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267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所以,弹劾刘世让降突厥,很可能是李神符、李高迁报私仇。
  在苑君璋举马邑归降的时候,雁门守将刘世让降突厥,这是军国大事……王珪、魏征都不赞成东宫掺和进来。
  裴寂回想着昨夜裴世矩那番话,思索片刻,轻笑道:“不管刘世让如何,此事对太子有益无害。”
  韦挺好奇问:“还请裴相细述。”
  “若刘世让暗通突厥,意欲不轨,太子有先见之明。”裴寂侃侃而谈,“江夏郡公乃元谋功臣,如今暂居骠骑,但他日必然复位。”
  李建成不禁微微颔首,的确如此,在他的计划中,明年肯定是要将李高迁调离代州,换个地方……虽然十二卫大将军是不可能了,但上州刺史,或者十二卫将军却是不难。
  最重要的是,李高迁是元谋功臣,是李渊的老臣子,而这股势力是李建成一直刻意怀柔的对象,关系一向不错,同时这股势力一直在排斥秦王府……李高迁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裴寂这是建议李建成乘此机会施恩。
  裴寂继续道:“若是刘世让并未通突厥,朝中本就有意问罪马邑失陷……襄邑王……”
  虽然说的影影绰绰,但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若是刘世让没有暗通突厥,那就是李高迁、李神符栽赃诬陷。
  李高迁无所谓,他本就是东宫心腹,李神符却不同,他一直秉持中立……但这个把柄在东宫手中,李神符还能维持中立的立场吗?
  听到这儿,李建成已经动心了,他自知和二弟相比,太多的地方处于弱势,其中有一个关键在于宗室。
  李唐一朝,方面大将从来是从宗室子弟中挑选,从李建成、李世民到李元吉、李神通、李神符、李道宗、李孝恭、李瑗、李道玄……
  打得出名声的基本都依附李世民,和东宫亲近的都是李瑗、李元吉这种……一个丢了洛州落荒而逃,另一个更好,连太原府都丢过。
  名气响但没有依附秦王府的也有,一个是如今正在统领江南战事的赵郡王李孝恭,另一个就是数年来镇守河东道的并州总管襄邑王李神符。
  虽然战功不能和李世民相提并论,但一旦平定江南战事,赵郡王李孝恭很难再统兵上阵了,而接下来几年内,若是再起战事,或突厥南犯,东宫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面的宗室将领……李建成没有亲自上阵的打算。
  在这种情况下,襄邑王李神符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如果能以此事将其收复,并州总管,河东道行军总管,分量相当的不轻,如果突厥南犯,李神符在东宫的支持下,只要局势不崩坏,有很大可能压制李世民。
  韦挺眼神闪烁,低声道:“淮安王与秦王亲密……”
  李神通向来是秦王府嫡系,也是宗室子弟中最旗帜鲜明支持李世民的,李神符是李神通的弟弟……这反而是其有可能投入东宫的一个说不出口的理由。
  李建成侧头看去,王珪微微颔首,而魏征皱眉道:“此时怀仁、崔舍人正往马邑招抚苑君璋,若此时刘世让联络突厥,举关而降……”
  裴寂笑道:“玄成此言有理,不过如今已是寒冬腊月,突厥难以来犯,更何况襄邑王有所防备,当不至让刘世让得手。”
  李建成点头道:“如此,便请门下省呈交奏折,请父亲处置。”
  裴寂直起身行礼应是。
  两个时辰后,叱骂声在两仪殿内响起,李渊气的都坐不住了,在殿内来回疾走,太子、秦王、齐王与诸位宰辅都起身静立。
  李渊猛地顿住脚步,“可有供文?”
  门下省侍中陈叔达看了眼眼帘低垂的裴世矩,出列道:“奏折之后附有荣国公高满政部将曹船佗亲笔供文,此人已然入京,随时可以相询。”
  李渊刚开始不信刘世让可能投敌,但他很快反应过来了,刘世让经略马邑,一败涂地,心高气傲的他肯老老实实背这个锅吗?
  如果不肯,投突厥是一条路……本为河东名将,突厥肯定舍得花大本钱来笼络。
  李世民脸色有点难看,眼角余光扫着裴世矩,知道这不可能是巧合,那边李善和崔信应该已经动身去马邑了,身后的雁门关就出了变故。
  李世民也不太相信刘世让会降敌,但如今也认为有这种可能性,但他和李渊考虑的不同。
  如果透出点什么风声,刘世让知道自己被诬陷降敌,被逼到这个境地……那就难说了,难道就这么被下狱问罪?
