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540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想要在这里活下去,没个房屋是不行的,人是不能总淋雨的。
  椰绳的制作很耗时间,没三个月根本无法制成,哪怕是想离开,也必须等三个月之后。
  亚当很清楚眼下的困境,茫茫的大海,隐藏着无数的灾难,哪怕是有船出海,也未必能活下来,更不要说来到这无人的岛屿。
  柯枝国(印-度南端小国)。
  沈伟推开船舱,走入黑暗中,点了琉璃灯,对坐在角落里的骆冠英说道:“让我说你什么好,一件小事,低个头,认个错,不就结了,非要和副总兵对着干。”
  骆冠英随手将手中的石子丢了出去,砸向沈伟,道:“我又没错,凭什么道歉?他郑和想关我就让他关着好了。”
  沈伟伸手抓住石子,在手中掂量了下:“杀降是不允许的事,违背军令你还有礼了?”
  骆冠英站了起来,不屑地说:“章杳死了,杀几个俘虏算什么?老子还想当白起,埋了锡兰山国让他们陪葬!”
  沈伟递上食盒:“你读的是圣人书,哪里来的这么大杀心?你要记住我们的使命,不是杀戮,而是和平,通商,贸易,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强大与伟大。真正征服人心的,不是武力,是和平与友好。怎么,你姐夫的话都忘光了?”
  骆冠英接过食盒,打开之后闻了闻,拿起筷子就吃了一口鱼肉,不由眼光一亮,道:“这香辣的味道,怎么来的,好像和之前的香料不一样。”
  “这是胡椒,柯枝国的宝贝。”沈伟看着骆冠英吃得舒坦,道:“再过三日,我们就要离开柯枝国。”
  骆冠英呵了一声,不以为意。
  沈伟坐了下来,给骆冠英讲述着柯枝国的趣事,什么除了国王还有五等人口,比元朝时候还多一等。比如什么南毗人,这是最高等种族姓婆罗门中的一员,多是僧侣。
  “对了,副总兵在这里找到了伊-斯兰教徒,在他们那里找到了去天方的海图,不过这些人可不好对付,一个个都是经商的,要了副总兵好多东西……”
  “……”
  “最下等的人叫木瓜,很奇怪吧,就叫这个名字,国王不允许他们经商,只允许他们打渔,做苦工,还有个规定,就是他们的房屋是不能超出三尺的,我去看过,想要进去得一直弯着腰,可难受了……”
  骆冠英有些沉闷,自己来到了柯枝,似乎又没来过……
  “《唐本草》记载,胡椒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我们是不是多采购一些回去?”
  骆冠英丢下筷子问道。
  沈伟笑道:“放心吧,眼下正是胡椒收获季,国王答应给我们三船的胡椒。”
  柯枝国王宫。
  郑和与柯枝王交谈着,与很多人想象中的不同,两个人谈论的即不是胡椒,也不是珊瑚宝石,而是军事,确切地说,谈论的是帖木儿。
  柯枝王忧心忡忡,对郑和道:“帖木儿就是一个屠夫啊,前两年他摧毁了德里、巴特米尔、木尔坦,杀人无数。前不久有消息传出,帖木儿准备战争,在各地搜掠粮食,若他南下,我柯枝国必不能保啊。大明有如此巨船,定是大国,可否护我柯枝周全啊?”
  郑和在柯枝国了解到了帖木儿的可怕。
  在大明朝廷中,对于极西的帖木儿知之甚少,只知道此人是个厉害人物,很能打仗,但到底多能打,多厉害,只有不多的传说,鲜有实际的见闻。
  柯枝的北面是德里苏丹国,帖木儿于洪武三十一年攻打德里,不仅屠杀了十万俘虏,还彻底摧毁了德里城,在建文元年,帖木儿肆虐德里周边,然后携带着无数的战利品离开。
  不到一年的时间,无数城市被摧毁,一个个文明被消灭,帖木儿用马刀与鲜血告诉了这一片土地,他才是真正的帝王,不服从的,都得死。
  柯枝国之所以没有被帖木儿踏平,不是因为地远帖木儿没来,而是因为帖木儿的战利品太多,实在是拿不动了,再抢也是浪费。
  这两年中,柯枝国一直都过得战战兢兢,听闻帖木儿又想要发动战争,四处筹备粮食,更是害怕不已,日夜担忧。
  现在大明的船队来了,听说他们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如果大明愿意保护柯枝国的话,或许能让帖木儿不再南下,这也是柯枝王一直挽留郑和船队留在柯枝国的原因。
  郑和看着柯枝王,严肃地说:“不瞒你说,大明也收到过帖木儿想要东征大明的消息……”
  “这个恶魔竟然想要去大明?”
