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42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凌敬知道李善太多太多的秘密,不说其他的,就是这次仁智宫事变,从头到尾凌敬都是知情者,难道他会在这时候选择冷眼旁观吗?
  而凌敬愿意帮这个忙,愿意帮助李善弥补可能的错漏,这位老者在心里如此想……其实原先第一目标是齐王李元吉,而怀仁非要将封伦给带出来,应该就是为了尔朱焕。
  “说吧,你计划如何?”
  就在李善侃侃而谈的时候,长孙无忌走进了那间帐篷,冷冷的看着尔朱焕。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撇清(下)
  跪坐在地上的尔朱焕缓缓起身,警惕的看着帐篷门口,然后才向长孙无忌投去一个询问的眼神。
  “天台山一战后,殿下入主东宫已是必然。”长孙无忌冷笑道:“此时叛变,何其蠢也!”
  尔朱焕松了口气,上前几步,低声道:“外间无人?”
  察觉到了异样的长孙无忌眯着眼打量着尔朱焕,微微点头后扬了扬下巴。
  “下官虽不聪颖,但也不蠢。”尔朱焕压低声音,苦笑道:“何能此时叛殿下!”
  顿了顿,尔朱焕用紧张而期盼的口吻低声问道:“可是齐王?”
  “嗯?”
  “可是封相?”
  “嗯?”长孙无忌大为惊讶,陛下、秦王都有意向长安方面封锁紧要消息,可能只有平阳公主知晓内情。
  而尔朱焕是今日才抵达凤凰谷,而且第一时间就被单独关押,却能迅速点出了齐王……要知道即使是在杨文干举兵杀来的时候,都没有人怀疑到齐王身上去。
  更重要的是,幕后策划者是封伦,这个消息是昨晚才确凿下来的,除了李怀仁、萧瑀、孙伏伽之外,只有陛下、秦王以及自己与房玄龄等心腹谋士才知道,但尔朱焕却点出了封伦。
  长孙无忌指了指蒲团,“坐下细说,长安到底出了何事?”
  尔朱焕舔了舔发干的嘴唇,缓缓从头说起,说到封伦突然秘密召见自己,让自己瞒着东宫出长安,运送军械铠甲去坊州,转道仁智宫举告太子谋反。
  “那你为何向太子举告桥公山?”
  “下官劝桥公山缓行,但他却不肯听。”尔朱焕用力揉着脸颊,“当日就觉得有异。”
  “有异?”
  “嗯。”尔朱焕用无奈的口吻说:“自去年初,下官平日轮值东宫,居于禁苑长林军内,偶尔出皇城,几次想寻长孙公,但都失望而归。”
  长孙无忌脸色有些阴沉,嗯,那是苏定方刚刚晋升郡公,奉命执掌北衙禁军的时候,在朱雀门外将没有金鱼袋的房玄龄给拦在了外面。
  那一日,李善在承乾殿与秦王等人密议,长孙无忌提议将柴绍推出来出任灵州道行军总管,惹得李善大怒……结果是,李渊嘉奖苏定方,赞其有细柳之风。
  从那之后,长孙无忌再也不能随意出入皇城了,倒是房玄龄先是在天策府弄了个位置,然后又入职六部……而长孙无忌在天策府是没有正式官职的,也没有在朝中任职,平日只能待在天策府,这也是他不得不将桥公山、尔朱焕等人的指挥权转交给封伦的主要原因。
  在心里啐骂了李善几句,长孙无忌才问:“你寻来何事?”
  “去岁下官随太子赶往仁寿宫,在天台山上……”尔朱焕咽了口唾沫,“深夜见到封相与齐王密会。”
  “什么?!”长孙无忌大为震惊,“果真?”
  “绝无差错!”尔朱焕斩钉截铁的说:“当夜月明,看的清晰,但随后陛下返回长安,一直没找到机会面告长孙公。”
  “平日下官只与封相来往,能与谁说去?”
