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712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你去一趟,让他去长乐坡或者灞桥截住秦王……”李善看了看天色,“孤要绕过曲江池、芙蓉园,实在未必来得及,谁都不知道秦王今日何时抵京。”
  范丰应了声,心想阿郎这算是使上浑身解数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去吧,小心些。”李善用力拍了拍范丰的肩膀,“事成之后,不敢言替你请封爵位,但富贵延年,子嗣传承,必然无忧。”
  范丰咽了口唾沫,从怀中取出了一串铜钱,“必不负阿郎所托。”
  “孤从不轻信他人,用人唯慎,但也用人不疑。”李善深深吸了口气,接过铜钱,转身拔脚就走。
  走出一大段距离,李善忍不住回头看了眼,范丰的身影已经消失了,他觉得步伐有些沉重,实在太艰苦了,已经差不多十二个时辰没合眼了,又始终保持着神经紧张,累、困而且还饿,自己真的能在李世民之前走到长乐坡或灞桥吗?
  李善一边走着,一边在心里破口大骂,金光门靠西,大量的胡商都是要从金光门进入长安的,而且金光门也靠西市,粪便为毛要从金光门出城!
  如果是城东,即使是城南也行啊,自己也不用这么麻烦了。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父子
  淑景殿的侧殿内,一夜都枯坐在窗边的李渊头上依稀多了些白发,本就沟壑纵横的脸上似乎也多了些皱纹。
  天色已经大亮,窗外能看得见不时来回巡视的东宫侍卫,李渊摸了摸窗边,有露水打湿后的冰凉寒意,正如此刻李渊之心。
  不得不承认,李渊这位大唐开国皇帝并不缺乏政治手段和能力,也具备宏图大业的战略眼光,但原时空、这一世,他始终在立嗣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不能也不愿意快刀斩乱麻的选择让他两次被软禁在了太极宫内。
  原始空中,李渊站在太子一方,虽然忌惮秦王,但也不愿意辣手处置,摇摆不定导致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这一世,李渊站在了秦王一方,虽然厌弃太子,但却因为局势的变化希望能缓缓图之,没有果断处置,却没想到李建成在恐惧、绝望中发动了宫变。
  虽然说,因为有苏制、王君廓两个关键人物的叛变,但李渊本身的选择才是最致命的问题。
  外间有轻微的脚步声传来,李渊并没有回头,万贵妃就坐在自己身边,敢在这时候入内,也能入内的只有自己那位好大儿了。
  “父亲。”
  李渊缓缓转身,神情漠然,“你想说什么?”
  “不想说什么,只是来看看父亲。”李建成嗤笑道:“说什么是父亲逼迫孩儿的,说什么孩儿无奈之举……这些没有意义,所以孩儿不愿意说什么。”
  “只是来看看朕……”李渊脸上呈现出古怪的神色,“今日按制无大朝,但近日来战事连绵不绝,朕于午时之前,会在两仪殿召见宰辅。”
  “若不召见,必然起疑。”李渊突然笑道:“总不会是让朕出面安抚宰辅吧?”
  看李建成不说话,李渊微微点头,“你要扣住众多宰辅,以免消息走漏。”
  “裴世矩已然依附于你,裴寂想必也不会反对,陈叔达、萧瑀与二郎走的近,而窦轨、杨恭仁持身中立……”
  “若只是裴世矩、裴寂出面,只怕三省均会疑心,陈叔达、萧瑀均性情刚烈……你是要劝降窦轨还是杨恭仁?”
  李建成冷漠的面容略为动容,父亲这番话基本上将自己的意图以及目标都点了出来……李渊从来不缺少这样的能力。
  顿了顿后李建成也不再掩饰,“是观国公。”
  “嗯,朕猜也是他。”李渊叹道:“毕竟窦轨是你舅父,无论你与二郎谁胜谁负,他至少都能保住性命,所以没有必要掺和。”
  “既然要扣住那几位宰辅,你这位东宫太子自然是无需出面了,所以才来淑景殿吗?”
  李建成又闭上了嘴巴,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来这儿……或许是希望看到父亲后悔莫及?
  李渊轻轻叹息一声,如果二郎真的死了,自己也没有其他的选择,或者说太子不会给自己其他的选择……
  殿内安静下来,好一会儿后,李渊突然开口问道:“怀仁死了吗?”