  柯枝王脸上惊讶,心头却很是开心,暗道:“去吧,去吧,让大明收拾掉这个恶魔吧。”
  郑和没有在意柯枝王的想法,继续说:“没错,对于帖木儿而言,他已经打下了无数的城邦,能证明他更伟大的,只有两个目标,一个是西面的奥斯曼帝国,一个是东面的大明。无论他选择哪一个,柯枝国都是安全的,国王实在是不需要担忧。”
  柯枝王有些不确信地问:“当真不会南征,这里可是有无数的财富。”
  郑和安抚道:“从帖木儿的种种作为来看,他是一个征服欲很强的人,而能带给他兴奋的,只有领土更大,人口更多,实力更强的国度。柯枝国的财富,在他没有西征与东征结束之前,怕是不会来取了。”
  柯枝王得到了安慰,让人拿出了上等的是宝石、珊瑚,结好郑和,然后拉出了自己的儿子:“他叫阿奇姆,我希望他能跟随大明的船队航行,前往遥远的大明,拜见大明皇帝。”
  郑和欣然答应。
  水师船队离开柯枝,前往古里。古里是柯枝的邻国,走海路只需三日。
  自宋元以来,古里就有着“西洋大国”、“西洋诸番之会”等称号,这里拥有印-度半岛西海岸中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也是郑和此番航行中,极重要的一个地点。
  能不能在古里停留、补给,建立中转站,关系重大。
  为了保证访问古里期间不出现任何问题,郑和在停留柯枝国时,让军士收集了大量的古里情报,并在离开柯枝之后,立即召见了所有军官。
  骆冠英被放了出来,虽然他吃了两个月的苦,却赢得了军士的尊重:这是一个重感情,有血性的男人。
  军规是一回事,尊敬是另一回事。
  郑和没有旧事重提,而是对所有人说:“你们都记住了,古里是我们继续西行最重要的港口,务必在这里站稳脚跟,不得与古里人民、国王起任何冲突。其国王名为沙米德,是南毗人,信奉佛教,但是,真正管理与控制古里的并不是南毗人,而是回族人。”
  “莫不是个傀儡?”
  沈伟问。
  翻看中原王朝,哪个皇帝不掌权?不掌权的都是傀儡……
  郑和严肃地说:“并非傀儡,因为南毗人信佛,多为僧侣……”
  骆冠英呵了一声,说:“一句话,就是整日敲木头念经,没空管事,对吧?”
  众人哄堂大笑。
  郑和一拍桌案,呵斥:“尊重他们的信仰与习俗,谁若是冒犯了他们,耽误了西行大计,我会将他关到回到太仓州为止。”
  众人不笑了,回到太仓州,那还不关傻了?
  郑和讲述着古里的一些禁忌,严格约束军士,为表诚意,避免古里国王误会大明来意,特意派遣三艘大福船前往古里,提前拜会国王沙米德。


第六百四十五章 刻石于兹,永昭万世(二更)
  古里。
  国王沙米德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僧人,听闻大明派遣了船队前来访问,准备进行大规模的贸易,并希望在古里港口停留,以候风转航。
  沙米德很是高兴,答应了郑和的请求,并在郑和船队抵达的时候,亲自带领大臣至港口迎接。
  郑和一路走来,见过不少国王,满剌加国王的坚定,满者伯夷国王的霸道,锡兰山国王的残暴,柯枝国王的软弱,但像沙米德如此温文尔雅,慈善祥和的国王,还是第一次见到。
  沙米德看着高大如山的宝船,也被深深震撼,加上大明军士极有纪律,认定大明是一个强而不欺、威而不霸的国家,对其充满向往。
  郑和拿出精美的陶瓷、茶叶、器具、丝绸等,献给沙米德及其大臣,感谢道:“释迦摩尼佛教导我们以人为善,友好待人。明朝古圣贤孔子有云里仁为美。今日见古里国王如此,当应八个字。”
  “哦,哪八个字?”
  沙米德听过道修的翻译,笑问。
  郑和肃然道:“如实现法,生出妙慧。”
  沙米德哈哈大笑起来,感叹道:“郑使可不像是寻常将军,倒像是一位知者。你们放心吧,古里的人都是友好和善的,你们想要留在这里多久都可以,我们欢迎一切好友的人们。”
  郑和感谢沙米德的优待,提出在古里港口以西的密林中开辟出一方土地,打造航行的中转仓库,存放贸易品等。
  沙米德对宛格、库里两位大臣道:“大明使臣万里而来,又是仁善之人,我们应给予帮助。仓库准他们办,贸易你们负责,按规矩来便可。”
  宛格、库里连忙答应。
  宛格、库里是回族人,善于经商,两人被任命为国王的全权代表,负责与大明进行贸易。
  库里去检查大明的货物,宛格与郑和讲述着古里的交易规则:“约定五日后进行贸易,待交易开始时,你们先将需要交易的货物摆放出来,古里人与你们商议价格,之后会有革令官宣布议定价格,价格一定确定,不得悔改。”
  郑和连连点头,承诺价不作二改。
  宛格称赞郑和的诚意,道:“确定好大明货物价格之后,便是确定古里货物的价格,你们船队出人,与古里人商议价格,比如哲地人富有,他们会拿出珍珠、玛瑙、宝石、珊瑚等,你们来商议价格。”
  郑和有些错愕,感情古里的交易方式和南洋还是有些区别,不是直接敲定价格,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亦或是直接以物易物,而是先把所有货物都议出一个价,要议到什么时候去?