  “连封相都有异心……若说天策府内,决计不可能叛变的,以长孙公为首。”
  长孙无忌听到这句话,不由得点头赞同……房玄龄、杜如晦虽然更受秦王倚重,但毕竟都是世家门阀子弟,而洛阳长孙氏,是将筹码全都投在秦王身上的。
  “之后一直留心,再未见异。”尔朱焕叹道:“但封相突然要下官去举告太子谋反,下官第一时间就怀疑另有玄机,或是齐王,或是太子。”
  “所以你才索性去向太子举告……”长孙无忌算是被绕进去了,“你是想看看封伦……”
  “嗯,若是太子谋逆,必有异动,那时候再遣派人手去仁智宫报信。”尔朱焕点头道:“事实是太子的的确确未有妄动……”
  长孙无忌接过话茬,“所以你适才猜测是齐王?”
  “嗯。”尔朱焕试探问:“真的是齐王?”
  长孙无忌没有再说什么,将尔朱焕的话反复在心里斟酌了几遍,虽然没有发现明显的漏洞,但总觉得有些诡异。
  一个时辰后,临时用红砖搭建的屋子内。
  听完长孙无忌的讲述,杜如晦摇摇头,“有些牵强,事后也未遣派心腹来仁智宫报信。”
  “那时候平阳公主已经封锁皇城了,尔朱焕为太子心腹,自然无能为力。”长孙无忌解释道:“向太子举告,确认封伦到底是不是暗中依附太子……合情合理。”
  凌敬点头赞同,“毕竟齐王一直依附东宫,尔朱焕怀疑是太子……”
  房玄龄苦笑道:“谁能想得到是齐王呢。”
  李元吉的废材成了他野心的最好保护色,谁都没有怀疑到他身上。
  顿了顿,凌敬嘿了声,“若无宜君县民变,齐王带走近半兵力,杨文干未必能攻破凤凰谷,若是如此……”
  杜如晦也冷笑了声,“封伦倒是好手段!”
  在心里推测了一遍的李世民揉了揉眉心,他当然想得到,若是那样的话,父亲顺着桥公山、尔朱焕、杜凤举追查下去,肯定能查得到杜淹身上,而太子八成会来仁智宫请罪,到时候就是一笔烂账。
  关键是,此次避暑仁智宫,李世民与李渊是做了准备的,但李世民暗中做这些手脚,甚至使杨文干起兵谋逆……这让李渊怎么想?
  搞不好到时候又是各打五十大板。
  “说起来,尔朱焕也算错打错中,反而有些功劳。”房玄龄咂咂嘴,“但毕竟向太子举告……”
  众人的视线都投向了李世民,无论如何,这是叛逆之举,只有李世民能做出决定。
  长孙无忌突然开口道:“其实要验证也很简单,殿下可向封伦、齐王验证,去岁在天台山可曾密会。”
  “不错。”凌敬不动声色的敲上钉子,“若是真的密会,那尔朱焕的所作所为还能说是为殿下所虑……这种事,尔朱焕应该不会胡言。”
  李世民微微颔首,但脸色颇为阴沉,他刚刚从翠微殿回来,刚刚听说了一个坏消息……有人给自己戴了一顶绿帽子。
  只能去问三胡了,李世民实在是不想再见封伦。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公开会面(上)
  事情已经查的差不多了,李善的任务也基本完成了,他也不去管封伦、李元吉会有什么样的下场……据孙伏伽说,封伦一直被关押在帐篷内,陛下与秦王都没有去问过话。
  显而易见,齐王在事败之后再无胆气,只想着活命,将所有的事都捅了出来……加上有那么多人证,封伦是逃不过此劫了。
  “差不多了。”李善替苏定方换好伤药,笑着说:“这次用不着嫂子来照看,小伤而已,只是近日行走不便。”
  苏定方嗯了声,看看外间无人,低声问:“陛下会废太子吗?”
  李善无语了,这是最近几日凤凰谷内外所有人最为关注的事,没想到苏定方也这么八卦,“陛下心思难测,不过秦王入主东宫已是必然。”
  看苏定方略有些惆怅,李善笑着说:“放心吧,待得秦王入主东宫,或登基称帝,小弟就回庄子逍遥度日,生上十个八个儿子。”
  苏定方连连点头,“理应如此,理应如此。”
  李善再次无语,原时空中苏定方为先锋踏破突厥王帐,立下大功,但二十年都未得升迁,不是没有道理的……太不会说话,或者说说话太直了。
  苏定方的惆怅来自于无用武之地,张仲坚如今实际掌灵州军,考虑到也是出自李善亲卫,所以苏定方是不太可能掌军……他昨日听李善与凌敬聊起代州总管的继任人选一事,也很是心动。
  而李善是在向苏定方示意,以后有的是用武之地……只要自己这个魏嗣王不领军,不掌权,逍遥度日,那李世民是肯定要大用你的。
  但苏定方连声说“理应如此”就显得有些急不可耐了……不过李善也知道,苏定方是想到了昨日凌敬提及,现在你李怀仁风头太盛了,再不知道收敛,日后堪忧。
  其实李善也很委屈,这次的事虽然是处心积虑,但说到底我也是被动的好不好?!