  “其实你没有必要杀了他,怀仁身负奇才,在军中颇有威望,代州军、灵州军均是他亲手重建,张仲坚如今执掌灵州军。”
  “即使你伏杀二郎得手,朝中必然大乱,河东、关内如今均有战事,你若能笼络住怀仁,方能度过此关。”
  “怀仁?”
  “李怀仁?”李建成发出让人毛骨悚然的低低笑声,“难道父亲不知,李怀仁已投入二弟麾下?”
  “笼络他,孩儿拿什么去笼络他这个嗣王?”
  李渊眉头一皱,“你只有这等胸怀吗?”
  “看来父亲真的不知晓啊。”李建成缓缓抬起头,“早在武德五年,山东战事之时,李善已然投入二弟门下。”
  李渊有些愕然,“武德五年?”
  “当日山东大捷,擒杀刘黑闼,不仅天策府统军李客师之子李德谋在场,尚有二弟麾下大将尉迟恭长子。”李建成嗤笑道:“这些年倒是演的好,还真是不偏不倚呢!”
  李渊摇摇头,“那又如何?”
  “被困魏州,不指望二郎,难道指望你这个当年拖延出兵的东宫太子吗?”
  实话实说,李渊还真不太信,毕竟李善当时还真得没有投入李世民麾下,或者说李世民还没有下定决心在李善与裴世矩之间选择前者。
  李建成也无所谓李渊信不信,“更何况李怀仁实是英杰,天下无二般人物,战功赫赫可比肩二弟,诗文盖压长安,这样的人物,孩儿也实在压不住。”
  “是了,二郎军功盖世,故有胸怀。”李渊颔首赞同,“你虽为东宫太子,但无仁德,无心胸,自然不敢笼络怀仁。”
  说这些尖酸刻薄的话,李渊的水平也不差啊,听得李建成面红耳赤,几乎要恼羞成怒了。
  “怀仁死了吗?”
  正气恼的李建成张嘴欲说,但突然又停住了嘴,李渊目中透出一丝希翼,笑道:“倒是机灵,居然逃走了!”
  长久的沉默,李建成脸色略有些惨白,昨晚苏制领着东宫侍卫小心翼翼的查遍了后宫每一处,有苏制这个殿中监在,应该不会疏漏,但始终没能查到一丝踪迹。
  天亮之后,李建成让尔朱焕再次查了一遍,还是没有找到李善……虽然太极宫大,但能藏身的地方却不并不多,要么是长着翅膀飞了,要么是东宫有秦王埋下的棋子,李善借助此人之力逃之夭夭。
  这样的变故让东宫谋逆的成功几率急剧下降,虽然李建成与裴世矩、王珪、韦挺商量了应急措施,但还是很难保证……其他人不太好说,李善这种人物,很有可能猜到秦王可能回京这条线上,若是截住了秦王,那一切皆休。
  “是。”李建成最终选择了坦然直言,“虽然孩儿至今都不知道是何处露出破绽,昨日苏制传召入宫在临湖殿觐见,李怀仁途中暴起遁走,至今不见踪迹。”
  猜测得到了验证,李渊眼睛大亮。
  “仁寿宫、仁智宫两次救驾,李怀仁均是在千钧一发之际力挽狂澜。”李建成叹道:“或许这次也有可能吧。”
  “父亲,若是孩儿功成,自不待言。”
  “若是事败,还请父亲赐死,勿让二弟动手。”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好手段
  “三兄真是好手段!”
  甘露殿内,裴寂虽然脸上带着苦笑,但却是真心实意的如此赞誉。
  陷入绝境,拼死一搏,只能说勇气可嘉。
  但在如此绝境中,居然还能巧施计策,软禁陛下,诱秦王回京,的的确确是好手段,充分展现了裴世矩的手腕。
  裴世矩神色淡淡,“七弟依附东宫已十载,难道另有打算?”
  劝降杨恭仁很简单,裴世矩只露了个面,对方就软下来了,不管对方为什么,但以其性情,不可能作伪然后在关键时刻倒向秦王,陈叔达、萧瑀倒是有可能做这种事。
  裴世矩对其颇为鄙夷,他与杨恭仁的父亲杨雄当年是同僚,杨雄雍容典雅,举止有度,堪称名臣,却性直敢言,不料其子如此不堪。
  不过裴世矩倒是没想到,本就依附东宫十载的堂弟裴寂倒是有些犹疑。
  顿了顿,裴世矩补充上了最关键的一句话,“当日刘文静何以被斩首?”
