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被动了,没有头绪。
琉球的未来茫然无比,他望了望被夕阳染成桔色的宫阙,不知何去何从。
数日后,当尚元和毛龙吟目瞪口呆地看着大明护航战舰顺路消灭了几只从台湾岛上往东边逃的小船时,岛津贵久派出的家臣刚刚抵达琉球。
到了离台湾岛更近的这里,许多消息已经不难查证了。
作为日本诸国中与琉球来往最密切的一国,萨摩守护家臣的身份在这里也很好用。
这一次,他在琉球盘桓了近十日,而后就启程返回萨摩。
等到回到岛津贵久面前时,已经是八月初。
更多的信息被汇总到了岛津贵久这里,他和家臣们再度面色严峻。
“宗晴康果然成了大明的狗!他派了儿子,求见了天皇和将军,转达了大明皇帝的诘问。选择的理由,还是十几年前大内氏和细川氏使团在大明大打出手、杀害明人的事!”
“贵久大人,看来大明是真的要讨伐我们日本诸国了!那琉球的尚清已经吓破了胆,既不肯助我们的船在琉球补给,更不愿和我们一起帮助台元人!”
岛津贵久点了点头:“在你去琉球的这一个多月,消息已经传开了。足利义晴大将军刚刚在和细川晴元管领的战争中落败,逃到了近江坂本一带。知道了大明皇帝的诘问,他反倒大肆宣扬,说要迎接大明王师擒拿乱国之臣细川氏、大内氏两家。这样的态度,已经惹得诸国异动纷纷。现在,细川氏斥责幕府卖国,正在谋划对幕府的包围战!而幕府则在大肆封官……”
“……一个多月的时间,竟有这么多变化!贵久大人,那么我们萨摩?”
岛津贵久咬着牙:“谁都清楚大明如果来了,肯定不会只是带回所谓罪酋!足利义晴受家臣蛊惑,只怕暗地里已经和宗晴康商议好了!九州四国,都是他可以舍弃的地方。但大内氏和细川氏一贯不和,只怕会各树大旗,无法合力。先削弱诸雄,他才有重振幕府声威的机会!更大的乱世,来了!”
强大的外敌正在虎视眈眈,而有野心的群雄都准备在这一次剧变里火中取栗。有的人不惜与外敌合作,有的则想在抵御外敌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声望、更强的实力。
“那我们怎么办才好?”
面对忧心忡忡的家臣,岛津贵久眼中寒芒乍现:“大明若要攻来,无非自对马岛,又或者琉球!如今细川氏正在拉拢我,幕府也派了人过来。但在幕府心目中,恐怕宗晴康比我们萨摩要重要多了。他主要是想攻灭细川,岂能不经过九州、数面合围?相反,细川氏一向与大内氏也不和。”
“大人的意思是……”
“那个台元人说的至少有一点没错!明军若要来,萨摩国就在最前线。不管是为了马上就会到来的危险,还是为了将来,萨摩都避不开!但首先,我们要为自己争取时间,不能成为第一时间被明军攻击的方向!”
“请大人吩咐吧!”
岛津贵久眼中坚定了起来:“既然你说琉球如今那么孱弱,那么……先劫毁琉球!不论如何,不能让明军轻易到达九州而无后顾之忧!仅从对马岛那边过来,途中的尼子氏、大内氏可不会坐视!让他们顶在前头!如今大明已经有了讨伐日本之意,也有不少人不再畏惧惹恼大明。我听说,已经有浪人出海,想让大明不得安宁,首尾难顾!”
刚刚大致平定了内乱的萨摩武士们,开始筹备着偷袭琉球。
大风暴当前,有些惯常便蓄养海盗劫掠财富的人,也准备更无遮掩地搞事。
如果搞出来什么大动静,在群雄之间反不失豪杰之名,也许便在乱世之中冒头呢?
