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即将到任的李靖是做不到的,录事参军事必然能拥有更多的权力……其下设的司田、司兵、司库、司农等等参军,除了司兵参军之外,几乎能将手伸到总管府的每一处角落。
最重要的是,比较起来,李楷和李善是公认的至交好友,前者赴任代县令,而后者毫不犹豫的脱手。
而卢承基和李善的私人交情要逊色的多,但两人却有着姻亲关系。
五姓七家内部联姻也是有迹可寻的,比如清河崔氏常与范阳卢氏联姻,崔信的第一任妻子就出身范阳卢氏,是范阳郡公卢赤松的亲妹妹。
虽然崔十一娘是张氏所生,但真要论起来,李善是要叫卢承基一句舅子的。
李渊眉头又皱了起来,虽然他不知内情细节,但也知道,老大老二八成是又较上劲了……真是不省心。
不去想这些,李渊随口将话题扯回来,“弘大最擅选曹,当日还是你举荐怀仁赴任代州……”
李世民心里好笑,要不是裴世矩、李德武这一对翁婿一再“襄助”,李善哪里能有今日的风光?
“怀仁回朝任职,弘大可有良策?”
不过李世民也知道,裴世矩如今投入东宫,八成是起了疑心,他转头坦然的看过去,似乎在等裴世矩的回答。
白发苍苍的裴世矩捋须沉吟,最近这两年来,这位曾经名扬天下的名臣似乎老的很快……与武德四年入唐相比,简直老了十岁,就连声音也无中气,颤颤巍巍。
“陛下,臣不敢妄议。”裴世矩轻声道:“邯郸王这般年少英杰,此生所见,唯有秦王殿下比拟。”
李世民挑眉笑了笑,却没有开口。
裴世矩眼角余光扫了扫李世民,继续道:“州长史从五品,代州为上州,又辖朔州、蔚州、忻州,为正五品,邯郸王屡立大功,逼降芮国公,生擒欲谷设,当越级晋升为正四品或从三品。”
李渊微微点头,这就是难办的地方,四品侍郎三品尚书,显然是不可能的,九寺五监也都是满额,而且大都权位不高。
李建成试探问:“裴公的意思是……太仆寺?”
太仆最早为九卿之一,掌马政,但汉之后南北各朝都不常设,一直到北齐才重设,唐朝沿袭前隋,为九寺之一,太仆寺卿为从三品,倒是合适。
关键是一方面李善筹建霞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马引,如果李善出任太仆寺卿,就能顺理成章的将马引带入朝中。
另一方面,如今太仆寺是秦王一脉的势力范围,太仆寺卿就是天策府属官出身……反正这对东宫是好事。
但李建成没想到的是,裴世矩微微摇头,“邯郸王以代州长史掌代州总管府,霞市马引均由代县令李楷掌之。”
“那裴公的意思是?”
“陛下视为子侄,列入宗室,册封郡王。”裴世矩看向李渊,“怀仁举义,纵观其于代州处事,均执公而论,或能出任宗正少卿。”
第五百七十二章 博弈(中)
从某种角度来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真的没办法和他姨父比,甚至都没办法和他表哥杨广比。
至少人家比李渊慷慨大气。
杨坚篡位建隋后,自称弘农杨氏,宗正卿向来以弘农杨氏族人出任,并不局限于自己的亲族。
而李渊建国之后,自称陇西李氏,但宗正卿宁可授予外戚,也不肯授予陇西李氏……也难怪人家不肯认你这个冒牌货呢。
自武德元年起,一直是出身扶风窦氏的陈国公窦抗出任宗正卿,武德四年十一月,窦抗病逝后,宗正卿出缺数月,直到武德五年三月,才以同样扶风窦氏出身的窦琮出任。
裴寂有点懵懂,想了想试探道:“宗正少卿……虽邯郸王列入宗室,亦出身陇西成纪,但毕竟……”
“亦有先例。”裴世矩轻声道:“陛下可记得前隋义臣?”
李渊微微点头,的确有先例。
前隋历任宗正卿中,最有名望是观王杨雄,其子孙辈在如今依旧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其次就是破突厥、征辽东、灭吐谷浑的大将杨义臣。
但杨义臣本名尉迟义臣,是因为屡立战功,得隋文帝信重才被赐名,列入弘农杨氏,虽然爵位只是县公,但却曾经出任宗正卿。
裴世矩是东宫门下,李建成和裴寂虽然不知内情,但自然不会反对,这老狐狸看向了李世民,“秦王以为如何?”
