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442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这是鞑靼本部的后备军,撤!”
  脱鲁忽察儿听清楚了对方的叫喊声,虽然不知道阿鲁台为什么会预留一支后备军在捕鱼儿海,而不是留在呼伦湖,但如果被这群人拦住,一旦无法脱身,等哈什哈或阿鲁台腾出手来,朵颜卫就真的完蛋了。
  不能硬抗。
  乌巴图带着鞑靼兵开始追击脱鲁忽察儿,眼神中充满了痛恨。
  就在不久之前,一个浑身带血的鞑靼人跑到了呼伦湖,告诉所有人,朵颜卫出卖了鞑靼部,导致鞑靼中了哈什哈的诡计,幸亏鞑靼阿鲁台应对得当,才没有折损过大,现在朵颜卫要从捕鱼儿海跑路,一定不能让他们离开。
  乌巴图听闻之后大怒,得到鞑靼留守大将同意,带了一万余青年人埋伏在捕鱼儿海,为了避免暴露,还特意将马匹留在了远处丘陵的后面。
  可谁知道脱鲁忽察儿的直觉如此敏锐,眼看着对方要逃走,再也顾不上隐藏,一举杀出。箭破长空,留下了数十骑,追上之上,夺马便去追赶。
  青壮少年正是血气方刚,几十个人都给敢追两万人跑,脱鲁忽察儿跑了一段路才发现对方人少,当即下令停下来收拾掉这群尾巴,可谁知道乌巴图等人虽少,但却极是凶横,不仅箭法超绝,就连近战也毫不逊色于一流将士。
  脱鲁忽察儿终于想起来了,这个带头冲锋的不是别人,正是鞑靼的后起之秀,神雕手乌巴图,他曾在今年的那达慕大会上表现极是出彩。
  “撤吧!”
  远处传来了马蹄声,脱鲁忽察儿已经顾不上收拾乌巴图,只好带人连忙南逃。
  天快亮了。
  阿鲁台逃了出去,身边还有一万余人,剩下万余人少部被杀,大部四散而逃。远处就是呼伦湖,留守军士已然赶了过来,与阿鲁台合兵一处,也孙台等也绕路而归,重新聚拢起来。
  有了兵力的补充,阿鲁台开始组织反击,自己的军队虽然鏖战一夜,但毕竟还有一部分力量保持着体力,可哈什哈的军队就不一样了,他们是全部投入作战,彻夜不得休息。
  这里是鞑靼的领地,想要在这里击败鞑靼,哈什哈的力量还不够!
  面对鞑靼的反击,哈什哈的军队终于露出了疲态,不得不撤到西面丘陵处休养。
  双方罢兵,只不过是短暂的安宁。
  哈剌温山。
  一处密林中,宁王朱权手指盘弄,一枚黑色的围棋子不断翻动,看着眼前石头上的棋盘,猛地敲落棋子,对大将朱鉴道:“现在,该你出手了。”


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退的传统(二更)
  朱鉴,朱权的忠实拥护者与狂热追随者,文士装束,武夫模样。
  “不是死局啊。”
  朱鉴低头审视着棋盘,声音有些粗犷。
  朱权收起几枚棋子,起身道:“想要布置死局,这些棋子可远远不够。去吧,给朵颜卫一个教训,让他们老实点。”
  朱鉴咧嘴一笑,飞身上马,端坐于马背之上,对朱权道:“王爷在此等好消息便是。”
  朱权微微点头,送走了朱鉴与一万骑兵,然后唤来陈亨,问道:“给了他们几日,算算时间,也应该到了预定位置吧?”
