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27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是拿煮熟的鸡蛋消肿呢!
  李善正要解释,突然有马匹嘶鸣声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李兄,今日干的好大事!”
  还没进门呢,李昭德就高声嚷嚷,“以一敌十,有当年裴守敬之风!”
  这也太夸张了,但李昭德就这种人,嘴巴大,什么小事都能说破天。
  裴守敬就是裴仁基长子裴行俨,战阵杀戮无敌,屡立功勋,有万人敌之称,也就是演义小说里隋唐十八条好汉排行第三的裴元庆。
  后面进来的王仁表咳嗽两声,作揖行礼道:“今日之事,全因为兄而起……”
  “孝卿兄……嘶嘶……”
  李楷上前看了几眼,皱眉道:“未能尽早涂药,时候长就难办了,还好带了药来。”
  “陇西李氏,文武双全,经史、兵法传家,秘传疗伤药,见效最快。”
  王仁表亲自上药,李善有点接受不能,但人家非要亲力亲为……药膏一涂上去,能多快见效不清楚,但李善明显感觉到一阵凉意。
  “平日里温文儒雅,不料事到临头却如此骁勇。”李楷笑道:“他人不论,程处默倒是挺服气的,据说被你一拳击倒?”
  程处默?
  李善有些迟疑,秦王府中,姓程的最著名当然是程咬金,自己连程咬金的儿子都放翻了?
  “那是秦王府左一马军总管程知节长子。”最后进门的周赵解释了句。
  “先生今日也在?”李楷的视线落在周赵被包裹起来的右手上。
  “呃……”
  “首当其冲,最先晕倒的就是他,一直到事情了结才醒。”李善面无表情的说:“也不知道是真晕还是假晕!”
  周赵把包裹起来的右手藏在身后,嘀咕了几声,大意是我是文人,殴斗非我所长,什么叫真晕假晕……
  “文人就不能上阵杀敌了?”李昭德嗤之以鼻。
  北宋之前,朝中官员是不讲究文官武将这一套的,文武并不泾渭分明,讲究的是上马统军,下马治民。
  “今日之事,已然传遍秦王府。”李楷笑道:“李兄饱读经史,胸有才学韬略……”
  “呵呵,呵呵。”周赵皮笑肉不笑的哼了哼。
  李楷像是没听见,继续说:“本以为李兄迟早一鸣惊人,不料今日先骁勇善战,后于秦王威势下从容镇定,侃侃而谈,李兄必然名声鹊起。”
  正在涂药的王仁表手略微停了停才继续,李善知道王仁表是在担心什么。
  “德谋兄过奖了。”趴着的李善做了个拱手的姿势,“乡野村夫,不过死里求生而已。”
  “乡野村夫?”李昭德大笑道:“此词已然传开,天下何来李兄这等乡野村夫……不过,李兄居于乡野,住宅新建,却缺些奴仆,小弟挑选几房奴婢?”
  李楷斥道:“李兄尚要备考明年科考。”
  李善还听不懂,一旁的周赵幽幽道:“诸位无需过虑,平日读书,红袖添香,小蛮是从平康坊赎出的美婢。”
  “小蛮?”李楷微微皱眉,“倒是记得去年出征河北之前,听闻平康坊有位擅歌舞的小蛮……”
  “药上好了。”王仁表突然插嘴道:“德谋,几日能痊愈?”
  “药膏留下,三日一换,十日后行动无碍,一个月内必能痊愈。”
  “多谢了。”李善下巴磕在枕头上,偏头看了眼周赵,“昭德,可愿帮为兄一件事。”
  “李兄说来就是。”
  李善下巴朝着周赵努了努,“将这厮扔出去。”
  早就不耐烦这厮了,虽然也知道周赵今日第一次晕倒是真的被砸晕了,但若不是这厮,自己会被逼的名声鹊起?


第四十一章 堪为良友
  把周赵赶走,屋内四人这才坐定,李善还是趴在榻上,其他三人搬了凳子坐在周围,都来朱家沟好些次,也都习惯了胡凳。
  王仁表再次致歉,两个时辰前他听到消息后就去找了李楷,很快锁定了王仁祐。
  李善向来待人和善,从不得罪人,温润如玉……这样的老好人,怎么可能主动去招惹秦王府子弟?!
  “这等话还说来作甚?”李善苦笑道:“只是没想到,王仁祐如此……简单粗暴,惹出这场风波,对了,今日之事到底缘何而起?”
  李楷是最清楚实情的,娓娓道来。
  “谭国公奉召入朝?”李善实在想不起来丘和这个名字,“就为了出迎谭国公,秦王府倾巢而出,而且还带上如许多子弟?”
  “谭国公次子丘行恭早年便入秦王府,洛阳大战中单骑救主。”李楷叹了口气,“而且谭国公长吏高士廉也是此次入朝。”
  “噢噢,高士廉……据说是秦王妃的舅父。”
  高士廉这个名字就相对熟悉了,但李楷接下来说出的这个名字,李善更熟悉。
  “今日鼻子被打破的那位……即长孙辅机长子长孙冲。”
  长孙无忌啊!
  李善觉得头痛欲裂,这次算是闹大了,把长孙无忌得罪死了,仔细问了问,果然就是那个最先开口,神色难看的中年人。
  再往下听,李善双眼无神,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再加上之前的程咬金,这基本上就是秦王府的大半班底了,个个都是贞观年间的大佬!
  李善都开始考虑,要不要立即离开长安,找个地方苟起来,然后在关键时刻让人送封信给李建成……
  喂喂喂,小心玄武门守将常何啊!
