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759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朱棣愤怒不已,抽出腰间的宝剑。
  宋晟、徐辉祖连忙上前,杨荣、谭渊、袁岳等人也跟着求情。
  大胜之日,怎能杀了功臣?
  杨烽火看着薛夏,那触目惊心的伤疤告诉了众人,他也曾经是战士,也曾浴血沙场,和军士们一样冲锋在前,冲杀敌人!
  “大将军若是要处罚薛同知,那就连我也一起惩罚吧!我杨烽火敬佩这样的汉子,不认为他杀了帖木儿有什么过错!”
  杨烽火咬牙站了出来,大声喊道。
  宋晟头疼不已,这都什么督官,怎么一点政治觉悟都没有!薛夏杀人没错,错就错在了杀人的时机上,现在朱棣发怒,你就不要再火烧浇油了!
  朱棣火气更大了,冲着“光明磊落”的薛夏喊道:“你告诉他,你他娘的是汉子吗?汉子能干出这样的事吗?雄武成,索靖,你们死哪里去了?告诉他们,薛夏该不该死!”
  索靖不说话,雄武成低着头踢着雪,两个人心里都不是滋味,薛夏也真是,杀了就杀了,反正都是安全局的人,你封个口啊,这么老实上报干嘛,现在好了,现在朱棣发怒,等回到京师,保不准皇帝大人还会发怒,到时候你可怎么办?
  文臣知道了之后,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弹劾你不敬王族、有失国体。
  霍邻、宣青书看着是被拦住的朱棣,又看了看薛夏、杨烽火,两人对视了一眼,走到了薛夏身旁,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下脱掉了上衣,任由彻骨的寒冷吹走浅薄的体温。
  “你们是干什么?”
  瞿能见此情形,连忙呵斥。
  霍邻看向朱棣,被冻得直哆嗦,大声喊道:“杀敌酋,乃是英雄,何来处罚!我等请命,愿代薛同知受罚,还请大将军饶他!”
  雄武成、索靖等安全局、侦察兵见此一幕,不由动容,纷纷走出,卸甲脱衣,请朱棣饶过薛夏。
  无数军士心被触动,纷纷走出,为薛夏求情。
  朱棣推开徐辉祖、宋晟等人,厉声对薛夏问道:“说,他都已经投降,要求见我们天子,你为什么还要杀他?!”
  薛夏向前走了一步,握着拳头,声若洪钟:“因为帖木儿东征,我们死伤了多少将士?!大明多少百姓冒着酷暑、严寒送粮送物,死在路上?!若留他性命送至京师,是想让他成为第二个颉利,在天子面前跳舞,然后多活个四年?!”
  “将士们战死了,他凭什么还要活着?无数英魂凝聚于此,我带活着的帖木儿回来如何面对死去的将士?我知杀他不妥,但我薛夏宁愿背负一世骂名,万人唾弃,也要让帖木儿血债血偿!”
  浩然正气,席卷长空!
  无数人听到了这震撼人心的话,一个个都被感动。
  三千营军士下马:“请大将军饶恕薛同知!”
  神机营落下火铳:“请大将军饶恕薛同知!”
  五军营敲打战甲:“请大将军饶恕薛同知!”
  为了死去的将士,为了英魂安息,最好的礼物就是帖木儿的人头,而不是活着帖木儿。
  朱棣收回了剑,面对无数将士求情,威严地喊道:“帖木儿逃遁,为安全局指挥同知薛夏射杀,身死而斩其首!”
  “谢大将军!”
  徐辉祖、宋晟、杨荣等众人松了一口气,只能瞒报一些真相了,当然,这里的瞒报,是面向朝廷官员的,朱允炆该知道还是会知道。
  朱棣召集主要将领,安排追击事宜:“帖木儿虽然授首,但穆罕穆德却逃了出去,哈里此时应该还在亦力把里城,我们没有时间休整,必须派人连夜追击,夺下孛罗城、亦力把里城,尤其是亦力把里城,这里有帖木儿的大量辎重,对我们控制西域极是重要,不容有失!”
  袁岳请令:“我愿带骑兵昼夜兼程,夺下两城!”
  朱棣凝重地点了点头:“袁岳为主,刘启夏、瞿陶为副,一万骑兵、双骑,带好物资,务必保住这两地的辎重,索靖,让熟悉亦力把里城的沈宸、张牧等人随同前往,传令阿拉山口的毛整、蔡熊英、陈茂等人,配合攻取孛罗、亦力把里城。”
  “领命!”
