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身破裂,黑漆漆的半固体的玩意四处飞溅,就在若顿迟疑的时候,十几根火把投掷而来,数以百计的火箭射来,盾车登时燃起了熊熊大火。
更要命的是,黑漆漆的玩意不仅易燃,而且散发出一股令人呛鼻的味道,若顿只吸了两口,就感觉头晕目眩。
突利可汗笑着点评道:“奚人的确擅造车,如若用牛皮裹上,再用水浇透,或能避火。”
熊熊大火让这一波攻势彻底破产,等突厥兵退下,唐军从容的打开城门,将已经烧毁的盾车搬走,甚至还将没有焚烧干净的巨木抬入城中充为滚木。
一旁的阿史那·结社率摸了摸脑袋,“若真的能攻破雁门……”
突利可汗冷笑道:“那就要看他肯死多少人了!”
仅仅两日,葬身在雁门关前的草原勇士已经多达两千余人,其中虽然大部分都是外族,但颉利可汗手下的王帐兵也损失了数百,而雁门关看上去依旧坚不可摧。
数以万计的突厥兵压境,实际在真正使用兵力上,并不占绝对的优势。
如果颉利可汗真的铁了心要攻破雁门,即使守军无援军,只怕也要填上数以万计的性命才有可能。
突利可汗狐疑的看了眼不远处的颉利可汗,突然低声道:“社尔哪儿去了?”
第五百九十章 胜利的果实
五月二十日。
这是突厥大军攻打雁门关的第四日了,战事极其惨烈。
突利可汗远远眺望,感觉有浓浓的血雾笼罩在雁门关左右,无数尸体推积,让人望之胆寒。其实草原部落很清楚己身不擅攻城拔寨的弱点,而李善在雁门关花费了那么多的心血,粮草、兵力、军械应有尽有,还设了伤兵营,甚至弄出了一些跨越时代的玩意儿,守城难度其实并不大。
李善心里很明白,雁门关是底线,朔州那是加分项。
说的不好听点,马邑失守,张士贵阵亡,李善也不会遭到什么责难,但雁门关一旦被攻破,之前大半年的努力不说白费,也会成为过眼云烟。
说的更直接一点,朔州关乎到李善能不能继续得到李渊的信重,甚至更上一层楼,而雁门关关乎到李善会不会失势……一旦失势,裴世钜会放过这种机会吗?
前两日攻城,雁门关外成了绞肉场,苏定方灵活的选择时机,遣派威力巨大的骑兵出城,或者以灵活的步卒甲士出城,一次次粉碎突厥的攻城。
新鲜的血肉让秃鹫不顾箭手的威胁久久的在空中盘旋不去,唐军这边还能尽些人道,有机会的就送回城去伤兵营,而突厥这边只能眼睁睁看着同僚从垂死挣扎到渐渐断气。
所以,从第三日开始,即使颉利可汗再如何威逼,麾下也不愿意再出死力,这明摆着的是去送死啊。
无奈之下,颉利可汗只能将王帐兵夹杂在其中一起攻城,以保证攻城的力道。
突利可汗站在高处,低声道:“又是奚人?”
“还是那个若顿,又造了好些马车。”身边的结社率有些紧张,已经攻城三日,连王帐兵都上阵了,这边自然也没办法硬抗着,此次也派出五百精锐下马步战。
呃,草原兵强就强在骑战,步战、攻城实在没什么优势,这也是为什么中原千年前就在此设关卡的原因。
前隋的杨广在雁门被十五万突厥兵围困,但最终得以解围,关键不就是难以破城吗?
