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皇亲政之后的第一场科考,录取的进士,多半会成为后续新朝的中坚力量!
由不得朝廷不重视!
因为考场还没有开场,五个人只能在门口等着,五个人里,作为当事人的沈毅情绪还算平稳,但是向来吊儿郎当的沈陵,这会儿却颇为激动。
他站在春闱考场门口,拉着沈毅的袖子,手都在不由自主的发抖!
“老七。”
沈陵努力咽下去一口口水。
沈毅这会儿正在想昨天顾先生指导他的那篇策论,听到了沈陵的话之后,才回过神来,对着沈陵笑道:“怎么了三哥?”
“这是……会试考场啊!”
沈老三深呼吸了好几口气,才勉强平复下心情,他扭头看向沈毅,低声道:“咱们家往上数五代,只有曾祖一个进士,就是曾祖这么一个进士,让沈家兴盛了三代人,直到我父亲这一代,家道才算中落……”
他看向沈毅,喃喃道:“如今,老七你也要考会试,考殿试了……”
“你若是中了进士,说不定会超过曾祖当年的官职,将来,咱们沈家在江都,也能成为范家那样的大家族……”
这个时代,朝廷里一个文官对于地方上宗族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有些文官老爷在建康城里看起来吭哧瘪肚的不起眼,甚至会立一个两袖清风的清流人设,但只要查一查他故乡的宗族,说不定就能查到千顷地乃至于万顷地!
比如说范侍郎。
他在建康做官的同时,也让范家在江都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此时范家已经成为了江都数一数二的大家族!
沈毅的曾祖也是如此。
沈毅的这位曾祖,当年官居吏部考功司员外郎,虽然品级不高,但是实权极重,让江都沈家着实繁荣了一段时间。
沈毅拉着沈陵的衣袖,笑着说道:“三哥放心,别的不敢说,咱们沈家将来一定会超过范家的。”
范家,不能说是沈毅的仇人,此时已经成为了沈毅的一个人生目标。
老实说,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原本可以凭借后世的知识,在江都舒舒服服的当一个富家翁,不必像现在这么辛苦,而他之所以这么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的读书,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范家,因为范东成。
范家和范东成,给沈毅带来了生存上的威胁。
沈老三激动的两只眼睛都有着发红,他拉着沈毅的袖子,激动的说道:“沈家是在我们大房这里败落,希望七郎能把沈家再一次扛起来……”
这个时代的人,宗族羁绊很重,重到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脱身的地步。
沈徽如此,沈章如此,沈陵也是如此。
甚至就连崭新灵魂的沈毅,也多少有一些宗族牵绊。
他没有多说什么,拍了拍沈陵的手背,开口道:“三哥,沈家会在咱们这一代,重新兴旺起来的。”
沈毅这句话刚说完,就听到考场门口几声锣响,然后所有在考场门口等待的考生在第一时间动了起来,朝着考场涌去。
沈毅对着众人挥了挥手,微笑道:“好了诸位,我去考试了。”
“你们都回去罢。”
说罢,他提着考篮,扭头朝着考场走去。
大丫鬟青儿紧紧的盯着沈毅,看起来似乎比沈毅这个正主还要紧张。
她对着沈毅招手,大声呼唤。
“公子,按时吃饭,注意休息!”
第二百七十一章 考学与选妃
所谓会试考场,还有个正经的名字,叫做贡院。
会试算是科考最高层级的考试之一,而且是全国各地的举子进京赶考,自然会比乡试的规模隆重许多,沈毅在醴泉楼里曾经看到过一本记述会试的书册,数据虽然不准确,但是也有个大概。
南渡以前,陈国还是大一统王朝的时候,每一届会试的举人人数,应该在三千人左右,最多的一次有近四千人。
而南渡之后,祖宗留下来的江山只剩下了半个,相应的举人人数也就少了不少,六十年来一共有二十多次会试,最开始只剩下不到两千举人参考,而前一次的会试参考的举人人数,也重新回到了三千人。
不过录取率始终不是很高,大约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八左右,最多的一次也就录取了一成而已。
要知道,这些考生每一个都是举人老爷,都是从一层层科考里杀出来的举人老爷,在举人老爷里尚且不能十取其一,可见这会试的残酷程度!
今年的会试,考试人数也达到了三千人以上,贡院门口排起了漫长的队伍,分成好几排,然后分批进入贡院里,接受衙差的搜身。
虽然这会儿参考的考生,都是有身份的举人老爷了,但是在礼部的衙差面前,依然没有什么面子,衙差还是会粗暴的搜身,有时候还会要求考生脱衣服。
不过为了会试,为了殿试金榜题名,大家还是捏着鼻子忍了。
沈毅因为来的早,排在了队伍中段,从天不亮开始排队,一直到天光大亮,等到了他与前后的两个考生都混熟了的时候,才终于排到了他。
沈毅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科考经验,他很是平静的接受了衙差的搜身,验明身份之后,从衙差那里领到了自己的考牌。
考牌上写着他的房间号。
黄字二十七号。
沈毅拿着自己的号牌,在贡院里找了好半天,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考房,走进考房放下考篮之后,沈毅还是一如从前那样,简单收拾了一下考房里的卫生。
贡院的考房,与乡试考房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两块板子,不睡觉的时候一块板子用来当桌子,另一块板子用来当椅子,睡觉的时候把两块板子铺在一起,就成了一张小床。
依旧是要蜷缩着腿才能睡得下的小床,按照贡院的说法,这玩意叫大丈夫能屈能伸。
会试的考试流程,与乡试基本上类同。
都是考三场,三天一场,一共是九天时间。
甚至考试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分别,都是第一场帖经墨义或者试帖诗等等,第二场杂文,第三场策论。
毕竟文科考试,题目出来出去也就是这些而已,不会再有更多花样了。
只不过乡试的时候,与沈毅竞争的只是京畿的秀才们,而现在与沈毅竞争的,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举人老爷,或者说是这个时代的“学术精英”们!
