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43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其一,不管殿下何时入主东宫,当不可越权。”
  李世民点点头,他心里明镜似的,自己之前多年与父亲不合,主要就是自己的势力与父亲的势力发成冲突导致的。
  如果自己入主东宫,立即大肆提拔旧人,在朝中三省六部安插心腹,父子之间必生间隙,前隋太子杨勇之败很大程度就在此处……而且除了太子、齐王之外,自己还有那么多弟弟。
  虽然年纪小,但毕竟是会长大的,谁知道李渊什么时候才会驾崩?
  “其二,殿下当心胸宽广,还请勿大肆问罪东宫属官。”
  李世民愣了下,然后笑了,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但李善说这话却是有私心的。
  “怀仁是要为为魏玄成说清。”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公开会面(中)
  李善是从筹谋山东战事开始真正的崭露头角,名声鹊起的,很多人都知道他在那一战中结识……或者施恩了两个人。
  一个是被他从突厥人手中换回的淮阳王李道玄,另一个是突发疾病被他救活而且助其平定民乱兵变的太子洗马魏征。
  李善之所以在这几年内始终在明面上保持中立的立场,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他对两边不偏不倚的态度,而是李渊、平阳公主对其的支持……但同时,李善与天策府属官、东宫属官两边都有交情,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天策府这边,主要是凌敬与李客师,以及后来的张士贵、段志玄。
  东宫那边,主要是魏征、韦挺与王珪……其中最有交情的就是魏征,两人可以说是通家之好。
  但天策府这边对魏征的态度不怎么样……至少房玄龄、杜如晦他们都是知情的,去年李善率军出征期间,魏征强烈建议太子起兵,擒杀秦王。
  所以,场面安静了片刻后,长孙无忌阴恻恻的问道:“此僚数度建言,欲谋害殿下,怀仁却因私情而要纵之!”
  果然像怀仁说的那样,长孙无忌可真是个老阴货,凌敬在心里警惕起来……他日秦王登基,如果说有人会对怀仁心存恶意,那第一个肯定就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这话听起来简单,但却暗藏玄机……关键在于点出了魏征想杀李世民,而李善却是因为交好来求情,说得夸张一点,这叫违逆上意。
  杜如晦、房玄龄交换了个眼神,都微微皱眉,而李善起身向李世民行了一礼,“殿下,敢问魏征何人?”
  不等李世民回答,李善径直道:“此人乃东宫属官,乃太子心腹幕僚,为太子建言害殿下,难道魏玄成就错了吗?”
  “不言其对错,他日殿下入主东宫,登基称帝,收用魏征,此人非殿下旧部,更曾建言害殿下性命,难道能以忠立于朝中吗?”
  李世民陷入深思,而房玄龄试探问道:“怀仁的意思是……殿下当用其能?”
  “魏征其人,性情刚直,数度违逆进言。”李善朗声道:“殿下用之,其必进谏得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隋炀帝杨广不可谓无能,却出雁门被突厥所困,颜面扫尽,数伐高丽师出无功,长白山王薄以此而起,下江都不守其位,近谗喜佞,以至于国破身死。”
  “隋炀帝出雁门,攻高丽,下江都,门下乃至宰辅,无不附之,不敢进谏。”
  “殿下当引以为鉴。”
  李世民深深吸了口气,长身而起抓住李善的胳膊,“当年怀仁赴任代地,曾纵论古今大势,使孤如醍醐灌顶,为孤明心志,今日再论前隋事,使孤明了前路。”
  “还望殿下以前隋炀帝为镜,左而右之,正而反向,前而止步。”李善语气真挚,“后世史书当论,隋炀帝与殿下年少或有相仿,然登基后截然相反,前者国破身死,后者开创一代盛世。”
  李世民其实心里也隐隐有着这样的念头,但从来没有深层次的考虑过,更没有想过将自己与隋炀帝相较,听了这话后,断然道:“魏征必为孤所用!”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相互看了几眼后,都看向了凌敬……当年凌敬入天策府,实际上就是行使门下的职责,成为天策府最有权威的人物,这也差不多是凌敬日后在朝中要扮演的角色。
  换句话说,日后门下省两个侍中的位置,一个肯定是杜如晦,另一个就是凌敬。
  而现在李善却举荐了魏征。
  李善也发现了几人异样的眼神,笑道:“敢问殿下,自晋阳起兵以来,克明公可称得上功劳卓著?”
