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327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李渊微微颔首,视线在长子次子身上打转,入驻马邑,是必须的,只刘世让一人难以持久,而且还需要塞进去不少基层将校。
  但入驻马邑,对将领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虽有雁门关为援,但却要直面可能的数以万计,甚至数十万突厥大军,普通的将领难以承当这么大的压力,若是撑不住举城而降,那就前功尽弃了。
  刘世让之所以能驻守马邑,不就是因为他亲手斩杀郁射设,所以不可能降突厥吗?
  所以,非智勇双全,且心志坚韧者不可任之,而且因为刘世让的刚愎,此人还需要性情谦逊,不起内斗,上下一心,才能保马邑不失。
  太子李建成犹豫了下,俯身低声道:“父亲,江夏郡公久在北地任职,如今赋闲归乡,或可起复为朔州司马?”
  对面李世民都无语了,想塞人是正常的,但不能这么蠢!
  别人不知道,难道你不知道李高迁和刘世让之间的深仇大恨吗?
  李高迁诬陷刘世让降突厥,为此连累的大半个朝堂都丢了脸面……当时是人人都在喊打喊杀,结果一转头,李善以刘世让为先锋,雪夜袭营,斩杀郁射设。
  这也是难以挑选朔州司马的一大原因。
  但让李世民意外的是,李渊沉吟片刻后才摇摇头,“高迁乃当年旧人,理应起复,但之前数败,不宜入驻马邑,直面突厥,授其左监门卫将军吧。”
  李世民一时愕然,以李高迁胆怯为由否决,避而不谈其与刘世让的仇怨,这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没看懂,但之前曾经进言当遣派将领为刘世让副手的李善看懂了……李建成前年意欲亲自出征山东,无非就是为捞一块能与陕东道抗衡的地盘,那次没成功,但此心不死。
  即将赴任代州总管的李靖是李渊亲自简拔而起的,并不依附秦王府,是有可能被李建成笼络的,如果再能拿下朔州……如果能驱逐刘世让,让李高迁独领朔州,那东宫一方在河东北地就能占据绝对的优势。
  有可能驱逐刘世让吗?
  当然有可能。
  刘世让当日几乎举朝为敌,朝中无援,他唯一的靠山是李善……而李善在李靖赴任后,即使不被调回朝中,也会失去执掌总管府的权柄。
  李善在心里暗骂了几句脏话,李建成这算盘倒是打的精明,但就不想想,李高迁那个废物能稳守马邑吗?
  万一再来个弃军而逃,那河东北地的局势就要糜烂不堪!
  也不知道是李建成自己的主意,还是东宫哪个幕僚出的馊主意,真是不要碧莲啊!
  显然,李渊也看穿了这一点,但他考虑的是,纵观朔代两州局势,马邑是不能失守的,李高迁难以承担这样的重任,所以宁可起复授其左监门卫将军……这也是十六卫中的高级将领了,归属北衙禁军,在平阳公主麾下听令。
  在军略上,李渊还是更信任次子,他转头看向了李世民,“二郎可有举荐?”
  李世民笑道:“天策府护军薛万均可堪重任,性情谦逊,少与人有隙,若突厥来袭,想必代州不会坐视不理吧?”
  一边说着,李世民一边看向了脸色难看的李建成。
  李善差点噗嗤笑出来,薛万均的兄弟薛万彻是代州总管府的录事参军事,李世民这个理由……太子还真不好辩驳呢。
  李渊也是无语,二郎发难的角度太刁钻了!
  沉思良久后,李渊下定决心,“朕记得秦武通自武德三年伤重归家休养,如今已然痊愈?”
