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815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王昌正色:“不管地方官吏如何,我们只是纯碎的医者,是行医救治百姓之人,平生所学,不就是为了活人性命?眼下三府鼠-疫泛滥,无数百姓垂死挣扎,我等身为医者,如何能见死不救?吴大夫有顾忌,我们没有,我们也不怕,因为我们背后是建文皇帝,是大明天子!”
  吴山樵看着行礼退走的王昌等人,目光中透着挣扎之色。
  福建布政使王仲和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他在福建任职超过十年,是洪武后期主政福建的,但此人任人唯亲,多少亲戚都被他不动声色安插到了各府之中,一府的知府大人,还需要看同知,甚至是一个小小书吏的脸色,就因为人家背后是布政使。
  曾有一清廉知县不想买王仲和的账,屡屡给其作对,结果不出三个月,知县就“风寒”而亡,而被扶上来的人,自然唯布政使马首是瞻,而派去的仵作也因为不配合失足坠河。
  在鼠-疫出现之后,王仲和曾下令各地不得上报朝廷,要求控制疫区百姓不要流动,这两点确实也被执行了,听说疫灾并没有离开三府。
  但这并非是王仲和施策有方,而是因为他不想让事情闹大,不想让消息传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他想要的是,疫区的百姓死了也就死了,都是山区的穷鬼,榨不出一点油水,不要因为这些人的死而影响自己的官途。
  证据?
  还需要什么证据,谁不知道自己是名医?可鼠-疫蔓延一个月,有人来问过自己吗?
  没有!
  等到最后,来的还只是京师的人!
  可悲,可叹!
  吴山樵安排弟子吴尊来照看医馆,走入后堂,看着院子里的青竹,不由地出神。王昌临走之前的话令人深思。
  福建的天,不是他王仲和,而是建文皇帝朱允炆!
  自己是医,医的本分就是救人,不能因畏惧而逃避,不能因麻烦而蒙昧了良知,不能悬壶救世,但也应该做到救百姓于病痛。
  鼠-疫吗?
  这个恶魔来到了人间,总需要有人去收拾它。曾经,自己的祖先吴夲曾深入疫区,留下保生大帝的威名,岁月变改,轮到自己这一代,难道就真的没有勇气了吗?
  不!
  我吴山樵丢不得这个脸!
  “我要走了,可能会回不来。但我给你们留下了足够的家财,纵我死在外面,你们也能活下去。”
  吴山樵给妻儿留下话,带上两本医书,一个药箱就离开了医馆。
  苍生痛苦挣扎,医者应力行救治!
  这一脚踏出,是无畏,是坚定,是信念。
  郁新布置完毕,返回太平港,见回来的王昌、刘素等人面露失望之色,正在安慰,就看到了岸边提着药箱的大夫,对王昌等人说:“你们看,那是谁?”
  王昌等人转头看去,见吴山樵来了,顿时惊喜不已,连忙下船请来。
  郁新听闻吴山樵愿为朝廷效力,控制鼠-疫,又是吴夲之后,不由称赞:“吴大夫有保生大帝之风,是福建百姓之福。”
  吴山樵知这是福建巡抚,一人控三司,是奉旨而来,开口道:“郁巡抚,草民虽只是一介大夫,不入流的杂人,可仔细想想,有些话若不吐出来,恐是愧对良知,日夜难眠。”
  郁新安排其落座:“杂人?不,现如今医者身份可不是往日杂人,国子监将其作为重要课业,多少监生都选择了修习医学,而他们未来是要进入朝廷为官的,能说他们是杂人吗?不合适。吴大夫想要说什么,不妨直言,无需在乎身份。”
  吴山樵凝重地说:“福建布政使司王仲和把持太平港、泉州港,寻求巨利,又以朝廷之名奴役百姓开山、开矿,说是给开工钱,但真正给的时候,却种种刁难,百姓若拒绝,还会被强制征调,说是服徭役,无数百姓深受其害。”
  “王仲和更是任人唯亲,爪牙遍布,掌控福建,就连福建都指挥史王蔡也和其结成亲家,明里暗里帮其处理了不少事,包括两个知县之死……”
  郁新听着吴山樵的话,心头很是震惊,福建的问题恐怕比自己想的还要严重,稍有不慎,恐怕要出大变故。
  “吴大夫,你所言可有证据?”
