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高声喊道:“冲锋的战鼓已经擂起,哈里已经失败,大明的军士们,拿出你们的勇气,胜利就在眼前!杀!”
一众军士大喊:“杀!”
强横的气势与冲锋的鼓声,让大明军士发了疯一般进攻,刺刀不断扎入敌人的战马与骑兵身上,哈密卫骑兵虽然折损近四分之一,但还是死死缠住了巴启山的军队。
巴启山看着这一幕,心头充满了恐惧与不安,大明全面进攻,说明他们已经解决了进攻的人,不再需要防守,莫不是卡拉奇失败了,羌支历失败了,哈里也失败了?
不可能,一定是明军的诡计!
巴启山不相信卡拉奇会输给大明,更不相信哈里会失败!可面对哈密骑兵、大明步兵的联合进攻,巴启山扛不住了,手下已是折损过半!
人数越来越少,大明又不断靠着人数来进行分割围歼,自己的每一个部下,几乎要同时面对三四个大明军士与一个大明骑兵!
再这样耗下去,自己手里的家底要彻底打没了!没了兵,没有了手下,自己还怎么在哈里面前立足?
撤走,自己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可如果没有得到军令而私自后撤,岂不是将哈里置于危险境地?一旦大明从这里杀过去,攻击哈里的右翼,而哈里没有提防,岂不是陷入绝境?
巴启山有些挣扎,终究还是下定了决心:死战不退!
作为军人,服从命令就是最大的职责。既然哈里没有传来命令,那自己就一定要守护到底,防住哈里的右翼!
巴启山下达了死战的命令,原本想要逃走的军士皆是面容惨淡,在这一刻,帖木儿骑兵体现出了超绝的素质,他们明知会死,竟没有一人后退,也没有人质疑巴启山的命令!
杨荣、周大志、徐膺绪、哈密卫等无数军士不断进攻巴启山的军队,巴启山的军队也杀疯了,以伤换命,丝毫不顾及折损,为了杀一人甚至不惜受伤数创!
杨荣见对方如此坚韧,意志顽强,便命令周大志找了一些火铳兵,专门守着巴启山,这个待在后军之中的武将,正在指挥着军士反击,迎面飞来了一串铁珠子,打在面甲之上,不巧的是,一颗珠子命中了巴启山的右眼。
痛苦的巴启山跌落马下,杨荣见状,大喊:“对方的主将死了,杀啊!”
巴启山的骑兵四处观望,确实没有看到巴启山坐在马上,顿时慌了。主将都死了,大家还拼什么,跑吧。
军心一旦涣散,一支军队就完了。
大明趁势猛杀,再杀敌千余,只有一千多骑兵跑了出去,哈密卫的人也不打算将他们放走,一路追赶而去。
杨荣看着被活捉的巴启山,命人摘了其盔甲,对瞎了一只眼的巴启山说:“你不必因为被大明活捉而沮丧,因为你并不孤独,用不了多久,帖木儿就会和你住在一起。”
通事将话翻译过去。
巴启山眯着另一只眼看着杨荣,故里吧唧一大堆。
杨荣看向通事。
通事很简单地总结了一句:他在骂你。
杨荣哈哈大笑:“告诉他,我们要去活捉哈里了,到时候给他们举办一个团聚的宴会。”
通事说完,巴启山唾沫更是横飞,若不是军士抓着,怕要找杨荣拼命了。
巴启山骂完之后,愤怒地喊道:“小小大明也敢如此放肆,你们抓不到哈里,即便是抓到了,你们也将面对恐怖的苏丹,到时候你们所有人都要陪葬!”
杨荣不在乎这些威胁,对巴启山说:“苏丹恐怖不恐怖,我并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你还远远没见识到大明的恐怖。”
巴启山听过之后,脸上露出了惊愕的神情。
杨荣挥了挥手:“将巴启山带走,送至中军,也该见一见他的老朋友了。”
巴启山不知道杨荣说的老朋友是谁,但很明显,大明很可能俘虏了另一名大将,不知道是羌支历还是卡拉奇。
杨荣不打算告诉巴启山,而是命人收拾战场,救治伤员。至于哈密卫追杀的那些骑兵,跑就跑吧,反正跑得出十里,跑不出百里。
战场是一个巨大的包围圈,每个人都是圈内的人物,就别想着跑到圈外快活,大明不允许。
中军战场!
