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呼吸停住,艰难地转过头去,恨恨道:“就会哄骗我。”
他的心却像是裹了一层蜜一样,发热发烫。
叹息一声,他寻觅到她的唇,迫不及待吸吮。
“你来得真好,宜妃跟我说了一桩子事,说五阿哥也该到读书的年纪了,再这样没名叫五阿哥不太合适,朕已经圈了名字,皇太后那边选了祺这个字作为五阿哥的名字。”
皇帝拉着她坐下,说完后看向她。
宝音随意点头,“这不是挺好。”
[胤祺,五阿哥不就叫这个名字吗?]
皇帝见她没明白过来提醒道:“这跟延祺宫重了。”
宝音明白过来了。
[难怪延祺宫后来改叫延禧宫,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你要给延祺宫改名?”
皇帝却有了另一个想法,“我准备将养心殿造办处迁出去,养心殿改造后你搬过去可好?”
宝音忍不住抬头去看他。
[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养心殿从雍正开始,就变成了皇帝的住处。]
“这不合适,养心殿不属于后宫。”她假惺惺道。
[我当然巴不得搬,这不是得做做样子吗?]
皇帝转着扳指道:“也不是让你一个人住,朕也搬过去。”
“延祺宫改名后重新修缮,你搬来跟我同住,太子年岁渐长,你住进乾清宫不方便,搬到养心殿倒也合适。”
宝音听他这样说也算合理,便爽快答应了,“太皇太后那边你去搞定。”
慈宁宫,太皇太后听完皇帝的来意,只问了一句话,“玄烨,你可想清楚了。”
她内心另一只鞋子落地,以前就有了这预感,现在终于成真了。
皇帝到底是他福临的儿子,是皇太极的孙子,继承了他们情种的一面。
皇帝面色平静道:“皇玛嬷,我知道你的担心,您放心,太子永远是太子,有生之年朕不会立第二个太子。”
太皇太后要的也就是这句话,她不管皇帝宠爱谁,皇帝膝下阿哥不少了,也不能以传宗接代为由要求他雨露均沾。
她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太子,太子是储君,她定然是不允许太子地位动摇。
她面色有些疲惫,“罢了,哀家也管不了太多,你想宠爱谁,哀家也管不了。”
听清楚太皇太后话语里的不赞同,皇帝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这毕竟是跟自己相依为命的亲奶奶。
皇帝离开了慈宁宫,没有回乾清宫而是往丰泽园而去。
他这次赶回来倒也及时,正赶上早稻丰收时节。
几颗早稻跟大部分还是青色的稻子不同,已经变黄到了可以收割的时候。
摸了摸秸秆,水分已经消失,谷粒子也很饱满,便亲手割下了这几束水稻。
他心情还算不错,吩咐御田的太监,“脱粒后晒干收起来,送去热河让人明年种上。”
养心殿造办处腾屋子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皇宫。
大家都在好奇养心殿为何要腾空,难道是让太子搬过去住?
宝音要搬家没那么快,养心殿作为造办处用,里面的格局就不适合做住房,更不要说皇帝也要搬进去。
帝王住所的改造就更复杂了,看样子没个大半年是完不了工的。
这样一想,宝音就安心了。
宝音安心,皇帝又坐不住了,大概是见识到江南的建筑,回宫后觉得宫里房子太小,有了修园子的心思。
“修园子?”
[他哪来的银子?]
她满脸狐疑,户部是凑不出银子给他修园子,至于私库内……
她突然想到内务府也投了不少生意,光是海运应该就赚了不少。
没有管内务府之前,她对内务府感观并不好,等插手内务府之后才知道内务府存在的必要性。
这就是皇帝钱袋子。
大概是吸取了崇祯皇帝手里拿不出银子的教训,先帝将私库跟国库分开。
这样能保证皇帝手里有银,不会落到崇祯皇帝那样尴尬境地。
皇帝没说银子从哪里来,指着桌上的地图道:“我记得这地方原来是前朝私人修建的园子,虽然已经荒废,修一修还是能用。”
他将外围一圈地划进去。
“宫里住着还是太小了,热河行宫住着虽好,离京远到底不方便。”
他叹息一声道:“太皇太后顾忌着小辈,苦夏也不愿意说,一回来我就发现她比冬日那会儿瘦了不少。”
“园子修建好后,可以请太皇太后移驾去园子。”
他看向宝音,“这园子原来叫清华园,我准备改个名字,你说叫什么比较好?”
