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分节阅读_第116节
小说作者:理振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3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8:53
  接下来,就是如何行动的问题了。
  对于明代的南京城,明军唯一可以借鉴的经验只有当年靖难之役时朱棣攻打南京的战例,但事实上也没啥意义,因为人家那属于皇室内斗,更有李景隆这种到底是废物还是内应都说不清楚的存在,哪能和眼下你死我活的对峙相提并论。
  最终,郑成功提议先拿下最外围的江东门再说,明朝南京非常大,分为内外好几重,最内自然是宫城,也就是后世所谓南京故宫,往外包含了诸多朝廷机构、宗庙在内的称为皇城,再往外以十三门为界的,依凭秦淮河、后湖、钟山而建的才是京城,最外围还有包含了临近县在内的外廓称为郭城(又叫官城)。
  而江东门,便是郭城西面要冲入口。
  当然,事实上外郭城门不少,城南的德安门其实更好攻取,但江东门直面长江分流,海军战船可以直接驶入,能省不少麻烦,并且江东门距离京城的清凉门很近,也多亏够宽,海军战船可以从护城河体系进入城墙之下。
  明南京城图
  李过仔细思索后表示同意,不过需要海军以炮火佯攻北面的仪凤门、定淮门、阅江楼等地,以作策应。
  决策一下,十万大军顿时动了起来。
  三日后,天一拂晓,南京城北,扬子江波涛滚滚之中,数十艘炮舰缓缓靠近,一字排开,在吆喝声、旗帜挥舞中,以侧舷面对远处江岸的狮子山。
  “通通通……”
  由于距离较远,火炮其实并没什么准头,即使打中,也很难造成什么实际伤害。但,这一通炮击的意义可不仅于此。
  居住在城北郊区的居民被炮声吵醒,很快,消息就如同火灾般传遍了全城
  “官军打回来啦!”
  近三百年的统治惯性下,对于此时的江南百姓而言,满清的统治才两年而已,明廷依然具有无可争议的正统性,至少他们现在还会称呼明军为官军。
  许多百姓出于某种天性,一开始还相当恐慌,这年头无论是谁打谁,老百姓总是少不了遭殃的,但接着发现明军并未开始攻城,便有不少跑到城北去看热闹。
  无论如何,即使南京城墙依旧坚不可摧,即使明军眼下连南京城的边都还没摸到,但一个念头已经在城内上百万人的心中弥散开来。
  这金陵城易手,恐怕就是眼下的事情了,顿时,人心浮动,这固若金汤的千古雄城,开始从内部松动起来。


第106章 暗流涌动
  恐慌、躁动之中,又带着期待和蠢蠢欲动的情绪,迅速在整个南京城中延展开来,老百姓自然是开始囤积物资,关门闭户,而那些有心之人,则在私下暗流涌动。
  阅江楼和狮子山外每天连绵不绝的炮声,犹如一把槌子,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头,尤其是经略江南的满清秘书院大学士洪承畴。
  这位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两边加起来,算得上六朝老臣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皇太极、顺治),但实际上年龄并非很大,如今也不过五十六而已。
  此时坐在衙门的签厅里却是心中闷闷
  如果说朱由榔那边体会到了南京有多难打,那么洪承畴毫无疑问体会到了南京到底有多难守。
  可以说,之前朱由榔那般想法事实上有点想当然了,南京真要这么牛逼也就不至于历史上就没守住过几次。
  因为这地方,实在是太特么大了!
  眼下洪承畴就算加上新征青壮,也不过三万多人手,虽然南京百万人口,若是强抓壮丁,十几万绝对是有的,但洪承畴不傻,他要是真这么干,南京城明天就得破,因为他知道,自己手里的亲信军官、士卒就这么点,两万人还勉强管得过来,若是再多,可就管不过来了,随便出一个问题,就得把城池葬送掉。
  他原本是寄期望于太平和镇江两地坚守,太平府的失手倒是在他意料之中,毕竟对面那位天子连多铎八万大军都吃得一干二净,何况张天禄那三瓜两枣?拖延时间罢了。
  可郑成功的瓜洲大捷却在洪承畴意料之外了,他本来是想让镇江堵住郑成功,就算郑成功想绕过,勒克德浑也能从此渡江南下,届时南京之围便可转圜了。
  结果其人不仅不避,居然还北上奇袭瓜洲,把勒克德浑前锋以及渡江船只、渡口全部摧毁,想要从北面得到援助,已然不可能,至于南面的博洛,李定国也不是吃素的,双方正在浙北、浙西鏖战,哪里有往北来南京的可能?
