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刘遂乃是耿炳文心腹大将,若斩刘遂,怕会……”
黄子澄连忙喊道。
解缙、郁新等人暗骂黄子澄白痴,这个时候还拿私人关系来说事,不是摆明了火上浇油,还打算拖耿炳文下水。
果然,朱允炆听闻后,当即怒斥:“那刘遂是他耿炳文的私兵吗?朕要管还管不了?”
黄子澄当即不再言语,再说下去,就不止是一条人命了。
朱允炆看向铁铉与徐辉祖,厉声道:“若你等掌军,刘遂当斩不当斩?”
铁铉与徐辉祖重重地点了点头,道:“当斩。”
虽然两人也知道,现在杀掉刘遂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甚至还可能引起负面作用,但皇上明显不在乎耿炳文的脸面,也不认可耿炳文的判决,准备重写判词。
既然如此,那就以皇上为准吧,反正那刘遂也不是个好东西,这样的害群之马继续留在军伍之中,鬼知道他日还会不会害死一堆人。
“既兵部与五军都督府都没有异议,又有什么可顾忌的?没了他刘遂,我大明将士就打不了仗了?”
朱允炆狠狠地瞪了一眼黄子澄。
黄子澄有些难过,原本想赢得皇上的夸奖,在百官面前打造自己睿智的形象,现在好了,被训斥了一顿不说,还稀里糊涂得罪了耿炳文。
耿炳文毕竟是侯爷,武勋中的厉害人物,能量也不小,一旦闹腾自己怕也会有麻烦,既然得罪了,那就往死里得罪吧。
“皇上!”
黄子澄肃然喊道。
朱允炆眯着眼看着黄子澄,有些不耐烦地问道:“还有何事?”
黄子澄严肃地说道:“臣弹劾长兴侯耿炳文,治军不严,奖罚不公,致使大明将士损伤颇大,应革去其山东都司一职。”
“前方战事未休,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解缙连忙走出来,斥责过黄子澄后,看向朱允炆,道:“长兴侯主持青州战事,虽有用人不当,惩治不严,但其功劳是不容抹杀,臣以为可下旨警告,不可额外加罚,更不宜临阵换将。”
徐辉祖支持解缙,道:“白莲教众虽非胡虏鞑子,但毕竟人数众多,耿炳文能稳住局势,封锁青州,可谓是能臣干将,不宜加罪。”
朱允炆也清楚这一点,耿炳文的能力还是可以肯定的,他虽不如洪武时期传奇将领,但毕竟也打了一辈子仗,不止一次担任一方将领,整体上还是不错。
“那就给耿炳文一次警告吧,若再有徇私枉法之事,决不轻饶。”
朱允炆并没有动耿炳文,他虽然老了,但还是一堵墙,有他在的地方,防御往往是极强的,就是历史中的靖难之役,朱棣也没有打下他防守的城,只能寻机在野外击败耿炳文。
铁铉、徐辉祖等人松了一口气。
耿炳文的存在,更像是洪武朝杀戮功臣的遮羞布,如果他也被清算了,那洪武老将,可就真的绝灭了。
朱允炆看向百官,询问道:“除齐王、青州之事,还有何事奏禀?”
郁新出班,道:“皇上,臣有两件要事奏陈。”
“讲。”
朱允炆微抬手。
郁新整理好思绪,开口说:“其一,广西都司屡屡要求增加军饷,更换武备。张辅再次提议于凭祥设置卫所,并驻守大军。然今年户部可支取额度有限,实属两难,还请皇上定夺。”
朱允炆有些意外,看了一眼双喜,双喜有些紧张,连连擦汗。
张辅上书请求更新武备,增加卫所,这种事不是一次两次了,之前皇上只同意了给广西都司拨付一批二炮局新式火炮,并没有同意张辅设置新卫所的请求。
所以当张辅再次上书的时候,这种事就直接归类到了“无关紧要”的文书堆里,并没有转呈朱允炆。
朱允炆对郁新问道:“广西都司想要追要多少军饷?”
郁新面色有些苦涩,沉声道:“三十万贯。”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问询了句:“户部还能支取多少银两?”
夏元吉严肃地盘算道:“皇上,今年已无银两可支广西。户部虽尚有些银两,却是些备灾赈济款项,眼下秋汛即将到来,若户部将银两给了广西,地方受灾将无银可用!”
朱允炆赞同夏元吉,道:“备灾赈济银两不可擅动,但广西都司的请求也不能不管不顾,这样吧,传旨广西都司,新设凭祥卫,但不享新军之策,不给军饷。”
“这?”
夏元吉呆住了,铁铉、徐辉祖等愣住了。
设置一个卫,那可是五六千人,后面还跟着一大家子,这就是两三万人。一群人都要吃饭,不给军饷,不给新军之策,那谁愿意加入凭祥卫?
第五百零二章 都是皇上的错(二更)
朱允炆没有开玩笑,凭祥卫自己想要,但朝廷不给钱。
话说,没钱真的不能办成事吗?
这可是军队啊,世界上最暴力的机器,没钱可以赚钱嘛,只要手里有人有武器,还怕没粮饷?
