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23节
小说作者:东仙轩辕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5:22
  “如果我军继续坚守在这里,一旦我军全部败亡,我等死不足惜,反倒让高起潜那样的阉货继续逍遥法外,岂不让人愤慨!”
  此时刘衍已经开始骂街了,卢象升微微皱眉,却也没有说什么。
  虎大威和杨国柱此刻也都坐不住了,纷纷附和起来。
  卢象升见状神色变了变,虽然自己已经有了以死报国之志,可是军中数千将士却不能陪着自己殉葬,否则就是强人所难了。
  于是卢象升说道:“如果我军突围撤走,清军肯定会展开追击的,那样我军一样会全军覆没,如何是好?”
  说完,卢象升便看向了刘衍,经过巨鹿之战的交锋,刘衍虽然是众人之中官职最低的,可是夏河寨新军的强悍,刘衍指挥大战也有过人之处,所以卢象升此时也将刘衍当成了自己的得力干将,直接询问了起来。
  刘衍早就成竹在胸,此刻抱拳说道:“启禀督臣,清军各旗经过连日的激战,特别是今日一整天的残酷血战之后,肯定也是伤亡惨重,以属下之见,清军即便人数更多,可是以清军的人口来算,到了今日也已经是伤筋动骨了。”
  随后刘衍指着中军大帐内的一幅舆图,对卢象升和杨国柱、虎大威说道:“所以我军明日严阵以待,如果清军没有继续进攻,那便是已经没有再战之力,清军那边也要休整养伤。我军正好可以趁机休整一天,然后趁机从西渡河撤退。”
  此时杨国柱与虎大威对视一眼,都认为刘衍所言很有道理,今日血战,明军各部伤亡惨重,可以说今日一天的伤亡人数,已经超过过去几天的总和了!
  以明军这么惨烈的伤亡,清军的真正伤亡数字,肯定是明军的两倍,甚至更多!
  虎大威大声说道:“有道理!我看,明日清军多半是无力再战的!”
  杨国柱也是沉吟说道:“确实,以清军的兵力来看,虽然这里有数万人马,可这已经是整个清国的主力大军了,今日一天的伤亡,肯定已经让清军那边的一众奴酋承受不起,明日定然不会再攻了。”
  卢象升见状也是点了点头,按照道理来说,清军明日应该是不会再打了,己方至少是有一天的休整时间的。
  可是……
  卢象升问道:“可是如果我军明日就撤走呢?”
  说完,卢象升便又否定了自己,经过一连番的激战,明军各部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了,必须要休整一下,否则不管清军是否追击,撤退都将会演变为一场溃败。
  刘衍说道:“督臣明鉴!我军明日严阵以待休整一天,后天凌晨时分,以我夏河寨新军为前锋率先渡河,在西岸设立防线,掩护督臣和两位军门撤退!”
  卢象升思索了一下,便同意下来,说道:“如此最好。”
  此时杨国柱说道:“刘将军,那我军渡河之后,向哪里撤走?”
  刘衍思索着一下,说道:“末将以为,我军在向西渡过蒿水河之后,应该立即向北进入真定府,而后经保定府方向撤回京师一带。”
  “这条路最为稳妥,高起潜虽然拒不救援我军,可是其部却在北面,至少可以让可能展开追击的清军有所忌惮。”
  刘衍说完,虎大威便站了出来,抱拳大声说道:“督臣,下令吧!”
  杨国柱此时也站了起来,抱拳说道:“督臣,属下愿率部断后,请督臣下令!”
  卢象升见三人都下定决心,便大声说道:“好!明日各部加强戒备,在营中休整一日,后天黎明时分,全军向西渡过蒿水河,撤退!”


