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572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廖掌柜笑成弥勒,眼睛挤成一条线,不等船上的人下来,已带人站在岸边,恭恭敬敬地候着。
  帘动。
  沈一元与润娘从船舱里走了出来,廖掌柜连忙上前:“姑爷,小姐,你们可算来了。”
  春风拂面,略带花香。
  润娘看着廖掌柜,笑道:“廖叔,怎还亲自来了,不是发过信,不用来接。”
  廖掌柜是何家的老人,看着润娘长大的,感情深厚,虽然润娘已与沈一元成婚,孩子都十几岁了,但廖掌柜从未改变过称呼,一口一个小姐,几似三十几年前。
  沈一元虚扶了下,看着润娘上了岸,才跟上前:“这段时日如此繁忙,你身为掌柜还亲自来接,误了事可要罚你三碗老酒。”
  廖掌柜温和地笑了笑,对润娘打趣道:“小姐你看,姑爷这是找着由头不让廖某喝酒啊。”
  润娘与沈一元都笑了起来。
  廖掌柜这才侧身道:“洪江城里的事都安排妥当了,姑爷,小姐,请。”
  条石青砖,沿河而铺。
  河边许多房屋正在搭建之中,有些刚刚上了梁,有匠人站在高处,如履平地,嘴里喊着什么。一人手中叠放四五片青瓦,由下向上一抛,上面的人伸出手微微一沉,稳稳当当地接住。
  一些院子敞着门,里面有人正在打扫庭院,将残木烂瓦都要收起来。还有一些院门紧闭,虽然上了锁,但还没有摘牌与字号。
  沿河走了百余步,沈一元才回头看了看码头方向,带着几分感叹说:“洪江历史悠久,战国属楚地,秦为黔中郡地,经千余年,坐拥如此地利,怎还如此困顿,连商贾都不多?”
  廖掌柜呵呵笑了,说:“若不是姑爷有志向,眼光向来独到,廖某也不敢招揽这七里八乡几千民工,现在看来,这里发展缓慢还是有些缘由的。”
  沈一元指了指一旁树下石桌,坐在石凳上,示意:“仔细说说。”
  润娘鼓励廖掌柜:“我也很想知道。”
  廖掌柜指了指东南方向:“姑爷、小姐,这洪江虽然历史悠久,地利绝佳,但也有缺陷。其东南方向是雪峰山,东南高,西北地,山之间夹着河谷,这安江就坐落在河流旁,虽说有河流之便,但这天底下在河流旁的城可不少,也并非是每个都能聚众为城。”
  “洪江虽然看似地利天成,南望广西,西有云贵,西北是川蜀。按理说也是一个好地段,可是仔细想想,广西贫瘠,云贵不是道路难行,就是山川路险,川蜀要走的话,也多会向北走,即便是走这一条路,也多不停留,毕竟无多少客栈,也没多少繁华。”
  润娘大致是听明白了,洪江地段好,但环顾四周一看大家都是穷光蛋,好不容易有个富裕的朋友也没有过来帮衬一把,经年累用,这洪江和广西、云南、湖广等地方发展程度差不多。
  “这里土司居多,有些蛮夷之人没有教化,偶尔还会做点抢劫的行当。张辅带二十几万人打湖广路过时,还被人劫道了,何况是寻常商人,一般人可不敢来这里留宿……”
  廖掌柜连连摇头。
  沈一元听闻这话顿时笑了,廖掌柜说的都是真的,还真的有土司打劫张辅的大军,这也可以理解,人家彪横一时,地方衙门都不好招惹,打劫个大军也不过是敬业的表现。
  只不过最近没人打劫了,土司的脑袋早风干了,周围土司现在也不敢乱动弹,虽然张辅带人去了南面,但他终究是要回来的,万一走个回头路,手痒痒了找几个不老实的杀一杀……
  “眼下如何?”
  润娘很担心自家的买卖。
  廖掌柜笑呵呵地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份账册,放在了石桌上,然后推给了沈一元,这才对润娘道:“小姐与姑爷可以看看。”
  润娘知道廖掌柜这样做也是规矩,毕竟沈一元是一家之主。
  沈一元没有翻看,交给了润娘:“只看廖掌柜笑得如此开怀,就知道我们这笔生意做对了。”
  润娘白了一眼沈一元,翻看着账本,原本轻松的神情逐渐变得惊讶起来,一只手捂着嘴,生怕失了礼,抬头看着廖掌柜,目光中带着问询,意思是,这都是真的吗?
