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哈密王请封(二更)
让人矛盾的是,真正的盛世,离不开商人,而商人的强大,又容易影响政治的决策。
明末时期的东林党,其背后站着的是江南财团,一大堆地主利益团体,出于商人利益的考量,他们让朝廷削减了商税,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只能来自于农民,而在天灾人祸之下,农民根本交不起赋税,拖家带口的流民四起,席动龙卷,摧毁了大明的气运!
从这个角度来看,东林党对大明王朝的崩溃是负有责任的。
朱允炆现在要做的,就是打下基调,即让商人成为一股力量,又不能让其左右朝廷,成为一个实力强横的党派,如一匹烈马,不允许脱缰。
农民是盛世基石,商人是繁荣经济的重要力量。
虽然农民基数很大,但农民普遍穷困,这种现实决定了农税不能调太高,以免百姓破家,动摇根基。
虽然商人基数很小,但商人普遍富裕。这种现实决定了商税不能太低,以免商人集体做大,形成威胁朝廷的财团力量。
出于这种考量,朱允炆决定给予商人一定的地位,让其声音传入朝廷之中,用这种方式告诉商人,朝廷认可与尊重他们,他们不再是卑微的低人一等。
当然,这种好处不是白给的,浮动税率的方略已经成熟,只等待一个时机推出,朱允炆认为,时机已经不远了,所以,在割商人一刀之前,需要先给他们一个甜头。
当然,商人对大运河的建议也是必须考虑的,朱允炆要的是大运河长期运作,也需要通过这一条河流来“赚钱”,毕竟大运河需要修缮与维护,黄河也需要治理,若没半点收益,只靠户部年年投入,夏元吉早晚会递交辞呈的。
一匹马飞奔而来,在距离朱允炆等人三十步外停了下来,递给刘长阁一份文书之后,便打马而去。
刘长阁将文书转交给朱允炆,朱允炆看过后对夏元吉等人说:“燕王、魏国公、戴尚书他们已经到了济宁。”
夏元吉等人嘴角含笑,一行人分四路,算算时间,也该到济宁城了。
“明日传召哈密王使臣。”
朱允炆指示,然后带人沿着马踏湖巡视,偶会停下脚步,与匠人与民工闲聊,听一听百姓的难处。
翌日。
朱允炆于济宁府衙内,公开会见哈密王安克帖木儿的使臣赛吉等人。
赛吉带人入殿,一脸不高兴,率先发难:“大明君主就是如此无礼的吗?我等万里迢迢而来,竟不让入京师,安排在这落魄之地会面,如此折辱使臣,难道贵国就不怕惹哈密王不满吗?”
不等朱允炆发话,朱棣先不乐意了,踏步走出:“大明天子亲至济宁会见使臣,已是给足了你等面子,如此咄咄逼人,毫无敬意,这就是属臣应有的做派吗?若因你一使臣乱言引起边衅,你担得起责任吗?”
赛吉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压力,心头不由一慌。
朱棣的话不是没有道理,现在哈密惹不起大明,自己发怒,也只是因为去不了繁华的金陵,被安排在这落后之地不说,还许久没见到正主,难免有些火气。
朱允炆抬手,示意朱棣退至一旁,平和地看着赛吉:“你来大明的目的是见到朕,而不是去金陵。若你去金陵,而朕几个月不回京,那才是真正的怠慢,安排使臣转道济宁会面,是朕重视哈密使臣,若使臣认为此处不如京师繁华,待使臣完成安克帖木儿交代的任务后,不妨去京师走一遭。”
赛吉听闻,心里舒服多了,连忙表态:“我等也是一时失言,还请天子勿怪。”
人家给了面子,还是需要兜着的,否则完不成任务,回去之后就会兜脑袋了。
赛吉拿出哈密王安克帖木儿的文书,交了上去。
朱允炆淡然一笑,低头看去,字很多,内容却很简单,总结下来就一句话:
我喊你一声大哥,以后你要罩着我。
这是请封文书,安克帖木儿想要学习马哈木等人,得到大明的册封,交好大明,并希望设置马市,与宋晟进行交易,换取盐铁茶等物资。
朱允炆来回看了两遍文书,总感觉有些怪异,却又说不出所以然,只好抬头对使臣说:“安克帖木儿想要请封,臣属大明,大开互市,朕对此并无大的异议,会安排内阁与礼部官员拿定方略,早日落实。”
“哈密王听闻后,定会载歌载舞,欢庆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赛吉没想到大明如此干脆利索,当即笑道。
朱允炆笑呵呵地点了点头:“你自哈密来,所知消息定多过大明。帖木儿西征奥斯曼帝国大胜,生擒巴耶塞特的事,想必也听闻过,安克帖木儿可有什么想法?”
赛吉心头一沉,朱允炆终究还是问到了这个问题,只好说:“帖木儿西征取得大胜,搜掠无数,眼下应已回到了撒马尔罕。哈密王很是担忧,甚至听闻帖木儿要派遣使臣到大明来,希望借此提醒天朝君主,帖木儿有意东征,万不可对其使臣手软!”