第一百八十八章 突围
  次日清晨,这一日天空中没有阳光,从日出开始便是狂风大作。明军营地内,冒着刺骨的寒风,一大早,明军各部的将士们又出来打扫战场,虽然地上散落的清军尸体众多,众人却没有丝毫的喜悦之意。军中兄弟伤亡惨重不说,援军也久久不至,明军将来何去何从,连上官们都是茫然惶恐,更不要说那些普通的士兵了。
  明军各部将士只是盲目的收整尸体,收缴地上的兵器旗号,远处的清军营地也没有动静,连散落在外的哨骑都非常少,可见昨天的血战也让清军吃不消了。
  各营负责自己的阵地收拾,在夏河寨新军阵地上,浓厚的血腥味还没有消去,看着遍地干硬的清军尸体,还有到处零碎的手脚残肢,几道土墙壕沟前似被鲜血浸透了,夏河寨新军们仍是沉默地收拾。他们将散落地上的兵器旗号收好,将清军尸体堆成一堆,剥下他们盔甲后,又将他们首级砍下。
  一群一群的明军将士围着尸堆砍脑袋,场面虽然血腥,但是却没有人畏惧,众将士心中反而异常的畅快。刘衍此时在寒风中站着,一动不动,静静的看着部下将士们。在刘衍的身后,一众将官同样肃立不动。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镇抚官荀景云过来向刘衍禀报:“大人,共统计奴贼首级三千一百五十六颗,缴获盔甲五千二百七十二副,缴获银两五万七千五百四十二两,此外缴获奴贼刀枪旗号……”
  刘衍静静地听着荀景云禀报,连上昨日,还有前些天的战绩,便是以上在巨鹿斩获的清军首级数目,其中一大半是清军披甲兵。他们身上的盔甲,便成为刘衍的战利品。如此算来,刘衍出战以来,己经从清军手中缴获盔甲六千多副,斩首数目超过四千。
  清军的那些鞑子兵手脚都不算干净,普遍都有私藏银两的习惯,他们在大明各地掳获之后,每人身上至少都私藏十几、二十两银子,搜了他们的尸体之后,这些银子便归夏河寨新军所有了。
  刘衍点了点头,说道:“将这些首级和缴获全部封存,由各部辎重将士保管。”
  “是!”
  当日宣大、山东军将士都在抓紧时间休息整编,经过整编后,刘衍依旧保持骑兵总的独立建制,其余各总则是每两总暂时合并行动:陈勋的前总、王越的后总合并,以陈勋为主、王越为辅;张义的左总、汪博的右总合并,以张义为主、汪博为辅;苗绍的亲卫总和沈拓的中总合并,以苗绍为主、沈拓为辅。
  这一轮的合并当然只是临时性的,主要是为了保证夏河寨新军各部的满员建制,便于作战,等到各部兵力得到补充之后,自然会恢复原来各总的独立性。
  如今宣府镇参将张岩已经战死,其部下也作了鸟兽散,这些天基本上全部加入到了杨国柱的正兵营之中。
  与此同时杨国柱和虎大威的正兵营,卢象升的督标营也在进行整顿,为明天凌晨时分的撤退做着准备。
  当然,此时全军撤退的消息并没有下达,甚至连陈勋、汪博等几名百总都不知道。明军之中也只有刘衍、卢象升、虎大威、杨国柱几人知晓,为的就是保密,防止大军军心动摇。
  一天之内,远处的清军营地一直没有动静,看来真的如刘衍所说,那些鞑子伤亡惨重,己是无力进攻,眼下突围正是良机。
  “两位军门,从巨鹿到真定府有三百里,我军只需过了陆唬河,除了官道,四面多河流田渠,奴贼追击围困不易,虽然看似距离很远,可是我军也可依托地形安全北撤。然后我军顺邸水上前,再往北而行,便进入赞皇县山地,莽莽群山中,我军可从容休整,随后大军进入保定府,进而抵达京师。”
  “现在最让我担忧的,便是从巨鹿西向陆唬河这六十里地,我军需严守军心,各部将士万万不可恐慌,更不可溃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当日入夜时分,在卢象升的中军大帐内,虎大威、杨国柱和刘衍聚在一起商议突围之事时,刘衍如此建议。
  杨国柱与虎大威都是沙场老将,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卢象升更是对刘衍的建议非常赞同。众人详加商议,最后对之前的决定稍加修改,决定以刘衍麾下的夏河寨新军垫后,以虎大威所部为前军,杨国柱所部会同卢象升所部为中军,数百辆战车随在中军处,还有众多的车马,同样载运粮草与伤员。各军前后呼应,若是野外遇敌,全军马上汇合结为车营。就算走得慢些,也要每一步走得踏实。
  另外这些日子里斩获的首级和缴获,也要一并带走,这些都是日后与朝廷讨要封赏,并且弹劾高起潜的资本,万万不可丢弃。
  最后卢象升大声说道:“传令下去:今晚三更造饭,明黎明时分,各部依次出发,突围!”