农业和渔业都很一般的琉球,这么多年依靠转口贸易其实积攒了不少财富。
虽然随着大明大兴海贸而地位有所下降,历史上更是在隆庆开关后真实地陷入了衰落、财政无以为继,但琉球现在就开始提前面临危机、提前被萨摩入侵。
这一次是因为别的原因。
这一次之后,琉球也不会成为将来日本的冲绳。
这一切,已经到达了宁波的尚元和毛龙吟并不知道。
他们正在感慨于宁波双屿港的繁华。
而在双屿港的岛上,三个年轻人也刚刚抵达这边。
看到封舟入港,朱载墌惊异地问:“那是琉球的使臣?”
张居正瞧了瞧那些人的服饰,点了点头:“去年万寿大典上,琉球使臣正是穿成那样。”
戚继光则提醒了一下:“大哥二哥,听说双屿岛上鱼龙混杂,还是小心为上。咱们三人一路上已经被盯上过四回了!”
张居正笑了笑:“元敬武艺高强,那不是都有惊无险吗?”
戚继光无奈:“这双屿岛可不比陆上。小弟听说,这里是有自南洋买了火铳私藏着的歹人的!”
“……说得也对。我们三个看着年轻,又自有气度,看着确实像在外游历懵懂无知的富家子弟。先寻个旅舍安顿下来,见识一下如今海贸之盛便从福建陆上去广东吧。若不是海师正在台元剿匪,不少匪贼流窜附近,自海上去广东倒是最好。”
戚继光服了:“这双屿岛也不该来!小弟就算身手再好,若是海船遇了风浪又能奈何?”
张居正却不同意:“恩师他老人家,必定是盼着明兄能有些胆气的。再说,原本也是准备坐海运局的大船,更会请元敬兄弟先提前安排好,哪会有什么大问题?”
朱载墌点了点头:“无碍,张风说得对,我岂能不见识一下海疆?要知道父亲那里,常常提到海防、海贸之要!”
他们在双屿岛上开始“体察”大明海贸,在海洋的东南面,有前往琉球贸易的商船,也有他们雇佣的海上长城公司护卫舰船。
而浩渺的海上,也有已经被指名道姓为“罪酋”的细川氏、大内氏及一些其他有心人派出的海盗们,想往朝鲜、对马岛、琉球甚至大明偷袭,在海上劫掠财富。
大战当前,多一些财富,就多一份实力,多一份名声。
朝鲜也派出了资格够重的大臣:在大小尹之争中、甚至在小尹兄弟俩之间目前都已经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尹元老。
而小尹兄弟本来力主派出王世子,在尹任的全力反对下没能促成这件事。
王世子如果在途中出了什么问题,那朝鲜王储就不用争了。
最后,还是海安君李山希被派了出来。
两人刚刚抵达九连城,身后就传来消息:荠浦港再现倭乱,尹元衡请派兵平乱。
尹元老既盼着弟弟能够借机拉拢一些将领,又担心弟弟的实力更加强大。
这上国之行,一别朝鲜数月,不知回去后是不是局面又会被动一些。
他看了看与王位不可能有关、这些年里只是辅助打理李怿设的王业局的李山希,脸上带了些笑容:“上国天子早年便对殿下多有赞赏,这一次到上国都城,还请殿下多多美言。此前王上受奸臣蒙蔽蛊惑,竟有向上国请兵清君侧之失礼举措。如今我亲为使臣,自辩之余若有殿下美言为证,待归国后,殿下在王业局自然更加稳如泰山。”
李山希心中其实触动很大。
父亲都被逼迫得要向大明求助了,可见处境何其凶险。
他虽然身在王业局,但与大明边贸的事,先是金安老把持;金安老一家身死族灭后,如今又被小尹兄弟把持。
李山希名义上在督管王业局,实则还不是只能做个甩手掌柜。每年呈上来的账目,他只是直接署印而已,如何能真正管事?
眼下尹元老是允诺他回去之后的利益吗?
他其实本就起不到作用……
至于在大明天子面前美言小尹兄弟之“忠”……李山希想起许久不见的大明皇帝,只是先对尹元老点了点头。
上一个陪他一起出使大明的金祺,现在大概已经投胎了。
北京城今年没有万寿大典,召见诸国使臣一同订立公约的事是在十月。
现在,军务会议上已经讨论到最终的将卒调动方案了。
琉球那霸港外,夜色中有许多小船迫近,船上满是握着武士刀目露贪婪的人。
双屿港东面,也有倭寇趁着大明海防战舰巡视的夜间缝隙,正在等待良机。
乾清宫里,朱厚熜看着严世蕃送回的奏报不由得笑了:“尊皇攘夷大将军?御守大将军?”
