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552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但不管如何解释,这一条政策的颁布,确实让胡季犛赢得了不少民心。而将土地国有化如此惊天壮举,就连朱允炆都不敢触碰,可见胡季犛还是一好汉……
  其二,限制豢养家奴,解放家奴。
  安南陈氏王族虽然是正统的,但并不是什么好鸟,国王家奴上万,一些官员的家奴都超出了千人。按理说,家奴拿去干活就干活吧,多少吃点苦,受点累,毕竟有吃的不是,能活下去就行。
  可陈氏国王欺负人,不,是欺负奴,非要拿刀子在家奴脸上刻字,如果是国王闲着无聊,非要找一个家奴研究下脸上刻字的行为艺术,也没什么大不了。
  可陈氏国王不是对一个家奴动手,而是对所有家奴,统一待遇,平等的很,一律脸上刻上“座上奴”三个字。上行下效,皇上刻了字,王侯怎么能不跟一跟,于是就有了“宫中客”三个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宫中的客人,实际上不过是家奴而已。
  家奴被折磨了肉体,也被折磨了精神,于是纷纷揭竿而起,胡季犛上台之后,释放了大量家奴,并不允许大量豢养家奴。
  胡季犛通过自己的智慧与手段,利用土地与解放家奴革新,赢得了底层人的支持,逐渐站稳了脚跟,然后,发现事情不对劲了……
  没错,底层百姓与家奴群体是感谢胡季犛的,不过感谢的时间很有限。这是因为王公贵族的利益被极度打压,胡季犛与这些人的矛盾开始爆发,加上胡季犛进行军事改革,一方面想要打下占城国,抢占南面的平原地带与出海口,一方面想要进攻广西,赢得好的纵深,扩大领地,必须征调大量军士。
  凡是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丁必须入伍,逃兵都要处以极刑。
  这一条规定彻底葬送了胡季犛的人心,加上多邦城修筑需要数十万民工,战船、火铳、武器制备等等,这都需要人工。
  百姓不堪重负,军士也不堪重压,加上贵族势力暗中反扑,胡季犛父子的改革刚刚执行了一年,就变得千疮百孔,惹得民怨载道。
  陈朝遗老、地方贵族、名门望族,都站出来反对与抵制胡季犛的改革,而为了镇压这一批人,胡季犛采取的手段就是杀,杀得多了,人心惶惶,加上政策多,对策也多,许多革新还没落地,就成为了空谈。
  维持着庞大的军事力量,必然需要赋税,而这些赋税的来源,就是那些老人,孩子,妇人,成年男人多去当兵了,实在是没办法收稻子……
  张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兵进入安南的,百姓心中充满了对胡氏父子的不满,希望大明可以结束胡氏统治。
  杨溥的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当张辅带兵抵达白鹤江时,守军直接投降,不少白发苍苍的百姓,带着一车车的粮食来未支持明军。
  军民倒戈!
  这让张辅彻底掌握了安南国内的民心状态,下令韩观、袁岳等人带兵,攻占白鹤江上下游,之后开进洮江,对面就是多邦城!
  看着远处的多邦城,张辅、铁铉、杨荣等人都陷入了沉默。
  不用望远镜,也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多邦城的威压!
  这是一座石头城,完全是用石头垒砌的,城高超出两丈半,这几乎是寻常城墙的两被告,城池之下,还挖着深壕,不用说,那里面也一定布满了荆棘、竹枪等。
  “不好打啊。”
  张辅终感慨道。
  铁铉的喉结动了下:“安南小国,竟也有如此雄伟大城,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如此城池,想要拿下来怕是要折损良多。”
  张辅咬了咬牙,说:“虽说安南有东西两都,但举国之内,唯有多邦城最为坚固,这里驻扎有安南精锐大军,无论付出多少代价,我们都必须打下来,而且,需要全歼守军,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站稳安南!”
  折损将士吗?
  张辅清楚,多邦城事关南征成败,是最核心中的核心,只要拿下这里,东都升龙城指日可破,至于清化,也将被踏平!
  伤亡,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但已经退让于整个战略。
  一句话,不计代价,必须打下多邦城!
  铁铉也清楚,眼下不是顾惜军士性命的时候,若不能全歼多邦城守军,这些人一旦逃走,必然会给明军后续作战带来极大-麻烦,一旦这些逃兵啸聚山林,落草为寇,依仗地势来回折腾,那明军打来打去,不打死也累死了。
  杨荣指了指多邦城,道:“全歼多邦城守军是容易的,困难的是如何攻下多邦城。”
  张辅、铁铉等人知道杨荣的话没有说反,多邦城,位于宣江、洮江、沱江三江天堑的南面,可以说是扼守三江交汇口,其背后又倚靠高山,这种地理位置,赋予了多邦城无与伦比的防御优势,同时也断绝了多邦城守军逃走的路。
  换言之,只要打进去,就是瓮中捉鳖。
  但打进去谈何容易?