  李世民毫不犹豫的说:“王佐之臣!”
  “敢问殿下,自凌公入天策府,可称得上兢兢业业?”
  “数年间,凌公替孤打理天策府,出谋划策,何止敬业!”
  一旁的房玄龄笑道:“克明与凌公,均与殿下日日相伴,虽均愿进谏,但……”
  李世民前后联想,恍然大悟,抚掌大笑道:“怀仁真是好心思!”
  杜如晦瞄着李善,心想这厮倒是角度刁钻,难怪之前说魏征不能以忠立于朝中。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杜如晦、凌敬都随秦王多年,他日李世民登基,若是常常进谏,甚至在行政方面与李世民有不同的观点,这是有可能坏了君臣情分的。
  但魏征就不同了……说白了,李世民不会将杜如晦、凌敬当做抹布,而魏征是可以被当做抹布的。
  李世民很赞赏的看着李善,他猜测李善还是有替魏征求情的意愿,但这等话术却是让人能够接受……更何况人家的确说得在理。
  按照岁数来推测,魏征今年也不过四十多岁,正当壮年,完全能等得到凌敬致仕之后再接任门下省侍中……而且毕竟是东宫属官,刚开始不可能立即身登高位。
  李善想了想还是打了个补丁,“殿下,魏玄成此人,其实也好名。”
  “嗯?”
  “魏玄成自知难为忠臣,若欲留名青史,只怕会频频违逆圣颜,甚至矫枉过正。”
  李世民沉吟片刻后摇头道:“孤自觉有量。”
  好吧,李善没什么心理负担了,以后你被气的跳脚也别埋怨我。
  嗯,这一世,说不定那只鹞鹰还是要被魏征这牛鼻子给坑死。
  众人重新落座后,李世民笑问:“玄龄最擅举荐,以你观之,怀仁他日当领何职?”
  房玄龄捋须道:“怀仁之才,难以揣测,兼资文武,军功赫赫,又诗才惊世,擅识人用人,更兼有计相之能,非臣所能观之。”
  房玄龄嘴上推辞,心里也替李世民为难……他日登基之后,怎么安置这位魏嗣王,还真是个大难题啊。
  不可能放出去领兵,也不可能放出去出任总管、刺史,现在已经是宗正卿了,而这个职位在九寺五监体系中已经到顶了,如果转入三省六部,至少是一个尚书。
  总不能让其只领个十六卫大将军的虚职吧?
  李善倒是无所谓,他与凌敬商量过好几次……不管李世民如何说,反正自己肯定会选择往回缩,再如何的明君那也是君啊,你知道他说这话有几分真,几分假?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公开会面(下)
  众人坐定后闲聊了几句后,李世民突然笑着说:“怀仁,昨日孤巡视营地,懋功私下提及,当致谢怀仁。”
  李善还有些懵懂,那边的房玄龄点头道:“曹国公确有将才。”
  李善这下子明白过来了,是指前几日李渊询问天策府大将之能的事,自己将李世绩的名字列入其中……李世民能知道,自然是李渊告知的。
  实话实说,秦王一脉的将领能独当一面的的确不多……至少在武德年间是这样,李世绩、李道玄都先后在河北大败,一个仅以身免,一个兵败被擒。
  所以,李世绩虽然爵封国公,但实际上在秦王一脉中的地位不算高,这也是李世绩说要致谢的原因。
  长孙无忌补充道:“曹国公应该有所揣测……当年怀仁遣派张文瓘急奔长安,就是在曹国公别居见面的。”
  “嗯?”李善大为惊讶,张文瓘居然没告诉自己这件事。
  如此说来,李世绩应该很早就猜得到自己与李世民之间有所关联……毕竟当年自己让张文瓘回京,实际上就是左一巴掌右一巴掌的扇在即将出征的太子李建成的脸上。
  杜如晦看向李世民,“殿下是要用曹国公继任代州总管吗?”
  李世民微微颔首,“尚未向父亲建言,诸公以为如何?”