“陛下,阳武侯再上请罪疏。未能合围台湾,以致残匪逃亡、走漏消息,此事……”
朱厚熜看了看陆炳:“他请罪还要你来问?托你说情了?”
陆炳有点尴尬。
“你又不是不知道,朕并不在意,也不会惩办,顺水人情你倒是会做了。”朱厚熜再看严世蕃的奏报,嘴里则说着,“台湾岛毕竟很大,上面也只是陆战兵剿匪练兵,难道当真派战舰过百巡岛封锁?走漏些人,那很正常。只不过贪功冒进,他手底下的将卒这回总该长点教训才是。”
等到看完之后,朱厚熜才搁下了那密奏。
“朕的大军还没去,日本有些人倒是已经开始利用朕了。足利义晴想利用朕,大内义隆和细川晴元也想利用朕。现在倒好,日本有了新的变化,三个大将军啊?”
朱厚熜颇为有趣地感慨着自己给日本带来的变化。
在日本,大将军这个名号是能随便用的吗?那是幕府专属。
如今嘛……
朱厚熜开心起来:“看来日本已经寻到取死之道了。”
第465章 何不食米?
在那些来过大明几回了的诸国使臣面前,严嵩已经是个老熟人了。
印象中,这位大明重臣就没有离开过大明中枢。
实际也确实如此,从浙江回京后,严嵩做了三届尚书、两届国老了,如今是他本人的第三届国务大臣。
领的是礼交部事。
今年不办万寿典仪,今年的主题是大明作为宗主国邀诸藩使臣订立公约。
因此选了个特别的会场:天地坛。
和后人的印象不同,此时的天地坛没有分开。
因为皇帝不同了。
历史上因为嘉靖帝的大礼议,恢复了天地坛分祀的旧制。于是在嘉靖朝,才新建了后来的地坛,原先的天地坛里也建了个圜丘,祭天改在圜丘举行,天地坛因此改名天坛。
现在,天地坛虽仍旧不小,却远没有后来的大。
东、北、西均称天门,南门却名为永安。而原先的主建筑大祀殿,则名祈年。
这也是那一轮皇城重新规划修建之后的结果。
同样,原先天地坛西南角的斋宫建筑群扩大了一些。
过去,这里是皇帝斋戒专用宫室。建于永乐十八年的斋宫总占地面积近四万平方,专供皇帝亲自祭天时提前到这里来斋戒三天。
而斋宫的西南侧,还有神乐署。这神乐署与斋宫同时建成,初称神乐观,是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
如今礼交部下设了曲艺司,神乐署在如今已经有了新用途:通驿局如今最高档的旅舍:大同馆。
原因无他:扩建北京城的过程当中,天地坛周围土地可以发卖,这周边如今着实聚居了大明最富裕的一群权贵。
他们这样的人,往来自无白丁。寻常而论,贵客自该延请入府客居。但同样的,也有专门入京结交显贵的人,若能在这周边有个地方住下,那自然就方便多了。
于是,从北京南面的永定门进来后不远,往东就有一条大街直通天地坛永安门。
而这条街便成为了北京城如今新兴的一条“奢侈街”。
南北精品、高端酒楼、茶楼、戏楼,这条街上多得很。
现在大同馆被礼交部包圆了,开始陆续入住各藩国使节:只允正使、副使等入住,随员安排在老的会同馆。
定安街上,一时多了许多奇装异服的外藩使臣。
琳琅满目的货物让它们看花了眼,而瞧热闹的勋戚二代或重臣子嗣们在这定安街中的茶楼、戏楼打发时间时,有人就笑着调侃:“严国老也是精于财计啊。虽说让这些外藩使臣住在大同馆,礼交部要多花一些银子。但这些乡巴佬到了这定安街上,兜里还能留下金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