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266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其实崔信拒绝联姻闻喜裴氏,主要是考虑政治层面,和李善这边关系不大……清河崔氏除了崔信之外,朝中官员基本都依附东宫,而裴寂、裴世矩一个亲近东宫,一个任太子詹事,这门婚事对清河崔氏没有什么好处,崔信不得不考虑秦王上位的可能性。
  家事叙了一遍后,李善笑着说:“北地不比山东,但亦有特产,世伯回朝,还请……”
  崔信越听越不是味儿,拉着脸说:“此套茶具出自邢州窑,精美绝伦,乃是某母亲当年笄礼赠品。”
  李善眨了眨眼,一时没听懂。
  崔信冷笑两声,继续道:“若是怀仁有意,当以厚礼贺笄礼。”
  这次李善听懂了,无语的看着崔信……女子及笄需行笄礼。
  《仪礼·士婚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
  同时《礼记·内则》有云:“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也就是说,女子要么出嫁前行笄礼,要么到十五岁行笄礼……崔信这个宠女狂魔指的肯定不是前者。
  咳嗽两声,李善强行将话题转到正事上,此去马邑,看似没什么碍难之处,但也不是一点风险都没有的。
  崔信听李善介绍如今朔州、代州的局势以及苑君璋的态度,突然问:“刘世让为雁门守将,为何要一并去马邑?”
  李善还没来得及开口,外间传来王君昊的传报声,“郎君,宜阳县侯来访。”
  “让他进来。”李善眉头挑了挑,“世伯安坐就是。”
  按理来说,刘世让爵封县侯,身为雁门守将,又是长者,别说李善了,就是崔信都应该出门相迎。
  头发花白的刘世让大门入内,视线在崔信身上扫了扫,迟疑了下才径直开口,“崔舍人此去马邑,某愿率兵护佑左右。”
  “呵呵,呵呵。”李善轻声两声,“此去马邑,在下随行,欲以临济县侯护佑崔公,无需劳烦刘公了。”
  刘世让的视线转到了李善身上,沉默下来,他知道,马邑失陷,自己很难逃脱朝中问罪,前途渺茫,而渺茫的希望就在李善身上,如果能借招抚苑君璋而有所作为,自己才有可能……
  “若无他事……”李善拖着长长调子送客。
  崔信无语的看着这一幕,你明明打定主意将刘世让带到马邑去,如今却摆出这幅模样……此子倒是能装腔作势,自己日后要小心一二,嗯,可以说给女儿听,以后多个心眼。
  刘世让的性子,那是至死不悔,但如今被逼入绝境,终于肯低头了,他突然向着李善郑重一礼,“愿护佑馆陶县公往马邑。”
  “过了,过了。”崔信再也看不下去,一把扶起刘世让,“宜阳县侯奉命经略马邑,此去招抚苑君璋,自当随行。”
  “世伯……”
  崔信回头瞪了眼李善,“闭嘴!”
  刘世让直起身却还是沉默无语,只盯着李善……他知道,李善虽然年轻,却心机深沉,更是主事人,此事非他亲口允许不可。
  李善端起精美的白瓷茶具抿了口茶,慢条斯理道:“刘公奉圣命守卫雁门关,如何能擅离职守……”
  “咳咳!”崔信用力咳嗽两声。
  李善叹了口气,“刘公奉圣命经略马邑,若要随行亦可,但不得携亲卫。”
  “单骑一人。”刘世让神色不变,“多谢县公。”
  目送刘世让转身离去,李善冷笑道:“算他识趣,若今夜不来,他日难逃一刀!”


第四百零九章 雁门关(下)
  “难逃一刀?”
