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483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朱允炆直接点了名字。
  铁铉与徐辉祖面面相觑,解缙也有些为难,郁新见几人不说话,犹豫了下,便说道:“皇上,这件事恐怕不太好办。”
  “为何?”
  朱允炆问道。
  郁新嘴角有些苦涩,你那么聪明怎么可能不明白,但事已至此,只好开口:“大明首开武举,振奋民心,民间刚有些尚武根苗,朝廷若将这些选拔出来的精英送到前线,这岂不是……岂不是让百姓不安,日后武举,怕就没有人敢参与了。”
  人家辛辛苦苦练习武艺,拼了几场考试,好不容易中式,为的是什么?
  是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没错,有些武举人是有如此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可对于大部分武举人而言,他们想要的只是荣华富贵,是手握权力,是站在他人之上,而不是冲锋陷阵,马革裹尸,不是上前线与人拼杀。
  要知道他们哪怕在家里种地,也不至于掉脑袋。可要是上了前线,那就是提着脑袋过日子了,说不准就被人杀了,还不管埋的那一种。
  解缙赞同郁新的看法,附议道:“武举人应该给他们相应的荣耀,只有如此,武举制才能发扬广大,民间方有尚武的百姓,源源不断为朝廷提供精兵强将。若送他们到前线,怕会寒了人心。”
  朱允炆咀嚼着食物,思考着郁新与解缙等人的话,直到铁铉也开始劝时,才开口问:“朝廷开武举目的是什么?”
  铁铉言道:“遴选良将帅才。”
  朱允炆丢下筷子,拿起帕子擦了擦嘴:“不经过实战,称得上良将帅才吗?没有军功,在军中能立得住吗?空有一身好武艺,好力气,却没有好胆略,不敢为国征战,不敢拼杀在前,那朝廷选他们做什么?”
  “这……”
  铁铉无法反驳。
  朱允炆站起身来,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皆是大明的中流砥柱。若文臣不谋政为民,武将不谋战为国,那大明焉能蒸蒸日上,何日能迎盛世,万邦来朝?!”
  “若畏惧怕死,担忧武举就此终结,是不是太过杞人忧天?朕还不信了,堂堂大明,岂无勇才?怕死的不来,那就找不怕死的!若大明男儿无一人参考,那朕不介意选几个女状元!”
  女状元?
  解缙、铁铉、徐辉祖等人一头汗水。
  这就是骂人和羞辱人的话了,如果真有女状元问世,那意味着大明男儿都死绝了,换句话说,衮衮诸公,虽有男人的器官,但已无男人的功能……
  徐辉祖最新反应过来,表态道:“臣认为中式之人去前线锻炼锻炼,熟悉兵法,领兵作战,立下军功,也是不错的选择,呵呵。”
  铁铉哭丧着脸,这不答应也不行了啊。
  于是,武会试还没有结束,表现杰出的薛禄、纪纲等人,已经领到了一张广西山水的旅游券,免签证,可出国的那一种……


第五百七十八章 白莲凤阳集议
  考虑到武举人来一趟也不容易,加上有些武举人存在“偏科”问题,大明的武举采取的是整体表现排行下的淘汰制,不存在测一项不过,即淘汰不可参加另一项测试。
  所以,测举石不过的仁兄,依旧有机会。
  第二项测试为拉硬弓,只测力,不测准,规则很简单,拉弓如满月者过。硬弓也分为三种,分别对应的是一石弓、一石五斗弓、二石弓。
  相对举石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拉硬弓显然弱了几分。毕竟手握一张弓,外行人看不出门道,但围观百姓与是军士的热情,依旧高涨。
  “百姓如此热衷此事,当真是令人意外啊。”
  解缙不由感叹。