迪亚斯被大明精锐骑兵的冲击打得措手不及,军阵都被冲散,根本发挥不出实力。
铁鹰骑的阿尔斯郎、拉克申、湖日查等人杀出了气势,以强横的姿态直接凿穿了迪亚斯的骑兵军阵,将其一分为二!
迪亚斯如何都想不到自己面对大明第一次出战竟然是这种结果,连忙组织军士反击。可就在此时,大明的军队发动了总攻,这一幕让迪亚斯浑身颤抖。
什么情况发动总攻?决定胜负的时刻!
可现在中军战场远还没到分出胜负的时候,大明竟然就直接开始了总攻?莫不是其他战场出现了问题,羌支历、巴启山与卡拉奇被打败了吗?
存在着同样疑惑的还有哈里,大明直接发动总攻的举动透着诡异,不符合常理。
就在哈里准备带骑兵加入战斗,与迪亚斯一起打败大明的中军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了过来。
斯拉木脸色惨淡,跑了过来:“不好了,大明的骑兵出现在了我们的背后,就在三十里外!”
“大明的骑兵?”
哈里瞪大眼,一把拉过斯拉木:“你说什么?”
斯拉木指了指后方:“斥候来报,后方出现了无数大明骑兵,数量至少一万,正在向我们包围而来!先锋,再不撤我们就要被封死在了这里!快走吧!”
哈里喊道:“不可能!大明的骑兵怎么可能会出现在我们背后,我们可是控制了昌吉,控制了西准噶,封锁了所有的道路!”
自己带兵从西而来,一路占领,一路封锁,卡拉奇还带人抢占了要地,可以说此时的昌都剌就是一个三面被封的地方,大明想要活动,只能向东,不可能来西面啊!
斯拉木很是不安,对哈里道:“我们的消息不可能错误!再不撤出去,我们就真的被包围在了这里!还请先锋速速作出决断!”
哈里脸色很是难看,征战这么多年,自己从未有过如此狼狈的时候,被人包围了却浑然不知?
这就是大明发动总攻的底气吧?
他们想要用主力拖住自己,然后等待军队合围,彻底将自己包围起来!
“可我们现在撤的话,其他人该怎么办?”
哈里接过苏丹帖木儿的军令时,可是带了五万精锐骑兵,在亦力把里来回损耗了近万,又在其他城中驻留了少量军队,投入到对大明作战中的军队为四万骑兵!
可卡拉奇带走了一万五千骑兵,羌支历、巴启山各带走了七千骑兵,自己只有一万一千骑兵,在对阵朱棣时,又折损了三千多,眼下手中有的,只是五千骑兵与战场中迪亚斯带着的三千骑兵!
一旦现在自己撤退,那其他人必然不支,这些人该怎么办?难道说,自己要放弃他们,丢掉自己的军士与将领,苟且偷生?
哈里自问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干不出来这种事。
斯拉木见哈里犹豫不决,站起身来,看向多夫冈,喊道:“还愣着干什么,带先锋撤退!我们死在这里没有关系,可哈里是苏丹的孙子,他不能落在大明手中!”
多夫冈深深看着斯拉木,目光看向西面,虽然看不到远处的敌人,但可以感觉的到,敌人已经来了!不能再迟疑,不能再拖延,必须要走了!
“带哈里先锋走!”
多夫冈厉声下令。
哈里大怒:“你们谁敢,这是以下犯上!”
斯拉木顾不得什么上下关系,一把抓住哈里,以蛮力将其丢到了一匹马上,让军士抓紧哈里,然后对哈里的近卫军喊道:“送哈里回去!无论如何,都必须将他送到苏丹那里!”
“是!”