  宛格面对郑和的疑惑,给出了一个估量:“以大明的货物,议价应该会持续一到两个月,真正的交易,还早……”
  郑和有些无语,这要搁大明说买个东西一两个月后交割,怕是会被打一顿。
  后来郑和知道古里议价为什么这么耗费时间了,因为懒,他们议价的人每天就来两个时辰,忙完就要休息了……
  一点都不敬业啊。
  不过也没办法,古里是重要的港口,受益于贸易与地理位置,古里从上到下都过得相当优渥,百姓不愁吃穿用度,贸易又掌握主动权,每天干两个时辰已经够多了,忙完还得回去念经的念经,侍奉安拉的侍奉安拉,没必要在贸易上投入所有时间……
  高水平的生活条件,让这里的人变得循规蹈矩,和气和睦,遇到谁都如沐春风,让郑和彻底喜欢上这个美丽而舒坦的国家,于是与沙米德商议之后,决定建造一座碑亭,石碑之上刻下了一句话:
  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皓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
  这是一座昭示友谊、和平的丰碑。
  郑和考虑到需要在古里停留三四个月,便下令将船员分为两组,一组留在船上作日常警备,看守货物等,另一组则上岸活动,教导古里人民先进的生产作业技术,比如结网捕鱼,随行的医者将先进的中医带到了古里,治疗古里的病人,一些中原文化与书籍,也因此进入古里。
  骆冠英、沈伟上了岸,带着十几个军士,穿着便服教导古里人民工匠工艺,古里人民也是热情,懂得回报的。一名叫寸吉尔的国民告诉骆冠英,椰绳是十分好的贸易货物,想要学习,可以教他们。
  对于学习技术,骆冠英等人自是不会推辞,何况事关贸易货物。
  沈伟一直以为椰绳是取自椰树的皮,就像麻绳一般,然后搓成绳,但事实并非如此,寸吉尔捡来一堆老了的椰子,指了指椰子外壳,告诉骆冠英等人,椰绳的制作是通过椰子外壳上的椰综制造的,这种绳子是最好的航海绳索,强韧耐用,还不怕海水侵蚀。
  骆冠英很感兴趣,毕竟大明船只上的绳索都是麻绳。虽说有句话叫做麻绳见水,活人见鬼,遇到水之后麻绳反而更好用,但问题是,麻绳遇水、干燥、遇水、干燥,来回折腾几个月,很容易出现断裂问题,必须定期检查与更换。
  若是椰绳能解决这个问题,倒不失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寸吉尔教得极是认真,并将细节告诉了骆冠英等人,先将椰子外壳拿着,放在沼泽的泥潭亦或是泄湖中,让其充分浸泡在水中,浸泡的时间在两个月左右,之后椰子挖出来,将外面的硬壳砸碎,抓着椰棕,然后用木槌敲打,让椰棕从椰皮中分离出来。
  取得椰棕后,还需要清洗干净,然后完全晾干,之后便类似于大明的麻,可以通过纺织、手搓等方式,形成椰绳、椰席。
  寸吉尔很是骄傲:“古里的椰绳经得起海水十年浸泡,拉力、韧性出众,西方许多水手前来古里,必会采购大量的椰绳。”
  骆冠英问:“我们想要大量的椰绳,可有办法?”
  寸吉尔摇了摇头,道:“许多是哲地人已经找好了商家,椰绳议过价,是不能卖给你们,不过如果你们需要的话,倒是可以现做,前提是你们能找到足够的椰子。”
  沈伟指了指岛上的椰子林,问:“眼下不可以吗?”
  寸吉尔再次摇头:“那里都是哲地的椰子林,这个时节椰子也是好的货物,许多出航的船只,都会采摘椰子当做储备,你们就算是想要,怕也找不到老的椰子。”
  骆冠英有些郁闷,对沈伟使了个眼色,沈伟了然,伸手从骆冠英腰间取下一个钱囊,拿出一枚珍珠,递给寸吉尔:“你是一个可敬的人,你的帮助对我们很重要。”
  寸吉尔看着珍珠,伸手接过,笑着说:“倒也不是没办法,从古里向西五百里有一串群岛,群岛多是无人岛,但上面长满了椰子林,在那里可以找到无数的椰子。”
  “五百里?”
  骆冠英有些头疼,眼下洋流是自西向东的,虽然宝船能够逆风逆水,可毕竟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一旦人力跟不上,很可能前进了三百里,又被送回二百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5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0/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