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57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第八十六章 漩涡(上)
  冀州下博县。
  此地西汉置县,直到西晋归属冀州,武德年间先后受深州、冀州管辖,是冀州北面最重要的军事要地。
  站在城外的山丘上,李善放眼北眺,皱眉问:“真的是连战连胜?”
  “的确如此。”去找军中旧友打探军情的郭朴神色轻松,“冀州首府半个月前失陷,淮阳王率精骑三千突袭,一战收复首府,二战击败刘黑闼之弟刘十善,后遣右武候将军桑显和追击,于深州晏城再败刘黑闼。”
  深州位于冀州正北方,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失陷,唐军居然能从冀州反攻,一路攻到深州,而且还击败刘黑闼……李善有点不太信。
  刘黑闼这么不堪一击吗?
  无论是从在陕东道看到的战报,还是从不多的历史记忆来看,李善都有足够的理由产生疑惑。
  如果李道玄能扑灭,至少能遏制刘黑闼的南下,距离河北道不远处有齐王李元吉所率数万大军,还用得着太子李建成亲征吗?
  总不能是太子李建成那么不要脸,硬生生跑来抢了李道玄的功劳吧?
  而且李善虽然不是历史专业,但对贞观年间有名气的将领大都听过些名字,他记得李唐宗室中有李孝恭、李道宗、李神通,但却没听说过淮阳王李道玄。
  能随李世民虎牢关冲锋陷阵,又独领大军征伐河北,如若能平定刘黑闼,史书上必定会记录的非常详细。
  更何况李二登基后,连他老子的史实都敢篡改,却没改动李建成平定刘黑闼这一段?
  李善心里琢磨不定,换了个方向看向山丘另一侧的军营。
  连绵十余里的军营,虽然简陋,却气势非凡,虽然距离尚远,但似乎人呼马嘶的声音近在耳边,这儿驻扎着三万唐军,其中有近五千骑兵。
  这时候,一骑从军营左右驶出,驰向山丘,骑士高声呼和几句,山丘上的郭朴挥手示意后说:“淮阳王召见,下去吧。”
  郭朴虽然不过是李家的亲卫家将,但随李客师在秦王麾下参与了数场大战,又依赖陇西李氏丹阳房的威名,在军中中下层人脉甚广。
  李善下了山丘翻身上马,心想这次若不是李客师将郭朴借来,还真是麻烦事。
  几个时辰之前,李善一行人遭突厥游骑追击,被外出查探军情的唐军救下,为首的大军主帅淮阳王李道玄是认得郭朴的,之后郭朴又找到军中好友,细细问过这段时日的军情。
  经过三道检验,李善一人站在偌大的营帐外,平心静气……脑子里却无来由的想到前世舍友讲述的面试场景。
  里面传来几句听不清楚的话,十余将领鱼贯而出,一名亲卫将李善引入大帐。
  “拜见淮阳王。”
  “拜见原国公。”
  视线之内,李善看到主位上的李玄道全无沙场杀戮的模样,容貌清俊,举止文雅,唯有那还没成型的胡须显示出十八九岁的年纪。
  坐在左边的是一位发鬓染白的老者,他就是原国公史万宝,身量本就不高,坐在那又塌着肩膀缩成一团,全无其兄隋朝名将史万岁的风采。
  李善的视线只一扫而过,心中有些诧异,史万宝的容貌不太像汉人,也不太像鲜卑人,倒是有点像新疆人,而且胡须带黄。
  “齐王殿下命输粮草入河北道,以供大军,已运至刑洲,经刑洲总管齐大人点验。”李善朗声道:“齐总管交代,文书需淮阳王签收。”
  李道玄默不作声的接过账册,一页页的翻看,其实刑洲总管齐善行说了,使亲卫往冀州即可,但李善想了又想还是亲自跑一趟……虽然现在已经隐隐有些悔意。
  看了眼没有一丝表情的李道玄,史万宝笑着问:“齐王殿下还驻扎在武陵县?”
  “是。”
  “听闻粮草不济,难以出兵?”
  “是。”
  史万宝满意的点点头,他是李建成的嫡系,自然是不希望齐王来抢功的。
  在史万宝看来,刘黑闼虽然气势嚣张,但实力比去年弱了不少,此番出军,三战皆胜。
  至于上首这位秦王铁杆淮阳王,史万宝自有打算。
  毕竟齐王依附东宫,史万宝对李善态度很是不错,笑着问起武陵县诸事,又提到了太子洗马魏征。
  好一会儿之后,李道玄面无表情的将账册递给了史万宝。
  “能得魏玄成之赞……不用看了。”史万宝随便翻了翻,笑问道:“对了,你隶属长安县衙,又未正式出仕……陇西成纪,是乾佑兄的侄儿?”
  还没等李善开口,李道玄突然道:“如今突厥游骑时常劫掠乡野,既然来了,不用急着走。”
  顿了顿后,李道玄补充道:“李德谋乃孤至交,不必见外。”
  李道玄对李善的态度让史万宝一怔,后面这句话更是让他脸色一变。
  年初秦王征伐河北,陇西李氏的李楷第一次上阵,表现颇为不俗,虽然在军中尚无多响的名声,但军中高层却是知道这个人的。
  李楷之父李客师是秦王嫡系,李乾佑是其叔父,史万宝暗想,难道此人也是丹阳房出身?