  朱允炆看向周围,用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来形容,丝毫不为过。京师的人是喜欢热闹的,不,人是喜欢看热闹的。
  袁岳登场,朱允炆等人不由看去。
  出乎朱允炆的预料,袁岳在举石时放弃了三百斤石,竟在拉硬弓一项中,选择了二石弓,这两者之间的力道,基本上是相当的。
  朱棣看着袁岳左手执弓,右手手指勾住弓弦,然后弓由左腿处上移,弓弦瞬间被拉动,满如明月,直指昊日。
  “此人善弓。”
  徐辉祖给了一个评价。
  相对于举石,袁岳无疑更懂得在弓上控制与调动力量。
  薛禄、纪纲也成功挑战了二石弓,而被顾三审一直关注的林昭雪,选择的是一石弓,压线通过。其他武举人各展本领。
  太阳逐渐偏西,建筑与人的影子被拉长,如同黑暗伸出爪牙,触碰着人间。
  刘长阁站在凤阳城楼上,看着最后一缕光消失。
  夜幕垂落。
  城门缓缓关闭。
  岳四海站在不远处,焦急地等待着,左周、杨山、孙岳等人纷纷来报,岳四海脸色阴沉地走向刘长阁,道:“凤阳守卫与安全局,都没有发现白莲教匪首入城。”
  刘长阁凝视着夜空,轻轻说道:“我可以感觉的到,他们已经来了。”
  岳四海不知所措。
  刘长阁转过身,站在城墙之上俯视着城中的无数建筑,南城是百姓聚集之地,灯火较旺,东城为衙署与富绅之家,灯火一如往常,西面为商业区域,灯火寥寥无几。
  凤阳,不是一座商业城。
  唯有北面,烂尾的皇城,一片漆黑,如同泼墨。
  刘长阁拿起望远镜,想要看看灯火之下的人家,可光线实在不好,加上有建筑遮挡,很难找寻到有价值的线索。
  “把控所有要道,但遇人出行,必查验其身份。”
  刘长阁不信邪。
  种种情报都显示,白莲教并没有改变集议的时间与地点,眼下正是武举开始之日,这些人一定来到了凤阳城,说不定已经碰了头,现在正聚在一起商议事情。
  留给安全局的时间不多了。
  然而真想找几个人又谈何容易,这毕竟是大明中都,人口虽然不多,但范围不小,建筑不少。
  “这样会不会打草惊蛇?”
  岳四海有些担忧。
  刘长阁摇了摇头,道:“我们的人在城门口查验了所有入城出城之人,都没有找到佛母与其他白莲匪首,若他们真的进入凤阳城,怕是易了妆容。如此的话,这群蛇,早就有了警觉。”
  此时,左周连忙跑了过来,道:“有发现!”
  “在哪里?”
  刘长阁连忙问道。
  左周指了指东城方向,道:“衙署以西,王员外的家宅之中!”
  “衙署附近?”
  刘长阁有些惊讶,转而明白过来,白莲教这是想要玩灯下黑,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可他们似乎忘记了,对手是安全局,不是衙役。
  “走!”
  刘长阁当即带人下了城墙。
  一座宅院中,如往日一般,几豆灯火,毫无异样。然而在看似黑暗的西厢房中,内部却灯火通明,厚重的棉被高高挂起,遮住了窗与门。
  十六人坐于堂中,酒肉布置妥当,却无一人吃喝。
  “怎么,还怕这酒菜中有毒不成?”
  佛母端坐于北,身旁是天王孙天佑。
  “大事未谈,哪里有吃喝心思?”
  北直隶白莲教天王吕程一拍桌案,酒菜颤起,跌落,酒杯歪倒,酒水流淌出来。
  江浙白莲教韩天父端起酒杯,将酒水向外一泼,阴沉地说道:“眼下白莲教损失惨重,一切皆是因你佛母而起,若今日没个交代,这酒菜,我们不动!”
  陕西白莲教新晋天王金刚连忙说道:“哎,此间事怎能怪佛母?今日我等来此处,是为了白莲教未来而来,可不是为了吵架,意气用事而来!”
  韩天父怒视王金刚,喝道:“王金刚奴死在文县,白莲教众被俘被杀,无一幸免,你又是何人,焉敢自称是王金刚?”
  王金刚阴笑一声,短小的匕首在掌心转动几圈,而后握住把柄,锋芒的匕首直刺桌案,只一瞬,桌案便被洞穿:“我是陕西白莲教负责人,眼下直接教众三千,民间信我者已有十万余。”
  “十万?我好怕怕!”