  “今日丘行恭令其子先行,于酒肆购酒,不料随从贪酒误事,恰巧王仁祐也在长乐坡……”
  李楷摊手道:“那厮谋划的倒是好……”
  “若是李兄不敌,此事自然盖了过去。”李昭德抢着说:“可惜李兄骁勇,不仅击溃丘家、王家随从奴仆,就连赶来援手的诸多秦王府子弟也不敌,这才闹到了秦王面前。”
  “年初征伐河北,秦王跃马扬鞭,威势极重,诸将无不俯首听令,不料李兄侃侃而谈,条理明晰。”李楷笑道:“父亲回府后啧啧称奇,赞李兄胆气非凡。”
  王仁表恰到好处的补充道:“今日德谋兄父亲亦在场。”
  李善神色微变,略略问了几句,立即判断出,那个附在李世民耳边言语的中年人就是李楷的父亲李客师。
  “还请德谋兄代为致谢,待得能起身……”李善话说到一半却突然住了嘴。
  一直沉稳的李楷神色终于变了变,按理来说,今日李善在秦王李世民面前镇定自若,堪称了得,而秦王又一向最喜接纳豪杰英士。
  在李楷的想象中,李善应该借和自己的关系拜谢父亲李客师,再辗转投入秦王府,一来化敌为友,二来日后出仕也有门路,不至于只有科举入仕一条路。
  这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自也愿意成人之美,为何李善却缩足不前?
  李楷不信对方看不到这一点,适才话说到一半就住了嘴也证明了他已经想到了此处。
  安静了片刻,李善笑着问道:“今日在秦王身边,有一人面阔长须,爵封国公,不知是何人?”
  “众所周知,秦王府中,爵封国公的只有两人,其一是秦王府长吏,现任检校黄门侍郎的唐俭,爵封莒国公。”
  李善依稀记得这个名字,好像后来贞观年间,李靖攻灭突厥的时候,就是这位唐俭还在孜孜不倦的劝颉利可汗归附……差点死在阵中。
  一旁的李昭德补充道:“其长子唐松龄今日也在场,据说……据说被人头槌撞晕……”
  李善忍不住低头,将脸埋入枕头中,好吧,就是被自己扑倒撞晕的那位。
  “另一位是武德二年投唐的宇文士及,其父是前朝重臣宇文述,其长兄便是宇文化及。”李楷继续说:“此人妹妹入宫为昭仪,为秦王府司马,官至中书侍郎,爵封郢国公。”
  李楷看李善若有所思的模样,叹道:“李兄,秦王府子弟颇为抱团,向来同进同退……”
  “咳咳。”王仁表咳嗽打断道:“难不成德谋兄……”
  李善也笑道:“只可惜今日德谋兄不在。”
  “就算在场也未必顶得住,听程处默言,不仅李兄骁勇,身边几位随从也颇为善战。”李楷笑着摇摇头,继续说:“秦王府子弟中,最为要紧的是长孙冲,此人性情倨傲,却深得其姑宠爱。”
  李善叹了口气,那是当然,长孙冲嘛!
  天下第一绿帽男啊!
  长孙冲头上绿帽子不是一顶两顶,但凡穿到贞观年间的……不管长孙冲有没有迎娶长乐公主,绿帽子都是妥妥的!
  “今日秦王府子弟议论纷纷,并不服气。”李楷继续说:“大部分秦王府将领都携其长子征伐徐元朗,尚未回京。”
  李善知道李楷是什么意思,但自己不可能应下,至少现在不可能……人设不能丢啊!
  “看来日后还要再起波澜。”李善淡淡的说了句,向王仁表递去一个眼色,“回想今日之事,实在是横遭祸事,若不是周赵先掷酒碗,也未必会打起来。”
  “周赵那厮实在是个惹祸的角色,但身负才学,明年科考还要指望他指点一二,适才失礼……孝卿兄,可能代小弟探视?”
  “小事而已。”王仁表起身拉着李昭德一同出门,“昭德,适才是你将周先生扔出去的,一起去。”
  看着房门关上,李善苦笑道:“不得已。”
  “十二弟那张嘴……”李楷也笑了,“此事李兄再想想,殿下对李兄颇为赏识。”
  “小弟知晓德谋兄好意,今日高公亦询父祖,在下避而不答。”李善脸上的苦涩愈发浓了。
  李楷眯着眼盯着李善,你是什么身份,惹了什么麻烦,难道天策上将和秦王府都盖不住?
  “小弟曾祖申国公。”
  李楷略略一想,“申国公……李金才坐罪赐死,宗族覆灭,唯有李德武……”
  “李德武?”
  “倒是听闻李德武流放岭南,曾娶妻……”
  李楷脸色大变,半响后才喃喃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如今朝中东宫联手齐王制衡,秦王身为次子,却军功盖世,连圣人都压不下……”李善淡淡道:“若是在下肯厚颜投入秦王府,他日事发,又有何脸面再见德谋兄呢?”
  李楷苦笑不已,的确,若是秦王糊里糊涂的将李善收入麾下,他日李善扬名……秦王府就必须面对一门双相的河东裴氏。
  裴世矩虽然年迈,却名重天下,虽然在东宫、秦王之间并无侧重,但毕竟兼任太子詹事。
  而裴寂更为了得,此人对圣人李渊的影响力一时无二,更兼手段阴狠,当年同为从龙功臣的刘文静就是死在他的手中。
  李楷沉默许久,起身行了一礼,叹道:“李兄坦然直言,不谋自身,却不陷友入两难之境,为兄敬服。”
  身为被李德武抛弃的儿子,将来必然遭受李德武甚至河东裴氏的打压和迫害,而李善却不肯投入秦王府。
  这不是谁都能做得出的选择。
  也是从此刻开始,李楷认同王仁表的那句话,此人堪为良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