[清华园该不会就是清华大学的由来吧?]
“畅春园。”
她道:“这个名字如何?”
皇帝看了她几秒,点头,原来不叫圆明园。
第138章
“听说咱们有那种钢铁船, 不用踩轮自己就能跑的船?”
偌大海面上行驶着上百艘船,这些船全都飘着同一种旗帜。
正从台湾北面出发驶往琉球。
其中一艘主帅船上,一人上瞭望台先用千里镜子看了远方, 下来后好奇地问姚仪。
姚仪并不是主帅,主帅是他身在福建的父亲。
姚仪自从北京回到福建,光是赶路就行了两个月, 之后又是利用父亲福建总督的身份跟施琅索要一部分水师和兵船。
施琅当然不愿意放手,他也想打日本扩大水师的实力,姚仪这时候跳出来分权就是想屁吃。
一来二去拖延, 连大风都过去了, 姚仪才要来二十多艘船又从民间借了七十多艘凑足一百艘启程。
问他话的是宗室的苏努贝子。
姚仪语气和善道:“当前仅有一艘钢铁船,是为民间商户所有。”
对于这些来刷功劳的宗室子他是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苏努又问:“为何不借这艘船?我听闻不仅不颠簸, 其还具备足够的火力。”
姚仪挑眉, 明白了对方话里的意思。
“那钢铁船才下海不久, 不知道其是否牢固, 最重要的是我军水师更熟悉木船结构, 钢铁船再好也不合适。”
苏努贝勒笑笑,“是吗?我还以为是因为救了姚总督一命才没有征召。”
姚仪倒是不奇怪对方消息灵通, 跟施琅交手的时候这几位贝勒贝子可没有消停。
苏努贝勒没有继续揪着这个话题不放。
“还有多久能到达日本?”
姚仪算了算时间, “明日能抵达琉球, 在琉球补充补给后, 应该五六日就能抵达长崎。”
他介绍了一下日本情况, “日本闭关锁国,只开放了长崎,我们当前去的就是长崎。”
苏努贝勒点头,恨不得马上抵达日本,甚至畅想能弄回大笔银子。
跟东海即将要起的波澜不同, 南海要显得平静很多。
从四月开始,福建两广就努力往新加坡运人,短短三个月时间,新加坡就有了上万人口。
大量人口的汇聚带来了短暂的繁荣,同时加快了开荒进度,第一批田里的土豆已经丰收。
土豆收获,林子清的活就是召集人挖出土豆。
第一批只种了一百亩,两千人一天足够完成,成堆的土豆足足拉了两天才拉完,他们又忙活着施肥准备种粮食。
施的肥是从无人岛上拉来的鸟粪,种的粮食是小麦,不是不想种植水稻,这岛没有内河,淡水都靠船运输过来。
目前是准备炸通山从山另一边引水,那边属于洋人地盘还有看上面人的谈判。
忙活完田里的事,林子清将上个月工钱给发了,发的当然是纸钞。
纸钞在岛上是能当作钱用的,拿了纸钞等回大陆想要换成银子去银行就成也方便。
要是怕纸钞被人偷了可以存入银行中,存折就算丢了也没事,拿着户籍就能补办,还要对上自己设下的口令才能将存折里的钱取出。
张和墉排队领完钱问起了另一桩事。
他爹是被请来当夫子给忽悠来的,结果来这几个月了还站在地头上,因为这事他那师弟陈秀也不敢上门了,所以他想要问一下,他爹还能不能进学校做夫子。
林子清想了想道:“咱们这边学校教的课本跟国内不同,你爹要是想当夫子首先得考教师证,拿到教师证去学校那边应聘,目前学校是缺夫子的,只要有教师证一般都会录取。”
得了个准信,张和墉一脸高兴往家跑。
这岛人多了以后,就划分了好几个庄园,他和他爹离得不远,也就二里路。
带着刚分的钱,他先去了港口买了一只咸鸭,见罐头便宜又买了一个鱼罐头。
提着领到手的米粮他往二号庄园走。
一号到十号庄园都是第一批过来的人,每个庄子分十户人家,这个十户可不是一大家子这种,就是一对夫妻带着未成家的孩子,凡是成家的孩子都算做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