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819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郁新摆手:“百姓未必不会撒谎啊,当然,这件事明显百姓是对的,但问题是,没有一个百姓能拿出官府一亩竹林要五两银钱的文书,也没有一个人能拿出如此凭证,哪怕是去布政使司翻找收据,想来写得一百亩,而不是一亩,没有真凭实据,从何处判他们罪?”
  郭纲可以想象得出,这些人完全可以通过造假来消除一切证据,一亩和一百亩之间,只差一个空隙,在这个空隙上填写上一个“百”字,就是完美无缺的,至于连接收取,把所有凭证都烧了,不就妥了。
  没有证据,凭什么说官府多收了,凭什么说官府没按规矩办事,谁去调查,官府都是对的。
  郁新阴沉着脸,继续说:“福建的问题很大,要动,必是雷霆之势,而不可打草惊蛇。现在安全局的任务还很重,你们必须找到王仲和收买、贿赂、勾结其他衙署及官吏的直接证据,掌握他们的利益输送渠道,查清他们背后的关系网,找出是否可以为朝廷所用的人。”
  郭纲深感责任沉重,尤其是福建安全局人大部已不可用,临时添加京师安全局人介入调查,很容易暴露意图,而且效率也很低,为今之计,只能使用“戴罪立功”这一条了。
  延平府,南平县。
  停靠在建江上的水师船队军容整齐,岸边还安排了巡视军士。一匹马快速奔至,高声喊道:“水师总兵李坚接旨!”
  李坚听闻,连忙上岸行礼接旨,来人却没有宣旨,而是将圣旨交给李坚,低声说了句:“皇上令,水师备战东南,随时准备出征。”
  备战?
  出征?
  李坚惊起一身冷汗,莫不是王仲和真想造反不成?他真以为自己是陈友谅,张士诚之流,他真以为这还是元末乱世,可以随意割据一方?
  现在大明外无强敌,内无大患,京军强盛不可战,水师威猛不可欺,在这种情况下造反,岂不是找死?
  李坚送走报信人之后,一时之间不知朱允炆是什么心思,在犹豫片刻之后,还是下达了水师备战东南的命令,而这个命令,不止是传给蒸汽机船这些水师将士的,还有福建水师,广东水师、江浙水师!
  看着如此庞大规模的动员,李坚有些恍惚,对付一个小小的王仲和,朱允炆需要动如此大阵仗吗?
  按照水师最新命令,广东、江浙一带的水师主力将在收到命令的半个月内集结于东南沿海,封锁福建出海口。
  一些消息灵通之人听闻之后,开始纷纷动摇起来。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这是打算彻底整顿福建官场了,水师主力都要来了,危险正在逼近,若继续跟着王仲和,前途、前路恐怕不太妙。
  第一个承受不住压力的是福建按察使司佥事郑泉,因帮助王仲和处理过很多阴损的案件,掩藏了一个又一个冤狱,倒是福建表面上政治清明,实则是黑暗的很。
  郑泉为了自保,连夜跑到延平府南平县,想要找郁新揭发检举,可惜郁新不在南平,担心被人给干掉的郑泉,竟然直接跑到了水师营地避难。
  李坚没撒网,就跳上来一条大鱼。
  为了避免事态失控,李坚第一时间封锁了消息,并急报郁新,同时让安全局配合严密封锁要道,阻截消息传至在建安的王仲和等人耳中。
  一时间,风云骤起东南。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剑指小琉球岛
  京师,朝会。
  御史魏冕上书:“海贼据守小琉球岛,过往海商深受其害!臣请皇上动用水师,清剿庆元海贼团,以确保海上贸易之路畅通无阻。”
  户部给事中张温拿出了种种数据,力证航海贸易、港口税收对朝廷财政的重要性,并总结:“若任由海贼袭扰海商,他日将无商南下,无商北上,朝廷想要互通有无于南洋只能是虚幻。臣请皇上,下旨水师,进军小琉球岛,彻底除掉当地海贼!”
