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沈毅从袖子里掏出两张写满字的白纸,放在了李穆面前,开口道:“兄长请看,这是台州知府袁渊和临海知县邓泉的资料,已经尽可能详尽了,今天中午邸报司的人才送来的。”
李穆接过去看了一眼,然后若有所思:“这知府到任两年,另一个知县才到任不到一年,这两个人……”
“会跟当地家族有勾联么?”
听到李穆这个问题,沈毅微微摇头。
这位晋王世子,不是说能力不行,也不是说他不够聪明,实在是从小到大生在建康,长在建康,不了解地方上官绅们的生存逻辑,也不理解底层官员是个什么模样。
沈毅微微低头道:“兄长,不要说一年,新官到任两三天,这些地方上的大宗族,就会争相宴请交好了,如果铁了心跟地方上的乡绅家族对着干,恐怕两三个月就要卷铺盖走人了。”
李穆皱眉:“知县倒也罢了,知府也是如此?”
“都是一样的。”
沈毅无奈的说道:“自古皇权不下乡,谁想当个安稳官,都离不开这些地方上的人,地方官场,只有四个字。”
“互相妥协。”
听到沈毅这句话,李穆先是一怔,然后哑然一笑:“子恒你这四个字,不止是放在地方上管用,放在建康,似乎也说的通,只是互相妥协的对象不同而已。”
两个人推杯换盏,一直喝到深夜,第二天天色大亮,两个人才从床上起来,这个时候,一个叫做杨五的年轻人,已经在客店门口等着了。
这人跟台州府本地人,官话说的也不错,是邸报司找来给沈毅两个人做向导的。
有了个能说官话的向导,沟通起来那就容易多了,两个人带着两个家将,一共五个人结伴走在临海县城里。
临海县靠海,卖海货的自然不少,有不少建康见不着也吃不着的海鲜,让两个没有到过海边的人都大开眼界,看了一些海货之后,一旁的杨五见两个人感兴趣,便用本地话替两个人问了问价格。
一问价格之后,杨五便微微皱眉,他回头对两个人低下头,用官话开口道:“两位公子,近几年倭寇越来越猖獗了,不止在海上作乱,沿海的渔村也被他们劫掠了不少,以至于很多渔民都搬离了海边,现在这些海货的价格,比起从前高了五六成……”
邸报司跟杨五说,沈毅等两个人是京城过来台州府游玩的,因此他口称两个人为公子。
沈毅笑了笑,开口道:“你在这里这么多年,也是今天才知道涨价的么?”
杨五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回公子,小人家境不是很好,虽然这些海货不贵,但是平日里不怎么常买……”
“唔。”
沈毅点了点头,继续说道:“那好,你头前带路,去临海最好的饭庄。”
“我今天请你好好吃上一顿。”
杨五咽了口口水,开口道:“是,二位公子请跟小人来……”
他走在前头,一路走的飞快,把沈毅两个人领到了临海县城里最大的一座酒楼,然后带着两个人上了二楼,小心翼翼的帮两个人点了菜。
点了菜之后,沈毅看了他一眼,笑着问道:“我们兄弟刚到临海,准备在临海做点生意,等吃完了饭,还请小哥带我们去码头港口之类的地方看看。”
“看能不能从临海运点货回建康卖。”
“运不得了。”
杨五摆了摆手,叹气道:“倭寇现在这样猖狂,商船都不敢下海,只有几个大家族,请得起人护航,才敢运货下海,其他人谁也不敢在海上做生意了……”
李穆眼睛一亮,正要问是哪几个大家族,一旁的沈毅拉了拉他的袖子,微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吃了饭之后再说……”
第四百一十四章 直接动手!
就在兄弟两个人,在临海县里闲逛的时候,县城一处颇为隐蔽,但是装饰奢华的一座小楼里,一群老爷们正坐着吃饭。
这些老爷们虽然没有官服,但是从神态气质上来看,就可以一眼看出是官家老爷,坐在主位上的是一个身材有些肥胖的中年人,他喝了杯酒之后,放下了手里的杯子,环顾了一眼众人,缓缓说道:“诸位,听京城的消息,陛下派了晋王世子为巡海钦差,巡察沿海州府防务以及抗倭事宜……”
“这位世子离京之后没几天,便没有了消息,到现在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干了什么。”
这位胖胖的官老爷,正是台州知府袁渊,他看了一眼在座的众人,继续说道:“诸位应该也知道,咱们台州府,是倭寇活动比较猖獗的地方,难免上面的钦差会查下来,这会儿府城里说不定就有钦差的人。”
说到这里,袁知府顿了顿,继续说道:“为了台州百姓的安全,以及各位的顶上乌纱,自今日起,诸位要打起一万个精神,禁绝倭寇袭扰。”
这句“禁绝”,其实是有些耐人寻味的。
因为倭寇又不是朝廷的人,不可能知府衙门说不让他们来,他们便不来了。
但是袁府尊这句话说出口之后,众多官员都是默默低头喝酒,没有多说什么。
在场的一个看起来五十岁左右的小老头,穿着一身织锦,他看了看众人一眼,笑着说道:“诸位老爷,那些倭寇都是一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凶人,恐怕不是衙门说禁绝就能禁绝的。”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如果府尊老爷说禁绝倭寇,倭寇便突然没了,恐怕朝廷反倒会转头调查府尊老爷您了。”
听到这句话,袁知府微微皱眉。
他看了看这个小老头,淡淡的道:“王老爷这话的意思是?”