  洮江南岸无数营寨,还有大量守军,而北岸连个小船都没有,别说打了,就是过河都过不去,这里河道很宽,超出了两百步,河流看似不汹涌,却时不时会有旋涡。
  河流宽度加上对面营寨,到多邦城底下超出了七百步,直接用神机炮,很难打到城中去。
  所以想要打多邦城,必须先过江,过江必须有船。
  就在张辅一筹莫展的时候,沐晟的大军终于来了。
  大明两条战线,一条自广西凭祥出兵,一条自云南蒙自出兵,历时仅仅十五日的时间,就已成功会盟!这个结果,比预期中的会师时间提前了五日之多。
  张辅亲自带人去迎接沐晟,无论如何,沐晟毕竟是侯爷,该给的面子不能少。
  沐晟见张辅亲自带人而来,嘴角露出了笑意,主动行礼:“沐晟拜见大帅!”


第六百五十九章 佯攻,渡江(一更)
  “使不得,沐侯爷快起。”
  张辅连忙上前扶住沐晟,此人是黔宁王沐英之子,算得上开国元勋,又是世袭西平侯,奉命镇守云南,其地位俨然不下于一方诸侯,哪怕是藩王到云南,也得给他几分面子。
  珉王不愿意待在云南,宁愿从商,除了云南条件艰苦之外,还有一个隐藏的因素,就是头顶上有座大山名为沐家。相比燕王在北平,周王在开封霸王的存在,珉王在云南只能算个小弟弟……
  沐晟见张辅要扶,却没有起身,而是严肃而认真地行礼完毕:“沐晟乃是副将,今率偏师前来会师,拜见大帅乃是军中纲纪,不可疏忽。”
  张辅仔细看着沐晟,没有从他脸上看到一丝一毫的埋怨、不满之色。
  此番南征,朝廷擢升自己为统帅,位居韩观、沐晟之上,但自己也很清楚,无论是比较年龄、资历,还是比较地位与家世,张辅都不如两人。
  韩观好说,一个都司里面的,加上韩观十分欣赏与器重自己,哪怕是做副手,也没半点怨言。可沐晟就很难说了,一旦他心里不服气,来一句“我是侯爷,你算老几,怎可居我之上”的话,那朝廷大军就会出现裂纹,不说发生严重的内讧,但也会导致军令不畅,令行不止,战斗力减弱等问题。
  事实证明,张辅有些多虑了,沐晟虽然有些不服气,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保皇派,一句话,他是跟着皇上走的,皇上只要给了旨意,发了话,沐晟就遵照执行。
  这个立场,是沐英定下的家规,无论谁当皇上,沐氏家族的使命就一个,听皇上的话,好好镇守云南。
  张辅放心了,闲聊两句之后,便侧身道:“沐侯爷请。”
  “大帅先请。”
  沐晟知道规矩。
  既然已经打算听话了,那就听到底,听一半、不听一半的都是蠢货,将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两人入帐,铁铉、韩观等人随之也走了进去。
  军帐之中,自有肃杀之气。
  张辅也没有过于寒暄,询问过沐晟战损状况之后,便将话题引到了多邦城:“眼下城高壕深,又有重兵把守,观察数日,不见其懈怠之色,守军将领怕不是一般人物,或有与我军决一生死的意志。”
  沐晟淡笑:“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他们想要守城,收拢兵力,我们想要避免出现流窜之贼,聚而围歼。只要打下多邦城,安南足定!无外乎是折损多少的问题。”
  张辅凝重地点了点头。
  沐晟继续说道:“朝廷想要发兵安南,我们筹备日久,此番我自云南带来了二百门盏口将军,两百门碗口大将军,打算轰击多邦城,让他们死绝于城中。对了,张大帅带了多少神机炮?”
  盏口将军,碗口将军,都是神机炮的名字。
  顾名思义,盏口与碗口是大小,即类似于茶盏、碗口大的炮管,皆是洪武时期的火炮。
  说到此事,张辅心情好了许多,道:“此番我部行军带了不少神机炮,新式火炮五百门,碗口大将军四百门,虎蹲炮有八百门,火铳一万把……”
  沐晟惊呆了,哆嗦地问:“你,你打算把多邦打没吗?”
  张辅摊开手,平静地说:“如果需要,可以。”
  沐晟打了个哆嗦,这才想起来张辅人屠的名声,这个家伙现在看着人畜无害,长模人样,笑起来还很温和,但手段却是极残忍的,这多邦城,怕会沦为一片废墟啊……
  “你去哪里?”
