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音闻言也不是没有道理,内蒙开荒本来就是循序渐进,由南向北,真要将人扔到外蒙去,怕是成了外蒙牧民的血包,时不时被劫掠一番。
一看他指的位置是呼和浩特,她心里立马有了底。
她指着包头的位置,“这里也加上,这里产铁,归化城西南边的大同有煤炭,距离也不是太远,有煤有铁,很快能建立起一座城市。”
“到时候京城的铁路再修过去,再开发这里就方便了。”
他看向她指着的位置,那地方是荒野,根本无人居住,也因为草木不多,牧民都很少往那边去,没想到这地方竟然有铁矿。
一听她说要将铁路也修过去,他眼神闪了一下。
若是将铁路修过去,那边就稳了。
“你给我讲讲战争债券该怎么发?”
她思考了一下道:“战争债券就是募集民间资金,这些资金,用于战争开销,无论是军备采购、士兵军饷还是后勤保障都可以用募集的资金来支付。”
“我们可以将债券回报率调高,超过了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不能太短,不然战事还未结束,就要兑现不利于战事。”
“就定个十年债券,很少有战争能拖延这么漫长时间。”
超过十年,意味着整个国家都陷入泥沼里。
一般这种情况都是盛世走向衰落。
“待第一次胜利消息传来,会有利好消息,对后期发行的债券有利,同时也可以送买了债券的人一块归化城的土地。”
“不一定是送给对方,就是送一定拥有年限,比如债券兑换期前这块土地都白给他种。”
“这个不强制人移民边疆才能分地,就是人在江南,也能分到一块地,到时铁路通过去,交通也方便了,开荒的人流会变大。”
皇帝巴不得有人去开荒,“不用这么吝啬,只要肯种满三年就白送。”
宝音白了他一眼,“你现在是大方了,以后就知道苦处了,这地不能白送,一旦白送,农民保不住地,土地都会集中士绅手里,这是历朝教训,再说大清末年人口可是到了四亿,这么多人口,哪里有地分?”
“现在土豆玉米红薯普及了,能养活的人更多了,医疗一普及,活下来的人也变多了,人口得过亿也就这几年的事了。“
一听大清末年人口翻了好几倍,他也有些意外,要知道历朝历代可都没有统治过这么多人口。
他手有些抖,这是罕见的考验。
“这些地不能白送,我会成立一个管理这些土地的公司,这些地会挂在这个公司名下,不在市场上流转,等十年到期后,可以再免费续期十年,到时不收土地租金,只要租地的人交税。”
“国家想要运转下去,关键是税能收上来。”
“发行战争债券也有一项好处,就是吸纳民间白银,控制通货膨胀,近一年物价上涨,听说京城不少人连肉都吃不起了。”
他扫了她一眼,这物价上涨不是有她一份功劳吗?
他也没有想到物价上涨后,想要降下去就成为一件难事,粮价有他命令还能控制,其他货物价格他可没法下令降价。
一听还有这个功效,他沉思后道:“银子的事得经户部的手,你举荐一个人,我将人放到户部,专门负责此事。”
宝音一听还有这种好事,扒拉了一下手中的人选,“有个叫瓜尔佳·和泰,盛京过来,在银行做了几年,之前负责京城的债券销售工作,对于债券的发行到兑换都有经验。”
皇帝很满意这个人选,瓜尔佳一听就知道是满人,这种事还是交给自己人更好。
第199章
正阳门外的狮子看起来越发高了, 附近银行的瓜主任每天早晚路过一趟,眼睛一扫就知道石狮子哪里有变化。
瓜主任这阵子很忙,赶上一年债券到期兑换这事了, 一部分人不信任银行发行的纸钞,只要银圆。
一早他便跟着墨家学院的人去宝泉局的造币厂安装新的铸币机器。
本来银行是自己私下里融银子的,跟官银做了区别, 融成了一个个一两的银元。
这银币造型精美,防伪比宝泉局的还要好,久而久之受到了市民青睐, 之前不知多少人家将自家银元宝拿到银行来兑换成银元。
银行还专门开了一个厂来满足外界对银元的所需, 之后相继开发出一钱、两钱、五钱银元满足不同需求。
从此是一发不可收拾,这小额的银钱对于商家来说太方便了, 找零方便, 不用像以往一样要将银子剪碎了找零。
宝泉局那边一看这情况不对, 这私人造的银币你说自己收藏也就算了, 怎么在市面上流通起来, 还将官银给挤兑出了市场?
