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330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李善指了指门外,“四方馆隶属鸿胪寺,但管事乃中书省通事舍人,苑公可知适才那人是何来历?”
  李善一字一句的说:“中书侍郎温彦博长子,温彦博乃燕郡王罗艺旧部,而温彦博二兄温大雅乃秦王心腹。”
  “苑公觉得,较太原温氏,孰高?”
  苑君璋脸色大变,几乎眨眼间,额头泌出大滴大滴的汗珠。
  李善的话说的不能再白了,如太原温氏这样的门阀望族有资格骑墙,但你苑君璋没有!
  一个虽然已然入军,但在地方上仍有地盘,有大军的角色,在东宫、秦王府之间游走不定,罗艺都不敢这么干!
  这么蠢……真是欲求速死啊!


第五百二十六章 逼迫
  “前年平定山东后,燕郡王罗艺入朝,得陛下信重,受太子笼络,冲锋陷阵,与秦王一脉常起冲突,秦王心腹幕僚出身清河房氏的房玄龄被殴断手指。”
  记得前几年杜如晦被外戚尹阿鼠也打断了手指,好吧,这一世的房谋杜断,天残地缺啊!
  李善一边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一边说:“最终秦王反击,罗艺被贬出京,为泾州刺史。”
  苑君璋小心翼翼的问:“邯郸王的意思是……不可投东宫?”
  你的阅读理解怎么学的……李善没好气的瞪了眼,“某的意思是,秦王军功盖世,太子少有威望,欲引军中宿将或手握兵权之辈为援,必然大力招揽苑公。”
  苑君璋连连点头,“今日裴相、韦挺、王珪均有意怀柔。”
  “但杜淹、封伦之辈却未有怀柔,对吧?”
  “不错。”苑君璋疑惑的问:“这是为何?”
  “秦王败西楚,击刘武周,中原一战擒两王,功勋卓著,陛下不得已册封天策上将,许建天策府,自行任命属官与陕东道大行台官员。”李善仔仔细细的说:“所以,秦王没必要,也不会笼络招揽你。”
  顿了顿,李善继续道:“但秦王必然不许你如燕郡王罗艺一般投入东宫门下。”
  苑君璋的脸都扭曲的不能看了,想了好一会儿才醒悟,起身行了一礼:“在下投唐,看似迫不得已,但也心悦诚服,皆拜邯郸王所赐,还请示下。”
  “投东宫……投天策府……”李善嗤笑道:“苑公当日为何不斩某头颅而投突厥,无非是难料颉利、突利谁胜谁负。”
  “哎……某也看不清,太子、秦王谁胜谁负啊。”
  苑君璋试探问:“那足下……”
  “陛下垂青,平阳公主为援。”李善一摊手,“只怕苑公难仿。”
  苑君璋无语了,人家能站在中立立场那是有底气的,自己的确模仿不了。
  沉默了会儿后,苑君璋看了眼颇为悠闲的李善,心里有古怪的感受……说到底,自己已然投唐,而且已经定下常居长安,李善既然未被卷入夺嫡,那自己对于他还有什么用处呢?
  李善为什么要对自己如此关照呢?
  苑君璋当然不会认为是守在外面的儿子拜其为师的缘故。
  一声长长的叹息后,苑君璋轻声道:“足下北赴代州不过年许,或智谋深远,或力挽狂澜,或扬威塞外,今日听闻,陛下曾赞世间第一流。”
  “今日来访,必有定计,还请详述,在下何敢违抗?”
  李善哈哈一笑,“苑公倒是眼明。”
  苑君璋苦笑了声,自己自恃也是豪杰之流,在这位青年手下却如幼童,从头到尾都没什么抵抗之力。
  “苑公可知吴王?”
  苑君璋想了想,“可是江淮杜伏威?”
  “不错。”李善点头道:“杜伏威自武德五年入京,只携数十亲卫,意不可不诚。”
  “自入京后,杜伏威或闭门谢客,或称病不出,谨言慎行,不涉夺嫡事,苑公可知下场?”
  不等苑君璋作答,李善嗤笑道:“先遭燕郡王罗艺殴打致伤,后江淮军叛乱,举朝皆知叛乱无关其事,却异口同声,当斩杜伏威首级。”
  苑君璋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自己投入东宫门下,那肯定会被秦王针对,如果像杜伏威一样持身中立,很可能会导致谁都敢欺负到头上……这如何能忍!