这个被人称为王老爷的小老头低着头,开口道:“回府尊,小民以为,剿倭是朝廷的事情,不是地方衙门的事情,地方衙门一没有兵,二没有钱,根本不可能对倭寇如何如何。”
“朝廷的钦差就算到了临海,也不能把事情怪罪到府尊老爷跟县尊老爷头上。”
听到王老爷这句话,一旁的县令邓泉笑了笑,开口道:“府尊,那朝廷的钦差,是晋王府的世子,下官派人打听过,今年才二十多岁,这种天潢贵胄,多半是建康待得腻了,跟陛下讨了个差事出来游玩,说是微服,这会儿可能不知道在哪个青楼妓寨流连,府尊不必担心。”
袁知府低头喝了口酒,然后皱着眉头想了想,看了在座的众人,沉声道:“诸位,本府到台州已经两年有余了,不怕跟诸位明说,上面本府已经疏通好了关系,今年在台州干到年底,明年也就调走了。”
这位府尊老爷沉声道:“这种时候,如果咱们台州出了什么事情,诸位莫要怪本府不讲情面。”
袁知府很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他只想把这一任混满走人,不想再跟台州的这些人有什么纠葛。
他这句话一出,在座众人纷纷举杯,恭贺知府老爷高升。
而身为台州首富的王老爷,则是笑眯眯的敬了袁知府一杯,微笑着问道:“府尊,下个月鄙府的梅园落成,省里的臬台要到咱们临海来赏园子,到时候府尊如果有空,不妨赏光到梅园来喝口茶?”
臬台,就是按察使。
省级大佬。
袁知府目光一亮,先是点头,然后微微叹了口气,开口道:“去自然是要去的,只是本府今天,总觉得心绪不宁。”
“前几个月,朝廷里的什么邸报司,莫名其妙来临海建了个分司,一口气派了几十号人过来,后来听说又扩招了一批人,说是什么为了在台州府售卖邸报。”
袁府尊皱眉道:“这个所谓邸报司分司神神秘秘,到现在连管事的人都不知道是谁。”
在大陈,只要是官员,便没有几个不贪的。
即便不贪,可能也会干一些别的坏事。
袁府尊自然也是如此。
他在台州府两年时间,大奸大恶虽然没有,但是收贿受贿的事情没有少干,自然害怕有人来这里查他。
王老爷低头道:“府尊老爷多虑了,京城那个邸报司是做什么的,小民不知道,但是咱们临海的这个邸报司,现在就是在刊印售卖邸报,未曾发现他们在做什么别的事情。”
袁知府笑了笑:“王老爷真是神通广大,这么快就摸清楚了他们的底细?”
王老爷微笑道:“这个邸报司里的人,大多都是京城附近的,听不懂咱们台州本地话,因此到台州之后,招揽了不少会说本地话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里……”
“有几个小民家里的熟人。”
几个官老爷对视了一眼,先是敷衍了王老爷几句,然后都忍不住在心里暗想。
自己身边的台州府本地人,是不是也是王家的熟人?
……
沈毅两人,自然是不知道台州府本地的这些官员,正在背后研究他们俩。
不过一连在临海县待了四五天时间,两个人只打探到了一些关于倭寇的情报,没有发现任何城内富商与倭寇勾联的证据。
到了第五天,李穆已经有些着急了。
他干脆私下里找到了沈毅,对沈毅说道:“子恒,既然找不到这些本地富商勾联倭寇的证据,说明他们都是清白之人,咱们也没有必要再藏着掖着了,干脆亮明身份,按照陛下的意思,开始在台州府召集青壮,训练抗倭兵。”
皇帝陛下的意思是,要两个人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在沿海训练出一支有战斗能力的海防军。
只是这支海防军,暂时叫做抗倭兵。
沈毅微微摇头,他从身后取出一叠邸报司刚送过来的文书,放在了李穆面前,开口道:“世子请看,这是临海码头近些年被劫掠的商船数目。”
沈毅指着纸上的数据,开口道:“其中,被劫掠次数最多的,正是临海的王家,十年时间,先后被倭寇劫掠了上百艘船的货物。”
李穆把这几张纸接了过去,看了一遍之后,问道:“这说明王家没问题?”
“不……”
沈毅沉声道:“这王家,问题大了。”
“世子您想一想,王家十年以来损失惨重,现在……”
“却成了临海,乃至于整个台州府的首富!”
他看向李穆,问道:“世子调得动临海卫么?”
李穆犹豫了一下,点头道:“应该可以……”
沈毅看了看李穆,开口道:“虽然没有切实的证据,但是王家已经足够令人怀疑了,世子愿意冒险一试么?”
李穆咧嘴一笑。
“子恒你怎么说,我便怎么做。”
第四百一十五章 钓鱼!
李穆是个很干练的人。
下了决心之后,他立刻就派人去给城外的临海卫传令了。
临海卫,是驻扎在临海的一个卫所,一共有八百近九百兵丁,主事的是一个千户,姓凌。
凌千户收到了李穆的命令之后,并没有亲自动身去台州府城,而是只派了四五十个人,去府城听命。
因为李穆的手令上,就是这么写的。
而就在临海卫动弹的时候,另一边的李穆已经跟沈毅两个人,来到了台州知府衙门门口,亮出了自己的身份。
府衙的人很快核实了二人的身份,身为府尊的袁渊,慌慌张张的从后衙走了出来,一路小跑来到了李穆面前,对着李穆毕恭毕敬的行礼道:“下官台州知府袁渊,拜见世子!”
李穆淡淡的说道:“本官现在不是什么世子,而是奉朝廷诏命,巡视沿海防务的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