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154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吴三桂拔刀反抗,但双拳难敌四手,不到片刻就被擒下按落在地。


第49章 伏蛇
  吴三桂被擒后,高得捷和谭洪也想收拢其余溃散士卒,但无济于事,古代军队一旦进入“炸营”式的总崩溃中,平时辛辛苦苦建立的秩序与纪律,就会在瞬间变成乌有。
  而且吴三桂再拉,于军中还是有不少亲信的,很快,吴三桂的亲信,张国柱,夏国相就已经反映了过来。
  二人亦是吴三桂麾下总兵,但由于出身辽东,和满清渊源颇深,自然不会轻易反正,迅速派出人手弹压局势。
  混乱一直持续到了傍晚,一片喧嚣嘈杂之后,整个剑山脚下的数里连营,竟是只剩下万余人马,其余大多溃散和在混战中伤亡。
  擒住了吴三桂后,吴军剩下的诸多将领瞬时分成了三派。
  这也是吴三桂治军留下的恶果,也许是由于对自己上位手段的认识,吴三桂平常非常重视对手下将领的权力制衡,除了他这个平西王、大将军外,往下一级便只有总兵,而且是统共八个总兵。
  还有几个副将亦是独立领兵,这一方面是为了制衡兵权,另一方面也是吴三桂对军队控制力不够的体现。
  吴军并非全部都是山海关旧部,其中如高得捷、谭洪这种出身其他九边军将,或是明军降将大有人在。
  于是乎,吴三桂一旦被拿下,十几号将领顿时群龙无首。
  高得捷、谭洪二人自然是绑了吴三桂,想逼众人就范,投降明军。
  而吴三桂的铁杆,如张国柱、夏国相,则要求先释放吴三桂人身自由,而后再商谈投降问题,还有一个吴三桂亲信胡国柱,被派往西北方向探路去了,还没回来。
  其余半数军将则大多持中立态度,冷眼看待双方对峙。
  吴军陷入了内部危机,可明军可没有闲着。
  高一功和刘文秀认为时机已到,吴军顿兵雄关已有数日,军心必然涣散,便勒令各部开始缩紧包围圈,层层推进。
  至于剑阁之上的狄才良他们和利州卫清军,则处于懵逼状态中。
  原本随着吴三桂攻势的变本加厉,剑阁守军压力越来越大,见高得捷、谭洪大张旗鼓,以为又是一场恶战,没想到却是吴军自己先打起来了。
  在山上也搞不清楚是啥形势,只知道吴军两万多号人轰然混战一片,喊杀一片,逃亡一片,而后就不再攻山了。
  挺吴派和反正派的对峙持续了一天一夜,双方分别以剑州县城外的集镇为界,分东西驻营,其余隔岸观火的军将和数千人马也不跑路,毕竟明军的包围已经完成,往哪跑啊?
  最后两派在第三天开始接触,高得捷派人通知张国柱和夏国相,吴三桂在他手里还没死,但自己已经派人去告知明军反正的消息,要求张、夏两部和自己一起投降。
  对于高得捷而言,这是向明廷表现的时候,如果能兵不血刃,把这剩下的万余人马带回去,可不是个小功劳。
  随着明军包围阵线收缩,之前溃散的许多吴军士卒没被高得捷他们收拢到,却是被明军俘虏了。
  高一功也觉得如果能保全这支部队,对于明军的发展是很大利好,尤其是其中关宁和边军骑兵,若是能够改编,再加上姜镶部大同骑兵、松潘羌藏骑兵,陛下所设想的西北骑兵计划就算有了基础,无需从零开始了。
  其实高一功在事后第三日就收到了高得捷的亲笔信,知道了吴三桂被擒的事情。
  这并不出乎他的意外,这种孤军困于群山之中,前有雄关阻隔,后又追兵重重,伤亡惨重,士气低迷,不出乱子才是奇事。
  但他却依然毫不表态,既不向高得捷、谭洪回信,也不让五万多明军发动总攻,只是继续维持这种尴尬气氛。
  高得捷和谭洪等了两日,也没收到消息。
  然后去送信的信使回来,说高都督毫无表态,只是点了点头,让高得捷二人自行思量。
  高得捷这才醒悟,吩咐人将软禁起来的吴三桂拉出来。
  而后对谭洪道
  “我明白高都督的意思,这是想要让咱们先交了投名状,莫要让天子和诸多将帅为难。”
  高一功的心思其实不难理解,想要收编关宁军和吴军旧部可以,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吴三桂必须死。
  而且还不能死在明廷手上,因为从这个时代的道德规范而言,吴三桂是有不死的理由的,如果他是作为俘虏交给明廷,那明廷想要改编关宁军,并以此向许多清廷麾下出身边军的将领释放信息,就很难杀他了。
  毕竟当初吴三桂降清,是在京师被顺军攻克之后的事情,从封建道德而言,他投降清军,并入关追击李自成这个“逼杀君父”的贼头子,说好听点,完全可以和伍子胥相提并论嘛。
  如果朱由榔不想用关宁旧部倒也无所谓,杀了就杀了,当今朝堂,还没哪个不开眼的文官敢因为这点破事找天子麻烦。
  但朱由榔也好,高一功也好,心中都有另外盘算,如若川陕砥定后,新建的骑兵部队,姜镶势力实在太庞大了,必须要引入制衡,否则西北天高皇帝远,就算把姜镶调离,其旧部那般军头、军阀做派,早晚要出大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骑兵这个兵种具有很强技术性,不是能像步卒那样随便拆散就安稳的,现在的许多吴军将佐,日后都可以培养成大明合格的骑兵将领。
  而这样做的话,吴三桂这个旧主就变得比较刺眼了。
  其实,哪怕到这一步,吴三桂还是可以不杀,因为日后改编姜镶所部,面临的也是同样问题,但明廷就没考虑过杀姜镶。
  最核心的,还是天子和民军出身的将帅们恨得咬牙切齿,一定要他死才安心,故而用了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让吴军自己杀了吴三桂。
  高得捷也无所谓,他本来就不是吴三桂嫡系,这脏活自己干了也不会有啥骂名,最多以后和夏国相等人关系恶劣罢了,反正本来也不好。
  -------------------------------------
  “高兄弟莫要冲动!本王有钱!只要你放了我,我家中金银百万,还有十几房美妾,届时一定……一定报答高兄弟!”
