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哈闻了闻血腥味,接过文书,也不知里面写了什么内容,忐忑不已,可当哈里拿出黄金作为赏赐时,努哈当即答应下来。
哈里对黒骓说:“给所有军士传令,一个时辰内离开这里,只需带足回去的口粮即可。”
“那这里的粮食、物资、牛羊……”
“都留给明军。”
“苏丹,不妥吧,若留给明军,他们岂不是可以顺势追击我们,到时候我们怕还没到阿拉木图,就会遭遇大明骑兵的袭杀。”
“你以为不留下来,大明就没有追击的力量了?孛罗城有多少辎重你不清楚?现在我们需要给大明一个善意的信号,争取他们放弃追击。”
黒骓有些不安,大明能打败帖木儿,肯定会赶尽杀绝,怎么可能会放弃追击?
努哈以为送信是一件很费时间的事,可还没爬上山,没到伊塞克湖,就遭遇了明军主力。
人被俘了,信就送到了……
袁岳是速度远比哈里想象的快得多,大明骑兵的坚韧不拔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彻底的体现,连续三天三夜追击,人几乎都睡在了战马上,挺近了一千多里,并一举全歼了伊塞克湖守军,占据了提天山西段的主要南北通道。
哈里的文书内容很简单,就一条:只要大明放弃追击,哈里愿留下所有辎重。
袁岳想了想,决定当面给哈里一个回复,一万骑兵冲下伊犁河谷,扼住了亦力把里城西门,实现了对亦力把里城的封锁。
哈里万万没想到明军会来得如此之快,直接被堵在了城中。
为了瓦解哈里与城中守军的士气,也为了保住城内辎重,袁岳并没有发动强攻,而是命俘虏来的努哈站在城门外,大声宣传“帖木儿战死,十五万大军被大明全歼”的消息。
哈里的军士听闻此话,看着城外的明军,不信也得信了,军心涣散,再无战力,哪怕黒骓严加约束,也止不住军士逃亡。
面对城中人心惶惶的局面,哈里却没有惊慌失措,雷打不动,每日给城外的袁岳写信问好,并说了穆罕穆德已死,自己成为新苏丹的事。
袁岳也写信告诉了哈里,帖木儿曾答应赔偿大明两千万两战争损耗,自己已经派遣去取文书了,希望哈里可以在城里多等一段时间。
哈里收到信之后,心更安稳了,面对嘴角起了燎泡的黒骓说:“放心吧,我会带你们安全回到撒马尔罕。”
黒骓想不明白哈里的自信来自哪里,但事实证明,哈里的自信是靠得住的。
袁岳并没有下令攻城,而是在等待朱棣的回信。
在袁岳看来,哈里活着比死了更有价值,他活着回到撒马尔罕,帖木儿帝国还有希望维持一定时间的稳定,才可能给大明送来足够的战争赔款,若他死了,那帖木儿帝国可就没顺位继承人了,分崩离析只在顷刻之间,到时候大明找谁讨要战争赔偿去?
要怪就怪神机炮,最后打得实在是太猛了,米兰沙给炸死了,沙哈鲁的脑袋少了一半,要不是有一颗痣,几乎没认出来。
穆罕穆德好像也被哈里给解决了,现在帖木儿家族在这里的人,只剩下了哈里一根独苗,不清楚帖木儿还有没有其他儿孙、叔伯兄弟,但不管怎么样,过早分裂的帖木儿帝国对大明没好处。
第九百三十章 交易,政治谎言(一更)
围城十日。
袁岳等来了朱棣、杨荣等人。
面对亦力把里城中的哈里,朱棣只派人传了一个口信:“出城商议。”
黒骓很害怕,拉着哈里,说什么都不让他出城。
哈里看着城外的明军,心头充满了苦涩,亦力把里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河谷,明军占据了河谷,就等于切断了亦力把里城的唯一出路,想走是走不掉了。
再说了,爷爷的十几万大军都没了,就凭着亦力把里城六千毫无战心的守军,如何抵抗大明?袁岳、朱棣迟迟没有进攻,不是不能,而是他们想要自己去履行所谓的“天山之盟”。
哈里命人打开了城门,只带了两个随从,驱马进入明军大帐。
朱棣亲自迎接了哈里,并设酒宴款待。
哈里虽是忐忑不安,但也明白既来之则安之,事到临头,躲是躲不过去的,只能面对。
一番寒暄之后,朱棣命杨荣拿出了“天山之盟”的文书,开门见山地对哈里说:“如果你愿意遵守这一份盟约,大明不仅会让开道路,准许你带人回到撒马尔罕,还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坐稳苏丹之位。”
哈里审视着这一份盟约,上面的文字与印信,都是真实的:“如此说来,在签下这一份盟约之后,大明依旧对老苏丹发起了进攻。大明没有遵守约定,失去了基本的信义,我又如何相信你们?”
