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谢宝庆猫着腰上来,说道:“连长,营长那下命令了,让咱们撤到后头去打助攻!”
“什么?让七连打助攻?”王学新马上就翻了:“咱七连要是打助攻,谁他娘的还能打主攻!”
说着把工兵铲往地上一插,黑着脸说:“这工事也别挖了,找营长评理去!”
后来想想,连王学新自己都觉得好笑。
王学新刚来到这世界时可不是这样的,当初他还庆幸自己在敌工部可以不用上战场呢!现在一听说被摆在助攻位置就不答应了。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在王学新竭力改变这个世界同时,这个世界又何尝没在改变他?
谁想找到营长后,营长一句话就顶了过来:“谁他娘的说撤到后头去就是助攻啦?我说小东北,这战术还是你整出来的呢,你好意思跟我说这个?”
王学新碰了一鼻子灰自讨没趣。
不过营长说的还真是。
布置在前头的战斗部队是要撤退的,只留下反坦克射手潜伏等待战机,到时候二线助攻的不就是主攻了?
现在摆在前头虽然名义上是打主攻,其实只是做做样子向征性的打几枪罢了。
更何况,全营的神枪手都在七连,要是七连都助攻了,这仗还怎么打?
这一来王学新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前方那一个个单兵掩体就当它是无人防守的一片空地,要说有人……也是反坦克火力组的人藏在那。
为此王学新还去找了下大牛和孙德发。
大牛是反坦克火力组教官,孙德发是火力组组长,他们决定把反坦克火箭筒布设在哪些位置。
定下了这些位置王学新才好布设掩护火力。
孙德发还习惯性的想把火箭筒射手布设在山丘后,他认为射手在那更安全。
但王学新几句话就把这方案否决了。
“孙德发同志!”王学新分析道:“山丘后更安全没错,但坦克有仰角和俯角的问题,这玩意上坡时炮管对着天打不着敌人,下坡时炮管对着地也打不着敌人,是坦克进攻时要尽量避开的地形,相反却是敌人步兵抢占的制高点,咱们要是把反坦克射手布置在那儿……”
接下来就不用多说了,孙德发连连点头:“王学新同志说得对,我这是用反步兵的思维反坦克呢!”
第218章 烟雾
独立团的三个营呈三角阵展开兵力。
这也是在平原对敌的缺点,防守一方很难构筑起一道能挡住敌人的防线。
山区高地还好办,只需要几个营分散开,各自占领高地用火力封锁住下方的公路就可以让敌人寸步难行。
但在平原,敌人可以从任意方向发起进攻,能守能利用的地形很少。
这也是独立团三个营要呈三角阵展开的原因,只有这样才可以相互掩护不存在侧翼。
否则,部队呈一条直线展开,鬼子傻了才会从防线正面进攻,他们只需要绕一点路从侧翼进攻,就能轻松将独立团击溃。
三营防守的位置是正东,前方两百米是小河,河水蜿蜒曲折自北往南绕了个弯再往东南延伸,北面是一片视线良好的开阔地,南面是海拔73米北缓南陡的山丘。
七连就以山丘为中心展开兵力。
王学新将三排放在山丘上,神枪手排当然要有更好的视野,这样他们手中的原装子弹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张庆才接到任务时很干脆的应了声:“连长放心,保证不会让一个鬼子从高地过去!”
“你说啥?”王学新问。
张庆才眼睛眨巴眨巴着,然后挺身回答:“报告连长,一个鬼子也别想从高地过去!”
王学新抬手就给张庆才头上来了两下:“不让鬼子过去,知道自个任务是啥吗?掩护火箭筒,鬼子要都到你那了还掩护个屁!”
张庆才这才知道自己错哪了,赶忙一挺身:“是,保证完成任务!”
一排、二排分别摆在高地两翼,像洒豆子似的挖了一个个单兵工事。
安排了这些后,王学新才窝在工事里打了个盹。
他也想睡上一会儿,可是天寒地冻的根本睡不着,只能一边跺脚一边哆嗦。
不久,天色就渐渐亮了起来,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飘着。
这时王学新才发现已经有一层薄薄的积雪,树上、草丛里、屋顶,这一块那一堆,隐约可以看到一点白色。
如果不是要打仗,生起一堆火,一边取暖一边烤红薯,如果再能热上一壶酒,人生也就没有遗憾了吧!
接着一想……特么的自己什么时候这么容易满足了!