  吴三桂先是被笼上头套,被糊里糊涂的押到北面山坡,摘下头套,一见数十甲士林立,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被看押了数日的吴三桂眼中血丝遍布,胡子拉碴,身上丝绸衣服残破脏乱,竟是不顾形象哀求昔日部下。
  高得捷环顾四周,时值傍晚,大剑山下暮色渐起,夏日草木葱翠,倒是有些景色,只是有数十甲士擎刀怒目,宛若雕塑。
  此地名为伏蛇坡,原来是因剑山林木葱郁,气候湿热,多有毒蛇伤人,之前弘治时有一任知县,号召组织百姓捕蛇,可以以此抵税,于是乎便有许多地名以“蛇”冠之,这伏蛇坡便是其一。
  坡上有一颗颇为粗壮,估摸着有几十年光景的老榆树。
  高得捷最后对着吴三桂冷冷道
  “王爷对不住了,还请不要让我等为难。”
  随后有军士递上一根弓弦编的绳子,军中没有白绫,便以此相代了
  吴三桂看着眼前弓弦,只觉得头昏目眩,双腿颤颤,面色苍白
  “不,不!你们不能杀我!你们不能杀我!”
  “胡国柱呢?夏国相呢?”
  “我愿意投降!本王愿降!”
  高得捷长叹一声
  “投降……王爷亦是聪明人,应该早就想通了才是啊。”
  “来人,帮王爷上路!”
  言毕转身
  数名健壮甲士涌了过来,将吴三桂死死按住
  “本王愿降!愿降!”
  纵使他再怎么呼喊、挣扎,那长长的弓弦已经绕到通红的脖颈上。
  随着两名健壮士卒各自牵着弓弦一头,往两边狠狠一拉
  “本王,愿,愿……”
  一阵刺耳的吱呀声传出,其人面色涨得紫红,眼球突出
  随后目光逐渐涣散,不再挣扎。
  原大明山海关总兵,满清平西王,平西大将军吴三桂,就此身死川北山野之中。


第50章 入川
  夜色之下,高、夏所部营寨内,突然燃起一股大火,烧了两三个军帐,二将连忙带人扑救。
  事后才知,原来是吴三桂的几个被押亲兵想要劫出吴三桂跑路,结果引起的混乱造成火灾,连带着吴三桂本人都烧死了。
  第二日高得捷将吴三桂已死的消息通知了张国柱等人,他们自然是不信的,这理由也实在太蹩脚了。
  但是到如今,又有什么办法呢?
  张国柱等人和高得捷、谭洪对峙,也只是想让对方先把吴三桂放出来而已,对于降明的问题,这些挺吴派也是赞成的。
  如今无论如何,吴三桂死了就是死了,人亡政息,剩下这近万人马不可能就因此全部自杀吧?
  吴三桂死后第二日,明军使者抵达,随后文安之和高一功也抵达剑州,招抚吴军残部。
  首先是中立派们立马表明了立场,向明军发信表示愿意投降。
  挺吴派们亦趋于解体,除了侥幸跑路的胡国柱,其余大多选择跟随投降。
  文安之亲自安抚众将后,高一功暂时将吴军各部混编合并为五个营。
  这些过去的大明边军,先是变成了清军入关的急先锋,现在又回到了明军序列。
  吴三桂已死的消息传到南京时,四川战役都已经基本结束了。
  朱由榔心中竟是突然松了口气,这种触动感甚至比之前阵斩多铎还要强烈一些。
  毕竟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朱由榔最后就是被吴三桂绞死在云南的篦子坡。
  结果现在被绞死的反倒是吴三桂自己,也是令人唏嘘。
  吴三桂虽然被解决,但可惜豪格到底还是跑脱了。
  这厮反应比吴三桂快,把对方给卖了,于是乎,在吴三桂吸引了明军主力注意的的情况下,趁机带着六七千八旗残军从南江县的米仓道,经小巴山取道南郑。
  陕西方面也终于接到了四川清军北上的消息,孟乔芳派人策应,将豪格残军接到了汉中。
  现在川陕攻略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已完成,剩下就是收尾工作,也就是南北夹击,拿下关中和汉中了。
  孟乔芳四万人马收缩关中,死守不出,如同刺猬,也是个麻烦事。
  但汉中想要对付却也不难,高一功命白文选、秦佐明出金牛道,先拿下利州卫,而后进入汉中,王复臣、王光兴则从米仓道跟着豪格末尾,施加压力。
  同时北面姜镶部的战斗,也进入了紧要关头。
  -------------------------------------
  当然,朱由榔现在很忙,是没时间去关心具体战况的,基本上都交给枢密院和李定国负责。
  因为此时,历时大半年的度田事宜,初步阶段已经基本完成了。
  江南各省,清点出未造册登记,以及恶意“飞洒”,挂于他人名下的隐田,达七千多万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1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4/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