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37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萧瑀的妻子是前隋独孤皇后的侄女,李渊的母亲与独孤皇后的姐妹,算下来,萧瑀的妻子与李渊是姑表兄妹。
  所以在宰辅中,除了裴寂之外,就属萧瑀与李渊的关系最为亲密,很清楚李渊的心思……这次将帽子扣在太子还是齐王头上,这是无所谓的,但最好将二郎李世民给摘出去,然后就能顺理成章的废太子,让秦王入主东宫。
  从武德四年至今五年多了,这场夺嫡让李渊也是心神俱疲,他希望国家、朝政能迅速的稳定下来。
  在这个时候,魏嗣王李怀仁却似乎有意攀扯秦王……杜楚客无所谓,但其叔父杜淹却是天策府的属官,而且还是杜凤举举告太子谋反的幕后主使,现在却与宜君仓扯上了关系。
  与宜君仓扯上干系,那就很可能会顺带着关联上养私兵谋逆的杨文干。
  越往里面想,萧瑀脸色就越难看,跪在下面的坊州司库参军周舫还是封伦的族婿,同样也与秦王扯上了干系。
  萧瑀冷冷的看着李善,“若无实证,殿下不可乱言。”
  孙伏伽也不吭声了,这里面的水太浑了,自己还是不趟的好。
  “还请萧相息怒。”李善笑吟吟的解释道:“其实前几日抵仁智宫,听诸位同僚尽叙经过,晚辈就有所揣测。”
  “不论其他,这场民乱必然不是预计之内的。”
  孙伏伽微微点头,萧瑀也心里赞同,因为这场民乱虽然使的齐王李元吉临时带走了一半守军的兵力,直接导致了凤凰谷被攻破,翠微殿险些被攻破,但谁都无法确定李渊会指派在历次战事中并没有杰出表现,反而屡屡犯蠢的李元吉领军。
  如果是尉迟恭、苏定方、段志玄这些名将,杨文干还有起兵的胆量吗?
  “宜君仓内如果粮米充足,那杨文干养的私兵也不至于去洗劫村落,引发民变了。”李善侃侃而谈道:“那么多粮米去了哪儿?”
  “这不重要!”萧瑀毫不客气的说:“陛下命你查清叛乱由来,坊州属官私卖粮米,当另外处置。”
  李善一摊手,“晚辈是因为杜凤举举告太子谋反,才上禀陛下,传召杜淹、杜楚客。”
  “谁知道杜楚客抵达仁智宫后,初初一问,就提及玉壶春酒肆粮米出自宜君仓……难道让晚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萧相别忘了……”李善说着冲一旁的宫人努努嘴。
  每场审问,对每个人的审问,李善特地从李渊身边借了近侍来誊抄以备,换句话说,审问杜楚客……也是有誊抄记录的。
  萧瑀脸有些发黑,视线转向范十一,“何人问杜楚客?”
  “霍国公、殿中监并吏部员外郎凌公。”范十一瞄了眼李善,心想这次倒是运气不错。
  的确运气不错,柴绍、苏制都是李渊的嫡系,但也带上了李世民的心腹……正好选中的是凌敬。
  在凌敬轻描淡写的威胁中,杜楚客一股脑将所有的事都倒了出来……本来李善是准备从周舫这个司库参军着手的。
  “拿来!”
  片刻之后,看完记录的萧瑀脸更黑了,会不会关系到秦王不好说,但杜淹算是跑不掉了……这位京兆杜氏子弟,到底充当了个什么样的角色?
  萧瑀陷入这样的深思……而李善如果知道,会直截了当的告诉对方,杜淹那就是面堵风的墙啊!
  封伦特地将杜淹给牵扯进来,最后又使杜淹找了个人去举告太子谋反……无非就是想乱中取利。
  杨文干谋反,那太子是跑不掉了,而杜淹给牵扯进去,那秦王八成也是跑不掉了的……他封伦却是没什么责任的,杜淹想赚钱,我只不过帮忙而已,杜淹举告太子谋反,我在后面怂恿,当然是为了秦王能尽快入主东宫啊。
  李善又恢复了懒散的模样,心想已经将杜淹牵扯进来了,接下来就要看杜淹肯不肯老老实实的交代了。
  一边想着,李善一边瞥着萧瑀,这个消息应该很快就会传到李世民那边,有凌敬敲边鼓,想必李世民很快就会疑心……凌敬已经私下提及,这位秦王殿下在七月十五日就有些心疑封伦、杜淹了。


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问询(三)
  “陛下,真的不是王叔玠手书?”
  翠微殿后殿内,李渊阴着脸点头,“已然验证过,笔迹有些像,但确实不是王珪手书,印章也应该是伪造的。”
  “何人如此大胆?!”李善摸着下巴,“总不会是杜淹吧?”
