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59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原本以为是魏玄成,不过他已经被流放岭南了,不太可能是王珪,难道是韦挺吗?”
  “但不管是何人,必然是太子心腹,若是裴世矩筹谋……只怕难以逃出怀仁掌心。”
  看了眼妻子,柴绍断言道:“所以,放心吧,怀仁必胜。”
  呃,尔朱焕向太子的举告,直接导致了他如今在东宫的地位飙升,也导致了他得到了更多的信任。
  所以,柴绍是实在没想到尔朱焕身上去。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人事调整
  临湖殿内,李渊专注的听着李世民关于调配将校的禀告,而一旁的李善显得有些无聊,把玩着刚刚李渊随手递过来的一块玉圭,这是预祝李善得子。
  “冯立是怀仁所举荐?”
  “正是。”李世民点点头,“去岁泾州一战,冯立于阵中两度援手段志玄,类薛万彻、张士贵携手,怀仁以此举荐。”
  李渊满意的点点头,李世民曾经私下向其禀告过,李善向其恳请放逐太子洗马魏征,并多有劝诫。
  李渊非常欣赏李善的思路,在很长时间内他都与太子站在同一立场,其中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点很关键,天策府自成体系,外人很难融入,同时李渊与东宫的势力是建立在前隋旧臣的基础上的,双方之间虽然没有大动干戈,但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如今李渊改弦易辙的前提下,他不可避免的要考虑这个问题,关于自己的嫡系,关于东宫的旧人,即将上位而且麾下官员陆续入朝的李世民能不能有所接纳。
  所以,李渊很满意于李世民先放逐魏征,远调薛万彻,如今又启用冯立的气度。
  “怀仁?”
  李世民回头看看,胳膊肘捅了捅,李善这才回过神来,“陛下。”
  “康国公史大奈、姑臧郡公段志玄,再加上冯立、侯君集,还有灵州总管郭孝恪、原州刺史张士贵。”李渊缓缓道:“张仲坚堪担大任否?”
  如今灵州军内,以行军副总管张仲坚为首,灵州、原州、会州以及小半个盐州都受其所辖,麾下兵力数万,骑兵万余,是大唐如今仅次于代州军的主力军团。
  李善思索片刻后道:“以张仲坚之能,自当无虞,只恐其资历太浅,无有威望。”
  李渊、李世民都点头赞同,张仲坚在苍头河一战,以及去岁今年的泾州、原州、灵州三战中都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
  但能力不能代表一切,这么大规模的战斗中,能不能如臂所使的指挥麾下的将领,是一个大问题……张仲坚归唐时日尚浅,而且曾经在刘武周、苑君璋麾下与突厥多有来往,又不是世家门阀出身,能不能压得住麾下的将领,实在很难说。
  仅仅是魏嗣王李怀仁这个依仗,只怕不能让众将服服帖帖的听从张仲坚的指挥……双方一旦发生什么冲突,谁胜谁负倒是其次,但坏了国事,却是要命的。
  李世民指了指李善,“怀仁身边亲卫中,多有将才,不至于如此吝啬吧?”
  一旁的李渊笑道:“此时不上阵,二郎麾下将才济济,他日可就没机会了。”
  “殿下说笑了。”李善很是无所谓的样子,“王君昊虽然勇武,但无领兵之能,齐边涛重伤至今难以起身,范季庆只领斥候,无有大用,曲鸿倒是能派的上用场,只是其母亲如今病重,实在离不得。”
  “刘黑儿呢?”
  “不太合适吧?”李善耸耸肩,“送去代州、延州甚至陇右道都行,但灵州……不太妥当。”
  的确,毕竟如今稽胡部落就定居在灵州。
  “侯洪涛倒是适合。”李世民建议道:“左千牛卫将军,能独领一军。”
  李渊点头赞同,补充道:“怀仁再从北衙禁军、亲卫调些许旧部。”
  在目前的情况下,在李善刚刚立下救驾大功的情况下,将张仲坚从灵州道行军副总管的位置上撤下来,显然是不合适的,只能增强张仲坚对部下的掌控力度……只不过这话需要李世民开口,李渊是不太好说的。
  李世民一直在考虑如何与李渊相处,而反过来,李渊也不得不考虑如何与李世民相处……这是个相互试探,也相互依偎的过程。
  “朕有意召回西河郡公。”李渊琢磨了会儿,“以二郎所见,何人堪出任灵州道行军长史?”
