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460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变(中)
  自李世民入殿后,几位秦王府幕僚就面色阴沉的聚集在一起,这一次,连平日里常带笑容的房玄龄也有点面色严峻。
  虽然有如长孙无忌这样并不擅长军略的,但其他的几位房玄龄、杜如晦、凌敬无一不是人杰,都在第一时间向李世民进言,为今之计,当固守仁寿宫,遣侍卫急行,召大军回援。
  无论是岐州成军的府兵,还是不远处的邯郸王李善,都有足够的能力来解围……虽然很可能会导致陇州战局出现不可逆转的恶化。
  房玄龄、杜如晦毕竟入唐这么多年了,对李渊也算了解,只看秦王入殿至今还没有出来,就知道局面很可能向最糟糕的方向滑落……启程回京,不仅天子尊严全失,更有可能被敌军追击,或有不忍言之事。
  长孙无忌目光闪烁,其实这也是一个机会……不过殿下只怕难离圣人左右,若是不敌,自己这位妹夫总不会每次运气都那么好,能杀出重围吧?
  凌敬低着头盯着地面,在心里琢磨,如果李渊遁逃,不管生死如何,很可能会导致关中西北部一片大乱,到那时候梁师都能趁这个机会,牢牢的把控住灵、会、原三州了。
  想到这儿,凌敬有些焦急,突然瞄见一伙人黑压压的从大宝殿中涌出,老头儿让到侧翼,不引人注意的扯了扯一个人的衣袖。
  “凌公?”崔信脚步一顿,顺势往边上走了几步。
  “是走是留?”
  “走。”崔信咬咬牙,低声道:“齐王力劝,陛下决议启程回京。”
  “那后宫嫔妃呢?”
  “马车。”大热天的,崔信额头泌出冷汗,他虽然不通军略,但也知道常理,一旦被梁军追上,那些乘坐马车的嫔妃插上翅膀都飞不掉啊。
  顿了顿,崔信低声解释道:“齐王言,梁军见仁寿宫空空如也,必会退兵。”
  已经凑过来的杜如晦一跺脚,“数千梁军深入关中数百里,长途奔袭,怎么可能轻易遁去!”
  凌敬对李渊这个判断实在也是没话说了,就算是梁军看到仁寿宫人去楼空,为了自身能安全的退兵,也必定会穷追不舍,将关中搅得一片大乱,才有机会乱中遁走。
  来不及想太多了,凌敬扯着崔信的衣袖,“诏书呢?!”
  “什么诏书?”崔信呆了呆才反应过来,“圣人还没用印,应该在殿中监陈福手中。”
  凌敬深吸了口气,转头看向了杜如晦,后者撩起长袍下摆,朝着殿门口疾奔过去。
  但很可惜,现在的李渊再也不是那个扬鞭塞外的李渊了,现在的李渊胆气全失,杜如晦刚刚在一片噪乱中找到李世民,李渊已经和诸多嫔妃、皇子下了天台山。
  既然要跑路,那就要赶紧啊!
  整个仁寿宫全都乱了,到处都是人喊马嘶,到处都是人头涌动,李世民与亲卫们勉强收拢天策府众人后,立即驱马向前,赶上了已经启程的李渊。
  “父亲,父亲!”李世民赶开几个侍卫,一脸焦急的说:“孩儿已经遣派秦王去雍县了,不过未必能挡得住梁军,之前父亲诏令邯郸王节制诸军……”
  一旁的杨恭仁醒悟过来,开口道:“陛下,京兆未必来得及,若是邯郸王得以节制诸军,或能护送陛下安然返京。”
  李渊不由自主的放缓马速,虽然没有胆气,但他并不缺少应有的逻辑判断能力。
  如今为今之计,虽然距离仁寿宫最近的是驻守在雍县的数千府兵,但考虑到梁军来势汹汹,大破三州,又在泾州大败唐军,距离岐州最近的陇州府兵是最有希望力挽狂澜的。
  不管是从李善个人角度考虑,还是从在仁寿宫这么多人生死存亡来考虑,都应该尽快将诏书送到李善手中。
  “陈福,陈福!”李渊放声大喊,“诏书呢?”
  殿中监陈福满头大汗的驱马而来,一脸惊惶的说:“门下裴相用印,还没来得及……”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简直要咬碎满口牙,没想到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裴世钜玩了这么一手……太歹毒了!
  大唐沿袭前隋三省六部制度,中书奉召,中书舍人崔信撰写诏书,门下审驳,侍中用印……正常情况下,这套流程是不能省略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所有人都知道史万宝是死于李道玄之手,却没人吭声的原因,没有经过门下省的诏书,按例来说是不作数的。
  此次随李渊避暑仁寿宫的门下侍中就是裴世钜,另一位侍中江国公陈叔达留守长安。
  在这种时刻,裴世钜突然扣住了那份诏书。
  “还不快去找!”
