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李善夺军三破突厥,诸将中只有张公瑾一人是跟着李靖的,后来李靖先为代州总管,后出任延州道行军总管,实际上的副手一直是张公瑾。
其实历史上李靖覆灭DTZ),他的副手就是张公瑾。
李世民苦笑摇头,他与凌敬、房玄龄等幕僚都私下讨论过,都觉得李善这次是半公半私,愤慨于李靖关键时刻没能南下援救京兆,导致自己以弱势兵力对抗数倍的胡骑,同时也是有意与李靖结仇,以避免日后有朋党之祸。
李善心里是有数的,历史上的李靖覆灭DTZ)后,长时间的闭门谢客,终能善始善终。
当世名将,李世民当之无愧为魁首,其次就是李靖、李善了。
偏偏李善与李靖的侄儿李楷是至交,与李靖的两个弟弟李客师、李乾佑又关系密切,这迫使李善必须要与李靖进行切割。
这是李善早就想好的,也是李渊、李世民、李靖都心里有数的……只是李靖没想到,这次李善做的这么过分。
其实造成现在这样的局势,李善也是始料未及的,他的确不喜欢李靖,也的确要与李靖进行切割,甚至也的确非常不希望李靖在这一战中立功。
但真的不是李善指使段志玄、张士贵、刘黑儿、胡演等将领将李靖当成屁放了……下面的将领都要哗变了,根本不听李靖的指挥,这还真不是李善的主意。
等李善赶到之后,杜如晦给李靖撑腰,李善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怀仁赴河东……”李世民曲起手指敲击着膝盖,想了会儿后,“还真不能擒杀都布可汗。”
很明显,李善再如何善战,出兵河东擒杀突利可汗的几率,那几乎可以不计。
李善点点头,“只是此番胡骑肆掠京兆,若是生擒都布可汗再行放归……只怕朝中颇有异议。”
“且父亲只怕不会点头。”李靖很清楚现在李渊想的是什么,在即将退位的时候,生擒一位突厥大汗,再放回去……李渊肯定不干。
李善嘿嘿一笑,说:“但只怕代国公李药师全力以赴……”
李世民嘴角抽了抽,如果要放都布可汗一条生路,那就必须告知柴绍、李靖两位主将……柴绍肯定是无所谓的,但李靖只怕就要生怨了。
突厥被困于泾河北岸至今快两日了,都布可汗倒是想和唐军谈谈……毕竟突利可汗还在呢!
去年泾州一战,你们能放了突利可汗,难道这次就不能放我一马吗?
但李靖显然是要将功劳捞到手再说……等了几年好不容易窥准时机在灵州大破突厥,结果上天降下一个黑锅,正好砸在自己脑袋上。
好不容易李怀仁那厮离开了,李靖自然是不会让这份功劳从手中溜走。
“稍后臣入宫觐见,主动请缨,都布可汗……那就要交给太子殿下了。”李善有点想笑,突然顿了顿,低声道:“昨日坚拒,今日主动请缨……”
李世民丢了个白眼过来,“放心吧,孤已有安排。”
在昨日黄昏时分得李渊近侍通报之后,李世民是非常满意的……李渊将李善视为嫡系,但自己也是将李善视为嫡系的。
李善没有答应李渊,显然是在等自己的决定。
此时已是午时,李世民就在李宅用饭,李善安排了小火锅,日月潭在西市推出火锅已经好几年了,用的还是杜如晦送来的铺子。
几年来,底料大有长进,各种调味品味道也越来越好,桌上摆满了各式牛羊片、鱼片、鸭肠、鸭血。
李世民也吃的津津有味,一旁的李善忍不住说:“听中山郡王提及,东宫饭菜实在难以入口,臣看中山郡王都瘦了。”
“怀仁只管称大郎就是。”李世民随口道:“东宫属官大都处置,但宫人、近侍总不能全都驱散,但又放心不下,原先天策府内的厨子在宫外,但在宫内,碍难重重。”
李善点点头,这是有道理的,很多的调味品、菜都是不能入宫的。
“昨日推却陛下加十二卫大将军,待得殿下登基吧。”李善随口道:“到时候宗正卿也可以卸职,想必殿下也不指望臣理政……终能清闲度日了。”
“不可如此惫懒。”李世民笑骂道:“天下一统至今不过数年,百废待兴,怀仁当年于代地不过年许,河东因此而兴,且突厥尚在,薛延陀日渐强盛,高句丽、西突厥、吐谷浑未必俯首……”
“河东之兴,无非是因为固雁门罢了。”李善摇摇头,“殿下麾下多有英杰,昨日在陛下面前点评,天策府大将少有独当一面的帅才,实则乃殿下之过,如今殿下入主东宫,不宜外出征战,如张士贵、张公瑾、李世绩等均有帅才。”
李世民嘴角都要歪了,但想想李善说得好像还挺有道理的。
吃完火锅,两人出了门,径直入宫觐见,刚入朱雀门,就看见贺娄兴舒迎了上来。
玄武门之变时,贺娄兴舒率兵对峙王君廓,后又随军解天策府之围,后提拔为左监门卫中郎将,驻守两仪门、甘露门,时常随侍帝侧。
“拜见太子殿下。”贺娄兴舒行礼道:“陛下召太子、阿郎觐见。”
“咳咳,咳咳!”李善瞪了眼过去。
李世民倒是看得开,笑道:“他原本就是你亲卫出身,称阿郎无可厚非。”
“臣不敢苟同太子此言。”李善一边走一边一本正经的说:“左监门卫中郎将此职,难道是臣授的吗?”
