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55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原因也很简单,就如今的局势,杀了秦王又能如何?
  李世民下面光是嫡子就有两个,天策府的将领谋士有着极强的向心力,他们不会接受被东宫摆布的命运,甚至不会听从李渊的指派。
  最大的可能是,天策府将领会拥李世民长子上位,或立为皇太孙,或请封地洛阳,本身在军中有着极高威望的魏嗣王李怀仁的分量无需多说,到时候站出来表明立场……李渊都要深思熟虑。
  要知道如今张仲坚已经出任灵州军行军副总管,而总管一职是空缺的,李善义结金兰的兄弟张士贵为原州总管,灵州军五日之内就能兵临长安城下。
  那样的话,大唐的国势就不太好说了,搞不好来一次血洗长安都有可能……这些裴世矩无所谓,但这样的话,自己的目的不仅完全达不到,而且很可能会反过来,李善倒是能轻轻松松的解决自己。
  遣派死士行刺,除非能将李世民以及几个儿子,还有李善同时杀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
  不管是天策府还是日月潭,都不是那么好攻陷的。
  韦挺叹道:“若是他法,太子殿下几无可用人手,难道指望冯立一人吗?”
  “可惜薛万彻被调任代州别驾了。”
  裴世矩心里琢磨,估摸着这是李善的手笔。
  “裴公?”
  裴世矩回过神来,轻声道:“其一,太子不可妄动,如今天策府属官陆续入朝,不必阻拦,太子需退避三舍。”
  王珪点头赞同,“理应如此。”
  “其二,太子当加意笼络燕郡王罗艺。”裴世矩解释道:“死士行刺,难度太大,而罗艺与秦王不合,他日秦王若能入主东宫,绝无可能接纳罗艺。”
  “天节军如今驻守河州,均是精锐,可陆续挑选入京,待时而动。”
  王珪迟疑道:“直接攻打天策府……秦王虽未有兵权,但身边亲卫均是玄甲兵中的锐士,只怕难以攻入。”
  韦挺小声说:“长林军能派的上用场吗?”
  裴世矩赞善的看了眼韦挺,这货倒是有些眼光,“陛下不会即刻撤销长林军,以防东宫生变,到时候可从芳林门入京,直取天策府,距离并不远。”
  王珪在心里盘算了下,虽然成算不大,但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开始用心与裴世矩商议其中细节,兵力的布置等等。
  裴世矩看似认真,实则随意,其实长林军最大的用途根本不是从芳林门入长安攻打天策府,而应该是从玄武门入太极宫……如果没记错,玄武门守将正是李高迁的旧部。
  谁不知道秦王的亲卫能战,鬼才会去直接攻打天策府呢!
  李渊让李世民迁居出宫城,无非就是觉得,只要秦王还在,自己的安危就有保证,即使太子有可能谋逆……所以裴世矩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起兵机会,同时将李渊与李世民控制在手中。
  裴世矩不觉得会没有这样的机会,即使没有,也要创造出来。
  商议了个大致的轮廓之后,王珪叹道:“还需要考虑平阳公主。”
  韦挺补充道:“还有魏嗣王李怀仁。”
  裴世矩还没来得及开口,门外响起刻意加重的脚步声,有仆役小心翼翼的走来,低声道:“阿郎,魏嗣王递帖。”
  片刻之后,裴府大门处,李善向着准备离开的韦挺、王珪露出苦涩的笑容,后两者也是无语。
  魏征提醒过,王珪、韦挺也提醒过,裴世矩对你不怀好意……所以今天李善特地上门,应该是来缓和关系,或者解说去年裴宣机之死的吧?
  呃,这是王珪、韦挺的想法。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无题
  强压着心中阴霾的裴世矩缓缓走在小道上,一旁的李善颇有兴致的左顾右盼,时不时还问上几个问题,即使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也依旧兴致勃勃。
  一直走到屋内,裴世矩挥手让仆役退下,径直问道:“是来耀武扬威的吗?”
  仁智宫事变,虽然锅没正儿八经的砸在东宫的头上,但从事后李渊的处置来看,秦王一脉大获全胜,还剔除了个有异心的封伦,而东宫一脉大败,几近无法维系。
  而这样的变化,全都是因为魏嗣王李怀仁,所以裴世矩才会如此直截了当的问这句话。
  “裴公无礼。”李善笑容可掬的说:“不论立场,在下虽是晚辈,却也列入宗室,爵封嗣王,递帖上门,居然连茶水都没有吗?”
  裴世矩嗤笑道:“你我之间,何故虚饰?”
  李善哈哈笑道:“如今东宫势微,太子不稳,俨然有被废之态,但裴公名扬天下数十年,晚辈欲见前辈有何回春妙手。”
  裴世矩的脸色更加阴沉了,但随即展颜笑道:“你是如何得知是七月十五?”
  “就算你凑巧窥见桥公山出长安,也难以断定其去向……但你能肯定他是去仁智宫举告!”
  “你不会与齐王亦暗中勾结吧?”
  “哈哈哈,裴公说笑了。”李善大笑摇头,“此事难道裴公不知吗?”
  “嗯?”
  “晚辈遣派亲卫往仁智宫,探望陛下并岳父大人,却在沮原桥被伏击……”
  “好了,这等话不用再说了!”
  “千真万确。”
  “那就将窜回庄子的亲卫交出来,老夫倒要看看他三木之下,会不会改口!”裴世矩冷笑道:“其心可诛!”
  “裴公说甚么?”
  “你早知仁智宫事变……嗯,你未必知道杨文干会起兵,但当是时,你知道只可能是杨文干。”裴世矩整理思路,缓缓道:“你知晓封伦可能背叛秦王,甚至你可能都知晓封伦与齐王勾结,所以当初你才会调杨文干转陇州总管……”
  “早知有人谋逆,不举告,却提前脱身,在关键时刻才率兵来援,得擎天救驾大功,将陛下、秦王玩弄于股掌之间。”
  “李怀仁,如此手段,老夫亦要叹服!”
