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519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蹇义没有理睬这位,安全局的带刀护卫已经走了过来,将其拉走了。
  大朝觐期间,但凡有疑问,有疑惑事项,皆可问询。吏部对于布政使司送上来的揭帖也不是完全信任,而是会进行甄别、核查,甚至是当场质疑。
  “通州同知陈刚等三人,民心不服。汝等可认?”
  “俱当罢为民。”
  “武清知县陈全、县丞等五人,滥用酷刑,以致民死,汝等可认?”
  “俱当入司法罪之。”
  “……”
  大朝觐犹如一场判刑大会,公开宣读其问题,表示处理结果,有没有疑问当场表达,有什么冤情,当时就说。一旦出了这个门,可就真的没机会了。
  建文帝就在上面听着呢,每一份处理结果的清单都会送给他阅览,处理过程清晰,没人情可讲,只要皇上最后的时候点个头,批准下,那就可以执行了。
  北平布政使张昺脸色很是难看,这一会的功夫,自己辖区就被处理了几十个官员,有些官员平日里看着挺好,挺能干的,到了这里,竟然都要入狱了……
  丢人啊!
  张昺难受,其他各省的同僚也难受。好歹张昺已经挨了几刀,事情基本上过去了,而自己这边鬼知道还有多少问题,揭帖上报的问题清单和吏部掌握的清单不一样啊,这可有点不太妙。
  北平布政使处理完了,就开始处理山东布政使司等衙门,按理说,山东经过了白莲教清理,宋正臣的处理,问题不多了才是,可依旧问题重重。
  青州重建需要钱吧,疏浚会通河需要钱吧,没错,这些钱官员都很难入手,所以,那就换其他法子入手……
  巧立名目,私自收税的知县都有,可见山东地方官员是有多大的胆子。
  这些也就罢了,竟然还有官员另谋财路的,以诬陷百姓与白莲教有勾结,拉人头去请功,百姓要么交钱,要么就被拉走,就这么简单。
  要说百姓苦,也真是没办法了。
  山东布政使李彦祯、按察使陈瑛几乎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些问题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可都是不知情的啊,自己治下出现了这种问题还不知情,那就是渎职!
  如果不是眼下礼仪重要,李彦祯恨不得上前踹死那些官员,尤其是拿白莲教当赚钱噱头的官员,这不是找死吗?
  吏部知道这么多,还是都察院的同僚发挥了不少作用,戴德彝主导的都察院,以扩大御史规模来提升监察力度,这种策略并不是没有用处的。
  事实证明,人多眼多,确实是可以发现很多底层的问题,也不是所有下放的御史都会沦落、会被收买的。
  吏部综合揭帖、往年考核记录、都察院文书,实在不确定的,还可以找安全局补充点资料,调查清楚一些事还是容易,何况这一项工作提前了几个月之久。
  相当于北直隶的问题,山东的问题显得“积重难返”,“病入膏肓”,这让朱允炆很是不满意,虽然有些事早已知情,但现在看着一个个官员被拉走的拉走,磕头的磕头,哭嚎的哭嚎,还是感觉愤怒。
  官吏问题,直接干系民生,但这些官员似乎只想升官发财,不钻营如何伸手向上攀爬,就是思考向下伸手索要好处,就是不关注百姓的死活。
  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成为大明官吏的?
  轮到河南时,河南布政使各衙门算是长了脸,因为蹇义只在河南挑了五名官员,其中三个老了,二个贪污,其他,没了……
  河南官场如此干净,足以让其他同僚羡慕不已。
  当然,干净也有干净的原因,比如开封府官场的彻底塌陷,齐泰与景清的治理,这两位虽然管的是开封府,不是整个河南,但河南布政使司也是在开封城内,两个衙门的距离并不远。
  齐泰、景清这么给力,知县来能换几茬,河南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能不有点动静吗?再说了,齐泰和景清可是京官,人家一个曾经管吏部,一个管都察院,人脉广泛,只要一封奏折,一句话,都可能让布政使司等衙门吃不消。
  迫于压力,加上安全局在河南活动的很厉害,河南布政使施惟中、按察使张明清扫了整个河南官场,一干无用的,贪污的,酷吏等,早在八个月钱就被清扫掉了。现在的河南不敢说路不拾遗,但也可以敞着大门睡觉了。
  不管河南官场是不是在投机大朝觐,无论如何,至少新上来的官员在这半年多以来,是没有被发现有多少问题的,哪怕是移民进入河南,也被安置的极是妥当,这些工作都是有目共睹的。
  轮到山西时,丁景福等人有些忐忑。
  事实上,山西官场的问题并不在少数,比如移民不力,违背朝廷政策强制移民,恐吓百姓,还有最初为了不移民许多人托关系,带来了不少贪污问题。
  这些问题都在丁景福的预料之中,只有一件事除外,右参议李彬被点了名。
  蹇义看着走出来的李彬,无数人都将目光投了过来,相对于小鱼小虾而言,李彬可是重量级的人物,他是山西参议,布政使的左右手啊,这要出了问题,那山西官场的问题就太大了。
  李彬走了出来,毫无畏惧之色。
  一身清白,何惧西风?