看着百余辆马车缓缓向雁门关方向进发,突利可汗也有些紧张,因为城墙上一箭不发,一石不落。
这两天奚族人花了不少心思新建木车,不仅能遮挡擂石箭枝,能容纳更多的士卒,车头还安置了用以撞门的巨木,最关键的是车身蒙上了牛皮,用水浇透,能短时间抵御烈焰焚烧。
突利可汗不清楚颉利可汗到底想做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攻破雁门关,自己短时间无法,或许是永远无法和对方抗衡了。
城头的苏定方、马三宝等人冷冷的看着聚集而来的木车,身边的亲卫或举着坛子,或丢开马槊,拔出长刀。
躲在木车里的若顿有些得意,自己的设计就是用以避火,看来唐军果然无计可施,而雁门关的城门并不算太过牢固,估计一刻钟的时间足以撞开。
苏定方回身低头看了一眼,下面的李楷做了个准备妥当的手势。
一声令下,数百坛子投下,砸在将百余辆大大小小的木车上,无数半固体喷溅而出。
若顿闻到了刺鼻的味道,和第一日一样,城头上丢下大量火把。
几乎相同的情况再次出现,一百多步外的突厥精锐都眼睁睁的看着熊熊烈火燃烧起来,大量刺鼻的黑烟升起。
有人都不肯相信这一幕,因为就是他们亲手将水桶浇在木车上的。
几个突厥人狐疑的往前几十步,城墙上的唐军也没有放箭,虽然火焰没有第一日那么大,但高温、呛鼻的味道和剧烈的黑烟轻易的将他们逐退。
远远眺望的突利可汗和结社率看的不太清晰,但近处的突厥精锐隐隐约约的看见,黑烟中,城墙上有唐军士卒用绳子搥下。
滚滚黑烟多了几丝血腥味,剧烈的咳嗽声,临死前急促的惨呼声不绝于耳。
再也撑不住了,夹杂着奚人的数百士卒纷纷逃出黑烟,虽然身上没多少火,但有的人没走几步就一头栽倒,还有的目眩神迷居然向城墙方向走去。
这时候城墙上的唐军没有干看着了,擂石滚木,箭枝纷纷落在这些倒霉蛋头顶,上前接应的突厥精锐也谨慎的没有踏入射程,只以精神鼓舞同伴的逃亡。
城头上,马三宝拿着湿布捂着口鼻,“这到底是什么?”
苏定方犹豫了下,“怀仁手段繁多,高深莫测……”
李楷同意的点点头,看着逃走的突厥人,随口道:“不会又是从岭南学来的吧?”
如今长安传说,前朝君王昏庸无道,大量饱有才学之士被流放岭南……不过有此经历的高士廉颇有异议。
几人在上头叙谈,远处的突利可汗气的直骂娘,自己送进去三百精锐基本全都填进去了,活着回来的不足一成。
让人意外的是,颉利可汗安静的很,不仅没有责罚奚人头领若顿,反而很满意的点点头。
结社率不禁腹诽,难道满意于突利可汗这边葬送的勇士?
这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在雁门关外,映射出一片血光。
颉利可汗在心里想,猛攻三日,虽然效果不大,至今未破城门,只两次勉强登上城墙都很快被赶了下来。
但三日间,突厥损兵折将超过了三千之众,雁门关守军也有数百伤亡,毕竟突厥兵疯狂的放箭掩护攻城,不可能没有伤亡,更别说今日连两位可汗的王帐兵都出动了,这些人中,神射手不在少数。
想到这儿,颉利可汗转头向南方看去,眼中有些渴望、贪婪……
欲谷设只是一个借口,废物儿子总算还提供了一个契机……颉利可汗在心里想,如果不是儿子的自杀,自己其实很难裹挟突利可汗,那接下来的事就很难做了。
不过,颉利可汗判断的是,突利可汗很可能和李善之间有些某种联系或者约定。
所以,接下来的行动,颉利可汗不准备让侄儿参与……准确的说,接下来是采摘胜利的果实。
第五百九十一章 后手?