  李渊还在催促陈福去招人,而李世民已经不指望了……他不相信,裴世钜是无意的。
  如果是有意的,裴世钜现在应该不在已经启程的车列中。
  “立即让人寻笔纸……”李世民催着身边侍卫,突然又说:“父亲,让陈福与怀仁亲卫一起去,口授节制诸军之权。”
  李渊还没反应过来,那边陈福哭丧着脸来报……裴世钜年迈不能乘马,所以留在了仁寿宫。
  李渊心里是一片惨然……留在仁寿宫,那等于是在找死啊。
  而李世民气的双目喷火……裴世钜这厮好毒啊!
  如果自己和父亲被梁军追上,很可能难逃此劫,到时候自然是太子登基,而裴世钜历经数朝,即使在草原上也颇有名望,还真未必会死呢……到时候再出手对付李善,自然是手到擒来了。
  李渊已经完全乱了分寸,还是李世民在一边帮忙,先是让陈福去找周二郎,一起急行去陇州报信,然后遣派斥候向东北两面,东面是去寻找援军,北面是查探敌情。
  李世民还在想着,才刚刚离开仁寿宫,要不要派人将裴世钜给压过来……就在这时候,如山呼海啸一般的呼和声从远处响起,李渊、李世民脸色大变,没想到梁军这么快就追上来了。
  此时此刻,站在天台山上眺望的裴世钜有些惋惜,虽然说梁军长途奔袭,自然是能早到就早到,但时机却如此不巧,未必能功成啊。


第七百七十七章 大变(下)
  长长的车队、骑队像长蛇一般蔓延在路上,这条蛇甚至都没有什么弯曲,对扑上来的敌人几乎没有反抗能力。
  这是最坏的局面。
  李渊脸色惨白如雪,他也久经沙场,如何不知道自己做了最差的选择,在战场上,心存侥幸一般都会受到最残酷的惩罚。
  嘈杂声在每一处响起,怒吼声、指挥声混杂着后宫嫔妃、侍女的哭泣,齐王李元吉扯着李渊的缰绳,惊慌失措的喊道:“父亲,父亲,走,快走!”
  坐骑被拉的往前,身后不远处的一声高吼让李渊猛地醒转。已经做出了一个最坏的选择,就不能一错再错。
  此刻逃窜,自己的权威就会一扫而空,那些朝臣将会被屠戮,自己的嫔妃、儿女将会被俘虏,李渊如何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左右千牛卫,随某来!”苏定方高举马槊,率数十亲卫冲出队列,绕出一个圈子,向后奔去。
  李世民松了口气,在这种情况下,将官以身作则才能勉强形成抵抗力,他本想召集亲卫,亲自出阵。
  “侯君集、丘行恭、郑仁泰、梁建方。”李世民高声传令,“各领亲卫,皆听苏定方号令。”
  千余士卒在一阵骚乱后开始调转马头,跟在苏定方身后,后方烟尘弥漫,敌军已经不远了。
  “父亲,快走啊!”李元吉举起马鞭就要抽向李渊的坐骑。
  这时候,再也忍耐不住的李世民飞起一脚,将李元吉踹落下马,“父亲,为今之计,只能回返仁寿宫,固守待援。”
  “不错。”镇定下来的李渊没有去看地上狼狈的李元吉,调转马头道:“苏定方未必能支撑多久,二郎自处之,全队立即回转仁寿宫。”
  十几辆马车被舍弃,后宫嫔妃或骑马或步行,向着仁寿宫的方向奔去,还好这是唐朝,还没有女子裹脚的恶习,甚至不少嫔妃都因为出身世家,对骑马并不陌生。
  宇文昭仪翻身上了一匹黄骠马,搂着才八岁的儿子李元嘉,挥舞着马鞭将拦路的宫人、侍女驱赶开,勉强跟在李渊身后。
  天台山的裴世钜双手负于身后,再次发出惋惜的叹息声,如果梁军能稍微等一等,等猎物稍微远离仁寿宫,空旷原野上,数千骑兵围杀,那就绝无幸理了。
  将那份诏书扣在手中,的确是裴世钜刻意为之的,在泾州兵败的战报传来后,裴世钜在敏锐的察觉到李渊的心思后,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若是李渊、李世民父子均没能逃脱此劫,太子李建成就能顺理成章的登基称帝,甚至就算李世民依仗勇武已经天策府众将得以生还,李渊的死他也是要负责任的,绝不可能再有机会问鼎天子宝座。
  到那时候,什么都好办了。
  之前裴世钜举荐李善节制诸军未必是出于公心,但也没有其他阴诡心思,原因很简单,儿子裴宣机还在陇州呢。
  但在知道梁军取道泾州之后,裴世钜立即判断出,梁军攻打陇州,很可能只是偏师,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梁师都不可能遣派两支精锐骑兵分别从陇州、泾州两地南下攻入岐州,一来没这个必要,二来梁师都也没有那么多兵力。
  有劲风吹过,裴世钜头上略为散乱的白发被吹得扬起,山下更是一片黄沙弥漫,什么都看不清楚了,只看得到双方卷起的烟尘越来越近。
  苏定方不愧是历史上灭三国,皆擒其主的名将,虽然手下只有千余士卒,但硬生生靠着勇武的冲阵,给了来势汹汹的梁军当头一棒。
  在以三千骑兵在泾州轻而易举的击溃数千唐军之后,主将梁洛仁太过轻敌,在斥候回报之后,他率兵急行南下,直扑而去。
  而苏定方先是亲率两百骑兵迎敌,两股骑兵在原野上狭路相逢,精锐的唐骑毫不费力的撕开一个口子,但也被对方有意无意的包裹起来。
  但这两百骑兵的战力让梁洛仁吃了大亏,苏定方、侯君集、丘行恭都是战场杀神,身边的亲卫个个都是精锐,虽然被梁军包裹起来,但唐骑的冲锋几乎像是钢刀切入豆腐一样顺利自如。
  苏定方亲自担任箭头,手中马槊直刺横扫,马前无一合之敌,敌军纷纷退避,身后的侯君集取下大弓,箭去如流星,另一侧的丘行恭性好嗜杀,右手持槊,左手持刀,连身爆吼,脸上已是一片绯红血迹。
  后军的梁洛仁不禁勒马驻足,心里有点打鼓,对面那几个实在凶残,难道是秦王的秦琼、尉迟恭那两位杀神?
