子利用。
但是,日不落帝国却没有这么做。
是日不落人傻吗?
不……
史迪威不这么认为,他认为那个华夏营长说得对,日不落对于这场仗的利益,不在胜利上,而是希望它失败。
对于一个希望这场仗失败的盟友,史迪威又能拿他怎么办呢?
解除亚历山大的指挥权由他这个司令指挥?
史迪威无奈的摇了摇头,他没有这个权力,那是日不落军队,他们只听亚历山大的,史迪威这个所谓的司令有名无实,他能指挥的兵只有一个警卫排和一个通讯班。
把战役全交给华夏军队?
史迪威认为这也不可行。
因为日不落帝国成心捣乱,亚历山大不会交出他的防区,更不会交出他手里的补给。
于是,他还怎么打赢这场仗?
从一开始,这就注定是一场无法取胜的战役。
我该怎么办?!
最后实在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史迪威就想到了威尔逊。
事实上,史迪威想到的是华夏营长,但威尔逊能联系到那个华夏营长。
因此,史迪威马上下令停车,然后让通讯班联系威尔逊。
此时的孙尔威才刚接到来自佩里斯的密电,正在根据约定密码本破译,这时就收到了来自史迪威的电报。
“威尔逊!”史迪威说:“我需要帮助,你可以联系到那个华夏营长吗?”
“当然!”孙尔威说:“他就在我隔壁!”
因为考虑到史迪威的情况更紧急,于是孙尔威马上就去把王学新叫了过来。
史迪威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对的,王!因为你的提醒,我看清了日不落的意图。但问题是,我们还能怎么办?我是说,日不落是我们的盟友,他如果希望这场仗失败的话,那我们就只有失败了!”
史迪威这话没毛病。
对于由两支或两支军队以上组成的联军,只有团结一致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可现在,华夏和日不落军队就别说“团结”了,日不落是公然资敌,他们身为盟军其实却是敌人。
王学新没有安慰史迪威,战场决策方面的事最不需要的就是安慰。
王学新回答:“您说得对,将军!这场仗没有胜利的可能。但目前不可能胜利,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胜利!”
“什么意思?”史迪威反问。
王学新突然意识到,这时的史迪威甚至是鹰酱军方都没有开辟驼峰航线以及在三哥那以华夏远征军为基础组建军队卷土重来的计划。
不过想想,觉得这似乎正常。
此时的鹰酱正在集中精力对付鬼子在太平洋上的攻势,华夏公路这边对其而言虽不算“微不足道”,但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再加上他们一直以为华夏军队再加上“勇敢”、“有经验”、还“装备精良”的日不落军队,另外还有兵力优势,当然能打败鬼子的入侵。
因此,鹰酱就没有B计划。
这造成了鹰酱准备不足,华夏远征军也因为没有心理准备以及高层的沟通不足彼此缺乏信任,最终数万人埋尸野人山。
第652章 远见
虽然通往华夏的公路被切断,但华夏远征军当时并非无路可走。
就有一部份远征军撤到三哥那最终不仅活了下来还成为新远征军的底子最终打通了对外公路。
至于当时主力为什么不选择撤往三哥那而是走进野人山最后饿死无数。
原因很简单,重庆方面不信任日不落帝国,他担心这支精锐部队撤往三哥那会被日不落或是鹰酱控制成为他们的军队……
这其实是典型的军阀思想,他不信任自己的军队,以为只要有钱、有物资,向这些军队招招手,华夏军队马上就改姓了。
军阀之间的确是这样,但那是在华夏内部。
华夏内部是跟这个军阀还是跟那个军阀没多大区别,也算不上叛徒、叛国,就像春秋战国时期,多的是说客今天这国明天那国的,于是就有了个成语叫“朝秦暮楚”,但如果让他们投降匈奴,那又一个个都不乐意了。
此时的情况也差不多,许多将领在华夏内部投来投去都没问题,但他们知道民族大义,投降鬼子就是不行,这是底线。
客观的说,重庆方面这担心不无道理。
因为之后的确发生这样的事,鹰酱希望掌握华夏远征军的指挥权,也就是彻底控制这支军队。
但华夏军队用长达几天的绝食抗议,最终才使鹰酱无奈的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此,归根结底,还是此时重庆方面对自己的军队没有信心,或者也可以说是重庆对日不落和鹰酱有疑虑有顾忌。
王学新突然有了这样的想法,如果鹰酱有了足够的时间与重庆方面沟通,那是不是能打消重庆方面的疑虑?
简单的说,就是保证不打你部队的主意,你别把部队拉到那鸟不拉屎还到处是毒虫猛兽的野人山上强渡原始森林……三哥这有大批的物资呢,到时把这些部队培养好了,再换上先进的全套美械,打通华夏对外公路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重庆方面一听,也对啊!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再次打通对外公路,还可以捞到几个师的全套美械,最重要的还是训练以及战斗经验,到时这几个师岂不是妥妥的王牌部队?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一来,脑子进水了才会严令华夏远征军穿越野人山回国吧?
之后因为兵源不足,顽军甚至还不断利用驼峰航线把国内的优质学生兵送往三哥那补充!
想到这王学新就来了精神,他给史迪威发去电报,说:“将军,你可以考虑把所有军队拉到三哥那,以图日后再战!”