  对于突然乱了的东南海域,解缙、杨士奇很是疑惑的,包括铁铉、夏元吉、徐辉祖等人,也很是不理解。
  要知道南洋王陈祖义已经被打得找不到踪影了,连个头都不冒一下,零散的海贼们更是闻风丧胆,见行情不妙,纷纷弃船上岸,改了职业。
  突然出现了一个庆元海贼团,也说不上突然,建文六年二月阳江船厂被劫事件也有他的一份,只不过这个海贼团消失了很长时间,按理说,面对越发强大的水师船队,他们应该继续躲藏,藏的严严实实,避免被水师发现才对。
  可现实是,这个海贼团不仅不再躲藏,反而还明目张胆地干起了抢劫的行当。你愿意抢,找个山沟沟里,喊此路是你开,此树是你栽,没人说啥,可在大海上抢海商,还是在大明东南沿海地带抢海商,那就是属于找死了。
  这种反常的举动,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是怀疑庆元海贼团的海贼头领方天画是不是脑子被撞坏了。
  招惹大明水师,这不是正常人会选择的事。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方天画是怎么想的,他毕竟将矛头直接对准了大明,若大明不作出点行动,给予报复,那就太不正常了。
  兵部郎中潘行出班:“皇上,远航贸易安全全赖水道,水道不靖平,远航贸易必会受损。眼下男南洋诸国使臣已差人送来急报,希望朝廷能按《共和贸易书》,保护航道安全,朝廷应立即调水师主力出击,此乃收人心之举。”
  朱允炆见造势已然差不多,故作难处地说:“水师清剿海贼并不是难事,朕只怕今日清剿了庆元海贼团,他日还会出现另外一个海贼团占据小琉球岛,继续威胁航道安全啊。”
  解缙瞳孔一凝,一串串的消息顿时贯通,不由得打了个激灵。
  朱允炆想要以清剿庆元海贼团为借口,发兵占领小琉球岛!这个结果,恐怕是朱允炆最想要看到的,换言之,朱允炆才是一切一切的最大受益者!
  这到底是庆元海贼团不小心贡献给朱允炆的机会,还是朱允炆在谋划与操纵这一切?解缙感觉朱允炆的目光很是深邃,深邃到了已经无法猜测,无法看穿的地步!
  杨士奇眉头微微一皱,旋即舒展开来。
  朱允炆是有些反常的,安南欺负大明的时候,朱允炆是愤怒的,甚至是直接动用大军征讨的。帖木儿欺负大明的时候,朱允炆可没有犹豫,而是力主出兵,干他丫的。
  可现在呢?
  一个小小的庆元海贼团,朱允炆竟然面露难色?
  开什么玩笑!
  大明水师收拾一个海贼团还需要为难?
  反常背后,都是另有隐情。
  杨士奇并不在意背后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小琉球岛的位置确实太过重要了,它就在福建东南方向,最窄处不到三百里!