  苏定方瞄见大旗下有穿铠戴甲的人影,百忙之中搁置长槊,摘下大弓就是一箭,梁洛仁嘴角抽搐了下,他都没反应过来,身边举着大旗的亲卫一声不吭的一头栽倒。
  不过梁洛仁也不畏惧,如果怕,他就不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奔赴百里之遥,一路杀到这儿来了,观望战局片刻,梁洛仁发出号令,中路虚置,两翼骑兵展开阵列,彻底断绝唐军后路,那几个勇将再如何勇武,毕竟身边只有百多士卒,不可能一路杀到自己面前。
  如果能顺利的击溃这几百唐军,那接下来就顺利了……这个念头刚刚从梁洛仁脑海中闪过,一声厉喝声在阵中响起。
  苏定方右手持槊高举左右摇摆,左手一带缰绳,胯下坐骑向南驰去,身后的侯君集、梁建方等人都早有准备,百多唐骑在阵中划出一道弧线,赶在梁军左右两翼合围之前,杀出阵中。
  梁洛仁脸色阴沉下来,他也是久经战阵的战将,父亲梁毗在前隋年间爵封县候,官至尚书,并不是平庸之辈。
  唐军百多骑冲阵,其势勇烈倒也罢了,但如此百人如一的风格,依靠的不仅仅是士卒的精锐,领军将领的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时机选择的恰到好处,恰好在被合围断绝后路之前的一刻杀透侧翼,远遁而去……梁洛仁瞳孔微缩,有可能是秦王亲自领兵。
  想到这儿,梁洛仁不再犹豫,下令全军追击。
  绕过两个路口,梁洛仁远远望见,山脚下一大排建筑物边上,千余人马正一片混乱,但也就在这时候,近千精锐唐骑从侧翼杀出,斜向杀入了梁军阵中。
  这算不上什么高明的战术,但选择在梁军亲眼目睹战利品近在眼前的一刻选择光明正大的突袭,苏定方选择的时机无懈可击。


第七百七十八章 不作就不会死
  苏定方驱马凝神细看,两个亲卫正在左右为其摘下铠甲上密密麻麻的羽箭,两侧的梁建方、侯君集都在喘着粗气,看向苏定方的眼神都带着一丝敬佩,主将诱敌,这不是一般人能做敢做的,倒是很有秦王之风。
  来袭的梁军多达数千骑,苏定方在询问斥候后就知道,如果是层层堵截,千余千牛卫再加上自己、天策府众将的亲卫全都填进去也不够。
  只可能诱敌深入,在一处选择突袭,尽量打乱梁军的部署……胜是肯定没指望的,但至少有机会掩护李渊、嫔妃、宗室、朝臣躲入仁寿宫内。
  只看了片刻,苏定方挥手让亲卫推开,双腿用力,再次上阵。
  梁建方、侯君集也不甘示弱,他们俩在天策府众将中也是以勇武著称的,也就比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略低,梁建方在虎牢大战中曾经与尉迟恭阵前夺马,让夏军气势大沮。
  仁寿宫前,李渊亲自守在门外,李世民率亲卫弹压,才使数以千计的人马有序的进入仁寿宫。
  “苏定方果有将才。”李渊远远眺望,梁军虽然依旧势大,但却被近千唐军死死缠住,不得分身。
  李世民没吭声,他心里有数,梁军都杀到这儿了,不可能会放弃,只可能放手一搏……苏定方真的未必能挡得住,毕竟左右千牛卫不像其他十二卫府兵,都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依仗装备精锐或能一时占上风,但时间一长,战局走向很难说。
  此时,苏定方率百余唐骑绕行从侧面凿入梁军阵中,一阵大砍大杀之后,梁军内一片大乱,郑仁泰、丘行恭两将率兵全力向前,与苏定方在阵中合兵一处。
  一直观望战局的李世民终于放心下来了,至少短时间内梁军难以破阵,必须要休整才能继续,他转头道:“父亲先上山吧,孩儿率亲卫接应。”
  李渊有些讪讪,自己非要下山回京,结果真的被次子猜中,还好没走的太远,不然那就操蛋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4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60/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