  蹇义严肃地问:“你负责山西驿站制改,邮局方略,有商人曾向你行使贿赂,以通货便利,借官道通关,节省花销。可有此事?”
  李彬双手作礼,高声回道:“确有商人曾寻我给予方便,出银一千两,但我拒绝了。”
  “可有证据?”
  “商人可为证。”
  “商人之言岂能信?”
  “不知蹇尚书之言似是凿凿,又来自谁之口?若无真凭实据就想改我清白之身,那我李彬不答应!”
  李彬看着蹇义,严肃不屈。
  蹇义盯着李彬,在两人对视了几个呼吸之后,蹇义方收回目光,挥手道:“退回吧,现考察湖广布政使司等衙门官员……”
  朱允炆笑了,对于李彬贪污的事,也只是嫌疑,民间传闻,很可能还是商人不满散播出来的消息。
  安全局调查过,并没有找到其问题,这是一个好的结果,至少,大明的邮局局长有着落了……


第六百二十章 朱允炆的政治演说(一更)
  大朝觐的问诘自二十五日开始,至二十七日结束,吏部盘问官员上千名,对平常、不称职、贪污、阊茸与存疑官员作了现场询问,最终结果与吏部初期给定的结果相差不大。
  蹇义递上朝觐官考核文书,朱允炆没有看,只是拿出了另一份文书交给蹇义,蹇义打开一看,冷汗直冒,当即决定延长时辰,加班加点问诘。
  朱允炆认为布政使司送来的揭帖也好,吏部给的结果也好,严重低估了贪污官员的数量,近三千官员,只有一百六十多人贪污,这个数目是少了一些。
  阊茸官员想要用点办法留下来,贪污官员想要破财免灾,不称职的官员想要混个平常,平常的官员想要混个称职,这些动机的背后,通常都牵扯着钱。
  有钱能使笔端转,只要钱到位,这笔画也不是不可以改动的。
  只是他们忽视了一点,无论是地方还是京师,安全局关注的焦点始终是官员,自己有多少动作,自己没点数吗?
  蹇义一连喊了八十几个人的名字,这些人之中有三个是评为称职的,五十多是评为平常,余者不称职、贪污与阊茸,然后给他们作了重新归类:
  贿赂或收受贿赂,全部打入到了贪污一类。
  有些官员委屈啊,这钱花了,事你们咋就没给办成,还要不要点脸了,不干,我们都要去法司了,就不怕事大,不少京官被拖下水,尤其是都察院、吏部的同僚,特别是吏部考功司,竟然有考功令史三人受贿,书令史五人贪污。
  这个结果让吏部尚书蹇义脸都青了,三令五申,天天告诫,还是没挡住这群家伙贪污的心。其实蹇义也应该理解,考功司是吏部中除了文选司之外最肥的差事,事关官途命运,谁不希望保险一二?
  再说了,考功司的同僚平时就那么点俸禄,一年到头,还不够在轻烟楼住上一晚的,现在突然有人说,只需要动动手,就能在轻烟楼住上几个月,你说答不答应?
