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盯着李元吉,“那你是如何知晓尔朱焕、桥公山举告太子谋反?”
萧瑀补充道:“适才臣只是提及数人举告太子谋反而已。”
李元吉这才发现自己说漏了嘴,自己一回仁智宫就被关在了这儿,按道理来说不可能知道桥公山、尔朱焕来举告太子谋反……至少不应该清晰的知道来举告的人的名字。
李元吉本就不是个心思快的,一时半会儿没找到什么合适的理由,那边的李善补充道:“其实只有桥公山,并没有尔朱焕。”
李元吉这下更懵逼了,他只听见萧瑀说了“数人”,就以为是尔朱焕、桥公山了,哪里想得到封伦还使杜淹以杜凤举来举告。
李渊咬着牙一脚踢倒了李元吉,“逆子!”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齐王(下)
“父亲,父亲!”
“还请父亲明察,必是二哥严刑逼供孩儿的臣属!”
“孩儿如何敢行大逆之举?”
“孩儿没有,孩儿冤枉!”
在李元吉喋喋不休的辩解中,李善找了个空暇,好心的告诉李元吉,“齐王殿下,在下与沮原桥生擒宇文宝,并在桥侧寻觅到了被截杀的信使尸首,宇文宝已然招认。”
萧瑀冷声道:“清缴叛军之时,在山后小道中击杀生擒数十甲士,其中有六人乃是齐王府侍卫。”
李元吉终于住了嘴,眼神呆滞像个傻子一般跪坐在地上,不是说即使没有成功,也不会引火烧身吗?
不是荣九思、李思行都认为封伦的计划完美无缺吗?
怎么会这样?!
“不辩解了吗?”李渊嘲讽的低头看着这个最不成器,有着与能力不符的野望的儿子。
李元吉突然扑了上去,抱住了李渊的腿,嚎啕大哭道:“父亲,孩儿绝不敢行大逆之举,是大哥,是大哥非要杀了二哥,孩儿是被逼的。”
李善登时刮目相看,李元吉这个蠢货倒也不是特别蠢啊,将自己与李建成挂上钩了。
“父亲,孩儿依附东宫已久,若是二哥入主东宫,他日登基称帝,孩儿必然身死。”
萧瑀无动于衷,他对李渊很了解,自己这位表兄看似是个婆婆,但实际上心肠一点都不软。
的确,已经基本查清了所有事的李渊哪里会信李元吉一滴半点,要知道当日叛军攻得翠微殿摇摇欲坠,自己亲身上阵,若不是苏定方相帮,自己此刻已经魂归地府了。
“朕可以不杀你。”李渊任由李元吉抱着自己的右腿,慢条斯理的说:“毕竟杨文干是太子门下。”
“朕也可以让二郎发誓不杀你。”
“父亲……”
“为什么?”李渊嘲讽道:“因为你无能,二郎雄才伟业,他不会如隋炀帝杨广一般,别说你,即使是太子他也可以不杀。”
李渊伏低身子,盯着李元吉的双眼,“以你的才能,绝难行此举。”
“杨文干谋逆,前后安排精巧,时机恰到好处,若非怀仁恰巧撞破,如今你应该与大郎开战,争夺帝位,说不定还能占到上风呢。”
“说!”
“是谁在替你谋划!”
李善悄悄往后退了几步,退到了帐篷口子上,萧瑀与孙伏伽立即跟着往后退,三个人都是聪明人……呃,或者说在李善暗中的引导下,很早就发现了封伦的影子。
封伦是当朝宰辅,又是天策府的司马,是秦王一脉的中坚力量,甚至是秦王一脉在朝中最强的臂助,怎么可能无缘无故的替齐王谋划谋逆呢?
肯定有着什么特别的原因,李善虽然好奇,但也不得不做个样子。
片刻之后,李渊幽幽的声音传来,“果然是封德彝。”
虽然听到了预料之内的答案,但李渊还是难以理解,为什么封伦会选择依附李元吉。
又过了片刻,李渊的声音再次响起。
“封德彝出任中书令,乃是当朝宰辅,又兼任天策府司马,却被三胡所用……”
“封德彝乃前隋重臣,谄媚不忠,但却不是个蠢人,为你谋划此等大事……他有什么把柄落在了你手中?”
