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妹,此为国事。”李建成劝道:“怀仁有报效之心……”
“太子此言太过轻佻!”平阳公主喝道:“他日臣子举告李怀仁暗通突厥,难道太子出面言明?”
“即使言明,但父亲早在去年就下令绝突厥市,走私出关,一旦事泄,必是众矢之的!”
平阳公主转头瞪着李世民,“父亲数月前下禁酒诏,怀仁于代县酿酒,若是事泄,朝中难道熟视无睹吗?”
“他日,有人举告,怀仁以身犯法,如何处置?”
“若是依照法度,怀仁声名尽丧!”平阳公主愤然道:“若是不处置,难道置国家法度如无物吗?”
平阳公主直视李渊,“此举于国有益,但不过小有补益,无关大局。”
“怀仁筹谋山东战事,设伤兵营,诗才扬名天下,赴任代县月余,得乡人交口赞誉,父亲为何非要置其于险地?”
李渊有点尴尬,打了个哈哈,其实这事儿大家都心知肚明……李善此举,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明面上都是他自行其是,利益熏天,不顾国家禁令,私建商队与突厥通商。
从李渊的角度来说,他只需要接受可能的好处就行了,其他什么都不用管。
说白了,锅是李善来背,好处是朝廷来得……朝廷的代言人,当然是以皇帝、太子、秦王为首。
但在平阳公主来看,李善此举对自己的好处不多……而且她隐隐察觉到,从种种古怪的行为来看,李善必有仇家。
这种事一旦捅出去,李善很可能仕途尽毁……说白了,这是主动背锅啊!
李世民悄然看了眼脸色阴沉的平阳公主,心里再次调高了李善对三姐的影响力……一位公主不算什么,但在军中颇有威望,执掌北衙禁军的公主,分量无需多言。
类似的问题李世民也考虑过,他心里很清楚,一旦事泄,裴世矩那只老狐狸很可能会出手……而且这种走私事,李善想做的大一点,就不可能绕开河东大族,不然弄不到多少货物,而闻喜裴氏如今的河东第一望族,裴世矩不可能察觉不到。
但李世民也想过,这个问题李善不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个少年郎必有应对措施。
看李渊有点无可奈何,李世民笑道:“父亲视怀仁为子侄,自然多加维护,三姐无需担忧。”
“对对对。”李渊立即借口,“他日若有举告,为父必然回护!”
李建成也凑趣道:“此为国事,还请父亲委屈一二。”
李渊伸手点了点李建成,大笑道:“大郎倒是……”
一旦有人举告,用宠信子侄辈的方式含糊过去,倒是个办法,就是李渊难免遭到非议……不过类似的事,李渊也不是没干过。
顿了顿,李渊补充道:“平阳放心,他日怀仁回朝,必然进爵!”
平阳公主哼了声,自顾自坐下,突然又说:“还请父亲许可,再遣派三十亲卫去代县。”
“平阳做主就是。”李渊对两个儿子心思不好说,但对这个女儿宠爱备至,“此事便由怀仁决断,许其专断之权。”
李世民还在心里猜测李善对裴世矩有着什么样的应对措施,而李建成在想着待会儿给李高迁去一封信……就在这时候,外间传来喧闹声。
众人转头看去,一个神色惊惶的宫人疾步入殿,“陛下,燕郡王与临济县侯殴斗。”
李渊呆了呆后猛地一拍桌案,“好胆!”
显然,不会是在其他地方殴斗,宫人来报,那肯定是在皇城,说不定还是在太极宫呢!
罗艺跋扈到这个地步了?!
李渊脸黑如锅底,大步出殿,身后的李建成惴惴不安,李世民嘴角挂起一丝冷笑,倒是巧了……正好是今日!
第三百六十章 接踵而至的乱事
怒气勃发的李渊亲自出了太极宫,走出承天门,站在承天门大街上,站在中书省和门下省之间,看到左翊卫大将军燕郡王罗艺的时候,怒气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
看到李渊、太子来了,罗艺努力从地上爬起来,一瘸一拐,看模样吃了好大亏。
的确好大亏!