这些学术精英,大多数都比沈毅年纪大,而且大多数都是自小读书,也就是说他们读的书只会比沈毅多,不会比沈毅少。
想要在这些“学术精英”里脱颖而出,那么就不能仅仅是会做题,更要做题做的出彩。
譬如说同样翻译解释一句圣人语录,想要进入两位主考官和十六位同考官的眼里,就必须要翻译的出彩,解释的合理,最好能够鹤立鸡群,推陈出新。
至于杂文策论之类的,就更是见仁见智了,作文嘛,每个人心中判断的标准都不尽相同。
沈毅把考房打扫了一遍之后,看了一眼贡院门口,这会儿考生还没有全部进入贡院,沈毅心里明白,这考试一时半会开始不了,便打了个哈欠,铺好床板之后,躺在床板上补觉了。
养精蓄锐,才能马到功成。
等到沈毅睁开眼睛的时候,却是他考房门口的衙差敲锣把他震醒的,这礼部的衙差弄醒沈毅之后,上下打量了沈毅一眼,笑道:“看了好几次春闱了,还是第一次有人在春闱上睡得如此香甜。”
沈毅擦了擦嘴角的口水,隔着窗户从衙差手里接过考题考卷以及稿纸,道了声谢。
他挤出了一个笑容。
“困的厉害,该睡就要睡。”
之所以从窗户拿考卷,而不是开门出去拿,是因为考房的门已经上锁了。
三天之内,沈毅没有交卷之前,是出不去的。
这衙差发完考卷之后,对着沈毅呵呵一笑。
“祝小老爷高中,金榜题名。”
沈毅放好稿纸,道了声谢。
“多谢差大哥吉言……”
……
就在沈老爷被锁在贡院里参加考试的时候,宫里那位与沈毅同年的皇帝陛下,也在经历他人生中的一次考试。
这会儿,这位皇帝陛下,正在坤德宫礼,老老实实的垂手坐在自家母亲面前,面色恭谨,完全没有九五之尊的模样。
因为在他面前坐着的,正是他的嫡母兼亲母孙太后!
孙太后坐在软榻上,把手中已经喝了一杯的茶水放回了手边,然后她静静的看着小皇帝,开口道:“皇儿,去岁年节之前,你应承过母后,说今年一定选妃立后。”
太后娘娘微微有些生气:“现在都要进三月了,哀家给你找的姑娘没有十个也有二十个了,便一个都不向你的心?”
小皇帝尴尬一笑,开口道:“娘,孩儿最近有不少事情要做,实在是没功夫去弄选妃大婚的事情,这样罢,等孩儿忙过了这阵,下半年再择贤立后如何?”
孙太后皱眉,问道:“皇儿在忙什么?”
提起这个话题,小皇帝立刻话多了起来,他开口道:“回母后,今年年初儿臣辞了两个宰相,以至于现在中书省每天送到德庆殿的文书更多,比起从前之多了近三成,儿子每天忙的焦头烂额……”
说到这里,皇帝苦笑了一声,开口道:“再有,今天就是会试春闱的日子,儿臣即将有亲政之后的第一批进士了……”
“这些事情,怎么样也要下半年才能做完,而且……”
小皇帝四下看了一眼,坤德宫的宫人立刻会意,都躬身退下了。
小皇帝深呼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而且母后,近来北边越来越不安分了,一个弄不好,两淮就要再起战事,儿臣不得不把精力放在朝堂上……”
“你说的这些事……”
孙太后微微低眉道:“哪有一件比得上立后选妃?”
“你是咱们李家皇帝!”
孙太后教导到:“你坐在这个位置上,最大的目的不是别的,而是要延续李家血脉,以保证我大陈江山永固!”
孙太后年轻的面孔上,充满了坚定。
“你尽快娶妻,给朝廷,给咱们李家生一个国本出来!”
第二百七十二章 亲亲!
很多人会对皇帝这个职业的“职责”产生一些误会,以为皇帝的职责是让百姓安居乐业,是让朝廷安定和谐,是让海晏河清,天下大治。
其实都不是。
古往今来所有皇帝,绝大多数皇帝的目的,最大的职责就是维护自身统治延续,让自家的国祚尽可能久的传承下去。
之所以治国育民,之所以戡乱救灾,都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