户部还派了人来调查。
还是那句老话,银行背后有靠山, 这要是普通钱庄干这事, 直接给安个铸造私钱的罪名, 换成了银行, 户部就得掂量一下了, 毕竟内务府的钱粮衙门里储存的也是这种银币。
打不过怎么办?只能加入了。
这造币机他们肯定是要没收,这银币上的字样肯定也得改,以前流通出去的银币也就算了,以后银行收到的散碎银子只能拿到宝泉局来换新币。
瓜主任得了上面的指示,麻溜地将机器上交了, 反手就给宝泉局下了个忙一年也干不完的订单。
宝泉局反应过来,这不就是白帮银行干活,还自带干粮的那种,这怎么能行?为了几个机器也不值得。
最后商量,宝泉局和银行合作开一个造币厂,委托生产银币,银行用新机器折算成股份投资。
如今新的银币改成康熙元宝,中间写着面值,后面是龙,龙旁边是用拼音表明宝泉局某造币厂制作,下面是哪年哪月制作。
或许是泰山银行的银币打过样,新币流通效果不错。
新造币厂设在了朝阳门东四牌楼的二条胡同里,不是不想建造在外城,但不得不说内城治安要好过外城。
这里就在皇宫边上,哪怕钱财诱人也没有人有哪个胆子跑这来撒野。
新的机器进造币厂调试,牛皮筋带动转轮,蒸汽机喷出水汽,里面转轴齿轮转起来,厚厚的牛皮带带动转轮转动起来,用来冲压银币形状的机器也跟着快速压下去,哪怕是空转也能看出速度之快。
上一批次的机器需要人用手来转动圆盘旋转螺丝,螺丝带动上方的压空机将固定大小的银币从银板上压下来。
压出来的银币是有毛边的,大量压好的银币要放在一个转桶里,里面放上小铁珠,像拉磨一般让桶里的银币跟铁球一起转动,这样就能将毛刺边缘打磨光滑。
这回机器升级,用上了蒸汽机,大型蒸汽机能带动火车,小型蒸汽机也能带动压币机。
宝泉局的人看机器空转起来,连忙喊人,“快,将原料送上来。”
一整块银板被送上来,机器下压,上百个圆面银块被压出来,瓜主任上前将机器上的一个把手往下一压,原来凹陷进模子里的银块弹出来,他拿了旁边的尺子一扫。
银币全部顺着机器边上的小口掉落进下面的桶里。
把手推回原位,银板再次放好,又是一压,就这样重复,短短时间桶里就聚集半桶银块。
这个机器看完,又去下一个。
这个机器后面的蒸汽机是转动着的,一个钢铁桶,桶内有十分之一小钢珠,里面是个类似后世和面机的装置,不停带着里面钢珠转动着。
瓜主任将半桶银块倒进去,里面的三根柱子转动几下就将银币带到钢珠内。
几番转动,肉眼可见原来灰蒙蒙还有些气涡的银块变亮变光滑了,他随手拣出来一个递给后面宝泉局的人。
宝泉局的人夸赞道:“这都可以看见人脸了,外面想要仿制可没那么容易。”
几分钟后机器停下来,瓜主任道:“我们设定好了转动多少圈就停下来,再打磨下去分量就不够了。”
其实是设定了走格的长度,这格子走完就弹跳一下,这机器跟蒸汽机连接处脱轨,要转动就等再连接上。
“这个设计好,人有走神的时候,若是看错时间,打磨过了,这重量可不就少了。”
瓜主任笑笑,打开了桶门,桶里的钢珠和钱币一块掉下来。
下面是过滤铁网,小的钢珠通过铁网洞掉到下面,顺着缓坡掉进一个桶里。
上面的银币哪怕还没有图案也是光鉴照人。
铁网旁边是个转轮,转动一下,铁网带着银币往前转,落入下方的盒子里。
瓜主任又抱去了盒子领着一众人去了隔壁。
隔壁机器跟第一个压模机很像。
底部有一个个凹下去的凹槽,他将圆币倒进去一部分,拿着尺子扫了一下,一部分银币落入下方凹槽,来回几下,凹槽就填满了,多余的扫到旁边去。
搬动摇杆,机器被带动下压,压到地步又上升,摆动旁边的摇杆,凹槽内的银币被顶出来。
身后一大群人开始围过来拿起新做好的银币。
户部的人赞叹一声,“这造钱速度比翻砂法要快多了。”
翻砂法就是先造出一个母钱,呈给皇上审核,审核通过后母亲钱翻砂成子钱,子钱再变子孙钱。
这个法子有个缺点就是造出来的钱需要打磨,同时造的钱满足不了民间所需,再加上外流,导致民间□□私钱泛滥。
要是用机器压钱法,速度就快上不少,节省了打磨的时间,原则上机器一多产量也能上去,不像原来需要依靠师傅手艺,造钱技术不稳定。
瓜主任笑笑,扫了一眼一旁还在安装别的机器的墨家学院学生,他道:“机器要是满意,就签字签收,墨家学院的人会帮忙培训如何使用机器,出了问题也有售后。”
造币厂这边银行是出了一部分机器,多的需要宝泉局购买。
宝泉局的钱当然是户部出的。
忙完了机器的事,瓜主任没有多留,上面准备天津卫的铁路修好后再修一条天津卫到江南浦口的铁路。
这条铁路连接南北,沿途又何止上千里,途径哪里还没定下,自己修也没那么多人手和精力。
这次预备集结民间商人力量,将铁路修建按路段承包出去。
这费用比自己修要大上不少,预备筹集的资金也多,银行准备发行长达十年的债券,这次债券主要是大额资金,户部、内务府也参与进来。
毕竟这么长一条铁路,朝廷那边也不放心留在一个私人商行手里。
这债券目前还在筹备当中,还没向外界透露消息。
只是等他回了银行,就被告知了一个消息。
“瓜尔佳·和泰,你手里的工作转交给其他人,等会儿你去户部报道……”
就这样他稀里糊涂被打发去了户部。
下午一盒子不同面值的银币被呈到皇帝手中。
灯光下折射亮光的银币看着异常精美,皇帝欣赏了片刻,吩咐给南书房读书的几个阿哥每人赏赐了一套作为收藏,连在营造司办事的大阿哥都没忘记。
宝音走到南书房,没见人阻拦就知道里面没有官员,
她走进去,皇帝正喊人将洋币拿来要比照一下。
大清是有洋人的金币、银币,多是沿海过来,只是不流通一般是用作收藏。
皇帝手里自然也有。
只是以前用惯了银元宝,没想着改,也没有改的必要。
“这银子比洋人的不差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