  郁新皱眉。
  像布政使、都指挥史,这都是朝廷重臣,地方大员,没有证据想要动他们,根本无法给天下一个交代。
  吴山樵提供不了证据,苦涩不已:“我只是一个医生,知晓这些还是因为走于民间多,听过百姓的哭诉,见过残废或被殴打至死的百姓,也曾亲耳听到过官场的黑暗交易!”
  郁新深深吐了一口气,脸色阴沉不已,侧身看向安全局千户郭纲:“福建安全局还可信不可信?”
  郭纲凝眸,郁新的意思是,布政使司烂了,都指挥史司烂了,安全局都没有上奏,是不是也烂掉了!
  第一千零六章 山南国:尚巴志
  郭纲看着郁新锐利的目光,凝重地说:“安全局的忠诚自然是可以信得过的,若他们出了问题,那安全局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郁新收回目光。
  安全局是朱允炆精心挑选出来的军士,他们的忠诚确实是可以信得过的,何况安全局的待遇并不低,不至于为了点好处搭上自身性命。
  但,安全局的人也是人,是人都可能会被收买,银两、女人、宅邸、田地,古玩稀珍,什么都可能打中人的软肋,成为作恶者的帮凶。
  他们可能并没有背叛朱允炆,但不意味着他们在地方上一直睁着两只眼。
  “吴大夫并非是官场中人,尤能见到如此多惨剧,听闻如此多消息,而福建安全局却没有任何奏报,他们是瞎了,还是聋了,还是残了,我希望郭千户好好查一查,若是不然,我可不敢用他们。”
  郁新毫不客气。
  郭纲知道这其中必然是存在猫腻的,否则没有办法解释眼下之事。
  福建的水,有点深啊。
  郭纲安排人去秘密调查,跟着船队逆流而上,目标延平府。
  吴山樵对这种蒸汽机船极是震惊,在听闻国子监还有更多发明、更多成果之后有些心动,想要去京师见识一番。
  王昌自是看出了吴山樵的心思,说:“早在戴院使时,就曾给吴大夫写过信筹办医学院,吴大夫没有答应,若吴大夫不嫌弃,我王昌就大胆一次,代表医学院邀你加入。”
  吴山樵沉思良久,终还是拒绝:“我想去国子监学习一二,但我依旧要回到福建,这里缺少良医。”
  “十名。”
  王昌伸出双手的食指,交叉在一起。
  “什么?”
  吴山樵有些不明所以。
  刘素笑着解释:“他的意思是,国子监安排十名医者来福建,你留在国子监授课,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
  吴山樵有些惊讶,国子监有这么多医者?
  “我要的是合格的医者,而不是庸医!”
  吴山樵很是严肃。
  王昌正色:“医学院若出庸医,岂不是砸了先生的招牌?别看医学院监生往往只进修三、五年,但这三、五年之中,其掌握的基本医学足以应对九成的百姓病患,剩下的一成是疑难杂症,完全可以转入至府一级的医馆来救治。”
  “医学院结业不同于其他学院,其他学院结业考核多以八十分为准,而医学院结业却是以就一百分为准,有错者,不得结业。作医者之人,绝不能马虎,更不能犯错,谨慎而行,不懂就是不懂,决不可似是而非,不懂装懂……”
  吴山樵听得很是仔细,国子监医学院果是不凡,他们通过教材、黑板等教学方式,让监生先掌握了一干理论与资料,然后转而实践,跟着先生治疗百姓,望闻问切,都需亲自体验。
  手术?
  这是什么,切开人的身体,将体内的东西取出,然后缝合……
  解剖是一门学问?
  心肺复苏,不知道,动脉与静脉血管,不知道,细菌,病毒,那是什么……
  吴山樵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医学院出了很多很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看他们说得绘声绘色,不像是吹嘘。
  难道说自己落伍了?
  吴山樵很难想象医学院的盛况,什么“医者父母”、“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的口号,对医学院都不算什么,他们追求的不再是简单的救治,而是人体的奥秘。
  王昌等人高兴了,吴山樵这种人才能进入医学院,想必王宾也会高兴的。
  林旭询问吴山樵:“去国子监之前,我们必须解决这鼠-疫,不知吴大夫是否有良方?”