朱棣摇了摇头:“先破坏规矩,不遵守约定的是帖木儿,傅安、郭骥等使臣羁留撒马尔罕九年,就是明证。何况帖木儿野心太大,手段太多,若留他活着,贪狡背盟不说,还可能会第二次东征大明,我信不过他。”
哈里沉默了。
朱棣说的没错,帖木儿确实有过贪狡背盟,有几次战争,他已经答应投降不屠城,可当对方投降之后,依旧会找出一个不起眼的理由而大肆屠杀,比如大马士革城就因为一块石头,八万多人被屠戮一空。
帖木儿是一个骄傲的人,他也不会容许惨败的污点一直留在身上,失败一次,他一定会卷土重来,直至将敌人彻底消灭为止。
只不过,既然大明信不过帖木儿,为何还要留下这一份盟约,直接杀了帖木儿不就好了?
朱棣不可能告诉哈里,真正的目的只是确定帖木儿的位置,方便神机炮瞄准。
至于这一份协议与盟约,并不是和帖木儿签署的,而是和帖木儿帝国签署的,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和帖木儿签署的,帖木儿挂了,盟约效力结束。
和帖木儿帝国签署的,帖木儿挂了,盟约效力依旧存在,直至帖木儿帝国消亡为止。
朱棣看出了哈里的担忧,开口道:“大明是愿意遵守约定的,当初答应放你回去,就完全履行了约定。相对不遵守信义的帖木儿而言,大明更相信你哈里。”
哈里将盟约放在桌上,抬头看向朱棣:“我愿意遵守这些盟约,但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朱棣问。
哈里深深看着朱棣,严肃地说:“把俘虏的帖木儿军士还给我。”
送还俘虏?
你想什么呢,这是大明的俘虏,一个人价值三十两银子,七万多人,二百多万两银子。当然,他们最大的价值是服务于大明的挖矿事业,一大堆矿都在嚷嚷着要人,这一批俘虏有力气,年纪也不大,大部分四十上下,至少可以挖矿十年。
十年啊,这是一笔何等巨大的收益,给五百万两也别想换回去。
“他们是俘虏,当交给朝廷处理,你想要让他们回去,只能派使臣去找天子商议,作为将军,我必须带俘虏回京师。”
朱棣直接拒绝了哈里。
哈里面露挣扎之色,咬牙道:“巴启山、卡拉奇还给我,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朱棣直言:“卡拉奇归顺大明,是大明的人,他不能给你。倒是巴启山,我可以还给你。但我需要给你一个警告,若你们违背天山盟约,或是再次兵指日月旗所在之地,下一次的战场将是撒马尔罕。”
哈里凝重地点了点头。
史无前例的失败,已经让哈里再无东进的心思,现在所思所想,只是回到撒马尔罕,成为新的苏丹。
“老苏丹还活着吗?”
哈里知道,提出索要帖木儿的要求,朱棣不可能答应,索性提都没提。
朱棣叹了一口气:“原本大明只想俘虏苏丹,可……”
“是穆罕穆德杀了老苏丹!对吧?”
哈里咬牙切齿。
朱棣愣了下,谁告诉你是穆罕穆德杀了帖木儿,明明是不听指挥的薛夏。
面对朱棣的解释,哈里摇了摇头,坚定地说:“是穆罕穆德害了老苏丹,我需要你们承认这一点!”