李世民笑了笑没再说什么,只是心想虽然怀仁亦是世家出身,毕竟是前隋申国公之后,但家道中落,一度潦倒,心性倒是与世家子弟大有区别。
片刻之后,两仪殿内,李渊面色阴沉的将奏折递给了李世民,瞪了眼李善,“还不主动请缨吗?”
李善接过奏折看了几眼,不禁扭头去看李世民……并州兵败,这就是你准备好的借口?
李世民脸色也不太好看,他可不知道这份奏折,原先准备的是蒋国公屈突通病重而已。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点将
两仪殿内,在李渊、李世民与李善,还有几位宰辅都脸色难看的时候,连续不断的战报陆续送来。
河东战局的僵持已经半个月了,如今连京兆都已经下雪了,突厥差不多快退兵了,但没想到,虽然刘弘基依旧驻守霍邑,但并州的局势却急转直下。
可能就是因为觉得突厥即将退兵,十月十三日,领兵从井径进入并州的河北唐军贸然出击,结果在并州重镇榆次县北三十里处被突厥击溃。
易州总管桑显和、冀州总管王绪均阵亡,六千唐军大溃,赵州刺史齐善行仅以身免。
这三人中,桑显和是前隋降将,没有明显的派系立场,而齐善行虽然早年是窦建德的麾下重臣,但在入唐之后出任天策府属官,是李世民的嫡系。
而王绪早年是长安令,就是李乾佑的前任,武德四年王绪率京兆府兵随李世民出征刘黑闼,洛水大捷后出任冀州总管。
这是第一份战报的内容,李善在心里啐骂了几句……主将齐善行又是个淮阳王啊!
不该出兵的时候非要出兵!
你就不能目送突厥北返吗?
李善刚刚开口主动请缨领兵出征后,第二份战报送来。
十月十四日,突厥攻陷了缺兵少将的寿阳县,之前派驻至寿阳县的并州总管府录事参军事张虔雄被俘,生死不知。
河北唐军站不住脚跟,连续败北,齐善行率军东撤,弃守平定,一路退到了井径关。
李善脸色阴沉下来,张虔雄与自己虽未蒙面,但却来往信件不是一两封,因为他是张文瓘的父亲。
寿阳县被攻破,张虔雄生死不知,那张文瓘呢?
李善情不自禁的开始咬牙切齿,两个月前,仁智宫兵变之后,自己感觉到了风雨欲来,才坚持将张文瓘送去了并州。
张文瓘尚未出仕,最可能的就是陪在父亲张虔雄身边。
紧接着送来的第三份战报,位于汾州与并州交界处的祁县被攻破,太原王氏中极为重要的一支就是祁县王氏,而且大名鼎鼎的太原温氏也在祁县。
驻守晋阳的并州军意欲出兵援救,率兵的淮阳王李道玄在洞涡驿被突厥所阻,鏖战半日后不得已退兵。
最后送来的第四份战报……李善有些无语的看了眼李世民,这份战报实际上是一份奏折,河东道行军副元帅蒋国公屈突通病重。
如今两仪殿内的宰辅只有萧瑀、郑善果和昨日回长安的窦轨,凌敬、陈叔达与房玄龄都还在军中。
“当即刻出兵。”萧瑀面色焦急,“即使突厥因气候北返,但若无名将领兵,只怕尚有不测之祸。”
李渊看了眼李善,“怀仁出任河北行军道元帅,以苏定方为副将,使民部尚书温彦博为长史。”
“臣领命。”李善阴着脸行礼应声。
突利可汗在即将退兵之前还玩了这么一手,大败唐军之余还攻破了寿阳、祁县,这次并州受创极重。
“河东道并河北道兵力均由李怀仁调配。”李渊顿了顿,侧头看向李世民,“只怕还要从京兆抽调兵力。”
李世民点点头,这是理所应当的,因为数万胡骑凌京兆,李渊连续两次从河东抽调了共计近两万的兵力,最重要的骑兵基本都调回来了,如今屈突通在绛州手握只有不到两万的兵力。
就算加上霍邑的刘弘基,唐军兵力也没超过三万,而并州等地的兵力,大都固守城池,不能汇集成军,也没有机动力。
最重要的是李世民麾下的大将基本上都被调回京兆了,肯定是要从京兆抽调人手的。
殿内一时间有些寂静起来,原因很简单,从京兆抽调兵力……而京兆内的唐军,现在都在围困都布可汗呢!
