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28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第四十二章 还能再苟
  清晨的朱家沟笼罩在蒙蒙雨雾之中。
  有淅淅沥沥的雨声在耳边回响,雨点砸落在瓦片上的声音如此悦耳而熟悉,令李善回想起前世还住在农村那间豆腐坊后院的日子。
  可惜等李善考上大学再回老家,农村里已经很难再找到带瓦的房屋了。
  “郎君……”
  “嘘。”
  推开窗户,小蛮娇笑着附在专心听雨的李善耳边,“郎君这是在听雨辨笛吗?”
  “头顶有竹?”还趴着的李善接过鸡蛋在眼眶上滚了滚,“长安历来为各朝古都,听闻秦砖汉瓦可制砚呢。”
  “郎君,小蛮做得来。”小蛮抢过鸡蛋,“澄泥砚吗?”
  澄泥砚在唐代就有了吗?
  李善有些好奇,澄泥砚是四大名砚之一,据说就是由瓦砚发展而来的。
  “咳咳。”门外传来咳嗽声。
  “夫人。”
  “母亲来了。”
  “别起来了。”朱氏收起伞,吩咐小蛮出去,才低声道:“这次闹的太大,只怕……”
  “那人可是坚称未有子嗣的……即使李善此名大噪,他也不敢站出来。”李善嗤笑了两声,才叹道:“只是不知晓裴世矩是否知晓详情。”
  朱氏的脸上也带着深深的愁色,“若是科举中第,裴家也不敢明目张胆,但如今……”
  “未必是坏事。”李善哼了声,“裴世矩历经三朝,必然深思熟虑,不会贸贸然,更不会将此事宣扬出去,李德武就更别说了。”
  看母亲神色茫然,李善解释道:“德谋兄、孝卿兄今日会将他三人探视之事放出风声。”
  “李昭德之父乃齐王府主簿,李德谋之父乃秦王府统军。”
  “朝中皇子夺嫡,长安令易手,如今传出秦王对我欣赏有加的消息……”
  “欣赏有加?”朱氏大为疑惑。
  “流言,只是流言。”李善咳嗽两声。
  昨日,李楷、王仁表又联袂来了一趟,与李善商议许久,名声鹊起已然是瞒不住了,李善这个名字就算不是遍传京中,也必然会落到很多官员耳中。
  寄希望李德武或者裴世矩充耳不闻,那是不现实的,只能强行将李善这个名字塞进去……
  事实比李善猜测的还要好,而且要好的多。
  裴府。
  来访的裴寂正笑着和裴世矩说起前日那事,秦王府子弟丢了这么大的脸,仅仅两日,此事已然在京中传开,当然主要关注点在于秦王府子弟丢了脸。
  虽未有明确立场,但与李建成相交投契的裴寂是乐见其成的。
  对于裴寂这样的从龙功臣来说,稳稳当当,不偏不倚,就能富贵长留,没有必要在东宫和秦王之间抉择。
  不过,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而李建成常年在京,裴寂更希望李建成顺理成章的继承大宝……秦王府中,多少幕僚武将只是在天策府任职,并不在朝中任职,若是秦王登基,好位置还不都得让给他们?
  下首陪坐的裴宣机笑着问:“听闻此人出身陇西李氏,与李楷、李昭德来往颇密,也不知晓是不是丹阳房子弟。”
  裴寂点头道:“理应是丹阳房子弟,丹阳房这一辈有出仕秦王府,有出仕齐王府,亦有不偏不倚者。”
  “李药师此人不愧其舅韩擒虎之赞,终成一代名将,不过据说曾入秦王府?”
  “武德三年,太子、秦王南征王世充,李药师随军出征,最终无功而返,此后李药师就出了秦王府。”
  武德年间,李世民军功太盛,而且一旦出征,基本上都是最高指挥官,朝中武将立功者,无在其麾下听令的少之又少,即使东宫中也有不少是随李世民出征立功的将领。
  裴宣机咳嗽两声,“据说前日那一战,长孙无忌长子……秦王府都去宫中请了御医来诊治,但今日听得传闻,秦王对李善颇为赏识。”
  “秦王向来喜纳英杰。”裴寂哼了声,“这是想拉拢丹阳房。”
  “世家大族无不如此。”裴世矩笑道:“如此少年英杰,堪称文武双全啊,秦王见猎心喜亦是常事。”
  裴世矩是知道女婿在岭南有个儿子的,但并不知道李善这个名字。
  下首陪坐的李德武悄悄的长舒一口气,端起已经凉了的茶盏抿了口,终于能确定了,绝对不是自己那个儿子。
  抛妻弃子,其实这是两件事。
  抛妻是一件,弃子是另一件。
  李德武在心里对自己说,若不是你文不成武不就,我也不会舍弃!
  李善和王仁表、李楷的谋划……呃,不能说没有效果,但至少没能起到李善期盼的效果。
  李善本打算即使自己身份泄露,以长安令易手,得秦王欣赏两件事来钳制裴家。
  如今夺嫡前景不明,一个与齐王府、秦王府都有瓜葛的人,即使只是个少年郎,裴世矩这等老谋深算的人也不会轻易出手。
  但没想到,裴世矩根本不知道李善的名字,而李德武很快判断出,只是同名同姓而已。
  裴寂出门归家后,李德武招手叫来吴忠,“去年去东山寺,可曾见过一人,亦姓李名善。”
  “未曾见过,当日求经,入寺不久。”吴忠低下头掩饰着闪烁的眼神。
  “同名同姓,却如天差地别。”李德武感慨了声。
  吴忠送李德武去了内院,转头出去打探消息,辗转听了几个也不知道真假的传闻后,他不由擦拭着额头上冒出的冷汗。
  这个时代同名同姓的多了,但正巧在长安,又正巧祖籍陇西郡成纪县,正巧十六七岁的少年郎……哪里有那么多巧合啊!