李善微微垂首,耳朵却竖的尖尖的,他好奇这点很久很久了,封伦那货到底是什么把柄被李元吉抓住了……如果没猜错,很可能与李世民有关。
与李善猜测的一样,李元吉都落到这个地步了,完全没有替封伦保守秘密的想法,在一再确认自己的生命安全后,这位齐王殿下开口道:“洛阳大战之后,封伦与刀氏有染。”
李渊脸颊微微抽动,忍了忍侧头看去,正看见脸色大变的李善、萧瑀、孙伏伽躬身退了出去,这才忍不住一脚踹在了李元吉的胸膛上,“说清楚!”
李渊心头的怒气愈发盛了,自己避暑仁智宫,做好了各种准备,却险些栽在这条小水沟中,没想到其中的缘由却是这种破事。
李渊觉得是破事,李善确认,这是八卦。
大八卦啊!
萧瑀、孙伏伽还有些迷茫,但李善不同,他早就与凌敬商量了很多次,自己身为穿越者也猜测了很多,甚至还联想到了著名的那部《大唐情史》,仔细的打探过李世民的后宫……
的的确确有个刀氏,虽然不太受宠,但册封细人,并不是无名无姓的小人物。
难怪封伦暗中与齐王来往,替齐王谋划……一旦这件事被揭穿,李世民再如何心胸宽广,也绝对容不下封伦啊。
所有的谜团都解开了,李善心神大畅,但脸上神色却颇为紧张,一手拉着孙伏伽,一手拉着萧瑀,一直走到远处的僻静处。
“适才听到了什么?”
孙伏伽还没反应过来,萧瑀已经开口了,“魏嗣王殿下说什么?”
“没听到什么。”孙伏伽也就愣神了下,马上反应过来了。
李善露出一丝笑容,“伏伽兄与孤是同年,日后当多多亲近,孤向来敬仰萧相,他日还要多多请教。”
萧瑀虽然孤傲,但也知道轻重,点头道:“魏嗣王所言极是。”
“哎,萧相是长辈,以后称一声怀仁就是。”
三人相互之间原来并不熟悉,但几句话之后已经开始亲近起来……没办法啊,这种事入了耳朵,不抱团,那就是寻死之道啊。
李善心想,这种事李渊会不会告知李世民不太好说,但考虑到封伦是秦王一脉的头面人物,可能性不低……但应该不会将自己、萧瑀、孙伏伽三个人捅出去。
呃,其实李元吉那句话说的很轻,李善是竖着耳朵细细听,才听到了几个关键字,萧瑀、孙伏伽听到了几分都不太好说。
而萧瑀虽然如今也是秦王一脉,但他也不会傻到承认自己听到了什么,然后将李善、孙伏伽供出来。
李善前后考虑清楚后,才开始兴致勃勃的在心里推算起来……说起来洛阳大战时候,封伦年纪也不小了,居然还有这等兴致!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八卦吃瓜
作为一个穿越者,而且是对历史很感兴趣的穿越者,李善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总有着一种特别的心理状态。
去探寻某些历史事件的真相,比如李善就很惋惜因为自己,不能亲眼目睹原时空中的玄武门之变。
去确认一些历史人物的流言,比如李善已经确认了房玄龄并不是个妻管严,其妻子卢氏不仅不是个妒妇,而且在贵妇圈内极有名望……早年房玄龄尚未发迹,病重之际,卢氏自剜一目以表明心迹。
不过李善准备再多等些年,看看房遗爱会不会像原时空一样心甘情愿的戴上绿帽子。
简而言之一句话,李善对八卦有着浓厚的兴趣。
所以,一开始李善就对齐王李元吉的那位王妃很关注……平心而论,太子妃、秦王妃在容貌上真的没办法与齐王妃相比。
李善好奇于历史上的李世民到底是不是个人妻控,而且也好奇于历史学家都难以断定的杨妃身份,所以他对李世民的后宫并不陌生。