  裴寂脸色剧变,当年刘文静被问罪斩首,虽然是陛下的决定,但谁都知道这是自己的手笔,就连陛下也是心知肚明的。
  那时候刘文静随秦王李世民驻守长春宫,有依附之像,而裴寂已择太子,双方本就有些间隙,日渐加剧,最终裴寂进谗,导致刘文静被杀……说白了,刘文静是太子、秦王夺嫡的牺牲品。
  如果秦王入主东宫,再登基为帝,可以想想裴寂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三兄,小弟位列太原元谋功臣次位,不附逆,按例当免二死。”裴寂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都在颤抖。
  “刘文静名列第三位,亦免二死,还不是被斩首?”裴世矩轻笑道:“何况,刘文静真的有谋逆之心?”
  裴寂脸色灰败,刘文静是不是真的要谋逆……他这个当年的主审官难道会不知道?
  说你谋反,那你就是谋反,大不了往你家里丢些军械铠甲,这下证据够了吧?
  看着裴世矩缓步出去的背影,裴寂知道自己没有其他的选择,秦王再如何大度,也不可能谅解自己。
  事实在历史上的确如此,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登基称帝,但毕竟是兵变上位,对老臣都颇为宽待。
  裴寂先是食邑被加至一千五百户,贞观二年李世民到南郊祭祀,还让裴寂与自己同乘御辇,以示信重。
  但贞观三年,李世民已经稳定了朝局,而且熬过了旱灾、蝗灾,从东宫搬迁进了太极宫,顺带着将李渊撵走,然后立即一脚将裴寂踢回了老家,并且言辞中多有训责之意……但以旧情,不能极法,归扫坟墓,何得复辞?
  我念旧情,没有砍了你的脑袋,只是让你滚蛋,你还有啥不满足的?
  但是,随后回了老家的裴寂很快就被扣上了意图谋反的帽子……李世民大怒之余指责裴寂,妖人称你有天分,却匿而不奏!
  裴寂估摸着也很无语,有人说我九五之姿,我跑到长安来告诉你这个皇帝?
  这怕自己脑袋在脖子上太结实了?
  最终裴寂就是以与刘文静差不多的罪名被处置,只不过当时李渊还没死呢,裴寂被流放静州,大抵是现在是四川。
  对了,就在那一年,刘文静被平反了。
  显然,李世民从来都没忘记刘文静是怎么死的,是被谁害死的……要不是裴寂死在了李渊之前,很可能会被李世民召回长安,问罪斩首。
  所以,裴寂真的没有其他的选择。
  裴寂与杨恭仁先出了太极宫,各自回了尚书省、中书省。
  片刻之后,门下省侍中裴世矩也走出了承天门,虽然其中有两个都是依附东宫的,但总体来说三省各有一位宰辅出宫,并没有引起关注。
  裴世矩进了门下省,还有闲情雅致与黄门侍郎薛元超打了个招呼,问了问河东、灵州、陇州可有战报……薛元超一点异样都没有察觉到。
  枯坐了会儿后,裴世矩呆呆的看着窗外的景色,心里盘算秦王会在什么时候入长安……虽然一切都准备好了,但很难说会不会出什么纰漏。
  当然了,最关键的还是很可能已经逃出宫的为死亡率李怀仁。
  如果李善昨夜被诛杀,裴世矩就会立即强行将女儿裴淑英送走……谁知道最终秦王太子谁胜谁负?
  如果最终秦王获胜,儿子被杀了的魏嗣王太妃朱氏怎么可能放过裴淑英!
  但李善逃走了,逃走了……这让裴世矩不得不尽力为太子筹谋,尽可能的击败秦王。
  陇右道那边还没出事吗?
  裴世矩有点心急,即使突厥没有南下,燕郡王罗艺也应该开始动手了,陇州总管李孟尝至今还没有战报递来。
  裴世矩之所以回门下省,最大的原因就在这儿,不能让薛元超拿到陇右道战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7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2/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