  南洋商人想要北上进入江浙、京师、天津等地,必然需要经过福建与小琉球岛之间的海峡,如果不控制小琉球岛,只是打打海贼,并不能真正确保海峡航道的安全。
  没错,朝廷为了保障这一道海峡安全,控制了澎湖列岛,但问题是,澎湖列岛处在小琉球岛的西南部,而小琉球岛的北部却没有大明的军事力量。
  拿下小琉球岛对于大明南洋贸易来说极为重要,是一处应该控制的战略要地,既然朱允炆想要,那就打下来吧,反正那里现在也没国家,听说还都是不开化的野猴子。
  在众官员积极请令之后,杨士奇走出来:“皇上,臣以为,小琉球岛并无国家,也无人节制,很容易成为海贼聚集、停留之地,滋生祸乱。朝廷要想保海道安全,一劳永逸,最好的办法就是占据小琉球岛,将其纳入朝廷的管辖之内,只有如此,才能绝去海贼袭扰东南之害。”
  朱允炆深深看着杨士奇,连连点头:“杨爱卿说得很有道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户部尚书夏元吉暗暗叹了一口气。
  原以为建文七年没这么多折腾事,可以轻松过去,可现在看,朱允炆并不打算平淡、枯燥地走过这一年啊。
  水师打下小琉球岛应该是没什么难度的问题,难就难在,小琉球岛如何开发,如何固守上,那里的土著还不开化,未必服管,不依靠土著,就必须移民或军屯,而这两个选项的背后,都意味着一大笔财政支出。
  但夏元吉也清楚,小琉球岛确实是重要的,打下来之后,即可以作为贸易中转站,也可以作为一个军士要塞,那里应该还能种植点五谷,只要解决了粮食与物资问题,就可以成为大明在海外的一个重要岛屿。
  户部支持,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给予支持。
  兵部尚书铁铉也不是一个好惹的主,对小琉球岛上的土著也没什么怜悯之心,干脆利索地主张占据小琉球岛,土著为奴隶,贩卖至矿场,补充国库。
  这是卖奴卖上瘾了……
  朝廷意见统一,朱允炆下发了进取小琉球岛的旨意,时间定为九月二十五日。
  没有匆促进军,是因为水师需要时间准备,而此番动员的兵力也不再是单纯的水师力量,还有京军一万军士,所需要的口粮、物资、都需要筹备与解决。
  大明军士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清剿海贼,而是占领小琉球岛,作战任务不同,所需要的兵力自然也是不同。
  合计两万五千军士,这个数量放在小琉球岛上,并不起眼。可大明就要靠这两万五千军士,开拓一座岛的领土,让其真正成为大明的治下之地,彻底烙上中国印!
  朱允炆命李坚为大将军,陈挥、谭渊为副将军,命吕毅、高忠光、张子华、诸葛瑾等西域战斗时立下军功的众将随军出征,以期快速打开局面,控制住局势。
  考虑到高山族的弓箭有些厉害,朱允炆再一次命令索靖、杜渐等人带侦察兵八百参战,以解决丛林、高山中的敌人。
  京军在调动,水师在调动,一道道旨意从京师离开,传向不同的方向。
  朱允炆回到武英殿,盯着大明舆图,看着东南方向的小琉球岛,拿起日月旗插了上去,轻声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以后没有乡愁了,想来就来,没有人阻止你们了。”
  在朱允炆下了征讨庆元海贼团、进取小琉球岛旨意的第三天,郁新的文书便送入京师。
  内阁。
  解缙、杨士奇看着坐在一旁的朱允炆,心头很是沉重。
  朱允炆扬了扬手中郁新的文书,愤然地说:“好啊,这就是朕治下的福建,好好的一项利民之策,被搞成了害民之策!一亩竹林,一百亩竹林,他们真敢运作!从上至下,福建多少府县,多少官吏,竟没有一人敢上报此事,是畏惧布政使的威严,还是拿了人好处,不方便开口?!”
  解缙也没有想到福建的问题是如此严重,福建布政使司竟敢篡改朝廷文书、法令,找各种方法,挖各种漏洞欺压百姓,还笼络地方府县,形成地方势力!