  陈亨凝重地答道:“若途中没有意外,以他们的速度应该到了。”
  朱权一挥袖,就有人牵马而来,踩马镫而上,凝视着西方,沉声道:“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我发杀机,天地反覆。哈哈,走,我们去给哈什哈送行。”
  林间,万马齐动。
  哈什哈准备撤退了,一夜作战,瓦剌折损了两千余人,受伤达三千余,加上鏖战追击,人马困乏,已经不适合继续留在乔巴山附近,需及时后撤。
  阿鲁台看出了哈什哈撤退的迹象,想要送行,奈何也孙台等人不干了。
  一晚上的折腾,鞑靼的损失可比瓦剌大多了,不说大将智武竹被人割了脑袋,就说军士,折损多达七千余,还有被打散至今没回营的军士,算下来接近万人的损失。
  也孙台、马儿哈咱的意思很明确,你阿鲁台想去追,那自己带兵去,我们不跟。正因为跟着你,这才损失惨重,再来一次,可就真的要赔掉家底了。
  阿鲁台怎么劝说都没用,这两个人显然有点恐哈什哈症了。无奈之下,阿鲁台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哈什哈带兵撤出乔巴山,向西退去。
  人都要走了,怎么能少得了送行的。
  阿鲁台不讲礼仪,没道德,那是阿鲁台,作为宁王的朱权可是很有礼貌的,带一万骑兵,先哈什哈一步向西而去,打算在克鲁伦河附近给哈什哈送行。
  只不过送行的时间,选择在了夜晚。
  哈什哈紧绷着神经,戒备了一整天,确系鞑靼没有派追兵而来时,便放出巡哨,就地扎营准备过夜休息,没办法,这已经是两天一夜没合眼了,再熬下去,军士就要跨了。
  夜很静谧,秋风吹来了寒意。
  一支军队缓缓地出现在了哈什哈的西面,如同野狼,不断显现出自己的身影。
  若有人近距离观察,可以看到这些马的马蹄上,竟都裹着毡布,马嘴也上了马嚼子,轻易发不出大的声响。
  朱权身披雪白风衣,缓缓抽出了腰刀,高高举起,身后一面大旗哗啦啦招展起来,猛地向前一压,西风起,猎猎作响。
  没有发号施令,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也没有鼓动人心的豪言壮语,只有夹杂在秋风中兵器出鞘的锋芒,借着微弱的星光,反射着幽冷。
  一马动,万马动。
  骑兵雷动大地,猛烈的动静惊醒了哈什哈,刚刚醒来,钻出营帐,便向东面看去,竟不见敌人。而身后的动作越来越大,猛地转身,看到了骇人的一幕。
  骑兵杀掉巡哨的军士,如恶狼一般,扇形状冲入了瓦剌军营,骑兵见人就砍,见人就杀,无论是仓促上马的军士,还是来不及上马的士兵,亦或是还没怎么醒来的人。
  刀锋过处,血流满地。
  朱权眼神中冒着凶光,挥刀就砍断了一个人的脖子,驱马上前,左右杀敌,竟没有人能在其手下坚持三个回合。
  哈什哈借着燃烧起来的火,看清楚了那一面帅旗,四爪蟒旗,大绣“宁”字。
  “明军?宁王!”
  哈什哈彻底震惊了,宁王远在大宁城,隔着一座山,他怎么可能会出现在这里,还出现在自己撤退的西面!
  “丞相,快撤吧。”
  额日和木连忙劝说。
  卓力格图、岱森达日看着营地的局势,现在已是兵败如山倒,再想挽回主动权实在是太难了。最令人不安的是,宁王来到这里,谁知道他们到底来了多少人,万一人多,或鞑靼再来参与进来,就彻底走不掉了。
  “走!”
  朱权看着逐渐陷入崩溃的瓦剌军营,看向中心区域,那里已经围拢起了一批军士,不用说,哈什哈一定在那里。
  既然来了,怎么也应该打个照面吧。
  朱权没有任何迟疑,朝着哈什哈所在的区域猛冲,大明军士见状,纷纷跟随,如一把尖锐的刀,直刺了过去,沿途瓦剌军士根本无法阻拦。
  “哈什哈!”
  “朱权!”
  两人在远处,看到了彼此,火光照影。
  “听闻你是瓦剌王,现在看来不过如此,怎么,你要当丧家之犬吗”
  朱权毫不客气地喊道。
  咻!