  李世民点头道:“是,秦武通去岁末入京,如今尚未授职。”
  “那便是他了。”李渊看向杨恭仁、封伦,“中书拟诏,授秦武通朔州司马,领军入驻马邑,此事还请芮国公襄助一二。”
  被冷落了好一会儿的苑君璋赶紧应声,“必不负陛下所托。”
  李善侧头看了眼,平阳公主低声道:“此人乃父亲旧臣,武德三年攻破蒲州,生擒叛将王仁本,后归属二弟麾下,于汾州大破宋金刚余部,此战落马伤重,辞官归乡。”
  本就是个对唐初历史比较熟悉的穿越者,再加上这几年不停的各种打探,李善立即想起了这个人,和凌敬、马周复盘柏壁一战、夏县叛乱的时候,听说过秦武通此人。
  武德三年,宋金刚已近黄河,被裴寂的骚操作引得南下,没有径直入蒲州,当时蒲州正发生叛乱,总管王仁本率兵坚守,唐军猛攻数月均难以攻克,也是这个原因,李渊才有了尽弃河东,固守关西的念头。
  李世民尽率关中府兵渡龙门,进驻柏壁,力挽狂澜,但之前李渊亲命秦武通率军攻蒲州,秦武通佯败诱敌出城,返身冲杀,大败叛军,生擒王仁本,为此李渊难得的出了长安,驾临蒲州,下令斩杀王仁本,授秦武通介休县公,上柱国。
  之后秦武通就伤重致仕……李善在心里盘算,这么说来,秦武通是有秦王府背景的,但并不被视为秦王一脉,之前的浅水原,之后的洛阳、虎牢、洛水诸战都没有参加,应该算是李渊夹带中的人。
  也是,能打的大部分都在秦王府那边,江淮战事还在收尾,李渊也是没辙了。
  李善正这么想着呢,耳边传来李渊的声音。
  “馆陶县公,代州长史李善听封。”


第五百二十一章 册封
  当朝首相,尚书省左仆射裴寂面容肃然,立于李渊下首,展开黄绢,拖着长长的调子,高呼道:“敕曰……”
  也不是第一次受封了,李善整理衣冠,拜倒在地,所谓的“敕曰”有告诫之意,一般只用在加官进爵,意为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
  “论道经邦,任唯馨德,亮拔不才,实寄亲贤,代州长史馆陶县公李善,器宇轩昂,风度冲邈,兼姿文武,宣力运始……”
  李善还没听出什么,而后面的宰辅已经隐隐听出了,杨恭仁、陈叔达是操办人,虽不知内情,却知晓今日诏令,而其他人个个面露惊诧。
  特别是门下侍中裴世矩,这位宦海沉浮一辈子的老头几乎要压抑不住内心的愤然了……他李善,凭什么?!
  “山东谋国,复亲率熊罴,逐敌漠北,扬威塞外,久冒艰危,血战余生,赐黄金千两,丝帛三百匹,附宗正属籍,可邯郸郡王。”
  听到黄金、丝帛,李善还挺满意的,但听到“邯郸郡王”四个字,全身都僵住了。
  从县公跳过郡公、国公,跃至普通臣子不可能抵达的郡王,简直了!
  而且还附宗正属籍……换句话说,李善现在是可以正儿八经的自称宗室子弟了。
  穿越到这个时代,李善上上下下折腾的不轻,都已经改写了历史,但论功劳,足够爵封郡王吗?
  不可能啊!
  李善悲哀的确定了这个事实,自己被坑了!
  李渊是肯定要和突利可汗结盟的,但决不允许突利可汗与李世民结拜为兄弟……好吧,肯定是拿自己背锅了!
  八成是李渊婉转的拒绝了突利可汗要和秦王结拜的好意,而后者提出了至少是个郡王……然后李善就爵封郡王了。
  这些天,李善想过很多次李渊到底会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这件事,但他没想到李渊反手将自己拽了进去……心真脏啊!
  “谢……谢陛下隆恩!”李善仰起头,脸都扭曲的不能看了,“但臣微末之身,未立大功,不敢……”
  “何以如此自谦?”李渊笑呵呵的说:“筹谋山东,扬威塞外,两度生擒欲谷设……更何况怀仁祖籍本是陇西成纪嘛。”
  一边说着,李渊一边递去一个“你猜得没错”的眼神。
  李善泪光盈盈的接下诏书,再次俯首叩拜大恩……李渊,你真狗!