  李善是无所谓的,他与天策府的将领都瓜葛不大,也就李客师、张琮、段志玄走的近一些,但这几个人都是不可能出任代州总管的。
  要知道将来出塞攻突厥,代州军必然是主力,代州总管十之八九就是大军统帅,其他几路偏师虽然实际上有自主进军的权力,但主帅肯定是代州军的统帅。
  这几个人都没有这样的资格,也没有这样的威望和能力。
  相反的,李善倒是幸灾乐祸的很,李渊都已经和李世民讨论代州总管继任人选了,显然李靖那货真的要转任延州道行军总管了。
  其实历史上唐灭DTZ一战,都说是李靖用兵如神,但实际上却是双方国力的比拼,李世民花了大量的心思、手段孤立DTZ,李靖只是锦上添花,即使没有他,这一战也应该能功成。
  房玄龄转头看向李善,“怀仁以为如何?”
  “任城王、曹国公、南阳郡公、赵国公均有此能。”李善摊手道:“当日就是如此回禀陛下的,对了,代州别驾张公瑾或也能充之。”
  李世民细细思索片刻,“怀仁细述之。”
  “任城王、曹国公均沉稳有备,守御代州、朔州无虞,出塞远伐,稍有逊色。”
  杜如晦插嘴道:“即攻稍显不足,守则绰绰有余。”
  “是。”李善瞄了眼李世民,如果将一个心腹大将放到代州总管这个位置上,事后却不许出任代州军主帅之职,这是会使君臣之间出现间隙的。
  这也是李世民迟疑未定的主要原因,如果让李世绩出任代州总管,回头要攻打突厥了,把李世绩给换了……人家怎么可能心甘情愿,怎么可能不埋怨。
  李善继续道:“南阳郡公攻守兼备,有统率之能,赵国公苏定方最擅骑战,迅如雷霆,但此二人只怕难以继任代州总管。”
  众人纷纷点头,南阳郡公张士贵如今出任原州刺史,与灵州总管郭孝恪、陇州总管李孟尝连成一片,是秦王一脉在关中最坚定的柱石,不可能在夺嫡尚未彻底落幕之前调离。
  而苏定方更不可能了,另一位与苏定方同样出身李善亲卫的大将张仲坚实际统领灵州军,不管是李渊、李世民还是李善,都不希望苏定方出掌代州军。
  在如今天下一统的前提下,战力最强的无非就是东西两侧数度大败突厥的代州军、灵州军,这两支常备军均兵精粮足,又多有缴获良驹,必然是他日出塞的主力部队,偏偏几次大捷都是李善指挥的。
  让两个亲卫出身的将领分别统率,这实在是太犯忌讳了。
  李善说着这儿,嘿嘿一笑,“其实他日统率大军出塞远伐,最适合的主帅还是代国公。”
  这笑声中夹杂着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李世民没好气的瞪了一眼,这个道理难道我不知道?
  还用得着你来说?!
  天下最适合这个位置的人选并不多,考虑到资历、履历、战功、爵位以及在军中的威望,人选只有寥寥四人。
  李世民本人肯定是一个,如今迁右监门卫大将军的赵郡王李孝恭算一个,数度大败突厥又是代州军的缔造者的宗正卿李怀仁算一个,另一个就是代国公李药师了。
  其他人综合考虑,都稍显不足……而李靖自从接任代州总管以来,摩拳擦掌,但死活等不到突厥来袭,现在被调到延州去了。
  李善想想就乐,延州道那边虽然不能说是白手起家,但难度就大多了……最关键的是,若是真的有突厥大举来袭,越过河套,李靖还真未必能胜,毕竟地势对突厥骑兵来说太占便宜了。
  房玄龄笑吟吟道:“怀仁此语,倒是有些少年习气。”
  李善两眼一翻,“玄龄公,此为李怀仁此生之仇。”
  满长安皆知,魏嗣王李怀仁明面上的仇家,摆的上台面的就是代国公李靖了,当年一度闹得不可开交,闹得李药师颜面扫地,闹得李渊都头痛。
  长孙无忌斜斜瞥了眼过去,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就连李世民也明了,李善这几句话也是刻意为之……两个军功赫赫的大将相互敌视,这是上位者愿意甚至希望看到的一幕。
  反正有李客师、李乾佑、李楷等人在其中,虽然敌视,但也没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
  杜如晦思虑良久,建言道:“不如挑选足堪代州总管的谦逊能臣,他日欲出塞远伐,再另行挑选主帅,以代州总管为副。”
  李世民曲起手指敲着桌案,半响后展颜一笑,“克明公说的在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3/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