  杨士奇有些担忧郁新,他现在就如同羊入虎口,王仲和若是发起疯来,郁新很可能会性命不保。不过,郁新不是寻常之人,他警惕,机敏,有能力,应该还不会让事态变得太过严重。
  解缙看着朱允炆阴郁的脸色,开口:“皇上,王仲和控制福建,力主三司,朝廷应及早应对,早点抓捕其入狱,押解京师,不宜拖延太久,以生变故。”
  杨士奇赞同解缙的看法:“郁阁在发这一封文书时,并没有见过王仲和,可见此人嚣张跋扈,甚至在心里拒绝承认郁阁为福建巡抚。臣认为,福建乱局的根本在于王仲和,擒贼先擒王,只要控制了王仲和,乱局必解。至于福建官场问题,还应在处置王仲和之后再作商议。”
  朱允炆点了点头:“地方官场治理是顽疾,其难度远甚京师!福建问题现在爆出来也好,至少可以让朕清醒,地方上的问题层出不穷,远谈不上清明!福建官场问题,就全权交给郁新处置吧。”
  杨士奇有些担忧:“皇上,郁巡抚身边的力量有些单薄……”
  朱允炆镇定地笑了笑:“单薄吗?朕认为足够了。”
  杨士奇、解缙对视了一眼,彼此都有些疑惑。
  兵部之中,铁铉翘着二郎腿,不时抖动着,哼唱着:“明修栈道人皆晓,暗度陈仓鬼不知……”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千户虞项,秘密行军
  江西,建昌千户所。
  千户虞项脸上流淌着一道道汗水,在其身旁,则是副千户江州,一样是汗流浃背,两位千户背后,又是十名百户,一千一百二十名军士,皆扎着马步,不动如山。
  两个时辰的马步,无论阴晴暑寒,暴雨急雪,从不中断。
  这是虞项对千户所军士的强令要求,不服从就挨打,连副千户、百户说情也没用。
  在大明众多的卫所之中,在不断出现的将星中,虞项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千户,但他却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千户。
  内地卫所,松于武备与训练并不稀奇,尤其是尚未享受新军之策的卫所,更是心怀怨恨,训练丝毫不上心,每日训练也就做做样子,跑操成了散步,射箭成了移靶子,举石头成了坐石头,说不得卫所的猪丢了,还得出去找,顺带抢几只鸡回来。
  建昌千户所没有享受新军之策,军士一样对朝廷不满,但虞项不管这些,文书直接送到五军都督府,就一条:不要新军之策可以,但新军怎么训练的,我们建昌千户所就怎么训练,兵不能落伍。
  徐辉祖对于有个性的虞项很是好奇,将新军中革新的训练之法、督官制度等以文书的方式告知了虞项,想要看看他到底是哗众取宠,自讨无趣,想要引起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的注意,还是真正的一个人才,想要为大明练兵,随时备战。
  事实证明,虞项并不是投机者,他是一个实干者,新军之策虽没有落在建阳千户所,但建阳千户所一千多将士都已经施行了新军之策中的军训、军制。
  都司没有给建阳千户所设置督官,虞项就自己担任了,在训练军士之余,就给军士讲解军策,讲明白朝廷的处境,让所有军士都明白,朝廷钱财是有定数的,总需要有个先后次序。
  开会通河有钱,那是为了京杭大运河,你看看,现在这条河带动了多少百姓就业,多少商人靠着这一条河生活,沿岸出现了多少新的城镇……
  营造新都有钱,那是为了千秋大业,你们难道看不清楚,南面没几个敌人,主要的敌人都在北面,京师不北移,如何更好分化瓦解与打击敌人?
  征伐西域有钱,那是因为帖木儿来了,如果不将这个家伙挡在西域之外,多少城池的百姓都将被屠戮,难道你们愿意眼睁睁看着无数百姓陷入战火吗?
  虞项不明白如何做思想工作,但知道实事求是,讲解各中道理,号召军士舍小我为大明。虞项的付出并不是没有收获,至少对朝廷不满的军士逐渐改变了看法,理解了朝廷的难处,虽说心里依旧不舒服,不平衡,但总不至于生出乱子。
  五年!
  虞项坚持了五年,在这五年之中,建阳千户所没有执行过一次军事任务,没有参与过一次战争,但这些军士从来都没有松懈过训练。
  很多人对虞项的所作所为不解,甚至连江西都司的一些高官也认为虞项脑子有问题,好好过你的日子不就行了,拿那么一点点钱,用得着如此拼命?
  大明谁还需要你去打仗啊,小仗用不着你,大仗用不上你,如此勤勉训练,折腾众军士,何苦来?
  讥笑,嘲讽,并没有动摇过虞项,说他坚定也好,说他固执也好,他都坚持了下来。
  这一日,虞项结束了扎马步,开始转而挥刀训练,长刀势猛,斩杀干净利索,进退之间,战阵配合巧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8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19/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