  张辅看着要走的沐晟。
  沐晟郁闷地说:“睡觉!”
  不玩了,打多邦多难多难都是假装的,真要打起来,沐晟敢肯定多邦坚持不了多久,如此多的神机炮,什么坚城不可破?
  张辅看了一眼铁铉,铁铉哈哈大笑,道:“不管如何,多邦城坚固无比,城高难破,重兵把守,皆是不虚。”
  “那就请铁尚书拟写文书吧。”
  张辅、铁铉、杨荣等人都很清楚,此番朝廷出动三十万大军远征,如果把安南说得不堪一击,一触即溃,仗打得顺风顺水,毫无压力,那这军功薄该怎么写?百姓听闻了之后,又怎么可能生出荣誉感,自豪感?
  所以,安南的敌人是强大的,多邦城是很难打的。
  事实证明,多邦城的守军不是隘留关、鸡陵关的守军,他们的战斗力是值得肯定的,隔江列阵,明军作势佯攻,对岸守军虽有些畏惧之色,却没有人逃跑。
  考虑到三江汇聚之地河道较宽,不适合渡江,张辅在观察了三日之后,与沐晟等人商议,必须从上游位置渡江。
  选择上游渡江的好处很多,一是河道相对较窄,容易过江,二是可以击溃多邦城上游守军,让其难以顺流而下,支援多邦城。
  “能不能渡江,关系着我们是否可以合围多邦城。现在听我将令,神机将军徐凯带两万兵至嘉林地区,做大声势,广置船筏,佯作渡江之状,吸引敌人注意力。沐晟带兵至上游,夺取宣江、洮江二处江面,之后渡过洮江,占据北岸地带,等待大军。”
  张辅下令。
  众人齐声答应,各领命而去。
  为了确保佯攻取得成功,张辅将杨溥派到了徐凯军中,徐凯听从了杨溥的建议,将大明旗帜、军旗插在了嘉林渡口处,同时命令军士砍伐树木制造船筏,并以虎蹲炮炮轰对岸营寨,声声震天,颇有从嘉林一举渡江的架势。
  待在多邦城中的范元瑰果然被嘉林的动静所吸引,下令城外的大将陈大朴调兵阻拦,击其半渡,不准明军过江。
  陈大朴考虑到对面就是张辅的大营,调动正面军队很容易造成防御空虚,传令上游军士夜间乘船而下,至嘉林地区抢夺明军的舟筏。
  十月二十五日夜,嘉林渡口发生激战,安南调一万大军、百余舟船进攻徐凯的军队,徐凯率兵反击,凭借着火铳、弓弩、虎蹲炮,远程击杀安南军。
  安南军的目的是彻底毁掉明军的船筏,而并不是打败徐凯,而徐凯的目的是借机杀伤安南军,吸引其更多兵力进入嘉林,为上游渡江争取机会。
  双方都很拼命,安南军一扫往日颓废,杀出了气势,徐凯刚刚造好的船筏还没试航,就被烧了。徐凯愤怒了,命令虎蹲炮瞄准了覆盖江面,谁的船也被想跑!
  一艘艘船在江面上炸开,成为了一堆残木,不少军士溺水而亡,江水被染成了红色。安南军见达到了作战目的,便整军撤回。
  徐凯这边损失了三十余人,都是安南兵用火铳或弓箭射杀的,受伤的多达二百余。至于安南兵,那就不好数了,河水是流动的,尸体已经冲了下去。
  为了更大限度的支持沐晟,徐凯又命人准备了一批船筏,毕竟安南树多,造船需要技术,速度稍微慢点,弄木筏可就不需要那么麻烦,弄个上百木筏还是容易。
  陈大朴认定了明军会从嘉林渡河,因为正面的张辅在调动军队支援嘉林,为挫败明军过江企图,调动军士与船只,沿嘉林一带三里内布置了重重防御。
  当日晚间,徐凯没了动静。
  就在陈大朴怀疑徐凯是不是睡着了,忘记下令进攻时,河流中漂浮而来一具具尸体,军士来报:“沐晟带兵强度宣江、洮江,正逼近洮江!”
  陈大朴脸色一变,当即下令船只溯流而上,大军向上游支援!
  军令传出,一艘艘船只离开嘉林,而就在此时,徐凯不再沉默,下达了渡江命:“敌人已乱了阵脚,正是我等建功立业之时,今日若是不胜,我等如何对得起皇上,对得起大明?!”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徐凯是张辅安排的佯攻部队,但佯攻不意味着不会真的进攻,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都是兵法,因势利导,随机而变,方可战而胜之!
  陈大朴急匆匆刚走出五里路,就看到下游对岸一片火海,虎蹲炮再次炮轰岸边守军,而河流之中已有船筏不断过了江面。
  “外围守不住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5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2/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