  最直接的后果是,雁门关叛,刘世让遣使者快马通报颉利可汗,再如何的寒冬腊月,突厥也不会容许苑君璋就这么投唐……李善、崔信很有可能就此失陷在马邑。
  中书令杨恭仁出列道:“虽有弹劾奏折,但不敢言宜阳县侯必反,当召其回京,另择良将镇守雁门关。”
  李渊在心里盘算着,立即搜捕,一旦走漏风声,雁门关那边就难说了,杨恭仁这个主意不错,不管怎么着,先把人弄回来再说!
  这时候,裴寂突然出列,“适才臣遣人查探,刘世让家眷正欲启程离京。”
  “啪!”刚坐下的李渊将手边的茶盏掷在金砖上,“搜捕入狱,立即召回刘世让回京!”
  李世民微垂眼帘,心里盘算,怀仁已然全盘掌控雁门关,但如今前往马邑,刘世让有翻盘的机会吗?
  或许自己应该给道玄去一封信。


第四百一十一章 咬牙
  虽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但此时塞外风光仍有意趣,虽山东河北亦有豪气,但却无北国这等粗犷之风,从未出塞的崔信不由得诗兴大发,捋须吟诗。
  眼角瞥见一旁的李善那似笑非笑的神情,崔信捋须的右手悄悄放了下来……哎,其实真的是这位泰山大人太过敏感了,李善那分明是奉承的笑容啊。
  也难怪,昨日黄昏安营,崔信逼问诗文,李善受逼不过随口扯了两句残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然后,崔信就再无吟诗兴趣了。
  其实,李善还真不过分,这首诗后两句才名扬千古……虽然不太适用。
  抬头看了眼添上阴沉沉的乌云,李善微微蹙眉,昨日出塞时晴空万里,但今日就乌云密布,看来即将迎来一场大雪。
  “李师,父亲亲自出迎。”
  旁边传来苑孝政的提醒,李善平视前方,千余骑兵正席卷而来,马蹄纷飞,将地上不多的积雪踩踏四溅,为首者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鬓发微微发白。
  “世伯暂留。”李善低声说了句,径直催马出阵,王君昊紧随其后,手中紧紧握着马槊杆。
  自昨日接到亲卫回报,苑君璋是长长松了口气,唐皇倒是慷慨,爵封国公,授铁劵、丝帛,还许自领麾下镇守朔州,开出的条件很有诚意。
  但苑君璋要的不仅仅是这些,或者说他最需要的不是这些,而要的这些,都需要和唐皇遣派的使者谈判。
  让苑君璋意外的是,唐皇遣派近臣前来招抚,但却也让李善同来……虽然他知道这位代县令分量不轻,但现在才知道,对方的分量比自己想象的更重。
  苑君璋也想看一看,看一看这位以春风化雨手段将自己逼到死角处的青年究竟是何等人物。
  见对面两骑出阵,苑君璋随口点了个亲卫随行,两腿一夹,趋马出列,背风的他睁眼细看,对面的青年身骑白马,无携军械,神态自若,但鬓角如剑,顾盼之间颇有威仪。
  “芮国公。”
  第一句话就让苑君璋大为意外,但他立即知道,这应该是唐皇赐的爵位,他再次细细打量这位青年,叹道:“李唐何其有幸,年轻俊才层出不穷。”
  李善大笑道:“芮国公可是想起了武德二年旧事?”
  苑君璋神色一暗,他的确是想起了武德二年刘武周攻伐河东,尽败唐将,裴寂、刘弘基或逃或俘,尽收河东黄河以北,但没想到才满二十岁,刚刚在长安加冠的秦王李世民横空出世……
  诸番念头在心中一闪而过,苑君璋试探问道:“李唐宗室,秦王战场杀伐,不过足下不让其专美于前……”
  李善诧异道:“难道孝政没有告知?”
  苑君璋不禁咬了咬牙,你还有脸提这件事……当日自己遣派儿子往代县,的确是有心留一条后路,但没想到面前这厮几乎把二郎给劝的倒戈相向了。
  “在下不是宗室子弟。”李善笑着解释:“其他的……还是孝政来说吧,在下总不能自吹自擂。”
  苑君璋脸颊抽了抽,催马转了个向,做了个手势,“还请天使入城。”
  千余骑兵分为左右,向两侧驰去,高头大马,骑术精湛,虽然唐军骑兵不少,但如此精骑,如今的河东道李神符、李道玄麾下也挑不出多少,苑君璋显然有示威之意。
  李善神态自若的催马在最前方,顾盼左右,笑道:“果然雄壮。”
  看苑君璋面有得色,李善随即道:“此番孝政入朝觐见,进献良马,圣人大喜……还请芮国公……”
  苑君璋又是咬了咬牙,那匹浑身洁白无一丝杂毛被李善赐名“照夜玉狮子”的骏马是他心头所好,是被儿子偷偷带走的,那样的骏马,搜遍全军也找不到几匹。
  三百亲卫,不可能全都入城,最终李善、崔信、刘世让入城,阚棱、朱八率五十亲卫护佑,王君昊、杜晓率其他亲卫入驻城外营寨。
  午时,苑君璋大摆宴席为唐使接风。
  “这位是前并州总管刘公?!”苑君璋大为惊诧,之前只依稀觉得面熟,两年前他随颉利可汗入寇,围城月余不下,刘世让奋战城头,力叱说客,一战名震河东。
  刘世让皮笑肉不笑的哼了哼,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李善瞄了眼刘世让,刻意岔开话题,笑道:“芮国公其实无需如此款待,实在客套了。”
  苑君璋第三次咬牙,这次忍不住,从牙缝里崩出一句话,“此次宴席的确寒酸,难以待客,这难道不是拜足下所赐?!”