  “但在君上观之,难道不是其心可诛吗?”
  李善脸上笑容不变,他知道自己的谋划能瞒过很多很多人,有凌敬帮忙,就算是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也看不出什么疑点,但一定瞒不过面前这个风烛残年的老头……没办法,人家看自己的眼神本就带着无穷的猜疑。
  “裴公若是早生千年,说不定是个小说家呢。”
  “你是暗讽老夫品行不端吗?”
  “此言何意?”
  “小说家,只有品行不端的人才会去做。”
  “哈哈哈。”李善心想这个观点后世倒是没听说过,“只是裴公无端猜疑罢了,凤凰谷内外,何人不知魏嗣王情义深重。”
  裴世矩怔了怔,点头道:“不论你我敌对立场,你李怀仁的确堪称情义深重。”
  “噢?”
  “若是他人,必然以为你调薛万彻转代州别驾,是为了东宫少一员可能在关键时刻有大用的猛将。”裴世矩叹道:“但老夫知晓,不过仿魏玄成故例。”
  “是啊。”李善嘿然道:“此二人虽分立文武,为太子心腹,但均当为名臣名将,晚辈只是公私两便罢了。”
  裴世矩微微蹙眉,“秦王殿下如此有量吗?”
  公私两便,以李怀仁的谨慎,是不会随随便便出口的,薛万彻还好理解,毕竟薛万钧是天策府大将,但魏征却是几度建言诛杀秦王的太子心腹。
  “秦王有量,晚辈亦有量。”李善终于收敛了笑容,“若裴公明日上书致仕,当可安享晚年。”
  裴世矩白眉微挑,沉默良久。
  以魏嗣王李怀仁的口碑来说,这句话是有真实性的,而且如果裴世矩选择致仕,那么即使是登基称帝后的李世民,也不想看到李善赶尽杀绝……虽然李善有赶尽杀绝的理由。
  但裴世矩怎么敢赌呢?
  若是赌输了,那样的代价,他承受得起吗?
  沉默了很久很久,安静的小院内,似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似乎包括时间在内的一切都已经凝固,直到一阵狂风吹过,将两人身边的一棵大树吹得沙沙作响。
  “记得上次相见,你指老夫先为能臣,后为谗臣,他日或为谏臣。”裴世矩盯着李善的双眼,缓缓道:“老夫顺势而动,却不耻与封伦之辈为伍。”
  李善微微眯起双眼,嘴角扯起一丝弧度,没有再说一个字,转身就走。
  在仁智宫事件后,李世民入主东宫已是定局,一切看似都尘埃落定,唯独裴世矩成了唯一的变数……这个变数,李渊不知道,李建成不知道,但李善与李世民是心里有数的。
  纵然局势如此,但裴世矩不会放弃。
  李善今日是真心诚意说出这番话的,虽然自己曾一度在河北被突厥追杀,曾经一度在马邑陷入绝境,曾经一度在顾集镇绝望,但如果裴世矩肯致仕归乡,李善是愿意收手的。
  不是因为李善好心,而是不希望看到在李渊即将废太子的时候,裴世矩再出什么幺蛾子……李善不知道裴世矩有着什么样的谋划,但可以肯定,一定是有成功的可能的,哪怕成功几率不高。
  原因也很简单,仁智宫事变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如果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性,裴世矩还留在长安干什么?
  难道不应该早早的致仕吗?
  难道不应该早早的赶到仁智宫与李世民和解吗?
  至少应该透出意思与自己见一面……看看已经差不多赢下了夺嫡这一战的自己的心意有没有变化吗?
  但裴世矩沉默的待在长安城,每日入皇城上衙……所以,李善很确凿,裴世矩一定有后手。
  这个后手不管能不能成功,李善都不希望看到再起波澜,一方面很难确认自己和家人、友人会不会受到伤害,濒临绝境的裴世矩只怕不会顾及太多。
  另一方面是李善在回到日月潭的当天深夜,接到了一封信。
  翻身上马,李善没有停留,按道理来说,自己今日入长安城,应该去探望一下这些日子也惶恐不安的长孙氏,还要去看看已经被罢职回京的李乾佑,但他径直回了日月潭。
  “凌公回来了?”
  “回来了。”王君昊补充道:“在书房里等着阿郎。”
  李善加快了脚步,推开书房门的同时回头道:“朱八。”
  “阿郎?”
  “去杀只鸭子炖上,至少三年老鸭,十一娘爱喝老鸭汤……算了,你只管杀,待会儿某自己来炖。”
  朱八扯扯嘴角,虽然长安、凤凰谷遍传“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妻如何不丈夫”,但自家阿郎这也太过了吧?
  真怀疑关于阿郎给崔娘子洗脚的传闻是不是真的!
  “凌伯。”
  “裴世矩没答应?”
  “嗯。”
  “意料之中。”凌敬没有在意,视线落在挂在墙壁上的地图上。
  这是一张略为简陋的地图,但涵盖极广,从代州、朔州往西,越过黄河,包括了榆林、银州、延州、朔方、延州、灵州,再到陇右道,往北还有五原郡等关键的地名标注。
  “不论其他。”凌敬叹道:“仅此地图,张三郎已然有功。”
  “嗯。”李善应了声,不过这还真不是张仲坚的功劳,凌敬从未跟着李善随军,所以他不知道,李善每次出兵的时候,都会详细询问当地居民,与后世的地图记忆相对照,再以商队行至的路线为脉络,绘制地图。
  苏定方能在灵州决战大败梁军,就有这张地图的功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5/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