一旦抽调兵力,那都布可汗很可能会杀出重围……李靖不肯阵前叙话,这消息早就传回长安了,也得到了李渊的默许。
倒不是怕李靖生怨,只是大家都看得出来李渊的心思……不过与李靖本就有怨的李善却是无所谓的,“陛下,突厥肆掠并州,臣率兵赴河东,只怕追之不及,请调骑兵。”
李渊点点头,这是在情理之中的请求……如果是步卒,等赶到并州,说不定突利可汗都已经回了五原郡,还有闲暇时候试着能不能攻破此时快要粮绝的马邑。
当然了,李渊也听得到李善的言外之意……调走骑兵,那都布可汗是有可能杀出重围的,步卒追之不及,李靖就捞不到这份战功。
但如果不调走骑兵,突利可汗回到五原郡,一听都布可汗被擒被杀……那肯定是欣喜若狂到手舞足蹈,说不定还要高呼一声,魏嗣王果为兄弟!
所以,不能明面上让柴绍、李靖放水,只能通过抽调将领和骑兵来降低李靖覆灭突厥的可能性,提高都布可汗突围的成功几率。
李善心里有些惴惴不安,都布可汗手里怎么也有近万兵力,而且也携带了粮食,不会这两天就兵败身死,或者干脆跪地乞降吧?
社尔兄,可别让我失望啊!
李善想的这些,李渊自然也想得到,半响后吐出一个字,“可。”
李世民补充道:“怀仁无需避讳,当用旧部,才能如臂所使。”
“不错,朕以赵国公苏定方为副帅,便是此意。”李渊点头道:“刘黑儿、侯洪涛、王君昊、曲鸿、范季庆皆是你亲卫出身,一并带去。”
“其余将领中,也多有怀仁旧部。”李世民再次补充道:“怀仁即刻点将,父亲即刻遣派信使。”
李善在心里盘算了下,“原州刺史张士贵、陇州总管李孟尝、三原县公李楷、右监门卫将军马三宝、银州刺史胡演、泌水县候张宝相、右千牛卫将军李客师、左武卫将军段志玄、左监门卫右郎将尔朱焕、秀荣县伯尔朱义琛。”
窦轨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盘算,李善念出的人名全都是他的旧部,倒是稍微有些意外陇州总管李孟尝,除了还没正式结束的京兆一战之外,李孟尝并没有在李善麾下过……不过两人却算得上连襟,都是清河崔氏的女婿。
顿了顿,李善又补充道:“再调左监门卫中郎将常何。”
李世民有些意外,但想了想也没有意外……常何可不是心甘情愿的打开玄武门的,李善这是不想将其留在长安。
呃,让李世民、李善很是无语的是……李渊在点评玄武门之变平叛的时候,点出的首功自然是李善,其次就是砍下李建成首级的尉迟恭与因为不肯附逆而打开玄武门的常何。
李善看向李世民,“还请太子殿下拨吴国公尉迟恭、翼国公秦琼助阵。”
李渊嘿了声,“尉迟恭、秦琼、程咬金乃是二郎近卫,怀仁你倒是大胆。”
“陛下,此为国战!”李善扬声道:“臣不惧艰辛,难道是为了臣一人吗?”
李渊有些尴尬,瞄了眼一直没吭声这时候看过来的平阳公主,咳嗽两声才问道:“二郎?”
李世民迅速在心里计算了下,点头道:“尉迟恭、秦琼随怀仁出征,另调樊兴、安元寿随军,此二人均善骑战。”
“柴绍、李靖、长孙顺德、郑仁泰、张琮率军留驻京兆,拱卫长安。”
顿了顿,李世民补充道:“温彦博为长史,擅打理后勤,怀仁尚需幕僚。”
李善在心里想了想,他最想要的房玄龄、凌敬,不过这两人如今都是宰辅了,杜如晦也是吏部尚书,不太可能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