  的确很寒酸,草原上本就少蔬菜,更别说如今寒冬腊月,但连肉食都少……一方面在于突厥劫掠,另一方面在于云州、朔州大量人口迁居代州,苑君璋想采买都没地方,其实他这些日子自己吃的都不如今日宴席的菜。
  李善放声大笑,“待得事定,必让芮国公饱腹。”
  苑君璋神色微微放缓,粮草不济是他如今最需要解决的事,没有粮草,地方崩溃那还是小事,关键是他难以控制麾下大军……从苑孝政离马邑往长安那日开始,军中逃卒一日过一日,前后十日,至少千余士卒逃离。
  这是苑君璋有意投唐的关键,原因很简单,李唐能提供粮草,而突厥……不来抢就不错了。
  这也是苑君璋此次谈判最担心的地方,李善此时松口,苑君璋自然心神一松,脸上也不禁有了笑意,举杯看向崔信,“清河崔氏,海内望族,在下久仰了。”
  崔信轻拂袖袍,气度俨然,“公据朔、云两州多年,数度攻伐河东,此刻来投,陛下未有嫌缓,还请公日后守卫北疆,恪尽职守。”
  苑君璋拍着胸脯一口应下,这等套话他完全没放在心上,虽然还没来得及细细问过儿子,但他看得出来,此次唐使两人,是以李善为主的。
  又聊了好一会儿,李善笑道:“孝政赴京多日,期间多念芮国公,父子情深,自当叙谈。”
  苑君璋转头看了眼儿子,的确有很多事要问。
  “如此,明日商谈,午时行礼?”
  苑君璋迟疑了下,“只是镇守朔州,粮草不济,军械多有缺损……”
  “芮国公放心便是。”李善也是拍着胸脯保证,“快马入京,来回数日,在下立即在代州筹集粮草,定不使守边健儿空腹。”
  苑君璋思虑良久点头应下,他知道李善说的快马入京的意思……自己需要递上一份降表。


第四百一十二章 关乎大势
  自武德二年刘武周败北,苑君璋得突厥支持,占据朔州、云州两地,意欲与李唐争雄,但他没想到,李世民攻灭刘武周后转而南下,迅速扫荡中原,一战擒两王,奠定一统天下的根基。
  在此之后,刘黑闼两度起兵,苑君璋坚决李唐招抚,数攻代州,谋夺河东,最后一任代州总管定襄郡王李大恩就是死在他手中。
  可以说,苑君璋的存在始终是李唐背后时隐时现的一柄匕首,让李渊如芒在背……说的不好听点,李渊的老巢晋阳都被苑君璋肆虐过。
  虽然遣派子嗣入朝觐见,但苑君璋猜测,这场谈判,这场招抚,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他完全猜错了,苑孝政只在长安待了三日,满载而归。
  而崔信的到来让苑君璋排除了诱降的可能……唐皇不可能以清河崔氏子弟为诱降的棋子。
  “果真如此?”苑君璋不自觉的调高了音调,“当时殿内何许人也?”
  “唐皇、太子、秦王、齐王。”苑孝政毫不犹豫的回答:“剩下的都是三省宰辅……因为秦王领尚书令,李唐的尚书左右仆射亦为宰辅。”
  苑君璋目光游移不定,他已经足够重视那位青年了,但没想到自己还是低估了。
  原本苑君璋考虑的是李善在代州的分量,考虑的是李善得唐皇青眼,但如今来看,皇宫之内,唐皇、太子、亲王、宰辅议国之大事……居然将李善这个名字挂在嘴边,而且多有赞誉之词。
  苑孝政想起李善之前开玩笑提起的一件事,低声问:“李师在雁门关……绝不可泄露给欲谷设。”
  苑君璋沉默片刻后点了点头,他原本还有这种念头,但这位代县令有如此分量,自己不可能去找死……献上李怀仁,欲谷设自然大喜,突厥这边会愈发信任,但李唐那边只怕要恨死自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26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7/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