  于是乎,洪承畴只得让刘良佐放弃镇江,回南京固守,三万人马,分摊在整个南京城内,相当稀疏,再巍峨的城墙,再牛逼的防御体系,也得有人守吧?
  更麻烦的是,清廷进驻江南不过两年多而已,又兼剃发易服,残暴无度,不得人心,统治基础本就薄弱,眼下朱由榔以天子之尊,身兼明廷三百年正统声势,大军威逼城下,对于城内那些个士绅百姓而言,心中震动可想而知,只怕已经开始私下动作了。
  可洪承畴也没办法,反而更加困难,加强监视城内,城墙防务就会缺人,集中准备御敌,城内恐怕就要出乱子,这也不是,那也不是。
  之前桂北之战后,洪承畴就曾建议过多铎,表示桂北之后,双方形势已然变化,希望他放缓对江南的镇压,最好剃发令能够缓一两年再执行,重用提拔江南士绅,安抚其心,否则来日明军反攻江南,必然会生乱子。
  但当时刚好出了阿济格之子傅勒赫交换被拒的事情,多铎和洪承畴关系陡然紧张,哪里能听得进去?
  到头来,多铎倒是直接死了干净,这烂摊子确实要他来应付。
  不禁长叹一声,心中竟是有些悔恨,但事已至此,像他这种铁杆汉奸,一旦城破,必然没有幸存之理,于是更多的是某种怨毒。
  原本他心中,作为一个在明廷督抚地方多年的干臣,对于明朝那点龌龊事早已厌烦,知道明廷已然烂透,不可救药了,自己虽然改换门庭,也许青史之上没那么好看,但起码也能子孙富贵不是?
  结果所有的一切都被城外那杆龙纛下的青年人打断了
  你朱由榔干嘛怎么能干?
  你为啥要赢?
  你就不能好好的死在广东、死在桂林、死在军山湖呢?
  明朝要亡,你就不能跟着他一起亡了吗?
  想到此处,不无咬牙切齿地吩咐身边佐吏
  “去通知刘将军,让他先严肃城内治安!凡有无故聚集十人以上者,不问缘由,可立斩之!”
  “同时把内城(京城)十三门都给我堵了!用砖石堵上!”
  很显然,洪承畴这是有了随时放弃外郭的打算,毕竟外郭实在太大,三万人根本管不过来,与其耗费兵力,不如直接放弃,死守内城算了。
  命令一下,城内立即鸡飞狗跳,刘良佐带着兵马四处抓人,封锁店铺,强征物资,再加上清军军纪本就败坏,多有勒索抢掠之事,城中居民敢怒不敢言,洪承畴和刘良佐也不在乎,毕竟就算他们不怎么干,难道城破后老百姓就会放过了?旧债加新债罢了。
  城西北门桥外,原本人声鼎沸的街坊一下子寂静起来,路上稀疏的行人也是步履匆匆,生怕被巡游的清兵不分青红皂白抓了去。
  一处挂着通远商社牌子的店坊,一名掌柜打扮的络腮胡子中年人刚刚笑着贿赂了巡游的清兵,而后缓缓进入坊内。
  合上内间门户,这才拱手对屋中人行礼
  “末将参见同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雷镇抚不必多礼。”
  赵纪上前拉过对方,正是锦衣卫探马司的镇抚使雷潜。
  “如今情势如何?聚宝门那边事情可安排妥帖了?”
  雷潜低声回应道
  “同知放心,聚宝门那边依然牵上了线,那张洵也并非什么铁杆汉奸,在清军那边受过不少气,再加上我军兵临城下,自然有所想法,咱们这边一联络,许些富贵愿景,便基本告成了。”
  赵纪颔首
  “这事一定要注意保密。”
  雷潜接着道
  “不过……眼下我们在城内行动确实有些困难了,刘良佐那厮看得太近,陈子龙那边联系组织的人手都不敢聚集起来,届时也不知该如何起事啊?”
