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沈毅的这个兄弟,是正儿八经的读书种子,科考天才。
他天才到什么程度呢?
当初沈毅靠着人情,才慢慢跟陆夫子处好关系,而沈恒进书院没多久,就靠天分内定了陆夫子学生的身份,只要他考中秀才,回去立刻就可以拜师。
按照陆夫子的说法,沈恒是有状元潜质的。
听到顾先生这么夸张,沈恒有些不太好意思的藏在了自家兄长身后,而沈毅则是微微一笑,开口道:“顾师夸奖了,还请顾师再辛苦辛苦,教教我这个兄弟。”
顾先生白了沈毅一眼,开口道:“他的生员名额板上钉钉,还要教什么?”
沈毅微笑道:“自然是教他考举人,考进士了。”
他看着顾先生,低眉道:“我家兄弟虽然天分很高,但是年纪不是很大,有些地方还需要多多打磨,就麻烦顾师了。”
顾老头看了看沈毅,突然打了个哈欠道:“当初教你,是因为赵治的推荐,那小子当初就是户部侍郎,现在更是户部尚书了,不得不给他一个面子。”
他看向沈毅,不屑的说道:“你小子又有什么面子?”
沈毅默默站了起来,对着顾先生长揖到地:“有劳顾师了。”
顾先生看着模样诚恳的沈毅,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微微摇头,起身把沈毅扶了起来,长叹了一口气:“罢了,吃了你小子那么多酒菜,也给你小子一个面子。”
沈毅面露喜色,笑道:“多谢顾师,等学生下次回建康之后,一定跟顾师好好喝一顿酒!”
他又回头对沈恒说道:“来,给顾师磕两个头。”
沈恒很听话,就要过来磕头,被顾老头摆手拒绝道:“莫要如此,你要是磕这个头,老头便不教了!”
沈恒面带为难之色。
沈毅对着他摇了摇头,示意不用跪了,于是沈恒老老实实的垂手站在一边,不说话了。
顾老头颇有些感慨的说道:“你这个兄弟,还真听你的话。”
“没办法。”
沈毅神态坦然:“母亲走的早,前些年父亲也不在我们身边,只能我们兄弟俩住在一起,有时候难免受人欺负,只有兄弟齐心,日子才能好过一些。”
顾老头看着沈毅,又问道:“你刚才说你下次回建康,你小子不是刚回来没多久么?怎么,又要回老家再成一次婚?”
沈毅微笑摇头:“顾师,我明天就要动身去台州府出公差了。”
“今天来找你,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
他看着顾老头,犹豫了一下之后,问道:“顾师您,应该是台州府人罢?”
沈毅曾经打听过一些关于顾老头的事情,只是这老头自己从来不说,沈毅也只能知道一些模糊的消息,比如说知道他人浙江人。
顾老头虽然离乡多年,口音也变得有些像是建康口音,但是方言难改,有时候会冒出一两句台州府方言,相处时间久了,沈毅也就能猜出来他的故乡了。
听到台州府这三个字,顾老头先是微微皱眉,然后深呼吸了一口气,问道:“你去那里做甚?”
沈毅微笑道:“出公差。”
他看着顾先生,又笑了笑:“说不定,能帮着顾师找找家里人。”
顾先生抬头看向沈毅,缓缓说道:“你方才可以以此为条件,逼我教授你这个兄弟。”
沈毅摇头道:“君子待人以诚,小人待人以利。”
顾老头呵呵一笑:“这么说,你是君子了?”
沈毅再一次摇头,笑道:“学生跟这句话说的恰好相反,学生是待君子以诚,待小人以利。”
顾老头看了看沈毅身后的沈恒,开口道:“小子,你先退一退,我跟你哥有几句话说。”
沈恒立刻拱了拱手,退后了十几步。
沈恒走远至于,顾老头面色变得严肃起来,开口道:“你去台州,是与倭寇有关罢?”
沈毅眨了眨眼睛,苦笑道:“这么明显么?”
“老头子认得字。”
顾老头闷声道:“而且也会看邸报,今年年初邸报上那篇关于倭寇的文章,分明是出自你的手笔。”
“你身为邸报司的司正,本应当常驻建康,这个时候突然出公差去台州,用屁股想也知道与此相关。”
沈毅揉了揉脑袋,语气有些无奈:“顾师这话一说,我都要犹豫要不要去台州了。”
“去自然是要去的。”
顾先生缓缓说道:“台州首富王家,跟倭寇有不清不楚的关系,你小子去了台州,可以查一查这家人。”
沈毅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顾老头,问道:“这家人跟顾师有仇?”