所以有句话说的还真对,幸福就是比较出来的。
重川和一在河的另一边趴在一个土坡上探出头用望远镜观察着八路军的阵地。
他有些看不懂八路军的防御。
分散、凌乱,不过乱中又有序。
“这不是一个主力团!”重川和一对身旁的参谋说道:“他们只有一千多人,而且没有大炮。”
“是否是另一支部队?”在一旁同样用望远镜观察的参谋扭过头来回答:“昨晚偷袭我军的部队可能已经撤走了,面前这支,是负责掩护其撤退的部队。”
重川和一微微点了点头,觉得有这可能。
不过不管是什么,都要先解决他们再说。
想着重川和一朝后一挥手,他身后早已做好准备的坦克和装甲车就启动了,随着前线指挥抽出指挥刀朝前一挥,它们就排着进攻队形带着一队队步兵往前推进。
重川和一没等后方步兵的增援。
这一方面是他觉得没必要,另一方面是他认为战车联队的耻辱就要由战车联队洗涮……追回那辆被俘虏的97式,如果追不回炸毁也行。
如果这都需要步兵的协同才能完成,那战车联队不就成了笑话吗?
这些协同的步兵是第一战车中队的侦察分队和工兵分队,一共五百余人。
兵力不多,其中两百人还是非战斗人员的工兵。
不过重川和一却认为这已经足够了,因为他拥有十七辆坦克和三辆装甲车。
这样的军事力量,毫不夸张的说已足够对阵华夏两个正规师并轻松将其击溃。
(注:关于坦克在华夏的战斗力,可参考的战例是1944年攻陷洛阳时,日军第6战车联队掩护工兵和步兵突破城墙。重庆方面防守洛阳的三个师,亡4386人,被俘6230人;日军亡80人、伤281人。)
由于重川和一根本就不相信眼前这支八路军能挡住他的钢铁大军,所以连稍微改变下进攻方向都欠奉,依旧沿正面推进。
在重川和一眼里,这支八路军就是只可怜的虫子,他只需要把脚步往前挪一挪,就能将死碾碎。
鬼子步兵也是这么想的,就连那些工兵也不例外,他们一边跟着坦克前进一边低声交谈,似乎眼前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次表演。
八路军方面很快就做出了反应。
“连长!”在高处观察敌情的谢宝庆朝下方的王学新挥了挥手,低声喊道:“敌人上来了!”
其实王学新已经感觉到了。
装甲车和坦克“隆隆”作响的发动机在几里外都能听得到。
他只是在揉着自己被冻得快失去知觉的脚并尝试让它能跑起来。
活动了下才感觉舒服点了,王学新跑到谢宝庆身边探出头一看,只见前方二十余辆坦克和装甲车摆着楔形逐一越过小河朝八路军阵地掩来,最前方的是辆装甲车,车头竖着一面膏药旗在微风中摇曳飘荡,一副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样子。
放烟的命令是从营部下达的,战士们马上将汽油泼在堆好的废橡皮上然后点燃,不一会儿战场上就到处弥漫着呛人的黑烟。
这让黑川和一有些意外,同时心下也有了一丝不安。
因为烟雾的确是对付装甲部队的一种好办法,它可以降低能见度从而削弱坦克和装甲车的战斗力。
由此可以判断面前这些八路是有准备,而不像他之前所想的那样只是一支掩护友军撤退的乌合之众。
但重川和一当然不甘心这样就退兵,如果只是因为敌人放烟雾停止进攻,只怕都会成为部下的笑柄。
更何况,放烟雾又能如何?
用烟熏死帝国军队吗?
因此,重川和一不仅没有示弱,反而冷声下令:“射击!把敌人烟雾打散!”
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几辆坦克分两翼停稳了车身瞄准烟雾源头开炮。
但这却掀起了更多灰尘和硝烟。
第219章 那是什么?
三百米。
鬼子坦克和装甲车在工兵的引导和侧翼的掩护下一辆辆越过小河重整队形。
他们很快就把矛头对准了三排驻守的山丘并朝其推进。
占领制高点是作战常识,否则鬼子步兵很可能遭到山丘的侧射火力打击而步坦分离。
一旦步坦分离,坦克和步兵将各自为战,两者都将处于危险之中。
两百米。
正如王学新估计的那样,鬼子没有直接将坦克开上山丘。
崎岖不平的山丘或是高地几乎可以说是坦克的噩梦。
原因不仅是俯仰角问题,更是因为坦克落后的火控系统……
此时的坦克绝大多使用第一代火控,也就是只有简单的光学瞄具(装备测距仪以及机械弹道计算器是第二代,50年代装备)。
这落后的火控在较为平坦的地面还好,只需要靠瞄具和估算出目标的距离,瞄准发射就可以。
但如果在不平的山丘坦克一边高一边低,就会造成炮塔旋转的平面与水平面不在同一位面,于是仅仅只是瞄准目标都很难做到,开上山丘几乎没有战斗力只能当作盾使用。
因此,鬼子坦克就分成两个部分,一左一右的以弧形路线朝山丘夹击……这或许是受其盟友的“钳形攻势”的影响。
不过这么做也的确有许多好处,比如此时日军就有望从侧翼攻占山丘。
一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