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陵独特的大嗓门传来:“府试发案了!”
第一百章 家道中落
沈三郎沈陵,一直对沈毅的科考很上心。
倒不完全因为是兄友弟恭,更多的是因为家族利益。
因为沈家的趋势走向很不好。
沈家的上一代人,也就是沈毅的父辈,一共有四个兄弟,四个兄弟当中,老大沈徽科考几十年,才勉强中了举人,中举人之后在家里又闲了好些年,最后花了大钱,补到了一个县丞,在官场辛苦多年,才在前几年坐到了县令的位置上。
不过因为举人的身份先天不足,再加上沈徽也上了年纪,这个县令的官职也就到头了。
沈家早年也是江都的大家族,祖上曾经出过两三个进士,到了沈徽这一代,就有点没落了。
这个时代,家里的产业大部分都会分给嫡长子,沈毅的大伯沈徽继承了沈家祖辈几乎所有的产业,如果沈徽能够安心守住这些家业,那么即便不出去做官,最起码沈陵这一辈子可以守着家里的田产衣食无忧。
可偏偏沈徽这人是个官迷,早年为了补官,到处花钱托人走关系,想要补个县令的缺,因为太过“官迷”,沈徽走了不少弯路,也被不少人坑过,到最后仅仅是补了个县丞,却已经把沈家的家产花了个七七八八。
这份买卖,显然是不合适的。
因为沈徽至今也只是一个县令,而且是小县的县令,除非拼了命的去搜刮,不然很难把钱贪回来。
然而事实上,影视剧里那种刮地三尺的去搜刮,现实里是很难存在的,除非你在朝廷里的关系硬到了极点,完全不怕别人举发,才能是那么个贪法。
可真正在朝廷里有什么大关系的人,也不屑于会在一个县城里找钱。
而从沈徽目前投入的“成本”来看,他去当县令这个营生肯定是亏了的。
沈家第一代中,沈毅的二伯早早的生病过世,老人家一个女儿两个儿子,过世之后两个儿子就投奔已经嫁人的大姐去了,多年不在江都。
三伯早年去北齐做生意,后来好像是生意做大了,回来了一趟,悄摸摸的带着一家老小去了北齐,一去就是十几年没有回来。
因为这件事情,老大沈徽大发雷霆,说老三是个数典忘祖的叛逆,甚至还要把老三从族谱上抹了去,不过这件事最终没有能做成,毕竟亲兄弟,没有狠下心。
这十几年时间,沈徽对外提起自己的兄弟时,都声称老二老三已经病死。
撇开老二老三家里不提,老大沈徽一共有两个儿子,老三沈陵留守在江都,老大叫沈嗣,一直跟在沈徽身边,也就是在沈徽任职的那个县城里做事情。
偏偏沈徽的两个儿子,沈嗣与沈陵,都没有什么读书天分,沈陵考过几次科考,连童生试都没有过,现在干脆已经放弃科考了。
纵观沈家的第二代人,目前也就只有沈毅沈恒两兄弟,有希望通过科考来完成阶层跃迁,其他人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什么潜力。
也就是说,如果沈毅兄弟俩走不通科考这条路,按照这个时代的逻辑来说,沈家将会在沈陵这一代家道中落。
等再到下一代人,沈家可能连寒门都算不上,会被踢出“士族”这个阶层。
对于这种情况,沈陵心里自然是着急的,但是他实在也没有什么心思读书,后来沈毅展现了一些读书的天分,他就一门心思的把家里希望,寄托在了沈毅身上。
毕竟如果沈毅科考顺利,不要说是中进士,就算是中举人,沈家也可以保持住士族的身份,不至于迅速衰退下去。
听到了沈陵的叫门声之后,沈毅懒洋洋的从床上爬了起来,慢悠悠的穿好衣服。
今天是府试发案的日子,但是对于沈毅来说,却没有那么重要,毕竟他已经提前十天左右,得知了府试的结果。
府试嘛,只要不是案首,其他的名次并不怎么要紧,毕竟都只是院试的考试资格嘛。
至于案首……
沈毅清楚,凭借他目前的学问,取中府试并不难,但是想要中案首就太难太难了。
早知道,江都乃是大陈有数的富庶之地,同时也是京畿重城,从当年甘泉书院能够一届出七个进士就可以看得出来,江都的科考很“卷”。
一般能在江都府中案首的,中举人都不是什么问题,而且大多数能中进士。
沈毅目前的学问,还做不到这种地步,况且如果他真的中了案首,那么也不用等到今天,陆夫子当天就会跟他明说了。
起床之后,沈毅用盐清洁了一番牙齿,然后将嘴里的粗盐呸了出去,用清水好好洗了个脸。
“等到了建康,非得找几个匠人把牙刷弄出来不可,挣不挣钱都不要紧……”
想到牙刷,沈毅眼珠子转了转,又想到了牙膏。
不过牙刷这东西好弄,牙膏是什么成分他还真不清楚,就算一点一点去尝试,估计没有个几年时间也很难搞出来。
他微微摇头,用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水珠,大踏步走向自家院门,打开院门之后,对着外面站着的沈陵咧嘴一笑:“三兄,这么早啊?”
沈陵瞪了沈毅一眼,没好气的说道:“你没事闩门干什么?我在门口敲半天都没人应。”
“不闩门怕被人偷嘛。”
沈毅笑了笑,开口道:“我一个人在这里住,不踏实。”
沈陵并没有迈进沈毅家里,而是拉着沈毅的衣袖,开口道:“好了好了,懒得跟你多说,府试发案了,与我一起去府衙门口看发案。”
沈毅微笑点头,问道:“三兄今天没有买团案?”