  廖掌柜看得懂,重重点了点头:“都是真的。”
  润娘伸手抓着沈一元的胳膊,轻轻摇晃:“成了,你看到没,我们成了。”
  沈一元含笑看向账册,映入眼帘的是一组数字:
  租赁店铺82间,年银100两。
  租赁仓库128座,年银150两。
  租赁住宅167户,年银80两。
  尚有店铺42间、仓库67座,住宅87户尚未租赁。
  廖掌柜堆笑:“还不是姑爷有魄力,拿出如此多的银两,以高价买下地契。当初百姓可以为我是骗子,要不是洪江知县孟固担保与中央钱庄的主事作保,这生意也做不起来。”
  想想也是,寻常百姓家哪里知道地段的价值,苦了几辈子了,突然有人上来说,你家房子我买了,出五十两,不仅如此,还送你一间差不多的房,只不过距离河边远六条街,就一条,卖房子的是绝契,一锤子买卖,不准再生事。
  五十两,对于洪江百姓而言可是一个天价,他们一年都未必能存个三五两银子,何况还另外有房子,在知县作保,加上真金白银摆出来后,许多百姓就将宅子卖给了沈家。
  沈一元知道用十两银子就足够买下来那些破烂的院子,可一旦那样的话,日后百姓知道这地段是如何的赚钱,会如何的繁华,一户宅院价值几多,肯定会心里不平衡,到时候闹事就不好办了。索性一次给足,绝契两清,又有知县、耆老等作证,日后也不怕出问题。
  商人逐利,也得要点人心。
  “这里的店铺与仓库以租赁为主,可以以二十年的价发卖一些地段不太好的仓库与店铺,但主街与沿河店铺、仓库,一律不准卖出。”
  沈一元严肃地说。
  廖掌柜认真地点头:“放心吧,一切都按姑爷吩咐的办。”
  润娘起身,看了看流淌的河水,转身对沈一元道:“那,我们的客人到哪里了?”
  沈一元伸出手指了指南面:“眼下应该正在来的途中,张辅的大军已经出了广西,常百业他们再慢,也不可能慢过一个月去,既然他们已经出了价,那也该来了。”
  润娘咯咯一笑,忽闪的目光中带着几分崇拜:“常百业趁我们下南洋的时候,竟然贩卖了整个安南,联合无数商户,取走了安南数十年积累的财富,可谓是手段惊人。”
  廖掌柜在一旁附和:“姑爷回京之后,我还估量着咱家也参与一把,可谁知姑爷在沉默了十几日之后,竟然让我带着伙计来到了洪江。”
  沈一元拍打着江边栏杆:“以前是我低估了常百业,他能趁灾进入苏州等地,让晋商商会的店铺开得到处都是,可见是一个厉害人物,能以此方式打开浙西大门已让我惊讶,他竟还想出了贩卖安南的天才主意,还说服了朝廷,其能量已不容小觑。”
  润娘微微摇头:“常百业在这件事中肯定会大赚一笔,但他风头太过了,一个商人擅自参与到国事之中,又调动了数百商户,几万伙计进入安南,这股力量已是可怕,若他不知道收敛,朝廷迟早会拿他敲打下商人。咱们不要那么高调,低调赚钱就好了。”
  廖掌柜连连点头,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沈家可不敢太过张扬,两下西洋都是在朝廷的号召下进行的,跟着辽王、珉王混,可没有一家独大,也没有显得财富如山,像常百业豪掷一千万两,足以惊得世人下巴都掉下来。
  没错,常百业是拿不出来一千万两,他家最多拿出一百万两,可问题是,百姓传故事的时候,他不会传晋商商会联合八百商户,用一千万两掏空了安南的财富,而是会传常百业拿一千万两买走了安南一国的财富。
  口口相传中,百姓也喜欢夸大一点的,简单一点的,到最后传着传着就成了:
  常百业身家几千万两。
  不知道常百业以后听到这个消息时,会不会“高兴”得辗转反侧。
  沈一元没参与到安南事之中去,虽然回到京师时时间上还来得及,但沈一元权衡利弊之后,放弃了安南的生意。
  但放弃安南的生意,不代表放弃赚钱。
  沈一元通过深思熟虑,趴在一份舆图上找了几天,又找人问了几天,最后下定决心,在安南生意之外狠狠赚一笔,而赚钱的方式,那就是租仓库、租店铺、出售住宅,地点就是洪江。
  在大明之前,洪江声名不显,但在建文四年起来,这里将会成为一个商人瞩目的地点,一个汇聚无数商人的地方。
  因为商人,这座沉闷的城将焕发生机,成为一个类似于扬州城的存在。
  而这,就是沈一元的生意!
  PS:
  呜,感谢v臭不要脸v再一次打赏,感动,今天想爆更的,只找资料花了不少时间,也没存稿了,缓几天我再爆更答谢,也谢谢大家的一路陪伴与支持……


第六百八十四章 洪江,晋商VS徽商
  常百业带商人买下了安南财富,而沈一元只是买下了洪江的主要地段。
  为什么是洪江?
  润娘一开始很是不理解,可仔细看过舆图,又亲自到了洪江,才发现这里确实是商人,确切地说,是去安南的商人无法避开的要地。
  洪江坐落在沅水、竹舟江(巫水)汇合处。
  竹舟江发源于城步,全长四百余里,由南向北注入沅水。沅水为长江支流,出贵州,于湖广岳州(岳阳)入洞庭湖,自岳州向东,便是武昌、九江、安庆,过了安庆,不远就是大明京师南京!