  崔信不悦的看着李善,“宜阳县侯为雁门守将,你为代县令,雁门关虽隶属代县,但向来单列,不受你所辖。”
  犹豫了会儿,崔信追问道:“今日出迎,夜间宴席,你均为首……”
  李善盯着跳动的烛火,随口道:“如今雁门,虽有刘世让奉命守关,虽有江夏郡公李高迁,但上下皆唯小侄之命是从。”
  崔信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眉头紧锁,“依陛下宠信,肆意妄为,非臣子之道。”
  崔信以为李善是凭借李渊的宠信,平阳公主为靠山在代县称王称霸呢。
  “世伯有所不知。”李善长长叹了口气,将这半年来的遭遇大致描述了一遍。
  静静听着的崔信脸颊上肉时不时跳动一下,他没想到局势如此的复杂。
  刘世让对李善的疏远,李善不得不借重把守雁门关的李高迁。
  李高迁和刘世让之间的恩怨,马邑大捷后的大败,苑君璋去而复来。
  襄邑王李神符和刘世让之间的深仇大恨,以及后者对代州总管的期盼,和李神符、李高迁的阻挠。
  偏偏刘世让为人倨傲,性烈如火,听不得些许意见。
  突厥、苑君璋、李神符、李高迁、刘世让……夹杂在这么多股势力之中,李善不可能独善其身。
  崔信忍不住在心里琢磨,和其他人相比,李善是势力最弱的,而且朝中还有裴世矩这个死敌在盯着。
  但没想到,面前这个青年却悄无声息的做了最多的事,出塞通商探查军情,守雁门关击退突厥追兵,大迁人口使苑君璋来降。
  在淮阳王李道玄率军入驻代州之后,李善掌控了代州,掌控了雁门关,将刘世让完全架空。
  此前崔信惊异于李善学识驳杂,战场谋略,才高八斗,没想到李善在这方面也有如此手段……看看他的对手或盟友,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从推功刘世让,与李高迁结盟,再之后架空刘世让……这些与李善自身的谋划环环相扣。
  崔信在长时间沉默后低声道:“刘世让真的会降突厥?”
  “谁知道呢。”李善若无其事的说:“无奈襄邑王、李高迁逼迫太紧,而刘世让朝中无援,已是四面楚歌之境……所以,小侄早早就安排妥当,先后以阚棱、薛忠领军。”
  “刘世让会不会降敌,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若是刘世让举关而降,小侄有没有制敌的手段。”
  崔信恍然道:“所以你让淮阳王后日亲自坐镇雁门关。”
  “往马邑招抚苑君璋,小侄如何敢将刘世让留在雁门关?”李善嗤笑道:“刘世让久在河东,旧部颇多,若是今夜未有此行,小侄后日启程前,必先下手囚之!”
  “就算有刘世让旧部欲举事,道玄兄必能扫灭。”
  崔信叹了口气,“宜阳县侯当年严斥说客,一时传颂……”
  “不过……”李善言语有些迟疑,“以小侄观之,刘世让未必有此心。”
  “其一,月余前,苑君璋所部猛攻马邑,数万突厥兵肆虐朔州,刘世让不敢出兵相援,马邑失陷,朝中必然问罪,刘世让已入绝境……但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小侄先后让亲卫头领王君昊、临济县侯阚棱夺军权,刘世让未有丝毫阻扰。”
  “其二……”李善突然住了嘴,脑海中想起了那个瘦高个子,苑孝政往长安途中,朱八回报,李高迁携曹船佗出现在忻州。
  偏偏苑孝政在马邑亲眼所见,曹船佗被突厥生擒……他是怎么回来的,他想做什么?
  李善想不通李神符、李高迁会做什么,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很可能针对的是刘世让……曹船佗充当的是个什么角色呢?
  “其二?”崔信提醒了句。
  “其二……”李善回过神来,“就算无小侄在此,刘世让也不会此时举关而降,寒冬腊月,突厥不会大举南犯。”
  崔信赞同的点点头,“突厥出兵讲究时节。”
  刘世让为什么要主动跟去马邑?