近卫军也明白事情紧急,抓紧哈里,带两千精锐骑兵开始向西撤退,而斯拉木、多夫冈等人也纷纷上马,跟着哈里撤退。
至于战场上的迪亚斯,则被人遗忘了。这种遗忘,是故意的,也是必要的。
迪亚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故,可哈里的军队确确实实在撤退了,他们已经离开了这里,而没有给自己打个招呼,一句话都没有。
大明的主力到了,如同张口血盆大口的野兽,吞了过来。迪亚斯挡不住,也不想再阻挡,无数没有战意的骑兵纷纷跳下马,成为了大明的俘虏,而一些坚持战斗的骑兵,则被人砍下马,头颅都被摘了去。
当铁鹰骑的阿尔斯郎等人杀到哈里原来的营地时,营地已是空无一人,哦,也不完全是,至少顽强的羌支历带着几个尾巴跑到了营地里……
羌支历投降了,阿尔斯郎还没说出接受的话,徐辉祖就用一刀回答了羌支历:
投降?
不行!
第八百八十六章 逃跑的哈里(一更)
哈里在逃,战马的速度已经被催到极致。
斯拉木、多夫冈回头看了一眼,大明军士已经占据了之前哈里的营地,并有骑兵追了出来!
徐辉祖斩杀了羌支历,却没有停下来,而是带着谭渊、瞿能、瞿陶、雄武成等继续追击哈里的骑兵,铁鹰骑的阿尔斯郎、拉克申也不甘心放走一块最大的肉,紧追不舍。
朱棣走入哈里的大营,这里还有着不少的物资,包括大量的干肉,还有没有带走的八千多母马。对于哈里有如此多战马,朱棣并不感觉惊讶。
别说帖木儿的军队了,就是瓦剌与鞑靼,他们的精锐都是双骑配置,甚至有些时候会有三骑。羌支历死了,朱棣没说什么,反正这是在战场上被干掉的。
杨荣进入营地,对朱棣禀告了具体战事,脸色有些悲伤:“虽然现在还没有统算出来,但我们折损了不少军士。”
朱棣看着杨荣,凝重地说:“你是不是认为我们应该动用火器,直接消灭这些骑兵,而不应该用人命来填,用步兵去抵挡骑兵?”
杨荣低着头。
从战略层面来说,雪藏一部分力量,不过早暴露明军所有的底牌,是对付帖木儿的最佳之策,也是确保能彻底打败帖木儿的关键!况且这里是西域,火器弹药的补充十分困难,一旦过量使用,很难在十天半个月内实现足额补充。
军中有火药匠人,但他们更多的精力是负责提供神机营火铳兵火药,而神机炮、虎蹲炮所需要的特殊火药弹,补充的时间周期更长,容不得肆无忌惮地使用。
有一种问题,叫做火药焦虑。
当然,雪藏火器,更多的是服从于战略需要,大明不可能因为帖木儿的一个先锋,就必须拿出全部的底牌。
再者,正因为来的是哈里,不是帖木儿的主力,大明才有机会,也有可能来训练新兵,锤炼京军。如果里的是帖木儿的主力,朱棣怕是连训练新兵的机会都没有,也无法检验各种新式战法,没有可能发现战法中的问题。
哈里相对更弱,大明才需要一场血与火的试炼,以确保京军从新兵状态,从不知道战争是什么的状态中走出来,成为老兵!
只有这样,朱棣才能放心地去用这一批人,才能更好去迎战比哈里强大数倍的帖木儿!
死了人,朱棣也心疼,谁不心疼?
可这是战场,没有不死人的时候!
无论是步兵时代,还是骑兵时代,亦或是火器时代,最关键的还是人,不是吗?朱允炆不一直都强调这一点?
既然最关键的是人,那这些人就必须经历生死考验,必须迎接战场的洗礼!
如果他们只懂得站在远处射击,没有了冲锋的血勇之气,那当敌人真的冲锋到面前时,他们一样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如果他们只懂得挥舞马刀,却从来没有砍杀过敌人,那他们在面对敌人时,将会被敌人的气势威慑到不敢动弹,成为任人屠戮的羔羊!
如果他们只懂得战场是纸上的写写画画,是沙盘上的推演,是京军训练时的打打闹闹,从来都没有感触过血溅到脸上的温度,没有看到过死人的狰狞,残尸的恐怖,那他们又拿什么来杀敌立功?
这是战场,也是大明京军的实战场!
朱允炆需要一支强悍的京军,需要一支真正的老兵京军,足以支撑起大明未来二十年的和平,担负起未来二十年帝国守护的重任!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朱棣冷着心,将军士一批批送到战场之上。
代价是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