  但苑君璋没吭声,只静静听着,他知道李善不会无缘无故提起杜伏威。
  果然,李善接着叹了口气,“也就是某年少气盛,挺身而出,劝阻陛下,力荐杜伏威义子阚棱随平阳公主夫婿柴公西征吐谷浑,又亲率其赶赴雁门关……当日郁射设攻雁门关,便是阚棱手持陌刀守前阵,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概。”
  “如今江淮战事即将落幕,一度纵横江南的江淮军已然土崩瓦解……”李善加重了语气,“自此而后,杜伏威再无隐忧,当安享富贵。”
  苑君璋觉得嘴巴有点干,他听得懂李善这段话的意思,两层意思。
  第一,你一个外地军阀入朝,想不被卷进夺嫡乱战中,是有可能的,但无法避免被人欺凌……所以,需要找一个靠山。
  而这个靠山不一定要在朝中有如何显赫的地位,但必须是有资格持身中立,而且还能得到陛下的信重。
  这个靠山……曾经力劝陛下手下留情未斩杜伏威,又有平阳公主为援,今日还被列入宗室,册封邯郸王的李善李怀仁,自然是如今苑君璋的不二人选。
  第二,杜伏威为什么之后再无隐忧?
  那自然是因为江淮军已然瓦解,杜伏威已经没了立身之本,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分量,不管是太子、秦王,还是那些朝臣,都不会再去针对他,甚至杜伏威还会因为是少有的还活着的投唐军阀而得到颇多赏赐。
  呃,这方面李善是在扯淡,事实上赵郡王李孝恭在这方面还搞出了点事……不过苑君璋自然是不知情的。
  所以,李善的意思是,你苑君璋不能持身中立,又频频得太子笼络,同时也被秦王一脉针对……无非是你还遥领驻守马邑的近万大军。
  所以,散去大军,至少保证指挥权、控制权全都交出去……苑君璋没了分量,才有可能不涉入夺嫡之争,不再被太子、秦王针对。
  换句话说,李善是在劝说苑君璋,将之前那么多年的努力全都抛弃……对后者来说,这个决定太难下了。
  苑君璋在自请入朝之前曾经长时间考量过,毕竟马邑这边还有近万大军,自己入朝后应该不会遭到苛待……他猜对了,但他没想到,太子、秦王夺嫡已然到了这个程度。
  从开拓商路,迁居百姓开始,苑君璋一步一步或被李善诱导,或被李善逼迫,终于到了这一步……他盯着面前神态自若的青年,心想以此人心智手段,若是李唐立国之前崛起,天下未可定也。
  长时间的沉默,外间已然漆黑一片,早已过了饭时,但门外的苑孝政也不敢打扰,只静静守着。
  苑君璋惨然一笑,“某能得到什么?”


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功告成
  面对苑君璋的疑问,李善简单的回了两个字。
  “活着。”
  “苑公起于马邑,力战无功,壮志消磨,还留着大军,难道意欲举事?”李善轻笑道:“自此之后,安居长安,享尽荣华,子嗣延绵,难道不好吗?”
  “虽陛下赐上宅,但宅院败落多年,修缮非一日之功,孝政乃某弟子,芮国公不如暂时于日月潭歇身?”
  苑君璋有些迟疑不定,这时候门外苑孝政轻声道:“父亲,有投帖。”
  “拿进来。”
  苑君璋接过投帖,手指一搓,“两封?”
  一封是东宫太子左卫率韦挺,另一份是秦王的大舅子长孙无忌……两人都住在崇仁坊,虽然已然宵禁但仍能遣派下人投帖。
  “让他们进来。”李善嗤笑了声,他斜靠在榻上,看着恭谨入门拜倒的两人。
  “都识得某吧?”