  吴忠不太明白,为什么李德武毫无警觉?
  当消息传回朱家沟之后,李善笑着对朱氏说:“孩儿真的文不成武不就?”
  朱氏神色冷峻,一言不发。
  “长安令易手,坏了他如锦前程,新任长安令李乾佑之子李昭德恰巧是孩儿好友,如此还不能有所察觉……”李善摇头道:“资质平庸的紧,当得起一个蠢字,母亲当年看走眼了呢。”
  朱氏霍然起身,瞪着儿子,半响后才转身离去。
  “发什么火啊。”李善在心里嘀咕,今年还没满三十岁,再嫁也不难啊。
  李善早就在打这个主意了,但始终挑选不到什么适合的人,今日只是随口说说,结果朱氏勃然大怒……难不成还想要座牌坊?
  那边小蛮捧着饭菜进来,李善一边食不甘味的嚼着,一边在心里想,自己还能暂时再苟一段时日。
  好吧,后面除了那座酒楼,其他的都暂且搁置,只管读书。


第四十三章 劝诫
  可能没有哪个朝代会像唐朝初年一样,皇宫里住着皇帝妃子,住着东宫太子,就连成年皇子都住进来了。
  而且还不是分门别院……李建成倒是住在和太极宫相邻的东宫,而李世民、李元吉都是住在太极宫后殿。
  换句话说,史书上李世民私下告密,言李建成淫乱宫闱,与李渊后宫妃子私通……但实际上,李世民作案的成功性更大,毕竟他出门说不定就能撞见,而且李渊也年迈了,而李世民身强力壮。
  承乾殿后院。
  到处赴宴直到今日才轻松下来的高士廉笑看面前的外甥女,“苦尽甘来啊。”
  “还要多谢舅父扶持。”一旁的长孙无忌郑重其事的拜谢。
  刚刚回来的秦王李世民笑着扶起大舅子,“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拘礼。”
  “殿下说的是。”高士廉看着桌上的菜肴,“均是观音婢亲手所烹?”
  秦王妃屈膝行礼,“再见舅父,自要尽孝。”
  这句话不算过分,长孙晟过世后,是高士廉收留这对兄妹,抚养成人,又将其嫁给了李世民。
  “今日小宴,乃是家宴。”
  古往今来都没这样的礼节,唐初的皇帝、皇子之间不是以君臣见礼,而是以父子见礼。
  李世民也不过是有样学样而已。
  叙过旧情后,上首的李世民笑问:“辅机,为何不携大郎来?”
  长孙无忌苦笑道:“大郎这两日羞于见人……也罢,给他个教训。”
  “论起来,那李善论武堪称骁勇,论文侃侃而谈,又有胆气。”高士廉摇头晃脑,“如此少年英杰,殿下轻轻放过?”
  李世民端起酒盏,“不过藏头露尾之辈而已,虽有胆气,也有些手段,但遮遮掩掩……”
  长孙无忌不动声色的轻声问:“那日见李客师殷勤,莫非是陇西李氏子弟?”
  “客师只说此人身世坎坷,倒是没提及父祖辈。”李世民一饮而尽,“玄龄倒是有意举荐此人,不过也要过辅机这一关……还有克明、行恭,对了,还有程知节……”
  长孙无忌笑谈几句,看似无意的随口道:“昨日听闻,殿下对此人颇为赏识?”
  “嗯?”李世民皱皱眉头,“玄龄提过一句,克明也闲叙时提及,外间如何知晓?”
  这次长孙无忌没有开口,因为用不着火上浇油了。
  高士廉慢悠悠的端着酒杯饮酒,秦王妃不引人瞩目的微微蹙眉,眼角余光扫了扫兄长。
  显然,这是个很简单的逻辑判断。
  秦王欲夺嫡,府内诸事其他的不敢说,但李世民与房玄龄、杜如晦这等心腹的言语是绝不会流传出去的。
  那么,只能是李善的手笔了。
  为什么要这么做?
  最直接的判断就是,秦王府子弟能忍得下这口气吗?
  当然忍不下,当然会找个机会报仇。
  长孙无忌在心里嗤笑,这样的小把戏……只要秦王今日一句话,明日我就找人打断你的腿,就算有李客师出面也拦不住。
  长孙氏在隋朝后期一度没落,但在唐初却是实力强劲,除了长孙无忌和其妹秦王妃之外,还有薛国公长孙顺德,清都郡公长孙无傲。
  下面还有几十个子侄辈,比如恒山王李承乾的伴读长孙家庆,功曹长孙祥等等,而这些人中,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是当之无愧的核心人物……毕竟李承乾今年才三岁呢。
  寄予厚望的长子被李善一顿爆锤,鼻子都被打破,而且还意志消沉,羞于见人……这让长孙无忌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8/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