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35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哦!”
  刘衍笑着说道:“今日这是怎么了,管屯官张耒刚走,你又来举荐耕地人才,你们都跟农事较上劲了?”
  王炆镇说道:“原来张千户也来过了。对了,大人可曾听说过番薯?天启年间,朝廷曾在陕西一带由官府推广种植过的,后来还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刘衍刚端起一杯热茶喝了一口,此时听到王炆镇的话,顿时一口喷了出来,直勾勾的看着王炆镇,说道:“今天这是怎么了,想什么来什么!”
  “大人知道?”
  “当然知道!”
  刘衍很是兴奋的说道:“你说的那个人才在哪?立即带来见我!”
  王炆镇说道:“就在门房内,属下这就去把他带来。”
  片刻之后,一个个子不高,长得黑黑瘦瘦的男子跟在王炆镇的身后走来,刘衍打量了一下,此人年纪大概在五十多岁的样子,一身破旧的棉衣,完全就是一副农户的打扮,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一个老农了。
  “启禀大人,此人名叫杜峰,是莱州那边的农户,早年间曾随船出海去过南洋赶海,在南洋的一个大岛屿上面,见过番薯!”
  “你去过南洋?”
  刘衍顿时来了精神,让王炆镇和那个叫杜峰的老农都坐下,又让仆人端来热茶和糕点,说道:“你详细说一说。”
  此时那个杜峰还非常紧张,毕竟自己五十多岁了,还是头一次见到刘衍这么大的官,紧张得只在椅子上挨了半个屁股,手边的热茶都不敢喝一口。
  “大、大人,小老、老是崇祯元、元年年……”
  刘衍哈哈一笑,说道:“不用紧张,本官并不是在审问你,而是有求于你,放心说就是了。”
  看到刘衍和蔼可亲,杜峰也放松了一些,说道:“启禀大人,小老是在崇祯元年随船去的零丁洋,也就是南洋,当时是在船上做苦力。”
  “后来海船到了南面的吕宋,据说哪里盛产黄金,所以小老等人便在一处叫做小吕宋的城市落脚,在哪里生活了两年。这两年可真是苦,金子没挖到,还被那里的佛郎机人欺负的不行!”
  刘衍点了点头,吕宋就是后世的菲律宾,主要指马尼拉及其附近一带。宋元以来,中国商船常到此贸易。大明洪武年间以来,中国福建居民到此地者甚多。
  自1571年,其地为西班牙,也就是此时所说的佛郎机国所侵占。
  “……小老就是在小吕宋城外的农田中,见到了番薯,还吃过,甘甜可口,很好吃的。”
  “那边的番薯产量如何?”
  这是刘衍最关心的问题,大明之前在西北推广的番薯秧苗是早年间传入的,基本上是没经过培育的,就是不知道吕宋那边的番薯秧苗如何了。
  “产量很高!”
  杜峰说道:“在小吕宋那边,番薯一年可以两熟,一年的亩产可达将近三千斤左右。”
  刘衍顿时喜出望外,虽然与后世动不动就五、六千斤的亩产比不了,可是已经比现在的小麦产量高太多了,完全可以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
  于是刘衍说道:“本官,如果说本官为你准备一条海船,再配备船工等人,另外再配一队官兵保护你,让你再去吕宋一趟,为本官寻找高产的番薯秧苗,你可敢去?”
  杜峰顿时愣住了,苦笑着说道:“大人啊,小老已经五十多岁了,黄土都埋到脖子了,现在再泛舟出海,去那万里之外的番邦,这不是要小老的命吗?”
  刘衍说道:“本官知道此行艰难,但是也不会让你白去一趟。只要你答应去找,本官不但派人保护你的安全,送你过去,你只要做向导,并且故地重游去找东西就好。另外还会给你一千两银子作为奖赏,只要你答应,现在本官就可以先支付二百两银子作为定金,如何?”
  杜峰开始还满脸不愿意,可是听到有一千两银子的巨款可拿,顿时就纠结了起来,片刻之后便咬着牙说道:“小老这一辈子都没见过一百两银子,更不用说一千两了。好!小老就拼一把,帮大人去找高产的番薯秧苗!”
  “好!”