朱棣深深看着哈里,明白过来。
哈里失去了成为苏丹的资格,这件事并不是什么秘密,许多人都知道这个消息。现在哈里要成为新的苏丹,面临最大的阻碍就是证明他是正统的,是合法的,是唯一可能的人选。
一口咬定穆罕穆德弑杀帖木儿,哈里才可以为杀掉穆罕穆德找一个完美的借口,也可以对天下人解释为何印戒到了他的手上,他又如何成为新的苏丹。
这是一场政治谎言,是证明哈里合法成为苏丹的谎言。
当然,这个谎言对于维护帖木儿的名声是有帮助的,至少这个伟大的人物不是死于明军之手,而是被自己人害死的。
杨荣看穿了哈里的盘算,提醒道:“若是如此的话,帖木儿家族就出现了巨大丑闻。此例一开,对你并没有多少好处。”
皇室也好,王室也好,只要出现内部倾轧,相互残杀,争权夺利,这个魔咒就很难在三代内消失,甚至可能存在百余年之久。
哈里拒绝了杨荣的好意:“这是帖木儿帝国内部的事,我需要大明证明这一点,至少在西域是这样。”
朱棣看向雄武成:“这件事交给你来办,有问题吗?”
雄武成摇头:“没问题。”
朱棣答应了哈里,哈里再没有提其他要求。
大明让开了通道,哈里带黑骓等六千军士安全离开了亦力把里城,将大量的粮食、牛羊马、干肉、马草、帐篷,包括没有运走的亦力把里国的金银财宝,统统留给了大明。
朱棣派袁岳跟随哈里,兵不血刃收回了阿拉木图、卡塔兹、并翻过外拉套山,进驻塔什干,派遣五千军士驻守,至此,帖木儿帝国的军事力量彻底退出锡尔河以北,退出原亦力把里国境内。
大明的军队自吐鲁番南下,开进塔里木河流域,一步步将分散在各地的城收入大明版图。
罗布泊!
一根手指点在了舆图之上,随后向西移动,沿着塔里木河,到了叶尔羌河……
朱允炆收起手指,揉了揉眉心,对解缙、铁铉、梅殷、杨士奇等人说:“亦力把里的疆域很大,加之又是回回人为主,夹杂着蒙古人、西方诸国游商,地广人稀,想要彻底控制那里,让其成为大明永久领地,并不容易,你们可有什么办法?”
解缙、铁铉等人盯着舆图,看着这广袤的区域,面面相觑。
自黑云压城至今已过去了半个月,西征大军依旧没有半点消息传来,朝廷中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炆还有心思商议控制西域之事?
梅殷忐忑不安,进言道:“皇上,眼下西域事尚没有传来消息,此时筹划西域治理,是不是为时尚早,不妨等上一等……”
朱允炆看向梅殷、解缙等人,严肃地说:“怎么,哈里被俘,四万精锐被打败,还不能给你们是信心吗?眼下已是十一月,西域战事必然分出了结果。难道朝廷要等到朱棣的捷报送到,你们才开始考虑如何治理西域不成?”
解缙心头堵得慌,西域战报迟迟没有传来,谁有心思考虑战后事宜?
那一场惊人的天象异变,似乎是一种不好的预兆。
黑云起自西北,消于东南,只有大风起,不见雨雪。
钦天监说这是黑煞侵龙,朱允炆说这是气象,百官认为这是西北惨败的预兆,甚至有官员提出朱允炆应该立即给陕西、山西等地下令动员军队,准备抵抗帖木儿的大军。
就连京师的百姓,也认为如此天象十分不寻常,一些京军的家眷更是哭成一片,哀伤连连,坊间还传出了帖木儿坑杀十五万明军的荒谬流言。
在这种情况下,谁有心思去考虑收回西域之后的治理问题,大家都在等待消息,如果朱棣真的被帖木儿打败了,如何收拾残局?
其他的不说,北平新都肯定会停止建造,以腾出更多的人手、财力去支援西北战事。
京军还得调动,官员想要待在家里舒舒舒服迎接建文七年是不太可能了,只能守在衙署里面,等待朝廷调差。
西域没消息,干啥都没力气。你不看,朝廷中喋喋不休的御史现在都不嚷嚷了吗?生怕在这个时候触霉头,被抓出来发泄。
现在朝中官员连走路都小心翼翼,不敢喘粗气,笑声少了许多,抬眼看去,大部分官员脸上都没有轻松二字,只有凝重。
所有人都在关注西域的战事,只有朱允炆在关注战事之外的治理。
解缙上前,道:“皇上,西域广袤,其范围之大,超出十个山东还多。想要谈治理,确实不容易。臣以为,还是先设置西域行都司,以军队先行代管地方,观望两年再设布政使司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