  李善略为有些意外,温彦博要回京了。
  李世民也有些愕然,想了会儿道:“黄门侍郎唐俭可否?”
  “唐俭性情端谨,但却知进退,明得失。”李渊点点头,“那便是唐俭,温彦博回京调任民部尚书,以确保粮草无虞。”
  李世民正色应了声,大战将起,备战中粮草是重中之重,调配各地粮草是民部的职责,在这时候民部不可由东宫操控……如今的民部尚书是太子左庶子郑善果。
  虽然郑善果在去年天台山一战后有疏远太子之像,而且还曾经通过侄儿天策府大将郑仁泰向秦王示好,但如今在外人看来,依旧是东宫一脉。
  “杨恭仁卸任兼任的吏部尚书,由郑善果接任。”李渊显然是盘算好了的,“二郎,房玄龄、杜如晦、凌敬三人,何人堪出任吏部侍郎?”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说:“房玄龄多有举荐英杰。”
  “那便是房玄龄了。”李渊继续道:“薛元敬出任中书侍郎。”
  李善又有些出神,李渊对三省六部做出的人事调整,基本上都是秦王得利,温彦博还能勉强算是中立的,但唐俭、房玄龄、薛元敬全都是李世民的心腹幕僚,而且都兼任天策府的属官。
  虽然郑善果出任吏部尚书,但上面有个尚书令李世民,下面还有个侍郎房玄龄,再下面还有个已经升任郎中的凌敬……郑善果哪里能有一丝半点的实权。
  如今三省之中,中书省两位宰辅杨恭仁是中立的,萧瑀已经是秦王一脉,下面两个中书侍郎一个是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一个是天策府的记室参军事兼十八学士之一的薛元敬。
  门下省的江国公陈叔达已然是摆明阵脚投向秦王,下面的两个黄门侍郎,一个是天策府长史唐俭,一个是中立派。
  尚书省更不用说了,李世民亲自出任尚书令,足以压得住下面的窦轨与裴寂。
  李渊、李世民也数次询问,但李善很乖巧的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在心里想,裴世矩还有时间吗?
  得到大量补充的张仲坚,李世绩亲自坐镇朔州,李靖把守延州道,正在秋收时候,粮草无虞,突厥实在很难讨到什么便宜。
  只要不出什么雁门关被破,原州失守,卢子关被攻陷这样的惨败,现在都已经八月下旬了,突厥不可能长时间作战,等他们退去,李渊就要着手废太子了。
  李善心想,如果裴世矩要有动作,就必须在突厥退走之前。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后手
  出了临湖殿,李善就放松下来了,后面的事和自己那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就算局势有些危险,李渊也不可能让自己上阵领兵了。
  如果突厥这次能与历史上一样饮马渭河的话,那也是李世民上阵。
  “稍后为兄会提点侯君集,再去信郭孝恪。”李世民轻声道:“此二人颇为倨傲。”
  李善还是有些担心,低声问道:“听闻莒国公与殿下有旧?”
  “嗯。”李世民点点头,“早年父亲在前隋出任太原留守,为兄与茂约就相熟,后茂约出任天策府长史,多有襄助。”
  李世民也知道李善的意思,小声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李善不再吭声了,他前面那句话是在婉转的询问李世民,唐俭这个人靠不靠得住,如果放心,是不是可以将自己的立场透露给他……那样的话,唐俭与张仲坚的合作必然会非常顺利。
  李善一直坚持自己的身份在秦王一脉内部,除了李世民、凌敬之外,只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知道,以防止泄露。
  如果李善这句话是在两个月之前问的话,李世民或许会点头,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唐俭是天策府长史,但天策府司马封伦已经用事实证明了,天策府的属官也不是没有背叛的可能的。
  既然如此,李善也懒得开口了,总不能告诉李世民,唐俭还是挺靠得住的。
  接下来的事,李善都不用管了,调配旧部也有李世民负责,顶多回家后与侯洪涛提一句,再补上几个有经验的亲卫。
  目送李世民回了尚书省,李善转入了中书省,一眼就看见了正在拟诏的崔信,一旁是中书侍郎宇文士及。
  “怀仁。”宇文士及招手笑道:“这两日倒是挺勤快的。”
  崔信斜着眼看过来,“宗正少卿何许人?”