李世民露出一个和睦的笑容,“裴公未能出任吏部尚书,实是朝政之损。”
李渊也有同感,他对裴世矩这个建议有些意外,但想想却不得不承认,非常合适……唐朝九寺中,各卿均是从三品,而宗正卿是唯一的正三品,宗正少卿是从三品。
李善如今是正五品的代州长史,越级晋升至从三品的宗正少卿,品级上是正好的,而且以外人出任宗正少卿,也显示了李渊对其的信重,从各个角度来说,都非常合适。
能在短短片刻间,为李善找到这种几乎是贴身打造的职位,裴世矩实是能臣……当然了,李世民心里有数,绝不是刚刚才想到的,那老狐狸八成已经考虑了很久了。
而且看似是针对李善,实际上却针对的是我……李世民心生警惕,如今朝中裴氏势力尾大不掉,若不是裴世矩、裴寂都年岁颇高,只怕父亲、太子也不能容忍。
李渊沉吟片刻后,瞥见殿外平阳公主的身影,笑道:“此事不急,等怀仁回京再议……如此大功,任其择之。”
平阳公主入殿禀告北衙禁军调动,主要是两个月前起复的江夏郡公李高迁的任职……李高迁致仕数月,得太子李建成举荐,出任左监门将军,归属平阳公主麾下。
“宗正少卿?”平阳公主看了一眼裴世矩,目光冰冷,都不用猜她就知道肯定是这老东西出的招。
“等怀仁回朝再说吧。”李渊打了个哈欠,今天是例行早朝,又议事许久,有些疲了。
目送父亲离开,身着戎装的平阳公主盯着裴世矩,“怀仁北赴代州,数度上阵,回朝后只怕要休养些时日……”
“三妹说的也是。”太子李建成随口道:“不过宗正少卿也挺合适,说起来几位表兄、舅舅都和怀仁有些来往,酂国公曾数度赞誉怀仁手段。”
李建成突然提起窦家族人是有其用意的,因为如今出任宗正卿的正是扶风窦氏的窦琮。
诸人散开,太子李建成、裴寂往东宫,秦王李世民回了承乾殿,只有裴世矩缓缓朝着承天门的方向行去……平阳公主沉思良久,突然转头看向了李世民的背影。
为什么裴世矩想将李善放到宗正寺中?
原因很简单,他需要验证一个猜测,或者说他需要向太子李建成验证一个猜测,至少要影响太子的判断。
李善已然投入秦王麾下,或者,李善有意投入秦王麾下。
关键就在于如今的宗正卿窦琮。
窦琮,扶风窦氏族人,是随李渊晋阳起兵的老人,但在此之前他在前隋以门荫入仕,后因犯法而亡命逃至太原托庇李渊,期间与李世民不和,虽后在李世民麾下参与洛阳大战,但从来不被视为秦王一脉。
相反,在武德四年东宫、秦王夺嫡拉开序幕之后,太子李建成招揽,窦琮很快就投入东宫。
而宗正卿这个职位并不是什么虚职,手上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权力的,就目前而言,窦琮能管辖的范围……皇室内,他也就管不着皇帝李渊。
除了李渊本人之外,即使是东宫太子、天策上将也要给窦琮几分面子,至于其他的亲王、郡王、公主、驸马都尉更是不在话下。
甚至于宫中妃嫔以及外戚都在宗正寺的管辖范围之内,而窦琮依附东宫的事实,导致了李世民在这方面的被动。
比如去年燕郡王罗艺打伤了房玄龄,除了圣人的责罚之外,其实宗正寺也是有资格做出责罚的,至少有资格向李渊上书请求责罚。
再比如武德四年,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殴伤杜如晦,如何处置这完全是宗正卿的权利范围之内……只是当时的宗正卿陈国公窦抗装聋作哑。
如今,秦王李世民在各个方面都压倒了东宫,而太子所依仗的就是圣人李渊,借宗正卿窦琮施恩宫中嫔妃……古往今来,枕头风总是很有用的。
但窦琮出任宗正卿是兼职,他本职是十六卫中的右领军大将军,如果李善出任宗正少卿……凭借李渊的信重,平阳公主的支持,不说和窦琮平分秋色,但也不至于什么都做不了。
如果再弄出个什么风波……李世民难道忍得住不让李善出手?