  袁岳、刘启夏等人纷纷去准备。
  朱棣看向徐辉祖与宋晟:“打扫战场,救治伤员、伤马,将俘虏、俘获战马、武器、器具、物资,纷纷造册,统算清楚,不得有误。”
  “领命。”
  徐辉祖、宋晟去安排。
  朱棣看向郭三省、伊玛目、马哈麻火者等人:“帖木儿主力被全歼,天山南北的战事即将结束,然西域重建,招抚流民,安顿百姓,尤为重要。眼下入冬,天寒地冻,让百姓入城,服从大明管理,是为重中之重。”
  “伊玛目,我会给皇上请旨,由你负责西域的教众管理,但你需要明白一点,西域是大明的,你们也是大明的子民,朝廷可以允许你们自由信教,自由传教,但绝不会允许你们打着传教的名义反对朝廷,对抗朝廷。我不希望第二次带大军来这里。”
  伊玛目凝重地对朱棣保证:“无论是真主,还是先知,他们都渴望和平与友善,只要大明允许我们信教,尊重我们的习俗,那我们就是最忠诚、顺从的子民。”
  朱棣笑了:“放心吧,大明能容得下佛门,自然也能容得下伊-斯兰教。安民与招抚,你们多多费心,若有什么需要,大可开口。”
  郭三省、伊玛目等人连连答应。
  朱棣看向马哈麻火者等人:“你们为朝廷立下战功,该有的赏赐,自不会少。只希望你们能忠诚朝廷,听从朝廷的命令,日后唯朝廷为尊。”
  马哈麻火者、哈剌哈纳等人清楚朱棣的意思,他是让这些人不要再听从哈密王脱脱的指挥,而是直接归属大明调遣。
  帖木儿十几万大军被打败了,大明的火器更是给了马哈麻火者、哈剌哈纳等人灵魂上的震撼,如今的大明已强大到无可战胜的地步,不臣服他们,还能臣服谁去?
  哈密王脱脱本身就是个傀儡,哈密、吐鲁番、委鲁母,包括整个亦力把里国,都将为大明所控制!若此时不臣服大明,朱棣必然会不介意大开杀戒!
  “我等愿听从朝廷差遣!”
  马哈麻火者等人肃然应道。
  大势如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想死的,只能听话。
  刘儁、徐膺绪、薛夏,分别代表兵部、五军都督府、安全局,带着一批人昼夜核对战损,战功,俘获。
  因为火器、弓弩在战场上广泛应用,想要找准是谁丢的火药弹干掉了几个人,说清楚谁射的箭杀掉了某某某,实在是不太现实,加上骑兵作战不可能干掉一个人,下马捡个人头再上马继续作战,军功的统计成为了一个巨大难题。


第九百二十八章 天山英烈碑(二更)
  战功的统计太难,但总还有解决的办法。
  军中延续了征安南时的做法,军士上报、军营上报,兵部、五军都督府与安全局审查,突出个体,嘉奖全体的做法。
  比如虎蹲炮军士,其杀敌数量无法统计,兵部直接划给了他们一万人头军功,均摊下去,大家都有功劳可拿,谁都没意见。
  战功尚未统计出来,战损结果先摆在了朱棣的桌案上:
  大明阵亡军士六千七百二十三人,重伤三千八百一十六人。
  看着这个数字,朱棣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徐辉祖、宋晟也不由悲伤,杨荣、霍邻等人也悲痛不已。
  六千七百多将士,换了帖木儿十几万大军,可谓是绝大胜利,空前的伟大。可朱棣高兴不起来,没有人高兴得起来。
  饶是朱棣铁石心肠,久经战场,见多了生死,依旧对这个结果难以接受。
  抬起头,朱棣看向众将,感慨道:“对战哈里,我们失去了两千三百八十二名军士,重伤四千余,对战帖木儿,我们又失去了六千七百二十三人军士,重伤三千余!一万多名军士,折损在昌都剌的战场之上,这还是我们拥有火铳、弩箭、虎蹲炮、手榴弹、地雷、驼城、神机炮、陌刀手、大车阵、重骑兵,拥有十几万齐心协力的将士,若没有这些,我们将会失去多少军士?”
  徐辉祖、宋晟等人面色凝重。
  若没有火器,面对帖木儿十几万大军倾力作战,很难说大明军士能不能抗得住!要知道帖木儿的重甲骑兵实在是太厉害,没有火器,大明根本就没有任河北手段可以对付他们,只能依靠军士的人命去拼,去耗,去换!
  若没有驼城,在这毫无遮拦与阻挡的大草原上,如何给帖木儿的骑兵以重大杀伤?只依靠着寻常的营寨、人墙与军阵,怕是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
  若没有陌刀手,铁鹰骑、大车阵……
  大明能在草原上赢下帖木儿并彻底消灭帖木儿的主力,最大的功臣是火器,是驼城,是特种兵,是每一个拼死作战、冲锋的军士!