发髻散乱,帽子掉在地上都被踩瘪了。
鼻青脸肿,脸颊处高高肿起,鼻梁低低的塌下去了,鼻嘴处一团血污。
一只眼睛既青又肿,看上去颇为滑稽可笑。
李渊一时间都说不出什么话来,罗艺入京半载颇为跋扈,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他这个皇帝默许的,虽然对罗艺在皇城斗殴大为恼怒,但现在看来……真的不是斗殴,而是被殴啊。
李建成脸色阴沉,转头和李世民对视了眼,后者面容平静,微微往后退了一步……意思很明显,这个锅我不背。
奉命执掌北衙禁军的平阳公主召来守卫承天门的士卒低声询问后,上前在李渊耳边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忍不住打量了几眼站在罗艺身侧的矮壮大汉。
那位就是西征吐谷浑立下战功,爵封临济县侯的阚棱。
柴绍曾经私下惊叹,叹苏定方深通兵法,迅如闪电,但也叹阚棱临阵勇决,无一合之敌。
当日柴绍以阚棱领军固守前阵,吐谷浑猛攻不止,阚棱手持陌刀,不仅守若磐石,甚至能稳步向前,逼的吐谷浑阵脚大乱,柴绍才以骑兵侧击大胜。
单以步战论,阚棱之勇,天下少有比肩者……今天就是个例子,罗艺被打的这么惨,阚棱身上衣衫都没乱呢。
今日阚棱入城,是来请战的……请随军南下,平定江淮之乱。
其实历史上就有这么一遭,阚棱在江淮军中威望极高,平定乱事也颇有功勋,可惜后来被赵郡王李孝恭冤杀,直到贞观年间才翻案。
正好今日也在的罗艺冷嘲热讽,一方面本来双方就有嫌隙,几个月前杜伏威虽然吃了大亏,但罗艺的亲卫被阚棱打残了两个,另一方面他听说阚棱随军西征,是李善向柴绍推荐的……其实这个真不是!
阚棱貌似粗豪,但并不是个蛮撞人,还想着忍气吞声呢,但罗艺变本加厉……直指阚棱南下是欲与辅公祏合流,这是要造反啊!
其他的能忍,但这种指责真的忍不了,刚开始还是口角,没几句就动起手来……平阳公主细细的问了好几个人,很确定的告诉李渊,是燕郡王罗艺先动的手。
李渊的视线在罗艺、阚棱两人身上来回打转,从地位上来说,一个预属宗室,册封燕郡王,另一个只是个县侯,差了好多级呢,一个任左翊卫大将军,位列十二卫之一,另一个左领军将军,这个倒是只差了一级。
从势力上来说,幽州军、江淮军都是天下强军。
但罗艺依附东宫,是太子的强援,而阚棱义父杜伏威的江淮军正在叛乱。
再加上罗艺在公开场合,在百官目睹之下,被打的这么惨……阚棱这是在扇罗艺的耳光?
不,几乎等同于在扇太子的耳光啊!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李渊都只能怀柔罗艺,严惩阚棱……虽然他刚刚在西征吐谷浑立下大功。
李建成冷着脸轻声道:“临济县侯真是好威风,皇城中殴打宗室上官,可见江淮军之威。”
这句话隐隐有将杜伏威、阚棱与正在叛乱的江淮军视作一体的趋势,阚棱双膝跪地,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臣不忿江淮军之叛,愿为国平叛,更不忿燕王随意攀咬,还请圣人做主。”
说到底,大家都心知肚明,今日是罗艺在挑事,阚棱只是自保,直到对方隐隐将杜伏威带进去,这才迫不得已反击。
但这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公平公正。
李渊哼了声,“召太医署为罗卿诊伤,临济县侯行为不谨,肆意妄为,降爵临济县男,除左领军将军。”
周围几位赶来的宰辅都不吭声,看起来只是两个外人的殴斗,但实际上牵扯到了朝中夺嫡……罗艺依附东宫,太子绝难以容忍此事,而圣人虽然近日对太子多有苛责,但显然仍有回护之意。
只可惜阚棱了……要不是因为江淮军正叛,杜伏威还在长安,只怕下场更是堪忧。
看着阚棱缓缓离去的背影,平阳公主默然无语,从柴绍的角度来说,自己和阚棱也算有份渊源,但如今执掌北衙禁军,自然不会随意插嘴。
又刻意慰问了罗艺几句,李渊正要回宫,突然听见不远处传来骚乱声,几个士卒狂奔而来,看起来颇为慌乱。
平阳公主历喝道:“来人止步!”