  刘衍说道:“你现在灵山卫城内住下,等到本官派人去王家庄百户所那边准备船只、招募人手,一切准备好了之后,便派人送你过去。”
  “另外,此番出海,本官也不会规定具体的时限,只要你能完成任务,不管是一年、五年还是十年,本官的承诺都是有效的。”
  随后刘衍便命人取来二百两银子交给杜峰,看到如此多的银子,杜峰几乎拿不住托盘,激动得老泪纵横,直接跪下来不断的磕头。
  刘衍随后将招募人手、准备海船的事情交给王炆镇,并且让王炆镇好好安顿杜峰。
  “呵呵,大人放心,属下一定将此事办的漂亮。”
  “嗯,王同知办事,本官是非常放心的。”
  送走了王炆镇和杜峰,刘衍心情大好,虽然寻找番薯秧苗的事情还没成行,但毕竟已经有了希望。
  随后刘衍思索着,自己的根基在王家庄各处,现在灵山卫这边已经步入正轨了,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回王家庄各处巡视一番了。


第二百零五章 商会
  数日后,在冰冷的寒风中,一支铁甲马队正行进在官道上,朝着王家庄百户所的方向赶去。
  刘衍身披一件黑色大氅,身旁跟着骑兵营千总许铭、亲卫营千总苗绍,三人身后便是由骑兵营将士、亲卫营夜不收组成的大队人马。
  “大人前面就是王家庄了,咱们的陈千总应该已经到那里等候了。”
  刘衍点了点头。
  几天前,王炆镇派出了十几个精干手下,带着杜峰前往王家庄,然后王炆镇花重金买下了一艘八百料的海船,雇佣了十几个老海狼,又召集了自己原来的十个家丁作为护卫,与杜峰一起泛舟出海了。
  处理完这件事情,刘衍便率部来到王家庄,准备视察这边的各项产业。
  王家庄外,防守官陈勋带着升任王家庄管队官的魏汉在堡外等候着。
  自从陈勋外放驻守夏河寨前千户所以后,便让左总百总魏汉驻守王家庄及大盘堡,命右总百总郭铭绪率部驻守古镇巡检司,以及铁撅山的铁料场。
  没等多久,刘衍与许铭、苗绍便率部抵达这里,众人一阵寒暄过后,便进入王家庄内。刘衍拒绝了陈勋的邀请,并没有去百户官厅歇脚,而是直接前往火器督造处视察。
  在谭晓大、赵昚、崔明源的陪同下,众人先后视察了鸟铳、火炮、震天雷的制造情况。
  目前火器督造处每个月的产量已经非常可观,可以打造一千一百杆鸟铳,虎尊炮、佛郎机炮、火箭炮车这些火炮十五门,至于震天雷的产量更是可以达到两千颗,定装弹五万枚!
  可以说,现在的火器督造处已经被打造成一个巨大的兵工厂,这样的产量即便是京师的兵仗局,也不一定有如此精良的产量。
  “按照目前的产量,在春耕之前,属下便可以为全军将士提供足量的火器装备。各营装备完毕之后,属下将继续全力生产,尽快将灵山卫以及各处千户所的武库装满。”
  “很好!”
  随后刘衍率队辞别了谭晓大、赵昚、崔明源三人,来到距离这里不远的兵甲督造处。
  徐乐已经早早的等在了门口,见到刘衍之后急忙行礼。
  “呵呵,走吧,这里太冷了,咱们就去说。”
  众人进入兵甲督造处内,只见这里热火朝天,铠甲坊、兵刃坊先后看了一遍。
  现在兵甲督造处的产量也大幅提升了,每月可以打造铠甲一千两百副,长枪三千杆,刀盾一千五百副。
  “大人,算上之前积攒的铠甲,以及在巨鹿之战中缴获、并且改造过的铠甲,现在各营需要装备的铠甲还缺少将近三千副,属下已经调集人手,争取在两个月内全部打造完毕。”
  长枪和刀盾已经足够用了,甚至现在灵山卫的武库内还有不少存量,所以徐乐便将兵刃坊的工匠调集一部分到铠甲坊内,以便尽快增加铠甲的产量。
  “如此最好!”
  现在火器督造处和兵甲督造处的占地面积很大,刘衍下令将周边的不少房屋都收购下来,同时还从其余的几个卫所、州县高价招募了不少的工匠。
  兵甲督造处的工匠已经有八百五十多人,而火器督造处的工匠更是达到了一千两百多人,现在的王家庄已经便成了一座巨大的兵工厂,成为刘衍最为重要的后方基地。
  随后刘衍赞扬了徐乐等所有工匠的辛勤劳动成绩,然后对陈勋说道:“这个月,火器督造处和兵甲督造处的所有人,都发放双倍的工钱,具体的计划报上来,本官让钱粮官岳千户尽快批下来。”
  “属下遵命。”
  “谢大人!”