  难道是我鼓动齐王谋逆的?
  难道是我逼着杨文干起兵的?
  但李善也心里清楚,自己的的确确这几年风头出的太过了,李渊在位的时候还好说,等李世民登基,自己必须急流勇退……不在贞观年间退,那就很难在下一朝保持门楣不坠。
  李善细细琢磨过,只要自己不涉入下一代的夺嫡之争,那就应该不会被卷进去,落个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后人那般悲惨的结局。
  倒是凌敬说的让自己生上十个八个儿子……李善也知道凌敬是好意,自己折腾出这么大的场面,但却人丁稀薄。
  不过李善倒是无所谓,这一世应该不会再有武则天了……今年在新宅成婚前后,母亲与杨氏来往颇多,李善已经注意到了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
  但历史的潮流却不会发生改变,门阀世家的天下不可能永久的存在,有唐一代,门阀制度必然衰微,东山李家再如何努力,也不会成为例外。
  与苏定方聊了好一会儿后,李善去了隔壁看望齐老三,这家伙在最后时刻被捅了一刀,还好没有像张瑾一般直接身死,李善在做了紧急手术之后还是活了下来。
  检查了一遍后,李善略为放心一些,没有发热,证明很可能没有严重的感染,只要没有意外,应该能活下来。
  这附近是周二郎负责建立的伤兵营,李善到处转了一圈,转头去了秦王临时居所。
  “拜见魏嗣王殿下。”房玄龄诧异于李善就这么大白天大咧咧的来串门,不远处的杨恭仁与几位朝臣都看见了呢。
  李善笑着打了个招呼,进了内间才笑着说:“前几日陛下提及,让晚辈与秦王殿下多多亲近。”
  房玄龄哈哈一笑,“那日后魏嗣王殿下来往就方便多了。”
  李世民也笑着颔首,他也听李渊说过此事,还想着要不要主动让人传李善来见……虽然这层窗户纸还不能捅破,但也可以走的近一些了。
  反正那些知晓内情的人……如裴世矩、平阳公主夫妇等人,都就很清楚李善的政治立场。
  “此非太极殿。”凌敬皱眉道:“当称怀仁。”
  “凌公说的是,说的是。”李善连连点头,“玄龄公、克明公、辅机公只管称字。”
  几人坐下之后,长孙无忌立即问道:“以怀仁所见,陛下可会在回京前废太子?”
  “不会。”李善也立即给出了回复,“废太子,动摇国本,乃国之大事,陛下如何会在残破的仁智宫行废立之举?”
  “那回京后?”
  “有可能。”李善看向李世民,“陛下心思难测,但心意已明,殿下必能入主东宫,但此时尚需谨慎。”
  李世民沉吟不语,杜如晦皱起眉头问道:“怀仁的意思是……陛下可能不会立即废太子?”
  “嗯。”李善低声道:“同时废齐王、太子……陛下只怕不肯。”
  几个人都听懂了其中的意味,如果说去年天台山一战,太子拖延还能春秋笔法的话,那这一次杨文干是真刀真枪杀到李渊面前的。
  李渊已经老了,难免要考虑史书如何描绘自己……大一统王朝中,第一位造反的太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刘据,但实际上这位还是被逼着杀了权臣江充,还真算不上实实在在的谋逆。
  李世民其实也猜到了李渊的想法,先削李元吉的亲王爵位,废其为庶人,然后再对东宫动手……甚至李渊都已经告知李世民,此次回京后,让李世民立即迁居出皇城。
  李渊也不傻,很清楚一旦太子困兽犹斗,第一目标就是李世民……而只要二郎不死,自己的安全却是能得到保障的。
  凌敬观察了下李世民的神色,问道:“怀仁提及殿下尚需谨慎,何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2/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