  李渊瞄了眼李善,“那个司库参军你审的如何了?”
  “已然招供,宜君仓内的粮食,一部分被杨文干用以养私军,一部分被其售卖,主要就是京兆杜氏的产业玉壶春酒肆,当然了,就是杜淹。”李善摊手道:“只是臣实在想不明白,杜淹到底……”
  李渊自然听得懂李善的言外之意,如果杜淹只是盗买官粮,那只能说是个钱串子,太爱阿堵物了,但问题是杜淹指使杜凤举举告太子谋反,这就耐人寻味了。
  杜淹是天策府的属官,但李渊很确定这不是李世民的幕后策划,难道杨文干攻破仁智宫,李渊本人未必会死,但李世民肯定难逃一死。
  更别说,如果杜淹举告太子谋反是李世民幕后的策划,那李世民不可能考虑不到坊州刺史杨文干,那很可能会在杨文干谋逆前离开。
  而真正离开的,却是齐王李元吉。
  李渊不由得开始怀疑杜淹的政治立场,他倒是听说过,因为凌敬入天策府抢了杜淹的位置,导致房玄龄不得不弃职,才使得杜淹入天策府。
  “哦,对了,今日长安那边来信。”李善补充道:“在司农少卿赵元楷家中书房内,搜寻到了两封信,一封是齐王府的李思行,另一封是齐王府的记室参军荣九思。”
  “赵元楷……”李渊冷哼了声,“三胡倒是好手段,笼络了两个司农少卿……也是你,身为司农卿,都不上衙视事,才折腾出这种事。”
  李善张了张嘴巴,神色颇为委屈,但还是没辩解什么……娘的,如果是去年天台山一战之前,别说宜君仓了,就是查到了杨文干在坊州养私兵,只怕你也是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天台山一战之后不久,我特么不就率兵出征了嘛……至于回朝之后,那都要准备仁智宫兵变了,自然没有必要提前捅穿。
  李善没有辩解什么,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计划很顺利,很成功,成功的将李渊的引入了那条路……将目标放在了杜淹的身上。
  李善的全盘计划的关键点就在杜淹身上,为此他到现在都没有去询问齐王李元吉,他问了太子,问了王珪,问了韦挺,问了宇文颖、宇文韶、李思行、杨文干,但偏偏就是没有去问李元吉。
  这个点需要李渊自己去联系到一起。
  下一刻,李善听见李渊这么问。
  “杜淹如何分说?”
  “请萧相与御史中丞孙伏伽问询。”李善解释道:“臣与杜淹早年有些过节,所以不宜审问。”
  “嗯,就是他抢夺了玉壶春。”李渊点点头,“听二郎提及,你直接一封信送到了杜如晦案前。”
  “反正他们叔侄本就是视对方为敌。”李善摊手道:“要不是杜克明乃是秦王殿下心腹,臣都要找陛下做主了。”
  李渊像是没听见似的,久久沉思后突然低声问:“怀仁以为,朕回京废太子,以秦王入主东宫,何如?”
  “此乃乾坤独断之事,陛下即使下询,当询宰辅。”李善先是撇清干系,然后上前两步,低声道:“杨文干为太子心腹,于坊州养兵谋逆,不过……”
  “嗯?”
  李善苦着脸说:“陛下命臣细查,以目前的线索来看,杨文干谋逆……只怕非太子所为。”
  李渊叹了口气,都已经查到这个地步了,虽然险些被杨文干弑杀,但他也心里有数,这次还真不是大郎谋反,最可能的幕后指使是四郎李元吉。
  以杨文干谋逆为理由废太子,说得过去,至少在史书上是说得过去的,但在这个时候,只怕东宫的属官,以及朝中依附东宫的朝臣是不认的。
  杨文干举兵谋逆,坐镇长安监国的太子并无异样,而且人家杨文干养兵……你这个陛下连皇城内的长林军都认的啊!
  李善不在乎秦王能不能迅速入主东宫,反正按照现在的局势,这是迟早的事,经过这次,他不相信裴世矩还有什么咒念……他现在在乎的是要将封伦给扯出来,然后替舅父尔朱焕找个能解释的理由。
  这时候,萧瑀、孙伏伽联袂求见。
  孙伏伽面无表情,而萧瑀的脸色很不好看……要不是魏嗣王李怀仁严令,每次问询,都会有宫人近侍持笔记录,他真想糊弄过去。
  “如何?”李渊叹了口气,“杜淹如何分说?”
  孙伏伽侧头看了眼萧瑀的脸色,上前两步禀告道:“陛下,臣随萧相问询天策府记室参军杜淹,询宜君仓粮米,询杜凤举举告太子谋反事。”
  “杜淹招认,自武德六年起,经坊州司库参军周舫盗买宜君仓粮米,用以酿酒,期间乃周舫妻子族伯密国公封伦……”
  “封德彝?”李渊捂着额头摇摇欲坠。
  李善抢上前扶着,“陛下,陛下?”