  看完了军工基地的情况,刘衍带着众人来到了万福油坊。
  刘衍前往灵山卫之后,曾经派人来接王靖一同过去,万福油坊这边交给可靠之人看着就行了。
  可是王靖却不愿意,万福油坊是自己的心血,现在王靖觉得自己还有干劲,自然不愿意就此养老。
  万福油坊外,大批的铁骑将士警戒着,许铭、苗绍、陈勋、魏汉几人就站在门口聊天。刘衍则是进入后院,与王靖拉着家常。
  “芸娘怎么样了?”
  “老泰山放心,芸娘很好,每日由尚善、若水二人亲自照料,她们三人很是融洽。”
  “呵呵,那就好。”
  王靖如今已经是整个夏河寨前千户所的首富了,在刘衍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有肥皂工坊这个稳定的大客户,万福油坊先后在古镇巡检司、夏河寨前千户所,甚至是灵山卫城内开了好几家工坊,生意已经做得非常大了。
  此外,王靖也将粮铺生意做大了,在各处也都开了铺面,粮食生意也一点不比万福油坊小。
  如今刘衍麾下有九千多新军将士,各处的军屯也还没有成气候,能够收上来的军粮还不多,所以刘衍便将军粮的采购商定为王靖这边,也让王靖很是赚了大笔的银子。
  由此,王靖已经成为灵山卫最大的粮油商,隐隐成为夏河寨前千户所各处商贾的领袖。
  二人说了一会儿家常,刘衍说道:“泰山,我见泰山的生意做得已经很大了,所以我想泰山可以再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王靖笑着说道:“没问题,贤婿说吧,不管是出力还是出银子,老夫都没有二话。”
  刘衍说道:“不需要花银子。是这样的,如今泰山在灵山卫的商贾中威望很大,可以说是一言九鼎。所以我想让泰山成立一个商会,将灵山卫各处的商贾整合起来。”
  “商会?”
  王靖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贤婿是说让老夫拉着灵山卫的商贾,一起结社吧?”
  “正是。”
  刘衍笑着说道:“这个商会,也可以说是商社,其实就是一个协调各方商贾的组织,有事情大家一起坐下来商量。对外可以维持市面的稳定,平抑物价、打击奸商、扶持小商贾、赈济百姓等等。对内则支持要在一些事情上支持我,帮我造些声势。”
  王靖笑着拍手,说道:“老夫明白了,这个商会的提议我看很好,好,我知道了,这两日我便开始着手办此事,就先从夏河寨前千户所的商贾开始。”
  刘衍笑着说道:“那就有劳泰山了。”
  王靖想了一下,问道:“那关于这个商会,贤婿有什么具体要求吗?”
  “倒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有一点:凡是要加入商会的商贾,要缴纳一定的入会费,按照该商贾财力的百分之五计算,每月缴纳一次。”
  “什么?”
  王靖这下不理解了,问道:“如此,谁还会入商会?像是江南的那些豪商,西北的晋商,他们也成立过类似的商社,可是都没有听说过还要缴纳费用啊?”
  刘衍解释道:“泰山,这些会费不会让那些商贾白交的。凡是入了商会的商贾,便有特权和好处,具体如下:”
  “一,入会商贾在经营上遇到困难时,商会会组织力量予以支持,帮其渡过难关。”
  “二,入会商贾遭到别处其他商贾的打压时,商会所有的成员会群起攻之,可以说商会的所有成员都是攻守同盟。”
  “三,凡是入会的商贾,都可以得到我灵山卫的官方订单,根据具体的需要,以及各商贾的经营范围,多少会有所不同,但是肯定会得到我的照顾和庇护。”
  王靖听完之后便笑着说道:“哈哈,贤婿真是大才,如此有这三点,那些商贾定然会趋之若鹜的,老夫组织这个商会,肯定会非常顺利。”
  “只是,这每月收上来的会费怎么办?是由老夫只配,还是怎么办?”
  其实成立商会这件事,是刘衍扩张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商会来收取会费,其实就是后世经营税的另一个说法。刘衍准备通过这种形式,让自己治下的商贾习惯纳税,从而为自己扩充收入来源。
  将来,刘衍还会征收所得税、商税等税种,将一切不纳税的特权阶层全部拉下马,成为自己治下稳定的纳税群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1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5/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