朱允炆眉头一抬,帖木儿要派使臣来?这恐怕不是什么使臣,而是间谍吧?找个水源,寻个驻扎地,窥见城防,了解兵力多少,为后续作战提供全情报,这都是帖木儿使臣的附带任务吧?
安克帖木儿也没安好心啊,在文书中没提一句此事,若不是自己问起,想来使臣也不会说,这群人怕也想着旁观帖木儿与大明的战争。
只不过安克帖木儿是不是傻,帖木儿要来,不打下哈密,怎么打大明的西北,以帖木儿的智慧,绝不会即得罪大明,又得罪瓦剌与鞑靼。
朱允炆手指在椅子上敲动了两下,看向徐辉祖。
徐辉祖了然,拿出了一份舆图,展开在赛吉面前,然后说:“安克帖木儿提醒我皇,我皇也想让使臣提醒下安克帖木儿,你们且看。”
“呃?”
赛吉等人有些错愕,转头看向舆图。
徐辉祖解说道:“帖木儿有东征之心,并非是机密,我朝早有窥闻。然帖木儿想要东征,就必须穿越亦力把里,之后进入哈密区域,然后才可能对大明西北城关发动进攻。安克帖木儿据守哈密,不更应该紧张吗?”
赛吉脸色有些苍白。
大明这位臣子所言是对的,帖木儿东征必然要攻打亦力把里,这里也被称之为东察合台汗国,帖木儿一直想要打下这里,以证明自己是蒙古正统,是铁木真后人中最杰出的一个。
长期以来,帖木儿施压亦力把里的统治者黑的儿火者,打通了东征的通道。但人算不如天算,黑的儿火者被人干掉了,其继任者沙米查干是一个颇有野心的年轻人,很想收复被帖木儿占走的领土,自然不会继续为帖木儿准备东征的粮食。
听闻沙米查干励精图治,正在组织军队准备北征与西征,北征打的是瓦剌,西征打的自然是帖木儿。
赛吉不止一次听哈密王安克帖木儿问候沙米查干全家,这个家伙越桀骜不驯,越挑衅帖木儿那个瘸子,那帖木儿东征的时间就越可能提前,沙米查干死了不要紧,可没了亦力把里作为屏障,谁来保证哈密地区的安全?
要知道帖木儿最擅长的就是战争和屠杀啊,万一没跑出去,被屠了……
赛吉知道哈密王安克帖木儿的担忧,也清楚这个时候必须抱紧明朝的大腿,一旦帖木儿来了,好歹可以请求政治-避难,跑到嘉峪关里面求活。
“哈密王确实为此忧心忡忡,却有些无力。”
赛吉说出了一句无奈至极的话。
徐辉祖退到一旁,朱允炆认真地说:“安克帖木儿愿意臣服大明,成为大明的臣子,那大明就有责任护他周全。你回去告诉安克帖木儿,大明为防备帖木儿,将全力支持亦力把里,希望安克帖木儿可以放开通道,护卫大明军资进入亦力把里。若安克帖木儿愿意,也可配合大明与亦力把里,共同对抗帖木儿。”
“这……”
赛吉有些意外,也有些紧张。
大明要支持亦力把里,必然会借道哈密,这也就意味着大明要将军事力量自嘉峪关一带深入到哈密,乃至延伸至亦力把里!
要知道军资运输,必然是军队护送,不是民工啊。鬼知道这批人会不会转眼之间穿上披风,转化为一支军队,出其不意地袭击哈密王。
“以大明之国力,还需与亦力把里联手吗?”
赛吉犹豫了下,问道。
朱允炆哈哈大笑,起身冷言:“大明要灭帖木儿,自然无需与任何人联手。但你也清楚,朕爱民如子,爱兵如子,只要能多阻滞帖木儿一日,多损耗帖木儿一兵,大明军士就可能会少损失一人!朕此举,只是为了最大限度削弱帖木儿,减少大明军队的损失!”
赛吉连连点头,毕竟面对的是征战无数的帖木儿,大明谨慎一点,拉个帮手也可以理解。只不过,如果大明有其他心思呢?
这年头,好人不好找啊……
第七百四十章 西北风欲起(三更补章)
哈密。
安克帖木儿满脸忧愁,在大殿中不断踱步。突然之间,殿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安克帖木儿转身看去,止不住上前两步,急促地问:“消息准确吗?”
头目马哈麻火者凝重地点了点头:“大王,消息属实!”
安克帖木儿听闻之后,顿觉浑身力气被抽离,踉跄地转走,硬生生坐在椅子里,颓然地说:“天要亡我吗?”
马哈麻火者低着头不敢搭话。
安克帖木儿想到了什么,如同抓住稻草的溺水者,起身喊道:“带三千骑兵,我要去嘉峪关见宋晟!”
马哈麻火者惊讶地看着安克帖木儿,转眼想明白过来:“大王的意思是,借明朝之手来对抗鞑靼?”