如果李善真的投入秦王麾下,能忍得住不出手?
到那时候,一切都清楚了……裴世矩打的这个算盘,李世民心里清清楚楚,所以他第一时间判断,这次针对的不是李善,而是他自己。
当然了,说到底还是针对李善……让李善露出真面目,让李善不能再左右逢源,让李善陷入夺嫡之中,最后再找到机会……
而平阳公主对这方面虽然没有敏锐的嗅觉,但稍后也猜到了一些什么……自从裴世矩投入东宫门下,她心里也一直狐疑,或者李善已经做出了选择。
平阳公主还陷入深思之中,耳旁传来脚步声。
“拜见殿下。”
“拜见殿下。”
对于曾经弃军而逃的江夏郡公李高迁,平阳公主颇为不屑,但毕竟是东宫心腹,又是当年太原元谋功臣之一,她微微颔首算了打了个招呼,随后视线落在了李高迁身后将领身上。
李高迁介绍道:“这位是左武卫中郎将常何。”
平阳公主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她如今知道,因为这个名字在一个多月前和段志玄齐名,成为长安坊间谈资。
第五百七十三章 博弈(下)
出了承天门,李高迁指了指左侧,带着常何去兜了一圈,那儿正是他的地盘,左监门卫的驻地,就在承天门大街的西侧,临近门下省。
“平阳公主执掌北衙禁军,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均归其辖制。”李高迁低声道:“怀仁与其最是交好,以姐弟相称……”
常何苦笑了声,“下官哪里敢得罪邯郸王。”
李高迁这两日也仔仔细细的问过常何为什么被赶回长安,心里猜测,李善只怕是要用人……当日为什么要留下其实他自己也看不顺眼的刘世让,无非就是要用人罢了。
常何也算是沙场宿将,但就能力而言,并没有太过出众的地方……与张士贵、张公瑾、薛万彻相差甚远。
不过李高迁也知道,虽然李善将常何撵回长安,但却将薛万彻调入军中,让东宫这边另外举荐卢承基出任录事参军事……就东宫在代州的势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增强。
一方面正是这个原因,另一方面毕竟常何是东宫从秦王大本营陕东道笼络来的,所以太子李建成不仅没有任何怨言,反而屡屡抚慰,并且在李高迁出任右监门卫将军的时候,将常何塞了过来,而且还提了一级。
“明日正式上任。”李高迁交代道:“不可懈怠,平阳公主日夜巡视甚严。”
“谢郡公指点。”
李高迁笑了笑,“其实怀仁……待得回京再说吧,据说怀仁可能会出任宗正少卿。”
李高迁还觉得自己在李善面前挺有面子的,能替常何讲和……完全不知道他几个月前落到那般境地到底是拜谁所赐。
常何沉默的出了皇城,一路往南,绕过两三坊,在一处新建的宅子外停下。
“三郎君回来了。”亲卫上前勒住缰绳。
“宾王呢?”
亲卫努努嘴,“又喝醉了。”
常何木讷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大步入内,一眼就看见在小榻上呼呼大睡的马周,“宾王,宾王!”
“噢噢,大来兄回来了。”马周揉了揉朦胧睡眼,打了个哈欠,“这一觉又是两个多时辰……该吃晚饭了吧?”
常何无语了,半响后挽起马周,“今日得太子召见,转入左监门卫。”
“左监门卫管入,右监门卫管出。”马周懒洋洋的说:“此为守护皇城之重,太子颇有气量。”
常何叹了口气,“但北衙禁军由平阳公主执掌……”
“无碍。”马周挥挥手,嗤笑道:“说句不好听的,大来兄只怕难入平阳公主之眼。”
常何苦笑点头,想了想又说:“据说邯郸王即将回京,可能出任宗正少卿。”
“宗正少卿?”马周面不改色,想了想说:“李怀仁其人,刻薄寡恩,看似怀仁举义,但行事向来以利为先,看似剑走偏锋,实则步步为营,谨慎小心。”
顿了顿,马周解释道:“去岁赴任代州,开拓商路,筹建霞市,即为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