  李善咳嗽两声,他还真不知道宗正寺的两位少卿是谁呢。
  宇文士及大笑,拉着李善坐下,看着后者手里提着的篮子,“这是?”
  “葡萄。”李善嘿嘿笑道:“才送入宫的贡品。”
  宇文士及立即懂了,压低声音道:“真的给崔氏洗脚?”
  “世叔怎的与旁人一般人云亦云!”
  李善故作姿态,一旁的崔信脸都黑了……女婿是真的给媳妇洗脚啊,为此妻子都唠叨了好几日了,恨不得自己也蹲下去洗脚。
  这时候,萧瑀大步从外走入,将文书递给了崔信,“拟诏,彦博调民部尚书,薛元敬出任中书侍郎。”
  崔信应了声,瞥了眼李善,等萧瑀走开才问:“与你无关吧?”
  “绝无干系。”李善正色摇摇头,“此外,庞玉调代州,侯君集、冯立、段志玄、史大奈、侯洪涛调灵州,郑善果调吏部尚书,房玄龄调吏部侍郎。”
  “大事已定。”宇文士及低低道。
  宇文士及是最早一批知道李善身世的,他本人又兼任天策府司马,虽然没有问过,但差不多也猜测得到李善早就投入秦王门下。
  李善没吭声,宇文士及看了看李善的脸色,小声说:“难道裴世矩还有回天之术?”
  “谁知道呢!”李善嘿了声,“岳丈,稍后小婿去昭德那边,回府稍迟,还请岳丈将葡萄带回家。”
  “嗯?”宇文士及大为诧异,看了看崔信,“崔公这几日……”
  看崔信脸黑,李善赶紧起身出了门,在朱雀门碰到了新任右监门卫将军王君廓,笑着聊了几句。
  当年魏县大捷,再到后来擒杀刘黑闼,王君廓都率兵参战,与李善也算是旧识,后来罗艺入京,王君昊从陕东道大行台调任幽州都督,直到去年天台山一战后,李世民因为部将折损颇重,才将王君廓与黄君汉、李世绩一同调入长安。
  而且王君廓当年是与李孟尝一同起兵的,李孟尝与李善算得上连襟,而且还是李善举荐出任陇州总管的,也算扯得上关系。
  不过李善对王君廓这个人不太看好,总觉得此人脸上总是堆砌笑容,但却心性难明,而且手段比较脏。
  王君廓早年入山为盗,被官军围剿,诈降后偷袭得手,类似的手段不止一两次,曾经将李渊逼得都要退兵的宋老生都上过当,丢了大人。
  而李渊晋阳起兵之后,派人招降,王君廓又是诈降,转身偷袭后投靠了瓦岗寨的李密,但因为不受李密重视,又转投大唐。
  虽然在洛阳、虎牢之战中王君廓颇有战功,但这样的履历……很难让人信服。
  王君廓远远的看着李善驱马离开的背影,脸色阴晴不定,早年山东战事,他奉命率兵北上,参与魏县大捷,在发现实际上是李善筹谋之后,立即判断李善与秦王有关,但随着李善斩杀崔帛平定民乱兵变后,又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
  这位魏嗣王到底是什么立场?
  王君廓在心里琢磨,自己是不是需要小心一些?
  “阿郎。”
  李家门外,还没落马的李善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范十一出现在身边。
  “安排好了?”
  “嗯。”范十一忍笑道:“那厮还想在平康坊呢。”
  麻痹马宾王你是怕我不被崔信砍死啊……李善暗骂了句,“你安排好就是,小心点,这段时间估摸着会有人盯着。”
  “阿郎放心。”
  李善翻身下马,迟疑了下后招手让范十一靠近,附耳低声道:“范丰如今?”
  “还是那个营生。”范十一压低声音道:“可要他盯着裴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9/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