“你是说,放弃这里认输?”史迪威还有些不甘心。
不过史迪威考虑了下,又觉得华夏营长是对的,有日不落这个“内奸”作为盟军,想赢下这场仗是不可能的,它只会让华夏军队受到更大的损失。
但是……
史迪威接着又皱起了眉头:“即便我听了你的建议,但至少面临两个问题:一,重庆方面未必会同意远征军撤进三哥地界。二,以日不落这样的态度作战,到三哥地界依旧有可能继续拆台,到时面对的困局与现在有什么区别?”
王学新回答:“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你有必要与重庆方面沟通,我认为重庆方面会听从你们的建议!”
史迪威看着电报愣了下,然后微微点头。
这方面的确像华夏营长说的那样,顽军许多方面都依靠鹰酱的支持,所以鹰酱对其有相当的影响力,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或者足够多的诱惑,重庆方面会同意的。
王学新接着说道:“对于第二个问题,三哥虽然也同样是日不落的殖民地,但情况不同:日不落在三哥那有大量的工业,这些工业支撑着日不落的非洲战场甚至是本岛的装备和补给,日不落绝不会容许三哥地界落入鬼子手里。因此,不管是华夏军队还是你们的军队,旦凡可以利用的力量他们都会尽量利用,他们也会不惜一切打赢这场战斗!”
史迪威再次点了点头。
华夏营长说得对,三哥地界有本质区别。
此时日不落正在非洲与汉斯打得难分难解,日不落本国又遭到汉斯潜艇的封锁,自保都难哪还能为非洲战场提供物资。
因此,非洲战场的物资绝大多数都来自三哥,大量的工人在工厂里没日没夜的工作,生产出的枪支、弹药、甚至还有飞机、坦克等被源源不断的送往非洲……这是日不落军队能在非洲坚持下去的基础。
如果日不落还像现在一样在三哥那玩这一套,那么接下来对日不落的打击就将会是致命的:没了三哥地界的工业,日不落帝国将输掉非洲战役,苏伊士运河将彻底被汉斯封锁,日不落也将与其重要的几个殖民地失去联系。
“相当有远见!”史迪威拿着电报自言自语的说:“而且可行度很高,难以置信,这居然是个华夏营长给出的计划!”
这时王学新又补充了几句:“虽然通往华夏的公路已经被断,但是如果能将华夏军队拉往三哥地界,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你们的步枪和弹药就不需要运进华夏了,只需要把它们交给华夏军队武装他们就可以。以华夏军队的勇气,再加上你们的装备,你觉得胜利那天还会远吗?”
史迪威点了点头。
在此之前,他或许会对华夏营长这话嗤之以鼻,因为他认为华夏军队不堪一击,更谈不上什么勇气。
然而,经历过这段时间与华夏军队一同作战后,他发现事实恰恰是相反的,华夏军队有过人的勇气和决心,他们之所以无法取胜更多的是因为装备远不如敌人。
如果,这支军队装备上鹰酱的武器,那将会是支无敌之师。
最后王学新又发来一封电报:“另外,将军。我认为你可以向高层请示,我们可能需要开通一条航线,这条航线可以用运输机飞越珠峰,它可以将急需的装备和物资带给顽军,回程时就可以带来组建部队所需要的华夏新兵!”
第653章 工业化
史迪威与王学新结束对话后,又从头到尾把王学新的建议梳理了一遍,发现这似乎是一种最合理、风险最小的一种计划。
就在史迪威命令通讯班收起电台准备继续赶路时,一辆吉普车停在他的面前,亚历山大从车上跳了下来,叫道:“乔,我正要找你!”
说着亚历山大就从助手那接过一份文件递给史迪威。
“这是下一阶段的作战计划!”亚历山大说:“我准备在北面组织一道防线,只要我们能挡住敌人的进攻,就有反攻的机会……”
“不,哈罗德!”史迪威甚至都没有接过计划书的兴趣,他打断亚历山大的话:“没有什么计划了,我们继续撤退!”
亚历山大一愣,带着些意外的表情说道:“可是我们并没有输,我们还有机会!”
这话说的倒是没错,此时的联军的确还有机会。
原因是华夏对外公路只是在中部地区,北部还有大片土地可以防守,同时联军还可以源源不断的从阿三那获得装备和补给。
所以亚历山大这话是对的,只要联军建立起一道防线挡住敌人进攻的势头,那么联军很快就会在补给和弹药方面占据优势,胜利的天平也会朝联军的方向倾斜。
但此时的史迪威早就看穿了亚历山大的把戏,他知道亚历山大甚至整个日不落军队都无心恋战,他们早就打定主意放弃这里了,亚历山大所谓的计划……不过就是为了让华夏军队停下撤退的脚步阻滞敌人追击的速度,好让日不落军队完整的逃回阿三地界而已。
史迪威说的很直接,他冷冷的望着亚历山大,说:“别把我当傻瓜,哈罗德,我知道你的心思!”
说着头也不回的带着部下坐上吉普车就离开了。
亚历山大却依旧在后头装无辜,他在车后大喊:“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乔!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你会后悔的……”
这一刻,史迪威有一种冲动,他想向上级打报告把亚历山大换掉,他有些受不了这个逃跑将军的嘴脸。
但往深处想,史迪威又认为这不会有用。
因为这显然不是亚历山大的主意,而应该是日不落帝国的暗中授意。
因此,让他恶心的其实不是亚历山大,而是那个自以为是以自己利益为中心而不顾大局的日不落帝国。
在这方面史迪威是猜对了。
此时的日不落帝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它虽然衰落了,却不愿意在让出“第一强国”这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