  可以说占据了洪江,坐着船一路沿江而下,睡几天几夜就能到京师了。
  对常百业等无数商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竹舟江。
  竹舟江起点是城步,城步在湖广南部,紧挨着广西,向南二百里就是广西府治之地的桂林,到南宁直线距离也不过八九百里。
  常百业等人在安南扛着木头,拖着锅碗瓢盆,腰里别着一大袋子香料,这些玩意如果走陆路的话,到京师至少也得三个月,沿途还得担心会不会被土司给土一下,可如果选择走水路,则可以节省一半多的时间。
  再说了,那么多宝贝,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运出广西的,总需要找个中转站与仓库,回头继续去拉货,而中转中转,就需要一个位置可以转出去货物,广西只有仓库,没有可以支持商人中转的城。
  而洪江,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城步有渡口,只要有船,就可以经过竹舟江将货物放在洪江,伙计继续回城步入桂林也好,从洪江修整,准备回京师也好,都需要停留在洪江。
  润娘看着轻松的沈一元,笑着问:“你就不担心常百业等人扫掠安南之后,洪江会失去用处。到时候我们收不起来租金,可就麻烦了。”
  沈一元笑了,自信地说:“绝对不会。”
  乳娘不解,追问:“为何?”
  沈一元指了指西南方向,道:“洪江周围虽然穷困,但这周围有着大量的木材、白蜡、桐油物资,比如湖广、贵州、川蜀的楠木。虽然说金丝楠木是皇族专用,我们也可以拉动京师,卖给工部,毕竟皇上早晚也需要建宫殿,造椅子。”
  “金丝楠木什么价就不说了,毕竟工部压着咱也不好说什么。但香楠木、水楠木完全可以拿去,香楠木木微紫而带清香,纹理也很美观,多少僧道都喜欢,水楠木更是制作寻常家具的好木料。眼下京师也好,江北也好,不少官员与富绅都渴望添置家具,不愁卖。”
  润娘连连点头,楠、樟、梓、椆并称为四大名木,楠木又是名木之首,没道理卖不出去。
  沈一元继续说:“湖广、广西、贵州、云南、川蜀一部,这一片区域很是大,但是像样的商城却没有几个,甚至连云南的昆明出城不远就是杂草丛林,商人没一个固定的栖息、汇聚之地,而洪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汇聚中心。”
  廖掌柜笑呵呵地听着,这周围发展那么多年,依旧穷困的很,似乎一直都在原地踏步,加上土司太多,劫道的不少,商业并没怎么发展起来,能拿得出手的也就云南的茶马古道与成都,除了这些之外,像是什么云南昆明,广西桂林,贵州贵阳,商业上根本就拿不出手。
  沈一元看向南方,认真地说:“最主要的是,安南没有了,那里成为了交趾郡,是大明的地方。交趾产不少好东西啊,像是红木、沉香木、铁木、香料,去那里的商人可不只是走海路,等候季风需要时间,而如果选择走陆路转水路,那这洪江他们是绕不过去的……”
  润娘安心了,常百业等人在交趾郡拉多少货物与宝贝都没关系,自家只要守着洪江,一样有钱可以赚,而且还赚得比京师价还高。
  站在凭祥关的常百业是很郁闷的,来的时候只顾着发财,带了那么多人进入安南,可忘记考虑回去的路线了,等回过头来,洪江已经被沈一元给抢占了,这个该死的徽商,竟是如此厉害。
  渠宝看着吃瘪的常百业哈哈大笑:“你还年轻,能想到这些,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这一次你们算是打成了平手,后面交手,可要好好思量了。”
  所谓的平手,就是常百业将晋商带到太湖一带,进入了徽商、浙商控制的传统地盘。可沈一元转身就下了一招,抢占洪江。
  这两者的利益与价值都不容小觑,可以算是旗鼓相当。
  “渠叔,你听到消息了吧?”
  常百业有些忧愁。
  渠宝平和地点了点头:“听到了,湖广布政使周政将会前往洪江,并打算将洪江打造为一个商人为主的城,布政使司衙门对外已放出话来,安南的宝贝都将在洪江汇聚,天下商人闻风而动,用不了两个月,那里将会汇聚无数商人。”
  常百业握了握拳头,有些不甘:“我们耗尽心思,与朝廷斗智终有所货,不成想还没盈利,就被沈一元给割了一刀肉,他还真有本事啊,竟然能说服布政使如此高人亲自站台!”
  渠宝认真地说:“沈一元看似低调,不如周大匠高调,但你要清楚,沈一元是最成功的徽商,他这些年来都是跟在辽王、珉王下的南洋,二王虽然失了权势,但依旧是藩王,地方也必然会给其面子。何况上一次评选十优州府,湖广可没落什么好处,这次布政使衙门见有机会,定会积极配合沈一元。”
  常百业暗暗咬牙,若说没有人配合,没有人暗中支持,沈一元凭什么能召唤几千人去盖房子?就像是自己,若没有朝廷许可,谁敢带几万人下安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5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2/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