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449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第七百五十四章 跋扈
  晨间,山谷中弥漫的雾气渐渐散去,汇聚而成的露水打湿了村落路边的野草,也打湿了将士的铠甲。
  这几天睡眠质量一直不太好的李善打了个哈欠,淡淡道:“无需尔等做牛马之事,供尔等布匹以遮体,供尔等口粮以饱腹,供尔等建屋以居住……”
  身边一片寂静,李善转头笑着看向何方与昨晚那位老者,“可是心中狐疑?”
  何方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开口,李善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老者,“何方乃何潘仁族侄,却要听命于你……”
  不等老者答话,李善就接着道:“尔等流离失所,居无定所,沦为流民,如今却有人赠尔等如此待遇,自然应该心中狐疑。”
  “其一,孤非皇室血脉,是被列入宗室,册封郡王,但称平阳公主为三姐。”
  何方和那位老者都动容了,对于他们这些何潘仁旧部来说,平阳公主这个名字有着极强的影响力。
  不是宗室血脉,却册封郡王,类似的事在武德年间并不是孤例,但称呼平阳公主三姐……显然面前这位邯郸王与平阳公主之间关系密切。
  “其二,不过些许布匹、砖石而已……”李善接过朱八递来的马鞭,随手挥了挥。
  这句话意思很明显,那些对于你们这些流民非常重要,甚至关乎生死的东西,在我眼里不算什么。
  王君昊亲自牵着骏马而来,李善翻身上马,笑着说:“此马乃是去岁颉利可汗坐骑,孤亲卫头领君昊俘来而献。”
  李善指了指王君昊,“若不是如此,孤未必会添上名字呢。”
  王君昊也翻身上马,“陛下赐爵,皆赖郎君。”
  何方与老者对视了眼,前者还听不出什么,而老者却是心里明镜儿似的。
  人家都点出来了,身居高位,战功赫赫,又与平阳公主是至交,是自己这伙流浪犬的最好选择,也只有人家有资格,有能力,也有理由收容自己。
  骑在坐骑上的李善抚摸着柔滑的鬓毛,视线落在正在整理队列的亲卫队上,嘴里却在说:“当然了,还有其三。”
  何方、老者一脸茫然,他们的情绪完完全全被李善带着节奏感的话语所左右。
  “衣不遮体,面黄肌瘦,沦为流民,但却见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李善转过头,轻声道:“此等苦楚,孤早年亦有之。”
  李善的言语中带着回忆,神情也略有些恍惚,这一世在他穿越之后,虽然有无数阻碍,但终究不至于衣食无着,但前世……李善至今还记得很多很多,某些细节,某些苦楚还时常出现在梦中。
  “两位携老幼妇孺,可见有仁心。”李善温和的说:“衣食无着却未沦为盗匪,可见有义。”
  “这样有仁有义,孤伸手而援,难道值得奇怪吗?”
  面对这样的一番话,老者慨然而叹,而何方已潸然泪下。
  两刻钟后,李善驱马驶出山谷,身后跟着三百亲卫,再之后是排列成队的数百青壮,一行人浩浩荡荡向着汧源县方向。
  当裴宣机听到消息的时候,几乎就像是被一棍子迎头砸下,呆了片刻后一跃而起。
  但已经来不及了,汧源县虽然有五个折冲府,但与地方官员不同,掌管折冲府的骠骑将军都是去长安轮值过的,谁没听说过邯郸郡王李怀仁这个名字,谁愿意冒头出来?
  陇州长史、司马、别驾都手无实权,站在一旁只顾着看热闹,看着李善的亲卫以迅捷的速度接管城门,看着数百青壮在百余骑兵之后直抵总管府外。
  “殿下,殿下!”裴宣机一路狂奔而来,一只鞋子都掉了,一把拽住李善坐骑的缰绳,“殿下三思!”
  “宣机兄来了。”李善笑容依旧温和,甚至与杨则、张世隆、蔺兴粲三位佐官笑着点头示意,但是嘴里却在说:“这次是孤错了。”
  裴宣机听得一头雾水,你率兵进逼总管府,的确是错了……但这才刚刚开始,你就说自己错了?