安克帖木儿握紧拳头,咬牙道:“是啊,若鞑靼与瓦剌只是内讧也就罢了,现在局势变了,我们也必须作出改变。该死的马哈木打败了哈什哈,杀掉了坤帖木儿,现在瓦剌没有了大汗,鞑靼为了取得正统,又刚刚拥立鬼力赤为大汗,以马儿哈咱为太师右丞相,也孙台为太傅左丞相,阿鲁台为太保、枢密院知院的汗廷内阁。”
鬼力赤是什么人?
他是窝阔台庶子合丹后裔!
在蒙古大家族中,窝阔台家族地位较低,在蒙古大汗之位由窝阔台系转入拖雷系的斗争中,合丹投向蒙哥。元代合丹后裔被封为陇王,被视为窝阔台家族的代表,素来与忽必烈元裔关系比较融洽。
阿鲁台实在是没人可以选择了,这才找来了鬼力赤,毕竟迎接本雅失里的想法落空了,几次派人去帖木儿那里谈判,要么半路被哈什哈或马哈木干掉,要么就是被帖木儿扣押不放回,想要让本雅失里这个正统回归,短时间是不可能的。
加上坤帖木儿死得突然,瓦剌一时半会忙着斗争,也没时间找新的大汗,鞑靼这边趁机找来鬼力赤,让其成为大汗也是不得已的举措。
对于哈密王安克帖木儿来说,阿鲁台拥立鬼力赤就是对自己的威胁,是直接抽出刀子对准了自己。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哈密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是窝阔台后王势力范围。
也就是说,安克帖木儿现在住的地盘哈密,实际上是鬼力赤的老家,鬼力赤显然是一个念旧的家伙,在得到阿鲁台、马儿哈咱等人支持之后,没有将元廷设置在蒙古草原的中部,而是直接搬到了甘肃边外与河西一带。
这种决定如果不是脑子有问题,直接刺激大明,那就是另有所图。在安克帖木儿看来,鬼力赤想要图谋的就是哈密地区,自己的地盘。
最让安可帖木儿感觉到紧张的是,长期居住在哈密北山、亦集乃一代的游牧部落是乜(nie)克力部,而这个部落又是窝阔台家族的属民,鬼力赤南下,必然会与这个部落取得联系,到时候图谋哈密更是如虎添翼!
等不了了。
安克帖木儿必须早点将这个消息告诉宋晟,让其注意鬼力赤等鞑靼部的动静,最好是说服宋晟出兵清扫一次,让鬼力赤与阿鲁台搬家。
马哈麻火者牵过马,看着急匆匆上路的哈密王,追赶了上去,喊道:“赛吉如果带来册封的消息,鬼力赤会不会就此收手?”
安克帖木儿挥舞马鞭,侧头说:“一旦明廷册封,鬼力赤怕会暴怒,说不得会马上对我们下手,我们务必先联系宋晟,让其保证我们的安全!”
马哈麻火者想了想也是,如果大明真的册封安克帖木儿,那就意味着哈密完全臣属大明,将鬼力赤的老家臣服给大明,他不生气才怪……
可哈密到嘉峪关还有一千多里路,哪怕是急行军也需要好几日时间。
在安克帖木儿催马赶路的同时,宋晟正站在嘉峪关的土城墙上凝望着关外,漫漫黄沙席卷在空旷的戈壁滩上,在黄沙的背后,则是高大肃穆的祁连山。
雪峰,大漠,荒凉,冰冷,似乎眼前的世界毫无生机,除了身后的一座雄关,八千将士!
宋瑄踏上城墙,见父亲宋晟正在沉思,便立在一旁等待,直至宋晟走出思绪,才上前禀告:“阿鲁台等人拥立鬼力赤为大汗,并将汗庭迁移至甘肃外千里之地。”
宋晟抬手摸了摸有些花白的胡须,严肃地说:“阿鲁台等人最理想的大汗是本雅失里,只不过帖木儿不打算放本雅失里回归,怕是打定主意东征,意图打下大明之后,以本雅失里为筹码控制蒙古各部落。眼下鬼力赤上台,虽不是最佳人选,但也需要警惕,一个团结的鞑靼,可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父亲的意思是联合马哈木等人,给鬼力赤一个教训?”
宋瑄问。
宋晟呵呵摇了摇头:“马哈木就算了吧,他现在可不敢轻易南下,哈什哈一直都在找机会报仇,若马哈木露出破绽,怕会让哈什哈抓住机会。瓦剌是靠不住了,眼下最好的棋子,是哈密王安克帖木儿。”
宋瑄有些迷茫,说:“可是,安克帖木儿根本就没有实力与鞑靼本部对抗。”
宋晟沉默了会,开口:“所以,安克帖木儿也一定可以看清楚局势,会派人求援,这是我们进军哈密,形成事实上控制哈密的绝佳机会!”
宋瑄明白了,宋晟是打算借帮助安克帖木儿的机会,将军队直接插入到哈密等地,形成事实上的军事存在,继而迫使安克帖木儿彻底臣服,亦或是找机会将其解决,也好为协防亦力把里打下准备。
“请神容易送神难,安克帖木儿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宋瑄提醒道。
宋晟对自己这个有些不开窍的儿子颇是无奈:“相对于身家性命,其他都是小节小事。安克帖木儿一定会派人前来嘉峪关,等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