  一位女子如同受到了惊吓,双手捂着胸口,对王金刚道:“王金刚奴死的时候,也不敢自称十万,你不过接王金刚奴的名字,也敢自称十万?”
  王金刚哈哈大笑,指着女子:“余丑母,王金刚奴是奴,我是王金刚,差一字,别千倍。”
  余丑母嘻嘻一笑:“我在山西,被茹瑺压在身上喘不了气,但好歹耳朵还是听得到的,陕西百姓害怕白莲教,岂会信你,说三千,我姑且一听,说十万,啧啧,吹破了天,也无人信。”
  王金刚还想说话,却听到敲打桌子的声音。
  佛母看着纷乱的众人,放下手中的筷子,道:“我们冒着风险在这里集议,若只是为了争吵斗嘴,是不是该换个地方?眼下白莲教已到生死关头,诸位再不齐心,怕会为朝廷各个击破,天下再无白莲。”
  余丑母不乐意了,当即发难:“佛母,不,方彩云,韩天父所言没错,白莲教遭难,与你那圣女沫儿有莫大关系,若不是她背叛白莲教,出卖了如此多情报,我等怎会到这个地步?若山东白莲教不给大伙一个交代,你方彩云最好是交出信物与名单,侍奉弥勒去的好!”
  “没错!”
  韩天父支持。
  吕程虽没有说话,却也没有反对。王金刚在此时,也保持了沉默。
  白莲沫儿背叛的事是绕不过去的,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不可能迎来白莲教整体的团结,这一次集议也就是失败的。
  佛母伸手倒了一杯酒,端起来之后,一饮而尽,而后直接将酒壶摔了出去:“你们找我要交代,我还想找你们要交代!”
  看着发怒的佛母,众人不由一惊。
  佛母起身,一脸威严:“自大明开国以来,哪里的白莲教能比得过陕西与山东?在王金刚奴拼死作战,血染红光,以死殉道时,你们在做什么?青州数十万白莲教徒起兵,震动整个大明,面对朝廷精锐,面对耿炳文的大军,我们不惧生死,以血开道,召唤弥勒,可你们都在干些什么?北直隶没有任何动静,江浙没有任何动静,山西没有任何动静!”
  “为了白莲教,为了弥勒降世,为了我们极乐的追求,山东白莲教血洒大地,你们却毫无动静!现在不过是被抓了一个圣女,泄露了一些消息,你们就敢对我发难?到底是你们看不到山东白莲教的成就,还是装瞎,看不到朝廷的畏惧?”
  一番话,令人低头。
  佛母还不解气,一脚踢翻了桌案,菜撒落一地,喝道:“青州一战,山东白莲教精锐折损过半,山西移民说百姓人心正是不稳,余丑母,你为何毫无动静?若起事呼应于山东,纵不可成大业,也必可了大乱山西!”
  “还有你,韩天父!你之教徒中,不少是打渔的吧,朝廷向北不断运粮,你为何不动?大明水师在外,精锐尽出,只要你一把火,朝廷多少粮食都将付之一炬,北方必将因缺粮而大乱,正是我白莲教起事最佳时机,你又为何不动?”
  “吕程,你在北直隶,信徒也不少吧。在朱棣、平安率军去蓟州,出关外的时候,如此虚弱的北直隶,又有移民在手,为何你也没有半点动静?”
  佛母看着不敢言语的众人,咬牙切齿:“纵观大明白莲,唯山东、陕西白莲敢于对朝廷宣战,敢于制造大劫难,以迎弥勒!可你们呢,一个个缩头乌龟,还敢说我的不是?若长期如此,莫要说是白莲沫儿被捕,就是我方彩云,也可能会被捕!”
  王金刚见其他人沉默不言,无力反驳,便开口道:“佛母说得在理,诸位,是时候让我们团结起来,掀起一次狂潮,彻底席卷整个大明,迎弥勒降世了!”
  韩天父沉吟了下,终抬起头,对佛母道:“我们不行动,并非是忘记了白莲要义与宗旨,而是因时机还不成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4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3/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