  “孤掌代州总管府,颉利可汗独子欲谷设来袭,雁门大战,当时两位属官抵达代州。”李善看见了常达的身影,提高声音道:“代州司马尔朱义琛赶赴雁门,随孤出塞一战,而骑兵副总管常何龟缩不前。”
  张世隆、蔺兴粲还好,而杨则出身弘农杨氏,可不怕常达,啧啧两声道:“却不料邯郸王雁门大捷,可惜了,可惜了。”
  盯着面色铁青的常达,李善继续道:“后孤调换军中将校,意欲掌马邑……常何畏惧突厥来袭,不肯听令。”
  “只是将其驱逐回京,已经是孤宽容了,不然斩其头颅,亦属寻常事。”
  李善脸上的笑容早已消失,面如寒冰,“自武德四年之后,纵刘黑闼席卷河北,纵颉利可汗父子犯边,孤亦无所畏惧,你曲曲陇州总管,安敢欺孤!”
  这基本上算是撕破脸了,常达心里有些后悔,早知道这位如此嚣张跋扈,昨日就不应该那么快回绝,这种事即使是举告上去,但人家一封信足以将事情解说的清清楚楚,这个锅到时候还不是自己来背?
  李善很是无所谓,穿越到这个时代,在长安、在山东、在河东,自己每一次都是先退避三舍,还真的以为自己与人为善,真的以为自己只会在被逼到死角才会发作了?
  面对一个陇州总管,李善还真没什么心里压力……而且也是对方理亏,闹到太极殿也是自己在理。
  李善举起马鞭指着常达身边的几个门房,“张仲坚曾任朔州兵曹参军,顾集镇一战斩杀数位突厥大将,更设计筹谋,以至于苍头河大捷,功勋累累。”
  两个门房战战兢兢汗出如浆,两条腿都在发抖,李善叱骂了两句嘴贱……王君昊毫不客气上前一脚踹倒,狠狠抽了一顿鞭子。
  李善本来是让张仲坚亲自出这口恶气,不过这位可能是因为长得丑被嘲讽的多了,所以比较习惯……只能让王君昊出面,反正后者有爵位在身,倒是合适。
  长史杨则看得津津有味,但也不禁大是意外,他听族人提过好几次这位邯郸王,都说战功卓著,温文儒雅,与人为善,诗才盖压长安……没想到这么跋扈啊。
  一言不合就带着亲卫进逼一州总管,甚至还将腹中空空随时都有可能沦为盗匪的流民引入城中……的确很跋扈。
  而李善现在唯一的感受是,虽然自己习惯了躲在阴暗角落做个老隐蔽,但这样的确很爽啊。


第七百五十五章 谁跟你交易!
  自古以来,但凡成大事者,身边必群英荟萃,在华夏这片土地上,还有什么比一统天下更大的大事呢?
  汉高祖刘邦乡梓沛县,除了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外,还有周勃、樊哙、曹参、灌婴、卢绾、王陵、夏侯婴,任何一个都是当世名臣。
  明太祖朱元璋乡梓凤阳,有当世第一名将徐达,有第一谋臣李善长,此外还有冯胜、冯国用、常遇春、汤和、李文忠,哪一个都战功赫赫。
  不得不说,在历代开国皇帝中,李渊身边的谋臣武将的水平……差不多是最次的一个了。
  武德元年,李渊公布了太原元谋十七功臣榜,除了李世民以及柴绍之外,其他的都是李渊旧人……至少那时候还是。
  这些让李渊重视的,同时也巩固他根基的这些前隋旧臣,大都曾经在前隋出仕,除了李渊本人之外官职都不高。
  比如裴寂只不过是晋阳宫副监,闻喜裴氏从前往后数,得数到很后面才能看得到他,再比如刘文静也不过只是个晋阳县令。
  一大把年纪了,在隋朝混不出个名堂来,终究是有些原因的啊。
  比如刘文静、殷开山、刘弘基在浅水原大败,比如裴寂、刘弘基、刘政会在河东大败,比如李高迁面对敌军围攻弃军而逃。
  可以说其中绝大部分人的能力都是值得商榷的,李唐建国数年得以一统天下,靠的也不是他们。
  而这些人却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能力很一般,但很会做官……换句话说,很擅长交易。
  陇州总管常达就是一个例子,他并不傻,心里很清楚,供应粮米是应该的,但应该多少要捞回一点什么好处……说到底,常达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但习惯性的希望达成一次交易。
  但常达没想到的是,已经默认被其算计了一次的李善没能按捺住性子,不管不顾的掀翻了桌子……在长安,在山东,在代州,自己还要权衡利弊,这次轮到自己不讲规矩了!
