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451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李善在代州、山东可不是高高在上的,很清楚这个时代平民的生活状态与心里活动,换成其他平民,自己给衣给食,还建了宅子,早就感激涕零了……在代州之所以有那么高的威望,很大程度就是来源于此。
  但这两千流民不同,他们虽然是流民,但在不久之前,他们依附于兰州长史何潘仁,至少是这个社会的中层人士,不缺吃喝,甚至日子过得很滋润。
  他们会感谢李善做的一切,却不会轻易的投靠……在一个多月之后,突然投入李善门下,自然不会仅仅是因为马匹耕田这种事。
  看两人不开口,李善失笑道:“难道尔等不准备说个清楚明白?”
  “非要等孤询问?”
  “那好吧……一个月前被你们遣派偷偷溜走的那个汉子,好像就是今日回来的吧?”
  何方脸色大变,而老者似乎并不意外,苦笑道:“殿下好手段。”
  “孤心怀仁义,为人称道,却不是个傻子。”李善笑吟吟道:“斥候尾随,却没能跟住,也不知道去了哪儿。”
  老者沉默片刻后,再行拜倒,“老夫候晨,上谷候氏出身,不过祖父那一代已然败落,少年时家贫,出塞行商,后为何公打理账目。”
  “上谷候氏?”李善眨眨眼,“孤记得天策府中也有一位候氏子弟?”
  “三水候氏的侯君集,爵封全椒县子。”候晨脸上笑容愈发苦涩,“三水候氏源自上谷候氏,这位全椒县子少年时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
  射箭不精却自夸勇武……李善笑了,似乎李世民心腹爱将中,很有些类似的人物呢,除了侯君集之外,还有段志玄。
  “全椒县子那一支在北齐、北周历代出仕。”候晨有些无奈,在他看来,侯君集还真没什么能力,但无奈人家父祖辈都是当官的。
  侯君集的曾祖侯欣在北魏年间出任秦州刺史,祖父侯植在北周年间堪称名将,爵封肥城郡公,父亲早亡,但母亲出身扶风窦氏,外公窦璨出任前隋京兆郡丞。
  听候晨如数家珍的讲述,李善忍不住插口问道:“尔等原先是准备去投靠侯君集?”
  “绝无可能。”候晨缓慢而坚决的摇头,“侯君集其人,虽有将才,但性情偏激,不听人言,更难以容人。”
  李善有些诧异,他和侯君集没什么来往,但记得这位在原时空中没什么好下场,据说攻破高昌国时候大肆劫掠以至于被李世民责罚,最后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中。
  候晨话题一转,轻声道:“已然月许,如何不知殿下之仁义,但如此重恩,吾等如何能安心受之……”
  李善有些哭笑不得,难不成是自己施恩太过了?
  何方小声说:“两千之众,耗用颇大,若无些许进献,吾等难以安心。”
  自己终究是个穿越者啊,还带着后世的某些思维模式……李善差不多弄懂了,在自己的思维中,能占便宜那就要占个够,类似的事自己干得多了,但这个时代的人却很讲究。
  也是,李善在代州干了那么多,得民众拥戴……但与此同时,李善也在代州重建折冲府,组建代州军,那些民众大都以府兵的身份参战。
  而这两千民众,对自己来说……真的没什么大用啊。
  候晨似乎察觉到了李善在想什么,咳嗽两声解释道:“在下经商数十年,足迹遍及关中、河东、陇右,若……”
  李善基本上全明白了,啧啧两声道:“果然有些手段……但你要知晓,投入孤王门下,以商贾事赚取的钱财可不是你的。”
  投入门下,是个相对来说比较模糊的定义,总的来说,候晨投入门下,李家是要授月俸的,过年过节也是要赏赐的,行商赚取的钱财名义上那都是李家的,候晨能拿多少,完全是看李善愿意赐下多少。
  就比如现在的日月潭这个庄子,所有的田地名义上都在李善名下,所有的产出应该都是李善的……只不过他不愿意苛待村民,收取的非常少,这也是他得村民拥戴的一大原因。
  不过李善还是有些蒙逼,有这个必要吗?
  “那如今……”
  “听闻殿下在代州开拓商路,以玉壶春行于塞外。”候晨朗声道:“在下于陇右多有故旧,云州以西、以北诸多部落亦有交情,愿为殿下效劳。”
  李善呃了声,感情你是派人出去转了一圈,打通了销售渠道?