  此战之中,宣大、山东军有数千将士战死,除了一些重要军官之外,这几千将士的遗体不可能运回家乡,也找不到木柴火化,只得收拾他们的衣冠遗物,运回家去造个衣冠冢。白天的时候,各部将士已经在第二道土墙内,挖了几个巨大的大坑,几千战死的宣大、山东军将士遗体,全部放入大坑内集体安葬。
  此时刚刚入夜,阴沉的光线中,伴随着阴寒的凉风,在高高垒起的坟墓前面,明军各部将士全军肃立,夏河寨新军鸟铳兵鸣响了自己的鸟铳。
  此时为阵亡将士送行,没有贡品,没有纸钱,只有军中的鸟铳在不断轰鸣。
  片刻之后,在阵阵鸟铳的阵阵声响中,低沉的军歌响起,在河水上空回荡。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大明各地军队普遍以屈原的“国殇”为军歌,夏河寨新军中,同样人人会唱这首歌。伴随着抑扬顿挫的歌声,所有人都泣不成声。陈勋和王越号啕大哭,其余几人也是泪如雨下。
  看着数千将士齐声痛哭,卢象升和虎大威、杨国柱无不动容,在旁长吁短叹,刘衍也是默默无语,不过眼神中却闪烁着浓浓的杀意。
  刘衍己经不会再流泪,他在心里默默道:“兄弟们,走好!”
  同时,刘衍转头望向清军大营的方向,注视良久。
  次日黎明时分,此时明军即将撤退的命令已经全部下达到位,各部将士已经将所有营帐收好,与众多的辎重和斩获首级、缴获一起,装放于大车骡马之上,所有不能走动的伤员,也全部安放于车辆之内。
  虎子臣、张岩等将领的遗体,同样用专门大车载运,车马周边,更由督标营余下的将士们护卫。
  明军数千将士个个顶盔披甲,穿戴整齐,只等一声令下,就突围出发。数千将士经历了一连串的血战,已经成为百战精锐,可以说在这个时代,这支军队便是大明最为精锐的强军,没有之一。
  在全军面前,杨国柱,虎大威,刘衍站在前面,卢象升直接向众军鼓动,只见卢象升声色俱厉,大声说道:“……如今我军已经在此重创奴贼大军,可援兵却久久不至,我们也没必要留在这里白白牺牲。我们的身旁,便是奴贼数万大军,大家要想活着回乡,就要保持行军肃整,不可恐慌。只要过了陆水,我等就可活命,行军途中,众军不得喧哗,不得擅自脱离,若有违者,杀无赦!”
  众人咆哮如雷:“谨遵督臣之令。”
  “突围,突围,突围!”
  “回乡,回乡,回乡……”
  数千将士举起自己兵器,齐声怒吼。
  望着呼喊的数千将士,刘衍与杨国柱、虎大威满意地互视一眼:如此,则军心可用。
  “督臣,我们走。”
  刘衍来到卢象升面前,卢象升道了一声好,然后又看向杨国柱、虎大威二人点了点头。
  然后卢象升大声喝道:“全军出发。”
  虎大威率领的前军先行一步,从蒿水桥而过,往对岸而去。接着是卢象升和杨国柱率领的中军将士,以及密密麻麻的车辆、火炮,同样从蒿水桥而过。
  最后才是刘衍率领的夏河寨新军,一千数百名夏河寨新军将士在后面压阵。
  如此前军、中军、后军整齐行进,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蒿水桥右岸营地便为之一空,便如这几日激烈的战事,只是一个深深的梦萦。
  在蒿水桥左岸,沿着河的上下游,扎有一些清军营帐,似乎出于围三阙一的考量,这边营帐不多,而且在桥的正中位置,还留有一个两里宽的空地,全军悄无声息从空地而过。
  似乎没料到明军会突围,而且此时的天色才刚刚微亮,这边的清军根本没有反应。直到虎大威的前军已经过去,两旁的清军营地才回醒过来,顿时他们的号角声响起,一些哨骑也从营地内逼了出来。
  见状,宣大、山东军各部一片骚动,卢象升马上传令各部:“敢有任何慌乱逃散者,斩!”
