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173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左翼军从墙子岭、董家口入关,掠山西,破济南,杀明朝宣大总督卢象升,已经致仕的蓟辽总督孙承宗领家人守卫高阳,城破被擒,自缢而死,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都战死。
  然后北掠天津、迁安,出青山关返还,往返扫荡数千里,于崇德四年(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三月回到辽东;共攻陷城池36座,招降6座,克敌17阵,俘获人畜26万。
  而何金财,就是这“人畜二十六万”的一份子。
  豪格的大军,在前往济南府的路上,顺路劫掠了沧州。
  何金财的大儿子被县衙强征后不知所踪,失去联系,二儿子在被掳往辽东的路上饿死。
  只有他和妻子到了辽东,被分进一个正白旗八旗牛录章京的农庄里,当包衣农奴。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十年,他早已麻木。
  辽东的冬天格外寒冷,每年农庄里都会有几个包衣被活活冻死,而他们还有被驱逐出来,跑到江边凿冰、捕鱼。
  奴隶也是分等级的。
  女真当中也有包衣,那些祖籍是辽东的汉人,即使是包衣,地位也要比他们这些被掳掠进来的汉人要高。
  他原以为自己就会这样在这里苦哈哈地过完一生,直到哪天和之前那些人一样,被冻死在农庄外的山林里。
  直到,这一天有人突然闯入,这片看起来与世隔绝的监狱般庄园。
  -------------------------------------
  “锃锃”
  “吁!”
  十余骑带甲骑士飞驰而来,跑到农庄门口勒马。
  “快快开门!”
  农庄里的农奴们都面面相觑,平时负责监视众人的管庄大人面色惊恐
  “快!快堵住门!”
  “马匪!是马匪!快堵住门!”
  见对方还是不开门,里面还有惊恐叫喊声。
  带头骑士二话不说,从鞍下掏出一枚掌雷,点燃往门前一扔,而后勒马远离十步外
  “轰隆”
  木质的简陋庄门完全抵挡不住,顿时洞开,十余骑兵鱼贯而入。
  庄内的包衣农奴们瑟瑟发抖,这般架势,要么是林子游荡,由一些野人女真部落民组成的山匪、马匪,要么就是八旗兵丁过来抓人。
  何金财抱着妻子瑟瑟发抖。
  眼睁睁看着冷厉的马蹄踏入庄内。
  但当众人看到行入庄内的人马时,却陷入愕然。
  骑在马上的军士,既不是八旗军士,也不是什么山林马匪。
  一身森然金属色铠甲,威慑感十足。
  为首军士摘下头盔,露出头上发髻。
  嘴中说出来的却是有些蹩脚的汉人官话。
  “有汉人吗?出列!”
  何金财等人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直到过了好一会儿,才明白。
  双唇颤抖
  “军,军爷,是朝,朝廷派来的?”
  为首军士见终于有人说话,连忙道
  “大明光复海军步军师标下,麻烦老伯帮忙作下通译。”
  何金财闻言竟是愣住良久,才大声嚎啕
  而后似是想起了什么,突然转过身来,冲到刚才想要跑路,但被军士拦下的管庄身边,一脚就把早已两股战战的对方撂倒,冲上去就是一顿老拳。
  其余反应过来的奴隶纷纷效仿,军士想上去阻拦,但带头军官已经看出来是咋回事了,这种事情之前也遇到过,就命军士让开,不加干预。
  直到一刻钟后,那管庄早已咽气,被几十人围上撕扯,尸首不全了。
  等众人都发泄完了,为首军官这才发话
  “诸位乡亲,我们是官军派来的,一则是通告大家,庄里的浮财、土地,大家报完仇后,各自分了,若是日后想要返乡的,等日后会派人来接,暂时先住在这里。”
  “其次,我们需要些通译,还有马匹牲畜,也需征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包衣们,不,被解放的各族百姓无不欢欣,积极配合明军征集牲畜,还帮忙筹集粮草。
  辽东虽然寒冷,一年一熟,但土地肥沃,再加上之前后金到满清多年的开发积累,各个堡寨、农庄里,存粮还是不少的。
  这倒是意料之外的大大减轻了明军补给压力。
  同时还征集到了大量牲畜,尤其是马匹。
  原本陈举和刘国轩的步军都是步卒,但席卷了复州、盖州各地后,确实多出了一千多匹马来。