  几年前杜淹闹了那么一遭,李善将玉壶春秘方送到了杜如晦手中,京中的酒肆也送出去了,据说杜家的生意越做越火红,名气都传到江南、蜀地去了。
  李善在代州弄出了个玉壶春,其实是有点坏规矩的……不过他提前与杜如晦通了气,而且确定只会卖到塞外,杜淹那边才没来找事,如果在关中、陇右销售的,只怕有点说不过去。
  在心里盘算了下,李善摇摇头,“玉壶春不行,换一个……以后再说吧。”
  候晨有些失望,“遵殿下命。”
  李善打量着这个老者,一个多月前初见觉得垂垂老矣,后来才发现,也不过五十岁上下,平日里沉默寡言,但向来从容镇定,这会儿却眼神似乎都有些涣散。
  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心里复盘了一遍,李善还是觉得哪儿有些古怪。
  觉得无颜凭空受此大恩,所以才会遣派人手打通销售渠道,试图以此回报……说到底,从某种角度来看,还是一次交易。
  李善笼络两千流民,也不是想做些什么,只是习惯性的聚拢人手而已,如果要报恩,以后难道还没机会吗?
  其他的不说,他们都知晓自己是以战功起家的,他日再赴战场,从近千青壮中挑选人手为亲卫,不就足够了吗?
  为什么非要这么急着报答?
  李善眯着眼打量着这两人,“还有什么没说?”
  “只有这一次……日后不许再提!”
  老者有些迟疑,而何方已经拜倒在地,“候公长子被陇右道行军总管淮安王下狱,请殿下援手。”
  听到这个回复,李善轻轻松了口气,果然是有原因的啊。


第七百五十九章 礼物
  清晨的山谷已然很是喧闹,准备出工的青壮,忙着去洗衣的妇人,孩童们在往来穿梭嬉戏,经过一个多月,瘦骨嶙嶙的流民已经完全大变样了。
  李善伸手触摸着路边野草上的露珠,一把将撞过来的半大孩子给捞起来,“摔脏了又要被骂呢。”
  险些摔倒的孩子挣脱开又往前奔去,果然被路过的几个妇人骂了几句,一个妇人随手抓住,往屁股蛋上就是狠狠几巴掌。
  李善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咧嘴一笑,和自己幼年时候有几分想象呢。
  正走近的候晨看到这一幕不禁愣了下,他本是世家子弟,又随何潘仁那么多年,从未见过有如此高位的贵人有如此一幕。
  “候公起的这么早?”李善打了个招呼,“待会儿就让人去一趟。”
  候晨神色微动,行了一礼,“殿下,淮安王那边……”
  “孤与淮安王没什么交情。”李善啧啧道:“其胞弟襄邑王与孤还有些……其实孤倒是无所谓,只是襄邑王不忿而已。”
  “放心吧,孤请三姐出面,再请淮阳王去一封信。”
  淮安王李神通当年就是在平阳公主麾下,李道玄与李神通关系也很不错,都是秦王一脉的嫡系,想必是会给这个面子的。
  候晨的长子候邑也没有犯什么错,只不过是因为身为何潘仁的嫡系才会被下狱,现在何潘仁早就死了,旧部四散,沦为流民,甚至相当一部分都入山为盗。
  就算李神通是诬陷何潘仁,现在也能坐实……反正李善又不是替何潘仁翻案。
  “范十一,你跑一趟吧。”李善笑骂道:“前几日接到七叔来信,庄子那边应该快到了,你不是惦记媳妇嘛,去迎迎吧。”
  范十一嘿嘿笑着,“多谢郎君体恤。”
  范十一是李善嫡系,不过当年曾在李道玄麾下,也算有些渊源,正适合跑这一趟。
  “候公不必担心。”李善看候晨神色忧虑,笑道:“昨夜已经去信陇西道。”
  既然要施恩,那就要做彻底,万一正好信件来回几日,那边李神通将候邑一刀杀了,那岂不是糟糕。
  所以李善就让亲卫携信连夜奔赴陇西,不求将人救出来,只盼着李神通别下手……后面的事,李道玄、平阳公主两位出面,宗室内就算是太子、秦王也要给这个面子,毕竟不是什么大事。
  李善略略解释了几句,看向一旁的曲四郎,“看见了?”