  “小人拜见邯郸王。”
  “小人拜见邯郸王。”
  李善随口扯淡,“某替苑公谢过韦兄、无忌兄好意,但芮国公戎马多年,多有伤病,此次入朝,又水土不服,病卧床榻。”
  两人都偷眼看去,坐在李善对面的苑君璋神采奕奕但一言不发。
  “明日芮国公会在日月潭暂且歇身,等宅子修缮一番,再行入住。”
  两人均有些不知所措,李善挥手斥退……韦挺那边是意外,但长孙无忌送来的投帖却是提前安排好的。
  苑君璋叹了口气,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但他知道,想不被卷入夺嫡之中,攀附面前这位邯郸王是自己目前几乎唯一的选择。
  “其一,去岁苑公于朔州先败于高满政,后败于刘世让,裹挟云州青壮南下攻打马邑。”李善径直开始提条件了,“苑公亦知,云州百姓多有迁居代州,欲谷设驱赶数千百姓,如今都在代县歇身,还请苑公放还裹挟军中的云州青壮,使百姓家人团聚。”
  苑君璋立即点头答应,这是理所应当的……事实上,去年军中有大量逃兵,就是因为很多青壮都知道家人迁居代州。
  “其二,秦武通赴任朔州司马,陛下命其携千余士卒,刘世让麾下也不过千余士卒。”李善缓缓道:“某有意裁至少三千士卒……苑公旧部不能超过三千,余者要么放归,要么于代州行军屯。”
  对裁撤兵力,苑君璋并不意外,但很意外于李善有意行军屯,迟疑道:“若是突厥破关而入……”
  李善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至今也不知道突厥举全力来攻到底是个什么规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五月之前,突厥不可能全力来攻,一方面是春夏之际,游牧民族要照料牲畜,产马产羊,维持生计,另一方面突利可汗很可能会扯后腿。
  再说了,之前颉利可汗三破雁门关,靠的都不是骑兵之利,一次是守军不战而逃,一次是苑君璋率军攻克,还有一次是位于代州东北侧的蔚州总管高开道反叛,迎突厥入关。
  如今苑君璋投唐,而高开道在半个多月前被部将张金树所杀……颉利可汗未必不能攻克雁门关,但要付出的代价却比之前三次高得多,李善猜测颉利未必会下这个决心。
  更别说,如果颉利可汗真的大举来犯,那时候……一代军神李药师应该已经到任了吧。
  “但即使三千士卒,也未必无虞。”李善从袖子里取出一张纸,又唤来苑孝政研墨,“苑公久附突厥,如今士卒有意安居乐业,但部将未必……”
  苑孝政迟疑了会儿后,拿起墨锭沉默的开始磨墨,即使脑子不好使的他也知道,父亲之前那些年,对麾下也不能完全的如臂所使,颉利可汗对父亲也不是那么放心的。
  所以,即使是如今的局势,也难以禁止某些人的小心思……将这些人都交代出来,从代州军、并州军中挑选将校代之,唐军才能真正的掌握马邑,真正的将苑君璋旧部握在手中。
  对于苑君璋未来的命运,李善并不关心,但既然下定决心,在李靖赴任之前多做一些……不管做什么,马邑都是最重要的。
  不将马邑死死的攥在手中,李善的心始终都提着……他回京之前,还特地让薛忠临时率兵入驻马邑以防万一。
  看着苑君璋面无表情的提起笔在纸上写下郭子恒、杜士远等一连串的名字,李善在心里想,总不能逮着一只羊薅羊毛,下次得换一只羊了……呃,主要是以后的苑君璋已经没有任何分量了。
  当天晚上,李善就住在四方馆,第二日坊门一开,就领着苑君璋、苑孝政父子一行人出城回了日月潭,划出一片宅子,又划出一片地让匠人起宅……现在庄子里的砖厂生意很不错,光是砖窑就有六个,多的是红砖。
  苑君璋恭敬的登门拜会,并送上专门准备的“土特产”,各式的珍宝之外,还有各式数百张皮毛,朱氏倒是挺高兴的,爱不释手的摸着一张纯火红色的狐狸皮。
  “可以镶嵌白线,做一顶皮帽。”朱氏视线转到一张偌大的虎皮上,“这比前年大郎从河东带回来的那张还要大!”
  李善对这些不太感兴趣,这个时代使用皮毛主要是为了保暖,但等今年冬天,自己应该能弄出一批棉花了。
  将苑君璋一行人安置好,李善正看见凌敬出门准备等车。
  “如何?”
  “大功告成。”李善笑着如此说,但感觉凌敬好像有些不悦,问道:“还有碍难处?”
  “反正李药师最迟五月就能赴任,只要马邑不失,你做什么都无碍。”凌敬冷着脸说:“只是定方要不要调回朝中……”
  李善迟疑了会儿,老跟着自己,难免有将为私有的嫌疑,不过苏定方是自己亲卫出身,也说得过去,“看平阳公主那边……若是马三宝调回,就一起调回来吧。”
  “嗯,其余事等你回朝再说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3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0/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