  心性不过关的人,还是有的,不是谁都能轻易拒绝金钱的诱惑。
  京官倒霉,毕竟只是少数,这种考核也没办法贿赂到礼部、工部。兵部去,真正说得上话的,只有都察院和吏部,而说话算数的,只有吏部……
  当了三天木头人的朱允炆,终于在华灯初上的奉天殿外说话了:“上天之德,好生为大,人君法天,爱人为本。四海之广,非一人所能独治,必任贤择能,相与共治。尧、舜、禹、汤、文、武之为君,历代以来,用此道则治,不用则乱……”
  这个讲话稿出自内阁之手,朱允炆稍作修改。
  因为是正式场合,数千官员听着,朱允炆也不能上来就吐出一句“干得不错,来年再接再厉”的寻常话。
  正规场合不同于早朝,不同于平时,需要按照规矩办事,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是有规矩的。作皇上的哪怕是再不情愿,也得按这些规矩办事,以彰显礼仪,体现君主之风。
  朱允炆不用背稿子,也熟悉了这一套规则,先是老天,尧舜禹汤,之后就该说太祖了:“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勤爱保养,生息三十余年,海内晏然,祸乱不作,政教修明,近古鲜比……”
  但无论如何,老尧也好,老朱也罢,都是过去时了,真正的重点还是自己。
  “朕自登基,继承大统,夙夜匪宁,思惟抚安,以承付托之重。推革军之策,改民赋于万民,行新商之法,定一条鞭法为国策,内治万民,休养以求安泰,外抗倭匪、安南之寇、北元胡虏,以卫国之太平……”
  回顾两年多以来的治国之路。
  之后话锋一转,切入到官治与朝觐,朱允炆高声道:“尔诸臣子应体朕斯怀,以谋大明盛世,各尽其道,毋怠毋忽,毋虐毋贪,秉尔正直,励尔公勤。朕以为,任官,图治之基;求贤,任官之本。而今有贪腐、阊茸、不为政、不为民者,犹如毁基坏本,焉能饶恕?三法司当严加处理,罪当重惩,以警诸臣。”
  众官员听闻之后,感觉身上冷飕飕的,直哆嗦。
  无它,降温了而已……
  白天还好一点,老天给面子,多少有点阳光,可这晚上了还在外面站着,实在是太冷了。
  按照洪武年的规矩,朝觐一天差不多就得了,吏部该怎么审核,给个结果了事,也不知道礼部和吏部今年抽什么风,非要公开处置。
  但不得不说,这种直接发布考核结果,喊人出来对峙,然后当场处理的情景,给众多官员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威慑,这是吏部想要的结果。
  朱允炆甘愿在这里当三天木头,也是为了配合这个结果,只说结果,看不到人被处理,听不到他们的哭嚎与痛苦声,是不够的。
  这一日的大朝觐结束了,官员散去,各自回自己的地方,待在暖房里面暖和暖和,但内阁大臣、六部九卿是没办法休息的,全部进入了武英殿,商讨大朝觐最重要的议题:
  百强县,十优州府。
  百强县已经敲定,现在讨论的是十优州府,这也是最难给出定论的。
  比如河南布政使司,辖区内八府一直隶州,眼下河南布政使司报送上来两个争夺十优州府的名额,河南府、开封府。山西布政使司选了太原府、大同府来争夺名额,还有北直隶的北平府,南直隶更多,苏州府、徽州府、扬州府,包括应天府本身,也参与了……
  两京一十三省,仅仅是推出来的候选名额就有三十多个,虽然看似降低了选择的难度,实则没啥变化……
  因为数量越少,往往越难遴选,标准与实力太近,想分出个优劣来,确实是不容易,加上十优州府事关地方切身利益,一旦弄得不好,不能服人,就可能会引起麻烦。
  明天是十二月二十八日,也是十优州府与百强县公布的日子,不能再拖了,今晚上必须给出个定论来,毕竟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入京朝觐官虽然家人没来京师,但京官可是有家人的,没空陪这群人站岗了。
  朱允炆看着争论不休的官员,敲了敲桌子,道:“百强县都敲定了,十优州府就这么难定吗?不妨先确定五个没有争议的,再商议后面的。”
  按理说,拿出两年州府发展的业绩,以数据说话,一目了然,谁也没话说。可问题是,有些地方,是不适合使用数据来说话的,数据也说不出来话,比如山西太原府。
  太原府这两年的发展数据并不算好,只能算是中等,人口一项还出现了大幅减少,可以说是极大拉低了人口一项得分,但这是因为太原府与山西大移民的缘故。
  谁要是拿着这些冷冰冰的数据,忽视了山西与太原府的巨大牺牲,估计茹瑺能把笏板打人嘴上去。
  再比如北平府,北平的财政数据那是刺眼级别的,可谁如果拿着这个数据夸夸其谈,就以此定论北平府拿走十优州府,那其他布政使司是不会答应的,一个靠着卖掉军屯田地发财的财政数据,怎么能算数呢?
  真要这么搞,朝廷是不是也得让我们回去卖地?回头再来参加十优州府的评比?
  所以,数据是重要的,却不能完全不考虑数据背后的因素,必须综合考虑,给出令人信服的结果。
  解缙站出来,直言道:“臣以为若确定五个的话,北平府、苏州府、太原府、兖州府、开封府,应无争议。”
  郁新不认可,道:“臣以为兖州府不足以排入前五,当以广州府充之。”
  “广州府如何能与……”
  解缙刚想争论,就听到桌案一拍,朱允炆发怒了:“莫要争论,这样吧,州府如何,各有公论,每人写出十个州府名字,标明次序,计票吧。”
  这不是民-主的手段,只是无奈的举措……
  事实证明,这一套对解决问题还是挺管用的,那些布政使入京之后,可没办法买通这么多的朝廷重臣,再说了,十优州府的评选与京官利益不大,不存在什么私心,毕竟应天府的名字一出现,就被朱允炆给踢了出去……
  六部九卿,内阁三人,合计十二人,遴选结果统算出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5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9/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