  好一会儿才冷静下来,李渊摇摇头示意不碍事,咬着牙道:“那举告太子谋反呢?”
  孙伏伽眼角余光扫了扫萧瑀,垂首道:“亦是封相。”
  “封伦封德彝!”
  李渊甩开了李善的手,霍然起身,身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这位大唐皇帝迅速将所有的事联系到了一起。
  此次来仁智宫避暑,自己与二郎做了很多准备和提防,二郎将心腹幕僚将领基本上全都带来了,黄君汉、李世绩也安排在上番府兵中,留在长安的重要人物只有身为宰辅的封伦,中书侍郎宇文士及、黄门侍郎唐俭,其中以封伦为首。
  而杜淹虽然出身京兆杜氏,又是杜如晦的叔父,但在天策府内并没有什么地位,而封伦是能指使得动的。
  不可能那么巧,封伦命杜淹举告太子谋反,而杨文干恰巧起兵谋反攻打仁智宫,而太子却在长安枯坐,根本没有任何异动。
  李善努力保持着平静的神色,心想不怕你想得多,就怕你不想……杜淹很乖巧的招认了,其实这是符合逻辑的,因为这个堵风的墙啥都不知道,但李渊却能前后联想,立即将目标对准了封伦。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问询(四)
  临时搭建起来的宅子中,端坐在上首位的李世民面沉如水,几位心腹幕僚也是目光闪烁,杨文干起兵谋逆,不说能不能彻底将太子拉下马,但至少经过此事,秦王入主东宫已然是确凿的了。
  但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天策府属官的记室参军杜淹却被卷进了杨文干谋逆案,从萧瑀、李善两处都传来了消息,这让李世民众人有些措手不及。
  其实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隐隐察觉到长安那边出了问题,这不是指太子,而是指莫名其妙突然指使族人举告太子谋反的杜淹。
  实话实说,就算李世民想玩这么一手,也不会交给杜淹,所以众人早有疑惑,但大家都没想到,杜淹、杜楚客居然因为玉壶春酒肆与坊州宜君仓扯上了干系……宜君仓是杨文干拿来养私兵的,杜淹居然被卷了进去。
  身为杜淹侄儿的杜如晦脸色难看的吓人,“记得当年,叔父与东宫太子家令韦庆嗣……”
  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当年杜淹暗中托了太子家令韦庆嗣,才封了玉壶春酒肆,导致产业易手,杜如晦也是因此发现杜淹有向东宫靠拢的迹象……毕竟杜淹当时已经是弘文馆学士,虽然未能名列十八学士,但弘文馆被公认是秦王一脉的地盘。
  之后房玄龄让出了记室参军这个位置,让杜淹顺利的进了天策府,而现在杜如晦怀疑杜淹是太子一方埋下的伏子。
  “不太可能。”凌敬摇头道:“怀仁那边传来消息,此次事件除了杨文干起兵外,基本上与东宫没有牵扯,而且平阳公主已经遣人来报,长安自始至终并无异动。”
  房玄龄赞同点头,“的确不会是东宫手笔,一方面让杜执礼举告谋反,一方面又让魏征来辩解,同时又命杨文干起兵谋逆。”
  “那封信不是太子中允王珪的手笔。”凌敬补充道:“就目前来看,齐王的嫌疑最大,至于杜执礼……”
  长孙无忌拉着脸道:“是封伦!”
  “肯定是封德彝!”
  众人都没吭声,李世民也没说话,这本身就表明了态度,这是唯一的可能。
  长安内秦王一脉,只有封伦才能指挥得动杜淹,最关键的是,桥公山、尔朱焕是秦王埋下的伏子,这件事一直是长孙无忌、封伦两个人负责的,长孙无忌在仁智宫,那指使桥公山的只有封伦了。
  封伦先命桥公山举告太子谋反,之后杜凤举也来举告,恰巧杨文干谋逆攻打仁智宫,而太子在长安却没有什么动作,偏偏齐王李元吉显然插手,这只能说明封伦的政治立场有问题。
  凌敬叹了口气,“那就要看今日萧相、孙伏伽问询的结果了。”
  房玄龄有些意外,“魏嗣王未亲自问询吗?”
  “只称怀仁。”凌敬笑了笑,然后再解释道:“毕竟牵扯玉壶春酒肆,怀仁尚需避嫌。”
  杜如晦脸更黑了,当年就是叔父非要夺人产业,好吧,抢到手了那就好好经营嘛,非要盗买官粮,结果牵扯到杨文干谋逆案中了。
  长孙无忌突然说:“记得李怀仁以前提及,封伦阴诡,果然一语中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7/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