  曲四郎一头雾水,“郎君?”
  “就算有事相求,也要言明,不可隐瞒。”李善虚踢了脚过去,“以后学着点。”
  曲四郎讪讪笑了几声,眼角余光扫了扫候晨,心想这老头还真有一手,几乎将所有的一切都送上去,才向郎君请求援手。
  而曲四郎去年几乎是用李善这把刀,将仇敌代县周氏灭族,当时李善就发现了,事后挨了三十棍,在床上躺了好些天。
  一行人在山谷各处转了转,又回到李宅,李善轻声道:“玉壶春如今行销于关内、陇西、江南、蜀地,乃京兆杜氏产业。”
  “京兆杜氏?”
  “不错,这一代京兆杜氏……”李善似笑非笑,“秦王心腹杜克明被誉为王佐之才,孤可不想得罪啊。”
  有杜如晦在,杜淹这厮已经不可能在仕途上有太高的成就了,毕竟这两位虽然不合,但却是嫡亲叔侄。
  就像杨恭仁出任中书令,其侄儿杨师道不过吏部侍郎,前者不卸任,后者就爬不上去。
  历史上,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称帝,房玄龄立即被拜为门下侍中,位列宰辅,而杜如晦却没有,只任相对来说职权比较虚的兵部尚书,因为被贬至岭南的杜淹回朝,虽然只出任吏部尚书,但得李世民允许参豫朝政,实际上也位列宰辅。
  直到杜淹在贞观二年病逝,杜如晦才以检校侍中之职兼任吏部尚书,正式成为宰辅。
  所以,如今杜淹的心思都不在争权夺利上了,他也想的够明白……玉壶春如今大行天下,主要就是这位的功劳。
  李善之前在代州是将玉壶春卖到塞外的,但如果想在陇西、关中的话,只怕杜如晦也压不住杜淹啊。
  作为穿越者,李善有很多种选择,比如唐朝盛行的蔗糖,他试验多次,能提炼出白糖……但问题是甘蔗都种植在南方,特别是岭南一代,北方因为气候、降雨量等原因基本上不种植甘蔗,运输上会非常麻烦。
  如果直接采购蔗糖转为白糖,利润就没那么高了……大部分的利润空间是在甘蔗转为蔗糖这一步,白糖价格虽然高昂,但毕竟量不会太大,而且也太过引人注目。
  甜的不行,咸的……盐利润高,也是必需品,但李善想了又想还是排除了,一方面是因为大量盐的出产,一般来说都是在江淮一代,另一方面河东、关中、蜀中的盐池都是世家把持,想虎口夺食,难度比较大。
  昨晚李善想了很久才确定下来,最简单方便,同时利润空间不小,而且还是生活必需品的……肥皂最好卖了。
  只不过这方面李善没什么经验,只知道一个大概,期间的配方试验只能亲力亲为,不像之前的玉壶春、马蹄铁、红砖之类的给个方面,有其他的人去慢慢试验。
  “普通人家用草木灰、淘米水,富贵人家用胰子……”候晨有些诧异,“殿下说的皂块?”
  “先等等吧。”李善也有点头痛,心想估摸着一时半会儿不一定能弄得出来啊。
  正说话间,外间亲卫来报,赵大一瘸一拐的走进来,呃了半天,还扫了候晨几眼,才开口道:“郎君,何方那厮送了人过来……”
  “送什么人?”李善有些奇怪。
  赵大神色古怪,又是呃了半天,一旁的候晨笑道:“殿下居于山谷,何方挑选一位适龄侍女,服侍殿下起居而已。”
  “噢噢噢。”李善笑了,“孤倒是无所谓……不过亲卫中多有尚未成婚的。”
  候晨点头道:“既投殿下,自然遵命,不过……”
  “自然要两情相悦才好嘛,至于孤就不……”李善话说到一半就住了嘴,他看见外间何方身后,那是一位身量颇高,鼻高肤雪,金发碧眼的女子。
  呃,想不到穿越而来,也有机会开开洋荤!


第七百六十章 头痛
  李善有些头痛,是真的头痛。
  抚摸着额头,听着身边小蛮叽叽喳喳的埋怨,李善长叹一声,“够了!”
  小蛮两眼一翻,“郎君简直就是饥不择食,长得跟妖魔鬼怪似的,收入门以后回了长安,不说夫人了,老夫人都要埋怨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4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1/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