  赵纪略微沉默,探马、执行两司已经有超过四百人提前进入城内分散隐藏起来,再加上陈子龙联络的各方势力,也能动员出六七百人,可问题在于,这些人眼下都还是分散在城中各地,无法在刘良佐的严密监控下聚集,毕竟几百人聚集在一起,是很难瞒过清军的。
  可力量不聚集在一起,能做的事情就很有限,比如说夺门之类,就很麻烦。
  二人都有些沉默,各自思虑。
  过了片刻,赵纪忽得一拍大腿
  “我倒是想到有个地方能藏人,还不怕清兵发现!”
  雷潜思索片刻,差点笑出声来
  “若末将猜得不错,同知所说的,是监狱吧?”
  “正是!”
  没错,若说能聚集一大堆人,还不怕清兵找麻烦的地方,就是监狱了,自从城内开始严管,刘良佐也不敢逮人就杀,毕竟清军士卒里有不少也是南京本地征召的青壮,人情关系下,不少被关进了城中监牢。
  南京城有两个主要监牢,一个是大理寺、刑部大牢,却在城外,一个是应天府的监牢,位于城内,赵纪只得便是应天府的监牢。
  雷潜想了想,却是为难到
  “监牢关系好打通,到时我们以犯人的名义把人送进去,聚在一起,只是……那般却是不好藏武器家伙事。”
  赵纪沉吟片刻,接着道
  “我记着应天府监牢距离国子监不远吧?国子监那边我们不是有人吗?想办法把东西藏在那边。”
  雷潜颔首
  “国子监有陈子龙那边人在,不难办,那边有不少士子可以联络,都是陈子龙名单里可以信任的,带头的好像还是不到二十的小子,好像叫做……夏完淳。”
  赵纪哑然,怎么又是这个夏完淳。


第107章 凌城
  南京城西,秦淮河外,南京外郭事实上是包含了应天府的上元、江宁两县,而江东门,便是以护城河便利之下,西南方最主要的进出口。
  外郭城墙比起内城略低,但也基本在五丈左右,并且江东门在护城河后,只凭借一道江东桥通入,自然易守难攻。
  洪承畴也不傻,虽然已经有了放弃外郭的打算,但也不可能就这样放明军进来,层层阻击也是必要的,江东门这种险要地方自然是得埋下钉子的。
  眼下洪承畴的唯一希望,就是尽量拖延死守,期待于浙江方面的博洛能够解决李定国北上,或者拖到勒克德浑重新做好渡江准备。
  而洪承畴对于应对的第一个法子,便是炸桥。
  说起这座江东桥,却是颇有来头,当年朱元璋着名的诈降计,以康茂才写信给陈友谅,以暗号“老康”相约,随后伏击陈友谅,那伏击之地,便是江东桥。
  洪承畴命令下,清军调集数百斤火药准备炸桥,没想到这玩意颇为坚固,竟是一下子没有炸塌,当他们再要行动时,郑成功的舰队已经驶入河道内了。
  护城河太宽对于进攻方也不全是坏事,比如说现在,明军五百料以下的中小型战船直接从杨子江水域、秦淮河驶入江东门前的护城河。
  郑成功从海军中抽调三十艘五百料以下,吃水深度不高的平底战船,编为一支临时的内河舰队,由甘辉亲自指挥,搭载刘国轩的铁人营,直抵江东桥。
  而李过的北路军这边,也派出焦琏、王兴两部选锋三千,紧随铁人营之后,扛着云梯,准备攻城。
  本来朱由榔是想过像之前太平府那般用火药攻城的,但李过劝谏表示没必要,一方面南京城墙不同于太平府,若是硬要炸开,少说也得两三千斤火药,其次这种厚实的纯砖筑城墙,想要炸塌,必须得挖地道深入城墙底下。(这就是后世太平天国攻城的利器,“穴地轰裂坚城,陷我省会,如摧枯朽”)
  李过觉得区区一座外郭城门还用不着如此麻烦,不如把火药省到攻内城时使用。
  一通火炮,都还没打中,便将准备炸桥吓得屁滚尿流。
  刘国轩率部在桥后登岸,列阵以待,数里外高处观战的朱由榔却有些好奇。
  对面这支部队,全员铁甲,手持五尺长刀,犹如唐代的陌刀甲士般耸立,阵列森然,在诸军中颇为显眼。
  郑成功见朱由榔好奇,便在旁主动解释了起来
  “此为臣直属所立铁人营,因全身着甲,宛若铁人,故此得名,之前瓜洲一战,颇赖其功。”
  “哦?那主将唤作何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47页  当前第1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6/3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