  正厅内,裴宣机同情的看着面色灰败的常达,谁想得到这位邯郸王性子这么暴躁呢?
  被回绝之后,难道不应该再通过某些方式……比如我来沟通一下吗?
  怎么就这么撕破脸了呢?
  长史杨则却嘴角带笑的深深看了眼李善,心里琢磨着,这好像不是邯郸王的做派啊。
  李善毫无顾忌的拿过司库参军手中的账本翻了翻,笑着说:“库存丰盈,常公理政有方啊。”
  “如此丰盈,却如此吝啬,实在是……”
  李善看向常达,言语诚恳,“若是引得流民骚乱,既起兵戈,地方遭劫,又要遭陛下责难,何苦来由呢?”
  “共计两千余民众,每十日送来三千斗粮米,若是粮米不够,以其他粮食抵扣。”
  “每十日再送来十头羊,十头猪。”
  李善懒洋洋的随口吩咐,“当然了,常公乃伯父旧人,也可以不许之。”
  “只是,常公不许,那孤也就没办法了。”
  杨则在一旁忍笑,常达仗着是李渊旧人在陇州独掌权柄,三个佐官每日除了喝茶之外什么都做不了,这次算是一头撞在铁墙上了。
  人家都称呼“伯父”了,你这个后台怕是没什么用啊。
  人家都说了,你没办法,那我也没办法了……赤裸裸的威胁啊。
  杨则有些好奇李善会有什么后手,但常达这种老官僚心比较脏……自己要真的顶着,对面这位青年郡王说不定真的撒手不管。
  那些流民好不容易找到个落脚点,而且还得一位郡王收容,伸手可触的希望却被撕的粉碎,说不定还真的会闹出事来,一旦沦为贼寇……到时候邯郸王再迅速平乱,战功到手,再顺势弹劾,自己真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至于民乱……邯郸王是司农卿出巡地方,与他有什么关系?
  李善丢下账本,笑着与杨则、裴宣机聊了几句,才笑吟吟的出门。
  “何至于此?”裴宣机送出门外,苦笑道:“总管不许,殿下告知一声,下官再去劝说就是,更何况两千流民,总管也不会真的不管不顾。”
  “两千流民,常达的确不会不管不顾。”李善轻笑道:“那为何昨日不言明,非要等着孤寻他呢?”
  “他知晓孤驻在城外十余里山谷,也知晓孤并无粮米以供流民果腹……”
  “他是在等着孤求上门呢!”
  裴世钜这才反应过来,还真是如此啊!
  如今的李善可不是几年前的那个少年郎,交易……常达还真没有这个资格呢。
  李善大步走出府门,随口吩咐几句,十几个亲卫高声传报,后面的几百青壮很快就知道了……陇州总管不肯出粮,是邯郸王逼着对方出粮的。
  两千流民,近千青壮……李善心想,还要感谢常达呢,若不是这厮捣鬼,自己也没那么容易收拢人心。
  有在山东、代州的坎坷经历,李善不自觉的有着这样的心思,尽量的在身边汇聚一些人手……说不定就会派上用场。
  再说了,自从来了陇州,常达这厮给了好几次冷脸……李善虽然说与人为善,但还真没什么好脾气呢。
  瞄了眼沉默的张仲坚,李善翻身上马,轻轻一鞭子抽在这厮的肩头,“如此雄壮,却如此胆怯!”
  “如今天下初定,但突厥仍然势大,关内道、河东战事频频,评价男子的难道不应该是其跃马扬槊的战功吗?”
  “下次若有人再如此羞辱,别怕给孤惹麻烦,只管给他一顿鞭子!”
  张仲坚深深吸了口气,拜倒在地,“遵郎君命。”
  其实来到这个时代,李善对很多人有着独特的观感……但张仲坚是最特别的。
  不是因为张仲坚是传说中风尘三侠之首的虬髯客,而是因为这次很丑,比李善前世还要……几年前在黄河边,李善第一次见到李元吉。
  据说这位刚刚出生的时候,窦氏嫌弃貌丑不肯抚养……这基本上是扯淡,刚刚出生的婴儿都挺丑的,李善亲眼所见,李元吉长得不算英武,但也不难看。
  但张仲坚是真的丑啊!
  李善是感同身受,长得丑在后世还能靠自己的努力爬上去,但在这个时代太难太难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子羽”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4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9/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