  瞄了眼一旁板着脸不吭声的平阳,李渊心里也挺抱歉的,没辙啊,突利可汗那厮先是仰慕秦王神威,又仰慕太子贤德,这都是会打破平衡的,都是李渊难以接受的。
  最终突利可汗提出至少是个郡王……李渊灵机一动,正好李善难以晋职,而且不久后就要调回朝中,功勋累累……
  在其他朝代,或者说在大一统局面下,异姓封王,那是非常少见的,但在初唐武德年间,并不少见。
  前一任代州总管李大恩,本名胡大恩,河北降将,赐姓李,附宗正属籍,封定襄郡王。
  罗艺武德三年投唐,赐予李姓,预属宗室,册封燕郡王。
  杜伏威武德三年投唐,赐姓李氏,先后册封楚郡王、吴郡王。
  初唐名将李世绩出身瓦岗寨,投唐后得李渊器重,赐姓李氏,附宗正属籍。
  前三位,李大恩阵亡,罗艺、杜伏威都被扣上叛变的帽子,而李世绩……这位在历史上的正式姓氏始终是李,而不是徐,如果不是他那位长孙,只怕后人只能从浩渺的史书中寻朔本源了。
  所以,虽然爵封郡王有点太过,但如果附宗正属籍而册封郡王,还是说得过去的……李世绩如今是个国公,但他虽称名将,但少有独当一面之能,之前在山东两次败北。
  不多时,众人散去,就连太子、秦王也离开,只留下了李渊、平阳公主和李善。
  李世民临走时候瞥了眼李善,其他人察觉不到,李善却能清晰的看见眼神中的笑意……好吧,你我都没想到,居然父亲会用这么古怪的招数。
  “父亲,怀仁何以册封郡王?!”平阳公主转头就问。
  “那只是顺带的,主要还是为了怀仁日后。”李渊咳嗽两声,解释道:“怀仁本祖籍陇西成纪,父亲早亡,唯有寡母,清河崔氏,天下望族……”
  听起来这个理由还挺不错,与清河崔氏联姻,虽然皇族也不是陇西李,但终究是宗室,也算门当户对。
  平阳公主一点都不客气,将起居郎赶出去,才问道:“怀仁很快就要回朝,让他出面与突利可汗结拜作甚?”
  李渊沉吟片刻后,看向李善,“如今突利可汗辖云州,商路来回,你与其结拜为兄弟,或可择机挑动,亦或交易骏马耕牛。”
  这个理由不是牵强,而是扯淡!
  但李善知道自己没有询问的资格,一边朝平阳公主使了个眼色,示意不要再问了,一边躬身应道:“皆听伯父吩咐。”
  李渊也有点不好意思,干笑了几声,“怀仁不会生怨吧?”
  “尚未加冠,亦非如燕郡王坐拥重兵,陛下赐附宗正属籍,册封郡王,如此重恩,臣感激涕零。”李善正色道:“只是与突利可汗结盟事,还请陛下示下。”
  一边说着,李善一边在心里盘算,其实李唐宗室中,爵封郡王的一抓一大把,即使不是如庐江郡王、淮安郡王、淮阳郡王那般依附东宫、秦王的也不少,但突利可汗肯定是要找个有分量的。
  并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绝对有这个分量……李渊为什么不用他,却要将自己顶上去?
  要么是李渊对李道宗的信任有所保留,要么是东宫的谋划……李善如此揣测,他想起了出迎苑君璋途中对裴寂的试探……那厮有可能知晓内情。
  是对自己的怀柔笼络吗?
  李渊说了几句,显然察觉到李善心思杂乱,停下后想了想,轻声道:“无需担忧,虽稍稍逾越,但以尔之功,足矣足矣。”
  明面上的功劳自然是不够的,但暗地里引发突厥内乱,勾连突利可汗,从而使边境压力大减,这样的功劳却是够的。
  “药师三四月份即能北上赴任,到时候朕会召你回朝。”李渊安慰道:“回朝任尔选职,有平阳在,不用担忧。”
  李善一边应是,一边琢磨,这句话说的影影绰绰,大约是在肯定自己不肯涉入夺嫡,保持中立的态度。
  顿了顿,李渊补充道:“明岁加冠,也该完婚了,朕命宗正为尔主持。”
  李善眼睛一亮,“明岁成婚……陛下赐婚?”
  “咳咳咳!”平阳公主的咳嗽打断了正要点头应下的李渊,她好笑的瞪了眼李善,才解释道:“父亲,清河县侯之女才十一岁,想多留两年。”
  李渊呆了呆,放声大笑道:“怀仁是等不及了……难怪平康坊吟花!”


第五百二十二章 反应(上)
  半年内力挽狂澜、殊功屡立,回京大半个月一直未得封赏,突然间列入宗室,册封郡王,消息短时间内传遍了整个长安。
  赐郡王在之前几年内不算少见,但李善太过年轻,也不像杜伏威、罗艺一般是坐拥重兵的割据势力首脑,满城皆哄然。
  张文瓘翻身下马,三步并做两步窜入门,扯着嗓子高呼道:“姑姑,姑姑,表妹快来!”
  崔家这座宅子不算大,正在教导女儿庶务的张氏眉头一皱,笑骂道:“再过两年就要成婚了,还如此冒冒,遇事不静。”
  但等张氏在前厅听侄儿将消息说了一遍后,她手扶着案桌,瞪大了眼睛,声音都在微微颤抖,“邯郸郡王?”
  一旁的崔小娘子和母亲一个模样,眼珠子瞪的溜溜的圆,亮闪闪的,“祖籍陇西成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3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7/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