  又令自己中军的将校率领一部分将士迎上去,虎大威、杨国柱同样如此。那些清军哨骑不多,只敢远远的围在外面。而两侧营地越来越多的清兵被惊动,纷纷出营而来。
  此时刘衍率领的夏河寨新军也过了桥,见左岸的清兵不多,便彻底放下心来。骑兵要组成冲锋阵形,需要整队,最少需要花费半个时辰。而且没有人数规模,在严整的步兵面前,零散的骑兵就是菜。
  只要右岸的清军大部没有追上来,逃出这块地方,只是时间问题。
  左岸的清兵也看出这一点,快马传骑,往多尔衮、岳托等人的营地奔去。


第一百八十九章 捡便宜
  “什么!卢象升,刘衍退兵了?”
  匆匆集结于岳托营中的一众清军将领都感到不可思议,血战多日都毫不退缩的明军,竟然退兵了?
  可是紧接着,这些鞑子将领便相顾喜形于色,岳托更是大笑起来,说道:“太好了,看来前日之战,宣大、山东军也是伤亡惨重,他们已经无力再守,今日主动退却,我大清自此无忧矣!”
  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同样微笑,说道:“我大清所向无敌,便是明国最能战的卢象升、刘衍等人,也不能阻挡我大军军威锋芒,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看明国还有谁敢战!”
  几个八旗蒙古的旗主更是狂叫道:“卢象升、刘衍率残军逃跑,这下我们出去打粮,再不怕有明军跟随袭扰了。”
  镶白旗旗主多铎此时站了出来,大声叫道:“这就样让他们跑了吗?我们应该尽起大军,立刻追击。”
  多尔衮沉声说道:“扬武大将军,各位旗主,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明军突然退却,定然人心惶惶,此时追击,正是良机。”
  岳托看了多尔衮一眼,咳嗽了一声,说道:“汉人兵法有言:穷寇勿追。他们军中多火炮战车,也不知道有多少粮草,如果我们追得紧了,他们就地防守,安营扎寨,又是一个巨鹿之战,我们己经折损不起了,还是持重为上,先探听清楚为好,看看那卢象升、刘衍所部是不是真的毫无战意了。”
  说完,岳托紧接着便向八旗蒙古镶红旗旗主布颜代问道:“颜代额驸,卢象升所部撤退的时候,明军阵势如何?士气如何?”
  布颜代率领的镶红旗蒙古兵马便驻扎在蒿水左岸,此时匆匆前来禀报正是布颜代的部下,他说道:“扬武大将军、奉命大将军,各位旗主。卢象升、刘衍等人撤退的时候,明军阵势还非常的严整,前军、中军、后军都是井井有条,不像是溃败的样子,而且明军各部的夜不收与骑兵也照样凶悍,对我军的探马展开反击,非常有力。”
  “末将观察,此时卢象升所部仍有兵力数千人,军中车马众多,像是载有大量粮草,明军的火炮也大部都在。末将的意思,还是不要逼得太紧。从巨鹿过去数十里,都是一马平川,我军无法设伏,要是真的追击的话,我军就只好继续强攻了。”
  “在这旷野之地,卢象升、刘衍他们肯定还是要结成车营作战,我军想要攻破极难,各旗的勇士又要折损不知多少,就如扬武大将军说的,我军应该还是以持重为上。”
  他说完之后,一众八旗蒙古旗主的脸上都有胆怯之意,纷纷出言附和,都是不赞成追击的,此时只要卢象升等人退走就好,为何还要追着人家继续打,难道各旗的勇士死的还不够多?
  古鲁思辖布高声叫道:“不要多事了,卢象升、刘衍等人走了就好,反正他们在此战中伤亡惨重,以后也无力攻击我们。我军还是商议下如何打粮,多掠些财帛人口回去,这才是正理。”
  随后古鲁思辖布更是大声叫道:“如果奉命大将军执意要追击的话,就与豫亲王率部去追好了,汉人兵法说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我多棱古鲁思,可不会那么鲁莽。”
  多尔衮闻言大怒,猛地站起身来,对古鲁思辖布喝道:“放肆,多棱贝子,你在用什么口气与本大将军说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02页  当前第1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3/6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