谁都不是傻子,颉利可汗如此猛攻雁门关,死伤惨重依旧不退,就算部族兵和其他部落都敷衍了事,都不惜将王帐兵都填了进去,竭力猛攻。
这种反常的现象很快引起了各方的怀疑,最直接的当然是苏定方和图利可汗。
这两人都身处战场,自然知道突厥如此猛攻,看似战事惨烈,但实际效果很有限,如果长年累月,而雁门又没有援军,甚至刻意不发援军,倒是有可能攻破……比如几百年后的“杨无敌”。
呃,陷害他的也是个演义小说中的白脸大奸臣,庞太师。
但如今局势大不一样,名义上的雁门主宰者李善几乎不可能遭遇到这样情况。
上得陛下爱重、平阳公主力挺,仅仅在河东道内,也有着诸多援手……最直接的就是任城王李道宗。
关键是李善名义上是没有陷入夺嫡之中的,朝中、后方没有扯后腿的必要……这也是李善决定赴任代州时候,下定决心要隐瞒与秦王李世民的联系的原因。
嗯,实际上,李道宗也隐隐有这种意向……谁都不想做下一个淮阳王李道玄,谁都不想背后有个原国公史万宝那样的人物。
这也是一直在外任职的李道宗没有选择立场的一大原因……万一自己沦落到堂弟李道玄那般处境,可不会出现第二个李怀仁。
所以,雁门关无论是兵力、粮草、军械各个方面,都有着充足的后援,颉利可汗如此大张旗鼓的攻打,必然是有着后手的。
苏定方能如此确定,那是因为他在军事上的直觉,而突利可汗却找得到实际的证据。
阿史那·舍尔,这位阿史那部族中依附颉利可汗的二号人物,在抵达雁门关的第二日就悄然失踪。
不仅仅是阿史那·舍尔一人,其部族的精锐骑兵也都不见了,突利可汗甚至怀疑颉利可汗还遣派了部分王帐兵。
突利可汗虽然不知道内幕,但能肯定,阿史那·舍尔就是颉利可汗的后手,只是不知道这后手到底在哪儿?
想了又想,突利可汗叹了口气,罢了,罢了,想不明白才是最合适的,如果探查出来,自己怎么办?
难道让亲信绕路去通风报信?
如果出了什么岔子,自己可真是千夫所指了,到时候颉利可汗肯定会借此弄出很多很多破事……还是别冒这个险的好。
但自己此次虽然是被裹挟南下,但终究违背了几个月前的盟约……唐皇会怎么看待自己?
那位让自己忌惮不已的邯郸王会如何看待自己,会如何对付自己?
突利可汗想想都觉得头痛,心里暗骂,你要逼降苑君璋,非要杀了郁射设作甚?!
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不杀了郁射设,如何能逼的苑君璋铁了心投唐,不杀了郁射设,李善和朝中如何敢信任苑君璋?
不杀了苑君璋,又如何能挑动突厥内乱?
总不能杀了阿史那·结社率吧?
那可是突利可汗的胞弟,而且杀了他,也无法挑动突厥内乱啊。
距离这儿不远的地方,顾集镇内的李善也想到了这一点,并且得到了张士贵的高度认可。
突厥主力已经南下四天了,只留下万余突厥兵盯着顾集镇,虽然张士贵不敢遣派骑兵去踢颉利可汗的屁股,也不敢往西南方向出兵,但这万余突厥骑兵盯着顾集镇还行,不过是无法阻止李善、张士贵打探消息的。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夜间出寨堡,突厥兵大都夜盲,顶多在营地周围警戒,以防止敌军夜袭,但夜间是不可能遮蔽战场的。
当然了,斥候夜间外出探查也有诸多不便,不过顾集镇上有千余骑兵,张士贵以薛万彻、王君昊等人领兵出击,突厥骑兵不敢正面抗衡,选择后撤以避兵锋,斥候能顺利的往雁门关、马邑两个方向探查军情。
马邑那边……驻军约莫在七八千左右,其中只有两千精锐骑兵是苑君璋旧部,整体来看,如果突厥不以主力围攻,刘世让守住马邑问题不大。
但等李善听了斥候仔细禀报马邑战况,一脸的羡慕。
呃,如果说和惨烈的雁门关攻防战对比起来,马邑那边简直可以说是在打假战了。
而且还是双方有默契的假战。
用出击次数最多的张仲坚的话来说,经常是双方加在一起骑兵数千,虎视眈眈,但一场战打完,双方加起来伤亡都未必会过百。
要不是因为顾集镇这边粮草不够,刘世让、秦武通都有意遣派部分兵力移驻顾集镇了。
“他们不知道吧?”李善有些紧张。
朱炜老脸抽了抽,“前去的斥候都是张武安的亲卫,范十一等人并未抵达马邑。”
李善松了口气,如果马邑那边知晓自己在顾集镇,说不定又要横生枝节。
之前几日,李善一直盼着颉利可汗猛攻雁门关,死伤惨重……要知道草原上,首领维系自身的地位,部落人口、畜牧都很重要,最关键的还是人口。
颉利可汗耗费那么大的代价猛攻雁门关,如果没有寸进,或者没有希望,时间一长,粮草不济,撤兵几乎是肯定的。
但如今,李善心有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