  在李善看来,无非两个可能,其一是希望借此拜托即将被问罪的遭遇,无论如何,终究马邑再次投唐。
  其二就是,刘世让的确暗通突厥,眼见无力举关而降,欲借此行单骑遁逃去五原郡。
  李善曾经考虑过,被突厥生擒的曹船佗出现在忻州,刘世让又主动跟着自己去马邑……若是苑君璋假降,那么自己有可能成为目标。
  但李善很快排除了这种可能,虽然执掌雁门关上下,但自己名义上只是代县令,生死无关雁门防务。
  当然了,还有一种可能……苑君璋想生擒自己献于欲谷设。
  但苑孝政信誓旦旦的保证,直到突厥西返,欲谷设并不知道李善在雁门关。
  李善对苑孝政的话还算有一定信任度,更重要的是,苑君璋可以不投唐,但以投唐诱捕,这种手段一旦施展,就等于断了李唐这边的退路。
  苑君璋在李唐、突厥的夹缝中生存,不会蠢到这种地步。
  李善的视线落在窗外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幕中,久久沉默后低声道:“世伯出身清河崔氏,名望重于海内,此去马邑,乃以中书舍人行招抚事。”
  这都是废话,崔信正要追问,李善继续道:“小侄虽只是代县令,但如今却手握兵权,淮阳王更是小侄密友,世伯乃天子近臣,不可亲近。”
  不等崔信发问,李善起身让亲卫安排就寝,召来苑孝政让其遣派亲卫明日一早送信去马邑。
  李善隐隐感觉得到,虽然没有一丝一毫的证据,但此次赴马邑招抚苑君璋,可能不会太顺利。
  一旦出使,不管是自己的亲卫,还是平阳公主遣派的亲卫,都会以护卫自己为第一目标……这是李善也无法改变的,而崔信一旦陷落敌手,如果和李善扯不上干系,按照颉利可汗一贯行事风格,未必会将其如何。
  说到底,崔信此行,是受自己连累的……李善在心里想,如果崔信出了事,别说自己和崔小娘子再无缘分,自己和清河崔氏之间……难道这就是裴世矩的手段?


第四百一十章 突变
  十二月一日,虽寒风呼啸,但无乌云遮日,暖暖的日光洒下,翻身上马的李善觉得身子暖烘烘的。
  十一月中旬,突厥西返之后,代州、朔州天降大雪,之后断断续续五六日才停下,这两日气温有所回升,但依旧白雪覆地,放眼望去,塞外白茫茫一片。
  亲率三千士卒赶到雁门关的淮阳王李道玄遥遥一礼,目送李善、崔信一行人渐渐远去,此去李善一共携亲卫三百,以王君昊、杜晓两人为头领,此外还带上了武力绝伦的临济县阚棱。
  阚棱守卫雁门有功,复职为左威卫中郎将,不管是顶头上司李道玄、薛忠之命,还是因为李善施恩用武,阚棱都肯随李善一行。
  拿起望远镜,李道玄细细打量远去人群中那个鬓发灰白的老者,在心里琢磨,刘世让有可能投突厥吗?
  如果会,那对怀仁此行会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此时此刻,长安皇城,东宫显德侧殿内。
  太子李建成端坐上首,下面右首坐着的是太子中允王珪、太子洗马魏征以及太子密友韦挺,这三个人是东宫中对太子影响最大的谋士。
  而右首,只坐着尚书省左仆射裴寂。
  “李高迁未有来信?”裴寂似乎有些怀疑。
  李建成确凿无疑的再次道:“的确未有来信,若非裴监,孤尚不知情。”
  裴寂解释道:“此奏折两日前直入门下,三兄将其隐下……当日陛下召见,议招抚苑君璋事。”
  李建成赞同点头,迟疑道:“刘世让朝中无援,或许江夏郡公……”
  “此事不可轻忽。”太子中允王珪突然开口打断,“殿下,苑君璋归降,刘世让投敌,代州、朔州形式为之一变。”
  其实在场的人心里都清楚,李高迁之所以从十二卫大将军沦为如今的骠骑将军……不管外人如何看,李高迁本人最恨的是刘世让。
  同样的道理,李神符在奏折末尾附名……他和刘世让的仇怨更甚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2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6/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