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世民没吭声,最近一段时日,除非触碰到根基,比如撤销陕东道大行台之类,其他的任何事,他都保持沉默……李渊的态度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这又是要打我的主意?
李善心里吐槽,嘴里却道:“棉花虽是小物,却于国于民,均有大利,臣当尽心竭力。”
李渊笑了笑,“今日怀仁加冠,朕即赏骊山五汤,怀仁尽可挑之。”
五口骊山汤?
李善在心里琢磨了下,这个赏赐说不上多好,但也不差,以后骊山……李善?
别以后没有华清池,只有李善汤了……
第七百四十章 准备
日月潭。
李善无聊的翘着二郎腿坐在正堂门口,心里琢磨已经二月份了,也该干点事了……总不能天天在司农寺里混日子,自己前世可从来是艰苦奋斗的典范啊。
同洲那边已经沟通过,据说人手、田地、耕牛都不缺,去年李善特地带了几家在代州试种棉花的农户迁居到庄子,也不缺乏经验。
棉籽早就已经准备好了,李善毕竟前世是农家子,没吃过猪肉但也见过猪跑,心想一方面要注意种子萌芽时候的除草,另一方面要注意施肥……这个时代的肥料相对来说比较原始,积肥、沤肥之类的手段未必没有,但至少没有传播开。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棉花长成之后需要修枝去顶,抑制横向生长,否则棉桃数量和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去年李善正好战事连绵,后来采摘时候才发现这一点。
正好乘这个机会出去躲一躲,苏定方节制北衙禁军一事的风波至今还没有停歇,为此李善受到了无数的关注,在延寿坊的宅子住了几天后,他就受不了天天登门的访客,又回了庄子……反正除了上早朝,其他时日上衙迟一点也无所谓。
至于李世民那边……李善不觉得自己在对方眼中,能对夺嫡之争产生什么影响,最近导致了一系列麻烦的苏定方这个人他都完完全全的交出去了。
其实凌敬私下提过,在李世民的规划中,李善在夺嫡之争中是没什么用处的,现在也差不多……当然了,在穿越者李善看来,或许自己会成为关键的人物。
不过时机还不成熟,如今夺嫡日烈,李渊的态度也很明显,但还没到最后时刻,至少李世民本人还有入主东宫取而代之的希翼……宫变兵变,那是最后的退路。
李善也曾经考虑过,平阳公主怀孕后,以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和势力,再加上苏定方节制北衙禁军,守卫玄武门的中郎将常何那边还塞了个马周……一场玄武门之变,其实难度并不大。
说不定哪一天自己一觉醒来,李世民已经伏在李渊胸前痛哭流涕了。
“定方兄。”李善招呼了声,“待会儿请伯母一起来。”
昨日黄昏时分,苏定方迎亲,今日李善准备几家聚一聚……主要是想看看苏定方媳妇,朱氏私下提及,苏家大郎真是好福气。
苏定方犹豫了下才点点头,转而道:“出行人手安排好了?”
“君昊留下。”李善瞄了眼不吭声的王君昊、张仲坚,“张三郎领亲卫,赵大、朱八为副手。”
而张仲坚有些诧异,他清楚这支亲卫队的构成,以朱氏族人为主,补之山东、朔州、代州各地青壮,这个时代的亲卫几乎就是主将的半条命,出任统领……张仲坚没想到李善会如此信任自己。
但苏定方心里有数,其实李善并不是完全信任张仲坚,而是看重对方的能力。
苏定方执掌宫禁,秦王那边说不定会有派遣,王君昊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而张仲坚……不是说不信任,但这种事需要绝对信任。
“此次不会有什么碍难处,就算有事,也不会上阵。”李善打了个哈欠,笑道:“携三四十个亲卫就够了。”
“决计不可!”
苍老而急促的声音响起,苏定方转身看见面色肃然的凌敬。
你心里没点数吗?
凌敬瞪了眼李善,这几个月让你不要惹事生非,最后还是闹出了苏定方节制北衙禁军这种破事!