  叮!
  箭矢跌落在马前,护卫克山冷厉地看着远方,道:“王爷,对面有神雕手,不可大意。”
  “朱权,这就是你的计谋吗?”
  哈什哈无法相信朱权的所作所为。
  他提前一步给自己通报了鞑靼与朵颜卫联手的消息,让自己保留了实力,得以与鞑靼厮杀。现在他又趁着自己虚弱,带兵来袭杀自己。
  明廷的人,果然是狡诈不可信。
  “丞相,走吧。”
  额日和木着急起来,宁王明显在拖延时间,鬼知道会有什么变故。
  “今日之仇,改日定十倍奉还。”
  哈什哈没有惺惺作态,当即下令撤退,至于那些来不及撤退的军士,他们的结局,就交给命运吧。
  瓦剌也好,鞑靼也好,向来都是如此,一旦事不可为,立马跑路。
  这个老传统,自元末时期的逃跑专家王宝宝开始就延续了下来,一直被继承,从未被放弃。
  哈什哈带人跑了,朱权带人开始追击,直追出了五十里,砍杀了上百人,这才收兵,放任哈什哈离去。
  朱权不是不想继续追下去,而是实在是有心无力。
  自己的兵力本就不多,一旦被哈什哈看穿虚实,那就有大-麻烦了。
  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是哈什哈……
  就这样吧。
  朱权有些惋惜,回军打扫残局,而陈亨等人军士已经用绳子帮起俘虏,编成纵队,通过统算,合计杀敌四千余首,俘虏五千六百余人,余者逃窜,无法分兵去追。
  对于杀敌多少,俘虏多少,朱权本身并不在乎这些,看了看天色,当即命令转移。此处已不再适合停留,万一哈什哈脑袋一抽,杀个回马枪,那自己岂不是白忙活了。
  令人意外的是,朱权即没有直接向东跑,也没有向南跑,而是出人意料地向北跑了。
  朱权的想法很简单,东面是鞑靼的,西面是瓦剌的,南面是大明,但如果鞑靼和瓦剌谁想捣乱,都会往南跑,既然如此,那自己就来点邪的,向北跑……
  反正回大宁的路不止一条,哈什哈给自己留下了不少吃的,路上耽误几天不碍事,就当欣赏下秋天的塞外风景了。
  宁王走了,脱鲁忽察儿来了。
  哈剌温山北宽南窄,虽然从北面进入哈剌温山相对来说更为保险,毕竟鞑靼追兵不太可能深入大山之中,安全没问题。但从北面穿山而过,需要走上几天几夜,也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但拜鞑靼追兵所赐,脱鲁忽察儿带人一路跑到了南面。
  现在好了,从这里回朵颜卫的营地更近,更方便了。
  追兵已经退走了,鞑靼的人也不可能追自己三百里路,只不过这次损失实在是不小。
  脱鲁忽察儿心都在颤抖,不是因为损失了几百军士,而是因为彻底得罪了鞑靼与瓦剌,北元就这两股势力当霸王,现在好了,自己全得罪了。
  眼下留给朵颜卫的活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臣服于大明,在大明羽翼的保护活下去。
  可是一想到宁王,脱鲁忽察儿就有些畏惧,那是一个不容有二心的家伙,而自己背着他与鞑靼做过多次交易,一旦被宁王拿到把柄,朵颜卫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只是眼下再无其他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脱鲁忽察儿带人进入了哈剌温山的一道峡谷,从峡谷逐渐深入,这里林木森森,即有无数动物,也有无数上等的草药,是一座天然的宝藏山。
  远处有十几个采药的农夫,应该是住在山里的避难百姓。
  脱鲁忽察儿并没有为难他们,甚至还命令军士不得惊扰,沿着曲折的山路继续前行,待经过一处狭窄的山道之后,便进入到了相对宽阔的区域,队伍逐渐拉开,连绵数里之远。
  密林遮盖,显得尤为清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4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2/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