“殿下。”士卒急刹车站住,“数百人穿铠带甲,手持军械,抵朱雀门!”
长安皇城,太极宫最北,南侧是三省六部等衙门,再往南就是朱雀门,就直对长安城最中心的朱雀大街。
换句话说,从朱雀门杀到太极宫的承天门,也就急奔半炷香的时间,李渊先是大怒,进了朱雀门那就是十二卫衙门,他倒是不担心,但随后狐疑的侧身,先是看了眼李世民,随后又瞄了眼李建成。
李世民双目直视,并无躲闪。
而李建成看似平静,但目光闪烁不定。
平阳公主已经亲自带着士卒赶过去了,李渊面沉如水,一言不发,在原地来回踱步,身边的几位宰辅都不敢开口,狐疑的视线也在李世民、李建成脸上来回盘桓。
裴世矩心里也有点奇怪,今日之事有点古怪,若是要宫变,怎么也不会选在这时候……无论是太子还是秦王,都没有可能,总不会是齐王吧?
毕竟人老成精,裴世矩观察片刻,看出了点东西……秦王好像并不意外,或者此事他是有插手的,而太子目光闪烁,似乎心存惧意。
一刻钟后,平阳公主派人回禀,李渊突然抬步前行,一直走到了朱雀门。
门外的大片空地上,散乱的军械落的到处都是,紫黑色的血迹随处可见,数百贼子被北衙禁军逼在角落处,两个身材雄伟的大汉和一个矮壮汉子正在裹伤。
两个大汉背对着,李渊还没分辨出是谁,但那个粗壮汉子……却是刚刚被自己罢官的阚棱。
“嗯?”
听见父亲的鼻子哼声,平阳公主面无表情的说:“临济县侯……临济县男适才出宫,迎头撞上,手无寸铁,拼死以抗,女儿出朱雀门之时,正见临济县男奋勇杀贼。”
李渊有点尴尬了,自己刚刚处事不公,降爵除职,结果一转眼人家就在朱雀门外杀贼。
第三百六十一章 好处
要说阚棱对李渊,对李唐有多忠心……那是鬼都不信,事实上是阚棱撞了个正着。
但阚棱可以选择遁逃,看着乱兵攻门,但却最终在赤手空拳的情况下选择了杀贼……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杜伏威,李渊不可能熟视无睹。
不过李渊先将此事摁下,今日数百贼子攻打朱雀门……这是要造反啊!
不将这件事弄个水落石出,李渊晚上都不敢闭上眼睛。
但还没等李渊开口,对面两条大汉转过身子,很多人的视线都落在了李世民的身上。
一个是天策府的左二副护军侯君集,一个是天策府马军总管张士贵。
两人身上都有伤势,一个肩部中了一刀,另一个小腿被戳了一枪。
让很多人意外的是,李渊微微侧身,视线没有落在李世民身上,而是先落在了罗艺身上,然后转到了太子李建成身上。
毕竟是宦海沉浮几十年的老人,又是唐朝的开国帝王,牵扯到自身安危……李渊的心思转的比谁都更快,他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了,张士贵、侯君集两人几个月前在禁苑中被罗艺鞭抽脸颊。
这事儿八成是二郎弄出来的!
但这事儿八成是大郎的错,或者说自己只能降罪在罗艺身上。
李渊先是松了口气,他不相信,也不敢相信两个儿子有兵变夺宫的念头,这一次应该还只是夺嫡事。
罗艺的念头也转的很快,都已经秋季了,大滴大滴的汗珠在额头处泌出,伏低身子一动都不敢动。
那边平阳公主审讯贼子,又询问了阚棱、张士贵、侯君集,再询问守卫朱雀门的士卒,虽然细节还要深究,但大抵弄清楚了来龙去脉。
“说吧。”李渊往前走了几步,显然不希望女儿大肆宣扬。
平阳公主低声道:“约莫三百贼子,伏于务本坊,张士贵、侯君集与其相遇,突传扬燕王在皇城中遇害,贼子追杀张士贵、侯君集抵朱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