凌敬身后的朱玮点头道:“春耕农忙,但也需挑百名亲卫,战马、弓弩、马槊、铠甲均齐备。”
李善起身,勉强笑着打了个招呼,“只是屯田而已……”
一旁的王君昊一脸的赞同,开口道:“毕竟出了京兆,百名亲卫都未必够,待会儿某清点人手,能带多少是多少吧。”
李善脸都黑了,“同洲位于京兆东北,临近河东道,有黄河天险……”
“郎君,郎君!”王君昊咬着牙打断,“还请郎君慎言!”
王君昊有点胆战心惊,其他几次也就算了,他清晰的记得前年刚刚到代县,李善口口声声说江夏郡公李高迁不至于胆小如鼠,结果很快那厮就弃军而逃了。
深受其害的苏定方也是嘴角抽抽,“怀仁,还需谨慎小心……”
“如今突厥内乱,绝不可能再有大战,就算来攻,也难以攻破雁门关,就算攻破雁门关,还有代州军、并州军!”李善厉声斥道:“胡思乱想,无稽之谈!”
王君昊往后退了两步,低声嘟囔道:“看来同洲之行,必见兵戈。”
“你……”李善一甩袖子,气道:“就算李药师、李道宗均被击败,有黄河天险,突厥难道能飞过来吗?”
王君昊懒得争辩了,看了眼朱玮,“七叔,小侄先去清点人手。”
朱玮、凌敬甚至苏定方都默默点头,之前的几年,无数的事实证明了,李善所到之处,基本上都不安生,在山东、代州搅风搅雨,临回朝还会被突厥困在顾集镇。
特别是李善刚才不顾众人阻拦,信誓旦旦的说突厥飞不过黄河……王君昊说同洲必见兵戈,众人都有些心戚戚焉。
苏定方都开始琢磨,同洲境内有风陵渡、龙门两个渡口,突厥会从哪儿渡口越过黄河?
也就张仲坚一脸的蒙蔽,这是怎么了?
“朱氏族人大都要春耕,这次要从朔州、代州青壮中挑选。”王君昊招招手,“三郎,路上说与你听就是。”
李善闷闷不乐,直到晚上聚餐时候心情才稍微好点,苏定方的妻子李氏,容止端庄,但极为秀美,身姿婀娜,鼻尖还有一颗美人痣……李善一下子想起前世韩国的那位大美女了,还真有几分想象。
在场的除了李家、苏家之外,凌敬和朱玮也在,今日算是认亲,毕竟苏定方家人早就零落。
苏定方一一介绍,李氏一一拜见,动作自如,带着说不出的节奏感……李善心想,真不愧是世家女,想必是从小就练的。
世家女中,李善也就见过崔十一娘,但有崔信那个宠女狂魔在,其实十一娘相对来说在这方面并不出色,平日里更喜书画诗文。
不过李氏毕竟父母早亡,虽有叔父叔母照料,但终归有些隔阂,端庄而寡语慎言,脸上少有笑容。
第七百四十一章 裴世钜的手段
李家聚餐向来不行分食制,从来是一张大桌子,李氏好像有点不习惯,年轻妇人只有她一个,周氏、小蛮因为身份不能上桌。
苏定方小心的往边上挪了挪,尽量给妻子让出空间,李善瞄见这一幕,心想苏定方这厮以后有苦受的……因为他同时看见,苏母脸色变了变。
不多时,苏母提起准备在长安购置宅子……李善笑着赞同,眼角余光扫了扫苏定方,难怪适才有些犹豫呢。
如今苏定方爵封郡公,出任左监门卫将军,节制北衙禁军,是朝中数的出来的实权人物,自然在长安应该有宅子。
苏母笑着解释道:“大郎执掌宫禁,住在城内,来往方便,夫妻也可多多相聚。”
“伯母是急着抱孙子了呢。”李善大笑,心想从前年开始,苏母就有意迁居到城内去,甚至希望儿子与自己拉开距离。
李善对此很是无所谓,自己和苏定方几乎是一体的,不仅自己和苏定方这么看,就连外界也是这么认为的……否则轮得到苏定方节制北衙禁军吗?