“太贵了!”
沈陵闷哼了一声:“今年府试团案,要七八十文钱,够买一袋粮食了,那些衙门里的人,真是黑了心。”
“上次买县试团案之后,就被你嫂子说了一顿,现在钱都在她那里,不给我用了,我也没有办法。”
沈毅哑然一笑。
上一次沈陵花钱买团案,的确有些不太理智。
毕竟又不是他沈三郎考试,也不是他们大房的人考试,那么豪爽的花几十文钱,当然会被老婆埋怨。
就这样,兄弟两个人一前一后,没过多久就到了府衙门口,这会儿发案已经有一会时间了,不过府衙门口还是很拥挤,还有一些人在人群里被人偷了钱,气的大嚷大叫。
沈陵拉着沈毅一起,兄弟俩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挤到了勉强可以看到团案的位置,沈陵站在前面,有些吃力的回头看了看沈毅,问道:“老七,你座号是多少来着?”
沈毅在他身后,看不了团案,当即回答道:“月字十一号。”
沈三郎抬头看去,团案上,案首是地字第三号。
而排第二的……
正是月字第十一号!
第一百零一章 沈家的新芽
“第二名!”
沈三郎又惊又喜,回头看了一眼沈毅,叫道:“兄弟,你第二名,第二名!”
跟在他后面的沈毅,这会儿也瞅到了团案,看到了自己的名词之后,他心里也是一喜,然后看着狂喜不已的三哥,微微咳嗽了一声:“三兄,这里人多,咱们先去个能说话的地方。”
说罢,他拉着沈陵往外走。
人群里,想要往里挤很难,但是出去的话相对就要容易一些,没过多久,兄弟俩就从人堆里挤出来了,这会儿沈陵脸上依旧带着笑容,他重重的拍了拍沈毅的肩膀,咧嘴一笑:“好小子,不声不响的,府试第二啊!”
沈毅脸上也带着笑容,但是还是颇为谦虚的说道:“不是案首,第二与末座没有什么区别。”
县案首与府案首,都是有一些小“特权”的,比如说县案首,到了府试的时候,府尊一般都会给个面子,不至于让县案首过不去府试。
府案首也是这个道理。
一般只要能拿到府案首,那就说明只要不出什么搭变故,秀才功名就已经是稳稳落袋!
沈陵白了自己兄弟一眼,没好气的说道:“瞧咱们江都府府试前五名,这几十年来还没有不中秀才的,你小子秀才功名稳了,还在这里卖乖!”
沈毅笑了笑,然后回头看了一眼身后被人们围住的团案。
这个成绩,是有些出乎他意料之外的。
因为他最近看过不少府试的文章,尤其是历代案首的文章,都比他现在写的杂文跟策论要好一些。
按照他自己的估计,他能够进府试前二十就已经很好了。
但是……陈府尊却点了他第二名。
能有这个成绩,一方面是他那个不随众的文章起了效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陈府尊有意为之。
虽然科举考试是糊名的,但是地方上的考试,府尊老爷想要改一改名次,再容易不过。
毕竟名次本来就是府尊定的。
想到这里,沈毅对着沈陵微微一笑。
“说不定,小弟就是江都几十年来唯一一个府试第二院试不中的人。”
沈毅说这句话,并不是谦虚。
因为他知道自己府试这么高的名词是取了巧的,而且他不是案首,没有考试特权,一个发挥不好,说不定真的就被刷下来了。
“胡说。”
沈陵回头瞪了沈毅一眼,笑骂了一句:“哪有这么说自己的?”
沈三郎语气笃定:“老七你府试能排第二,秀才功名一定是有的,乡试发挥的好一些,说不定明年这个时候再回江都,都已经是举人老爷了!”
说着话,兄弟两个人已经到了沈陵家附近,附近的邻居都认得沈陵,有些跟他关系不错的,见了面还会问声好,说一句三公子回来了。
每当有人向沈陵问好,沈三郎便微微抬起头,拉着沈毅咧嘴笑道:“今日府试发案,我家老七名列第二,只差一点,就被府尊点了案首!”
沈毅站在他身后,满脸尴尬。
到后来,沈毅实在是禁受不住了,干脆快走了几步,走在了沈陵前头,三两步进了沈陵家中。
沈三这才没了办法,快步跟在沈毅身后进了家门,走进家门之后,他还有些不高兴,对着沈毅埋怨道:“老七你走这么快干什么?”
“你是不知道。”
沈陵叫嚷道:“家门口这些人,明面上不说什么,天天在背后嚼咱们沈家的舌根,说什么我们沈家有人败家,还说为兄不学无术,说咱们家马上就要家道中落了!”
他眉开眼笑道:“今日老七你名列府试第二,终于给了这些长舌之人一个大大的嘴巴!”
“明日里,为兄要找到那些人,好生跟他们说道说道此事!”
听到沈陵这句话,沈毅回头,对着他笑了笑,开口道:“三兄,功成未必一定在科考上,你也不必太在意考学的事情,等小弟从建康回来,给你找点事做,不说别的,一定比考学有前途得多。”
沈陵有些狐疑的看了沈毅一眼,问道:“老七你不会又要让我去做生意罢?”
“这可不成,我爹知道了,一定会赶回江都,把我吊起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