  虽说缺少专业的骑兵,但会骑马的步兵还是有些的,再加上不少被解放的各族百姓干脆勒马相从。
  竟是多出近千骑兵出来。
  直到七月下旬,明军步军全军登陆,近八千人,在辽东半岛西侧不断展开,兵锋一路抵达到营口地区。
  其中,虽然也遇到了些零星清兵抵抗,但毫无作用,完全是碾压态势。
  直到抵达营口北侧的海城,才终于和清军留守军的大队相遇。
  镶黄旗梅勒章京阿哈尼堪,带着四百精锐和三千多从各处堡寨聚集而来的八旗和包衣丁壮,抢先一步进驻海城。
  两军在海城南面爆发遭遇战。
  明军只有一个厢六百多人,本来有近千人马的,其中部分被分往它地,而清军却有近四千人。
  阿哈尼堪并未和光烈朝明军交战过,并未把对方放在眼里,亲自带着一千多人前突,冲击对方军阵。
  但他很快就意识到厉害所在了。
  明军六百人,全军着甲,前排长刃横立,后排火铳数列。
  面对滚滚而来的清军,竟是岿然不动,连个慌乱中提前开枪的火铳手都没有。
  按照阿哈尼堪以前的经验,只要顶着对方的箭矢、火铳,冲进对方军阵三十步内,对方军阵就会开始动摇、慌乱。
  到时候一波重箭齐射,而后猛力拼杀,不到一刻钟,便能将这股明军彻底击溃。
  但现在这支明军,好像和曾经跟阿济格入关,在河南、陕西遇到的的完全不同啊……


第76章 首战(下)
  任凭清军突入阵前四十步外,开始朝明军阵列放箭。
  “嗖嗖”
  四散飞舞的箭矢穿过两军之间,扑向排列整齐的明军士卒。
  明军将士全员着甲,而且还是内外两层,外面是钢叶甲片,里面有皮甲衬托,而且从兜鍪、胸腹、护肩、裙甲、铁网足一应俱全。
  前排甲士手中,还有近六尺高的木质长盾。
  “蓬!”
  蜂群般的箭矢钉在长盾的木板上,颤动不已。
  部分还穿过盾与盾之间的间隙,向明军将士的身上撞去。
  箭矢扎进钢叶甲片中,但却很难伤及内部,只有箭头能够嵌入甲胄中,最多造成一些皮肉伤。
  反倒是所带来的冲击力,能让人踉跄几步。
  当然,也有运气不好的,被飞驰而来的刁钻箭矢窜入面门,还没来得及惨叫,就已然捂脸倒地。
  但全军六百甲士的阵型依旧严密,紧紧靠拢在一起,任凭其中不断有战友倒下,但依旧秩序井然。
  “举铳!”
  队哨军官的哨声下,后排火铳手摆开早已点燃,夹着火绳的击锤。
  阿哈尼堪现在心里有些忐忑,他年少时,就跟随皇太极征战,也见识过不少明军,袁崇焕的锦宁军,祖吴两家的蓟镇军,远道而来的浙军、川军,甚至于卢象升的天雄军。
  但像眼前这样,面对清军二三十步内攒射,依旧毫无动摇的存在,也就只有当初的天雄军精锐可以匹敌。
  “放!”
  终于,两军相距只有二十步时,一波火铳齐射,瞬间让整个战场烟雾升腾,原本上千清军气势汹汹的喧嚷人潮,突然一滞,最前排的过百人死伤扑地无数。
  哀嚎声响彻战场。
  “上刺刀!整队推进!”
  后排火铳手立即把腰间铳剑通入枪口,固定完成后,密集集队。
  不同于之前其他光复军诸部刺刀冲锋那般,直接向敌群冲刺。
  全身着甲的铁人军将士,只是依旧保持紧密队形,一步步缓慢向前推进。
  丈余长矛和六尺多的朴刀,面朝敌军横立。
  大盾顶在最前面,变成一个严密的钢铁方阵。
  阿哈尼堪手里并没有太多骑兵,满打满算,除了四百精锐外,就只有五百多从各地堡寨里征集到的丁壮骑手。
  一千多步卒从正面冲撞明军方阵,两翼各两百骑手,从外围放箭,想等待步军交战,扰乱明军队列后突入。
  但铁人军方阵却完全不给对方机会,火铳手聚集在两侧向骑兵方向以火铳轮射。
  令两侧的清军骑手完全无法靠近到五十步以内,再加上这些骑手本来就只是盛京周围临时征募的带马丁壮,和八旗精锐完全无法比,骑射本领还没有那般可以在相等距离内,压着火绳枪打的本领。
  “杀!”
  缓过劲来的清军步卒大队继续涌来,举着各色兵器,虽说从个人勇悍而言,这些出身白山黑水的游猎民族们并不差,但毕竟没有接受过军旅训练,组织度不强。
  各色奇怪的服装,甩着脑后小辫,比较讽刺的是,虽说入关后,满清强制关内各族百姓剃发易服,其中剃发的标准是“金钱鼠尾”,但事实上,满洲人自己往往是不留这么细辫子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1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3/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