苏定方微微抬头示意,对面的凌敬开口道:“无此必要。”
“凌公?”苏母脸色一变。
“定方五日休沐一次,平日宿卫宫城。”凌敬脸色冷淡,“居住城内,与庄子无异。”
朱氏轻轻叹了口气,脸色有些难看,但忍了又忍还是没开口,她知晓儿子有多看重苏定方,两人之间几乎是撕扯不开的,但苏母实在令人生厌,说起来她这条命还是儿子救回来的!
这场认亲最后有些索然无味,草草落幕之后,苏母阴着脸回到家中,让李氏先回屋。
“母亲。”苏定方有些无奈,“何必如此?”
苏母哼了声,在心里准备了下,才低声道:“听说李怀仁与东宫无甚来往?”
苏定方其实很清楚母亲在想什么,但有的事自己决不能说出来,只能点头道:“怀仁持身公正,与太子、秦王均无私交。”
“听闻太子宽宏有度,他日必为明君……”
“母亲!”苏定方轻声打断,“孩儿节制北衙禁军,何能与太子私下来往!”
苏母有些得意,“十日前,太子斋帅薛万述登门,替太子道贺,还送来丝帛十匹,金器十块。”
苏定方脸色微变,他知道此人,薛万述是薛万彻的长兄,早年投王世充,洛阳大战之后投入东宫门下,没想到却私下与母亲见面。
“大郎入唐后,屡立功勋,却不过县公,如今得陛下信重,进爵郡公,又节制禁军,执掌宫禁,为何不投明主?”
苏定方深吸了口气,“是昨日薛万述所说吗?”
苏母摇摇头,叹道:“吾儿之才,为母如何不知?”
“山东数战,西征吐谷浑,再到雁门大捷、顾集镇、苍头河……”
“李怀仁得以列入宗室,册封郡王,而大郎……”
苏定方终于听懂了,在母亲看来,李善从白身得以爵封馆陶县公,再之后一次次的大胜,都是自己的功劳……
换句话说,在苏母看来,李善是贪了儿子的功劳……若不是陛下慧眼,这么大的功劳,儿子也不过是个县公。
嫉妒也好,暗恨也罢,总而言之,苏母希望儿子能攀附东宫,能够摆脱如寄生虫一般的李善。
苏定方有些哭笑不得,自己天天提着心等着秦王的召唤,准备有朝一日里应外合,而母亲却怂恿自己投入东宫……
“母亲!”苏定方不得不打断苏母的话,加重语气道:“秦王军功盖世,天策府英杰汇聚一堂,母亲难道能断言他日必是太子登基吗?”
苏母显然也是打听过的,笑道:“正因为秦王军功盖世,所以难以入主东宫,如今太子之位不可动摇,天策府势力渐衰……”
“母亲!”苏定方第二次打断,“这等事谁能断言?”
“更何况太子自有心腹,他日登基……”
“军中大将多在秦王麾下。”苏母笑吟吟道:“他日太子登基,大郎必得重用。”
苏定方不是个擅长言辞的人,只摇了摇头,“孩儿奉圣命执掌宫禁,不可结交太子、亲王,薛万述送来的礼物,均需送回。”
苏母脸色一变,送回去……那等于是拒绝了。
“此事母亲不用再提了。”苏定方叹了口气,“若是母亲非要住在长安城内,孩儿可借用怀仁在延寿坊的宅子。”
苏母脸色更是难看,儿子这是傻了吗?
李善一次次占你的便宜,他所谓的战功,哪一次不是你立下的?
苏定方一字一句道:“当日孩儿许诺,投入李家门下为奴,但此后怀仁视孩儿为兄长,让孩儿尽展军略,以至于爵封郡公……”
这一夜,苏定方辗转难以入眠,他曾经想过东宫肯定会私下招揽,但没想到却找到了母亲这个突破口。
苏定方虽然孝顺,但也不是愚孝之人,第二日一早就找到了李善和凌敬。
“让人守着门口作甚?”李善不以为意,“不让人登门,难道还能不让伯母出门?”
“太子这是想作甚……”凌敬有些狐疑,按理来说,太子应该是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没有意外,东宫的地位相当的稳固,反而是处于劣势的秦王府需要笼络苏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