  王昌、刘素顿时安静下来,就连走过来的郁新也小了脚步声。
  吴山樵叹息一声:“不瞒诸位,家族之中曾有一本《鼠-疫正解》的书,里面记载了一些应对鼠-疫,即百姓所说的疙瘩瘟病症。不过——”
  王昌脸色有些难看,这种事最怕转折。
  吴山樵无奈:“但这本书在元末的时候,已经不见了踪迹。”
  “这……”
  刘素、林旭等人很是惋惜。
  吴山樵悲伤地低着头,目光扫过众人,突然说:“不过,这本书我父亲看过,倒是留下了一些残破的方子,这些年来,我曾寻法补全,但终力有不逮。既然到延平还需要一些时日,不妨我们就商议一二,看是否可以补全药方。”
  王昌、刘素等见吴山樵拿出了一本药典,从中抽出了一张纸,不由地激动起来,残缺的方子,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只要君药确定,其他佐药有时是可以替换的。
  药方与医学院、太医院掌握的几张药方类似,针对疙瘩瘟,都强调了两点:
  一:解毒!
  二:活血!
  可以确定的是,这就是战胜疙瘩瘟的主要方向。
  吴山樵指着药方,说:“这一份药方,桃仁八钱,红花五钱,这两样为君药,用量很大,而其他佐药,则是当归一钱半,赤芍三钱,连翘三钱,柴胡二钱……后面应该还有一些佐药,但父亲也没有记完全,我在此基础上,添加了葛根与甘草,各二钱。”
  王昌连连点头:“葛根可用于解肌退热,甘草可用于痈肿疮毒,皆是可用之物,这两种药作为佐药,是合适的。”
  刘素、林旭更是赞同,各提意见。
  王昌拿出医学院、太医院的方子给吴山樵看,吴山樵琢磨起来,桃仁有症瘕痞块、活血祛瘀之功效,而生地也有诸经血热,滋阴退阳之功效,是否可以取生地、桃仁、红花为君药,借当归活血化瘀,引厚朴入血行气……
  犀角、羚羊角、藏红花为清热护心之药,但这些太过珍贵,给朱允炆用用也就是了,想给百姓用,哪里弄来这么多药草去?
  有什么可以代替这三样?
  麦冬、竹叶心、石膏、茅根、大青叶、桃仁、苏木,这些十分廉价,在各地都容易找到,可以大规模供应,对于百姓而言,应该是足用的。
  内服药剂可以多番尝试,看看疗效。外则可以采取古法,以针刺放“毒血”,一个完整的医疗方案逐渐形成……
  水花拍打在礁石上,海风缓缓地吹过大琉球山南国的一座小岛上。
  山南国国王汪应祖赤着脚走在沙滩上,身旁跟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中年人目光睿智,透着一股子沉稳大气之风。
  汪应祖弯腰捡起一枚贝壳,对尚巴志说:“你父亲可还好?”
  尚巴志谢过汪应祖垂问,平和地说:“父亲身体康泰,只是有些忧心山南国的未来。”
  汪应祖将贝壳丢到大海里:“是啊,老按司在担心,本王也在担心啊。中山国国王武宁残暴不仁,却占据着大琉球岛最大的地盘,更可怕的是,其造船技术很是厉害。”
  尚巴志上前一步,双脚微陷沙滩:“国王难道不感觉奇怪吗?中山国历来在造船上与我们山南国相当,只有小小的海船,从未出现过大船。可我听闻,中山国的大船至少有二十艘了。他们从何处来的船匠,从何处来的技术?”
  汪应祖担忧地说:“该不会是大明派来的吧?洪武年间,就曾有十八名船匠被委派到中山国传授造船技术。”
  尚巴志摇头:“中山国朝贡,我们山南国也朝贡,他们的使臣抵达大明京师,我们的使臣也没有落后,哪怕是返航也是一起,并不见大明派了船匠。何况,即便是大明派遣船匠到中山国,难道不应该也给山南、山北派遣船匠吗?”
  汪应祖一想也是,大明对外现在主张的是“一视同仁”,要帮助,一起帮助,要和平,一起和平,谁捣乱,一起收拾。
  没道理只给中山国船匠,打破势力平衡。这种落人口实的事,以大明的精明应该不会做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8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15/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