如今秦王府后院,秦王妃长孙氏以下,还有武德三年入府的隋炀帝杨广三女杨氏,李善很确定这个身份,因为其长姐南阳公主就在东山寺呢。
然后是武德三年册封贵人的燕氏,历史上武则天的表姐,武德三年入府的阴氏,其父就是杀了李智云的阴世师。
李世民后院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武德四年入府的京兆韦氏姐妹,姐姐韦珪与妹妹韦尼子,姐妹俩都是在洛阳大战落幕之后,李世民在洛阳组建天策府时候迎娶的。
但很少有人知道,当时李世民迎娶的并不仅仅只有韦氏姐妹,还有一位是隋炀帝杨广的妃子,受封婕妤,但未随隋炀帝去江都而是留在了洛阳的刀妙琏。
李善对这个名字印象很深,一方面是因为“刀”这个姓氏很少见,另一方面是觉得李世民的牙口真的很不错。
要知道刀妙琏早在杨广还是晋王的时候就被迎娶了,武德四年李世民攻破洛阳……刀妙琏都已经三十好几了!
在这个时代,三十多岁的女人……搞不好膝下都好些孙子孙女了,李世民这是连奶奶级别的女人都不放过啊!
果然是个人妻控!
李善当时探听清楚之后,极为感慨……秦王府的后院,有一对姐妹花,还有一对母女花,武德三年入府的杨氏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要称呼刀妙琏一句庶母呢。
真会玩啊!
李善非常怀疑原时空在玄武门之变后,遭到毒手的不仅仅是齐王妃杨氏,原太子妃郑观音八成也没逃过此劫……郑观音今年也不过就三十多岁而已。
所以,刚才听到李元吉提及“刀氏”的时候,李善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了。
八成是王世充降了之后,居住在洛阳的刀妙琏被封伦盯上了……毕竟当时隋已亡,而且毕竟三十多岁了,封伦不觉得李世民会看得上刀妙琏。
因为要说起来,李世民与刀妙琏是不同辈的……李渊是杨广的表弟,换句话说,刀妙琏虽然不是正室,但按照辈分来说,李世民应该称呼一声婶婶。
这货实在是荤素不忌的主啊!
谁想得到,李世民牙口实在太好,连婶婶都要收入后宫,而封伦八成已经与刀氏有染了……而这些落在李元吉的眼中。
等到回了长安,刀妙琏被册封为细人,是李世民后院中正儿八经的妾室,封伦也心里有数,这种事如果让李世民知道,自己百分之百会被剁了……李世民再心宽似海也忍不了啊。
于是,李元吉以此要挟,而封伦也不得不暗中为李元吉效力。
三人站的远远的看着那个帐篷,谁都不敢靠近过去,万一再听到什么不该听的,那就操蛋了。
“明日封伦应该到了吧?”萧瑀有些没话找话。
“嗯。”孙伏伽应了声,补充道:“还有东宫属……”
说到这儿,孙伏伽侧头看向李善,“可需要单独关押?”
“自然要单独关押。”李善想了想,“不过问询就不必亲力亲为了。”
不单独关押,舅父怎么有开口的机会呢?
从明面上来说,尔朱焕向太子举告,无论是以臣子的身份,还是东宫属官的身份,都没有被论罪的理由,但暗地里却要向秦王那边交代。
萧瑀精神一震,“或可以杜克明、长孙辅机、房玄龄……”
“那要陛下许可。”李善轻描淡写的打断,眼角余光瞄见萧瑀眼神坚定……嗯,这位去请求,那就不管我的事了。
孙伏伽不去管这些,他从不涉夺嫡事,硬生生将话题移开,“如今京中只有裴公一位宰辅,毕竟年迈,不知会否误了国事。”
“裴弘大……”萧瑀轻叹了声,“闻喜裴氏,闻喜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