  刚才李善自称祖籍陇西成纪,却没说是陇西李氏哪一房的。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德谋、李奉诫、尉迟宝琳、程处默、房遗直均是年轻一代翘楚,想必足下亦为英杰。”李道玄不急不缓的说:“此番大战,还要借重足下。”
  之前郭朴已经将李善和秦王府子弟结交的事私下说了一遍,否则一个运送粮草的文员,是不可能得淮阳王接见的。
  李善垂首连称不敢,低着的脸正在龇牙咧嘴……逃出了陕东道、齐王争执的漩涡,没想到河北道这边也好不到哪儿去。
  手握三万大军,哪里需要借重李善……虽然李善不知道这句话由何而来,但显然是另有所指。
  史万宝的脸色彻底阴了下来,齐王怎么弄了个和秦王府有瓜葛的人来?
  李奉诫是安州刺史李大亮之子,李大亮是秦王李世民的嫡系,得房玄龄举荐入秦王府。
  李大亮和李楷的父亲李客师都是陇西李氏子弟,只是后者是丹阳房,而前者是武阳房。
  如果说李大亮、李客师是五姓七家,还不足以证明的话,那之后几个人,尉迟宝琳、程处默、房遗直,他们的父亲是秦王李世民的绝对心腹。
  也就是说,李善即使不是秦王府的人,也必定和秦王府有很深的瓜葛。
  李善苦着脸站在那儿,看着史万宝重新拿起账册,一页页的仔细翻开。


第八十七章 漩涡(下)
  之前李道玄仔仔细细查验账册,史万宝慷慨的说不用查了。
  仅仅片刻之后,史万宝开始一页一页的翻看账册……李善也是无语了,只能站在那听着李道玄慢悠悠但从未停歇的话语。
  “二哥尚是总角之龄,助圣人平定关中……”
  “年方弱冠,浅水原一战而定天下根基……”
  “虎牢关透阵而出……”
  好吧,李善算是听出来了,话里话外都在说,年轻好,年轻棒,年轻呱呱叫!
  这是恨不得写一篇《大唐少年造》啊!
  李善偏头看了眼,还在看账册的史万宝脸色越来越难看,黄色的胡须都在微微颤抖。
  一个还没满二十岁,另一个已经是须发染白,年近六旬了。
  李道玄哪里是在赞秦王李世民啊,明明是在骂史万宝老迈不堪!
  这两人有多大的仇啊?
  李善在心里苦笑不已,绝不仅仅是因为一个是秦王一脉,一个是东宫嫡系。
  一直到李道玄说的口干舌燥,端起茶盏润口的时候,史万宝丢下账册,“李善,你可知晓,账册有误,需斩首示众!”
  “本王翻开良久,并无疏漏。”李道玄冷笑道:“只这一会儿,你却看出疏漏,说来听听。”
  史万宝拱手略略行礼,“此人年方十九,嘴上无毛,账册有误,亦是寻常。”
  李善真是恨不得长双翅膀扑哧扑哧飞走……刚才说的清清楚楚,老子今年十八,是十八岁!
  你史万宝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了吗?
  显然不是,因为主位上双目喷火,再无雅状的李道玄是十九岁。
  沉重的呼吸声在大帐内响起,呃,李善低着头不吭声,史万宝看起来平静如水实则得意,喘息声自然全是李道玄一个人的。
  好一会儿之后,勉强控制住情绪的李道玄手摁着桌案,冷笑道:“久闻史家迭出名将,令兄屈死前朝,但为一时名将,令弟官居左领军大将军。”
  刚才还占着上风的史万宝脸黑如锅底,一家三兄弟,的确就属他不争气。
  其兄史万岁是隋朝名将,南征北讨,战功累累,爵封县公,至今仍有名望。
  其弟史万寿精于骑射,曾统率大军出塞,击突厥有功。
  而史万宝……在投唐之前,一官半职都没混上。
  李道玄看了眼呆若木鸡的李善,“你还不知道吧?”
  “原国公当年大名鼎鼎,乃京兆大侠,没想到竟然也精通算学?”
  “淮阳小儿,敢尔!”史万宝大怒起身,戟指骂道:“老夫迎圣人有功,爵封国公……”
  “不错,你与鄠县起兵,迎圣人入京。”李道玄冷笑道:“记得是会同平阳公主吧?”
  李善往后退了几步,都快退到大帐外了,这几句话他是听得懂的。
  平阳公主在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只带着几个随从在京兆闹出好大动静,收编了数万义军,几次击败隋朝名将屈突通……要知道屈突通后来一直担任李世民副手,如今执掌陕东道大行台。
  而李道玄特地点出这句话,是因为平阳公主收编的那些所谓的义军……其实基本上都是盗匪,史万宝就是其中的一支。
  李善的脸僵的都不会动了,心里叹息……打人不打脸啊!
  这个时代所谓的大侠……可不是两汉时期以义扬名的侠,特别是在隋唐之交的乱世,说得不好听点,那就是打家劫舍的盗匪。
  史万宝气得睚眦欲裂,他当然知道……李道玄平日称呼李世民为二哥,称呼平阳公主三姐,今天特地以平阳公主称呼,那是在李善面前掀自己的老底。
  片刻间,和刚才反过来了,史万宝气急败坏……别人不知道,难道你也不知道,老子只会战场搏杀,字都没认全!
  而李道玄温文儒雅,不理会史万宝,看向李善,笑道:“听闻你精于算学,连荥阳郑氏子弟都败于你手,不如由你替其分说账册?”
  李善只觉得,头好痛。
  刚开始,两人都在那指桑骂槐,一个骂嘴上没毛,屁事不懂,一个骂倚老卖老,老而不死。
  现在呢?
  如果今天真的是一场面试……好吧,自己的表现完全没有意义,两个主考官都快打起来了!
  最终,史万宝怒气冲冲的离开,李道玄恢复平静,伸手请李善坐下叙话。
  “三胡不肯出兵,陕东道如何?”李道玄第一句话就问到了关键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