  而这些,都是朱允炆军制革新的结果。
  二炮局是朱允炆一手设置的,火器是朱允炆主导改进的。驼城是朱允炆给出的图纸,特种兵是朱允炆争取的财政,新军之策更是朱允炆一手操持的变革!
  徐辉祖不由地想,若时间倒回九年,帖木儿在洪武后期东征,太祖朱元璋会安排谁领兵迎战帖木儿?战损又会是多少?大明能赢得胜利吗?
  没有答案。
  但徐辉祖相信,朱允炆的军事革制,新军之策的推行,火器的深度应用,是大明军队战胜帖木儿的关键,也是低战损的根本原因。
  朱棣哀叹一声,继续说:“皇上选择的路是对的,火器是未来。若我们能再多带一些虎蹲炮,再多一些神机炮,或许许多军士就不用牺牲了。”
  宋晟不由畅想,若大明军队真能实现大规模火器配置,上万虎蹲炮齐发,数千神机炮雷动,那天底下谁还是大明军队的对手?
  火器,一定要扩大火器在军队中的占比,日后无论敌人是谁,先别忙着抄家伙,远程给他们一轮火器覆盖,然后看看谁还能站着,再来一轮,等没人能站起来的时候,再抄家伙上,这不挺好……
  在一番悲痛之后,杨荣走出来问道:“眼下冬日,阵亡军士的尸体尚可保存一二,可总停放着也不是办法,是不是需要商议下怎么处置。”
  朱棣清楚,将阵亡军士的尸体带回京师是不太现实的事,眼下虽然消灭了帖木儿的主力,但并没有将帖木儿的力量完全赶出去。
  另外,亦力把里国虽然没了,但还有许多地方不知道这么一回事,他们依旧效忠亦力把里。比如天山以南的塔里木河流域、哈实哈儿(喀什)、于阗(和田)等,实际控制权还在地方首领手中,大明既然要占领亦力把里全境,这些地方自然而然要收回来。
  战争还没有结束,短时间内班师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班师,也不可能带着如此多将士的尸骸走过六七千里路,送归京师,气候与时间都不允许,唯一的办法,就是就地掩埋,安葬天山。
  朱棣看向徐辉祖、宋晟、刘儁等人:“你们认为该怎么处理合适?”
  徐辉祖很想将尸体都带回去,可也知道这不可能。
  宋晟悲愁一声:“这些战死的军士,都是为了收回西域而战,将他们安置在西域,天山之北吧。”
  朱棣凝重地点了点头。
  杨荣询问道:“大将军,诸位,若朝廷设置西域都司,当选哪里为都司所在地?既然朝廷要收回西域,想必也会将西域设布政使司吧,布政使司的衙署,又应该设置在哪里?”
  刘儁疑惑地看向杨荣,现在讨论的是军士尸骨安置问题,为何说起这些?
  朱棣指了指脚下,认真地说:“都司也好,布政使司也好,最为合适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委鲁母。”
  杨荣深以为然。
  委鲁母(乌鲁-木齐)卡在天山东西两断的中间,地势较高,易于防守,即可以扼守东西通道,又背靠吐鲁番、哈密、伊吾等地,后勤压力较轻,水草丰茂,且处在亦力把里的近中心位置,向西千里是阿拉山口,向东千二百余里是嘉峪关,向北千里是阿尔泰山脉,向南千里是若羌,于阗。
  亦力把里城虽然地段十分好,处在伊犁河谷,两侧有高山作为屏障,可那里实在是太偏了,不适合作为大明统治西域的中心。
  杨荣看着众人,严肃地说:“既然未来大明治理西域的中心很可能是委鲁母,我们不妨将军士们安葬在那里,效仿京师的英烈碑,于委鲁母建造一个大型的英烈广场、英烈碑,让后世所有来到这里的人,瞻仰与缅怀阵亡军士。”
  朱棣拍案:“好,就如此办!”
  刘儁、徐辉祖深深看向杨荣,朱允炆如此器重这个年轻人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心思缜密,谋略过人,更兼有军事素养,还敢于冲锋陷阵。
  建造英烈广场、英烈碑,是一个极好的想法,即可以安抚军士,也可以彰显大明对阵亡军士的敬重,何况委鲁母以后必然会成为西域第一大城,汇聚大量人口,瞻仰、缅怀、凭吊的人不会少。
  “调一批匠人,去办这件事吧,务必办好。”
  朱棣叮嘱。
  众人领命而去。
  翌日,战果统计出来,与帖木儿一战,杀敌六万九千余首,俘虏七万五千余人,还有一堆实在是凑不出人形的,拿着耳朵将官也不认账,无法统计,加上一些人逃到了天山里面,太过分散,也懒得去追。
  如此大兵团、十万级战场的大胜,在大明也只有洪武朝的徐达、蓝玉做到过!
  现在则需要加一个名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7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9/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