“少胡说八道。”
顾老头深呼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是真是假,你一查便知。”
“好。”
沈毅对着老头笑了笑,开口道:“我一定去查查这家人。”
……
在大义坊待了一下午之后,沈毅把沈恒丢在了大义坊,而他自己则是在建康城里逛了一个下午,采买了一些这一次出门需要用上的东西。
到了傍晚的时候,他让人把东西送回沈宅,而他自己则是去了一趟赵家,见了赵昌平一面。
主要是跟赵师伯打个招呼,免得突然离开建康,这位地官尚书不高兴。
终于,一天时间过去,到了晚上的时候沈毅才回到了家里,陪着媳妇说了一晚上的话。
主要是告诉陆若溪,他明天就要动身离开建康了。
陆若溪这会儿刚怀孕不是太久,心里正有些空落落的,知道沈毅要走,她直接趴在床上,啜泣不止。
沈老爷用尽了浑身解数,哄了半天,才把自家夫人哄好,并且承诺自己很快就会回来探亲。
毕竟台州府距离建康不算太远,只要不被什么大事绊住手脚,隔几个月回来一趟不是什么难事。
因为哄了一晚上媳妇儿,第二天一早上沈毅起床之后,精神就有好些不太好,洗漱之后,沈毅先是去见了沈章一面,告诉老父亲自己要暂离建康的消息。
知道沈毅是出公差之后,沈章就没有在说什么了。
就这样,沈毅一一告别家人,然后带着自己的印信文书,骑上他的枣红马,一路朝着建康东门奔去。
而此时在建康城门口,一身黑衣的世子殿下,已经等候许久。
见沈毅骑马过来,这位世子殿下跳下马车,等沈毅下马之后,他便伸手拉住了沈毅的衣袖,满脸都是笑容。
“可算是等到你了。”
世子殿下笑容爽朗:“快走罢,再不走就要中午了。”
沈毅被拉着上了马车。
等到马车缓缓开动的时候,马车里的沈老爷才从车帘里探出头,回望了一眼身后的建康城,然后又把头缩了回去。
李穆见状,笑着问道:“怎么?子恒舍不得建康了?”
沈毅摇头,目光则是看向台州方向,他缓缓说道:“只是想起一首小时候听过的零散唱词。”
沈老爷来了兴致,咿咿呀呀的开始小声哼唱。
“看前方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冲上前去……”
第四百一十三章 倭寇猖獗
台州府府治临海县,距离建康整整一千里路。
沈毅一行人是坐马车前往,赶路的速度比骑马慢上很多,每天差不多也就走个一百来里路,等到一行人来到台州府临海县城门口的时候,已经是九天之后的上午了。
这会儿,原本近五十人的队伍,只剩下了四个人,大部分人都分批进了临海县以及台州府的其他各县,还有一些人被派到了更远的地方,比如说广州府。
剩下的四个人,就是沈毅与李穆二人,还有两个贴身保护的晋王府家将。
四个人都是便衣,并没有亮明身份,一路赶路已经非常疲惫,进了城之后便在县城里找了个客店歇脚。
洗漱一番,又睡了个午觉,到了傍晚时分,两个人才养足了精神,在客店里叫了一桌酒菜,一边吃饭一边谈事情。
这会儿,两个家将就在门口守着,两个人的谈话,基本上不会被任何人听去。
世子殿下这会儿敬了沈毅一杯,仰头饮下之后,摇头晃脑的说道:“这吴语真是难懂,进了城之后,没有几句话听得明白的。”
沈毅微笑道:“明日里,我便给兄长找个本地的向导,这样就沟通无碍了。”
两个人没有表明身份,因此一路上都以兄弟相称。
李穆一愣,随即哑然一笑:“差点忘了,子恒你是半个地主了。”
台州府的邸报司,在两个多月前就已经办了起来,在这里主事的是邸报司情报处四组的组长郑虎。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邸报司在台州府多少积攒了一些势力,别的不说,找几个本地人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我哪里算是什么地主?”
沈毅微笑道:“此地距离建康足有千里之遥,地方上的势力盘根错节,外部力量短时间内很难渗透进去,本来我想着我自己先进城看一看,兄长你在外面观望观望,不曾想兄长同我一起进来了。”
“这要是给人家发觉了,咱们兄弟恐怕都出不去这台州府。”
李穆微微一笑,开口道:“放心,有为兄在,一定保你安全。”
见他自信的模样,沈毅也稍稍放下了心。
不管怎么样,有这位世子殿下在,自己的生命安全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两个人喝了几口酒之后,李穆这才看向沈毅,开口道:“说起来,子恒你还没有跟我说,咱们为什么要头一个到台州府?”
李穆有些好奇:“因为台州府有大鱼?”
沈毅微微摇头。开口道:“兄长,沿海诸州府之中,邸报司已经拿到了不少地方大家族通倭的实际证据,但是独独这倭患严重的台州府,年年有倭寇进犯,但是邸报司在这里活动了两个多月,硬是一点切实的证据都没有拿到手。”
“处理这些地方上的大家族,最重要的是不能打草惊蛇,因此要从最难啃的地方入手。”
李穆伸手给沈毅倒了杯酒,笑着问道:“那应该怎么入手?”
“我不知道。”
沈毅微微摇头道:“正因为没有什么头绪,所以才要先到这台州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