对于张辅,朝廷只需要给他一条政策就足够了……
郁新深深看着朱允炆,不在纠结于广西卫所之事,转而说道:“其二,大朝觐虽在十二月,但留给朝廷厘清过去两年,各地府县状况的时间已然不多,臣提议提前安排官员,专司核对各地财政、人口、田地、开荒等,以评出百强县与十优州府。”
朱允炆深以为然,距离大朝觐还有四个多月,但百强县与十优州府评选的数据处理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即要检查各地报给户部的数据准不准,又要与各地监察御史核对状况,若有些地方存在虚报、错报,还需要安排人二次核查,这样一算,四个多月的准备时间,确实不多。
“这件事确实应提前准备,然户部此时正忙于夏税统算,兼此繁杂之事怕分不开身,郁阁可有合适人选?”
朱允炆问道。
郁新思索了下,道:“臣以为百强县与十优州府评选,需核对数目庞杂,且应对比洪武朝时数目,查其增减,耗时耗力,若抽调户部人员核算,定会影响夏税核计,不若将此事交付国子监数学院。”
朱允炆眼前一亮,点头赞同:“准了。”
国子监数学院在钦天监马哈麻等人的执教下,虽不说培养出了什么高精尖数学天才,但基本的加减乘除还是做得来的,尤其是数学院的监生都已普遍使用了阿拉伯数字,借此机会,也可以给参与大朝觐的官员看看阿拉伯数字计算的优势。
最主要的是,国子监人多,加上这些监生又不是真正的朝廷官员,政治背景简单,与地方政治关系不紧密,偏袒、作假的可能性更低。
郁新施了一礼,便退了回去。
朱允炆欣赏地看了看郁新,此人虽在朝廷混了多年,老谋深算,颇有城府,但办事能力确实很强,而且能着眼于未来,未雨绸缪。
“继续奏事吧,解缙,你也说说。”
朱允炆见解缙有些犹豫,便出声喊道。
解缙出班,沉声道:“臣想恳请皇上,免去今年青州府农税与商税。”
朱允炆没有回应。
解缙解释道:“接监察御史宋正臣文书,青州府近十余年来,备受齐王朱榑欺压、劳役,加上地方官府依附齐王,沆瀣一气,欺上瞒下,搜刮百姓,强征民工营造府邸,死伤百姓已成三里乱坟岗!”
“齐王之乱,折损百姓与军士无数,停留在青州的百姓,又为白莲教徒蛊惑,想来这一战之下,百姓必是损伤不小,若想要恢复青州生机,则需给其喘息机会,再行赋税之重,民将崩溃。”
朱允炆有些心酸,目光中带着几分痛苦,道:“朕的百姓,朕都不知他们受苦多年!安全局,都察院,吏部,山东布政使,竟都没有陈言此事!如此祸事上演多年,谁应为此负责?”
解缙张了张嘴,不敢说。
总不能说,罪魁祸首就是你爷爷朱元璋,是他将朱榑安置到青州的,也是他给朱榑征调民工的权利,还是他下令地方官员要逢年过节给藩王走动走动。
这走动多了,不就出问题了。
洪武时期官员弹劾朱榑的不少,可朱元璋不以为然,最多训斥几句。这两年朱榑胆大包天,监察御史、安全局的人都敢黑,朝廷能知道才怪……
杨荣沉默了许久,见朝廷寂然,无人敢言,便出班道:“皇上,臣有话说。”
虽然在这种场合,杨荣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但凭借着兵部对他的重视,加上解缙、茹瑺都极欣赏杨荣,朝臣也不敢轻视杨荣。
朱允炆看着站在稍远位置的杨荣,道:“讲吧。”
杨荣面色变得严肃起来,道:“开封祸乱,无数百姓遭难,是周王之罪乎?青州祸乱,数十万百姓被奴役,是齐王之罪乎?在臣看来,非也!归罪至因,在于皇上!”
开篇一席话,震惊满朝。
解缙、郁新、铁铉等人猛地看向杨荣,目光中有些担忧。
大家知道你有才华,有能力,有大局观,可你小子也不能没有分寸啊,这是朝会,满朝文武,皇上还在那听着,你把周王朱橚、齐王朱榑的罪过,都按在皇上头上,这算怎么回事?
一些官员暗暗惋惜,好好的一颗朝廷新秀,其仕途将到此为止。
骂皇上,能有啥好下场?
铁铉也有些着急,茹瑺可是将杨荣托付给自己照顾的,这要是茹瑺还没回来,杨荣先被赶走了,等茹瑺从山西巡抚回京,自己还有什么颜面去见老上司?
朱允炆脸色也有些难看,虽然脾气好吧,但被人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是开封、青州祸乱的罪魁祸首,就差定性为刽子手了,这种不白之冤谁能受得了?
解缙见情况不对,连忙喊道:“杨荣慎言!周王之错,齐王之乱,天下已有公论,焉能不辨是非,牵涉皇上?快点认罪!”
铁铉在一旁也劝道:“莫要行差走错,快点请罪。”
杨荣没有理会解缙与铁铉等人的劝阻,而是毫无惧色地看着朱允炆,高声道:“臣无罪,自不会认罪!”
解缙、铁铉急得直冒汗,平日里挺好的杨荣,今日咋还发疯了。
朱允炆冷着脸,止住了群臣议论,问道:“周王、齐王的错,都是朕的过错?”
杨荣傲然道:“没错!”
朱允炆被气笑了,站起身来,俯视着台下杨荣,道:“你若不说出个缘由,朕就把你送到开封垦荒去!”
杨荣向前一步,高声喊道:“周王、齐王,既是藩王,又是皇叔,天下之人苦藩王久矣,敢怒而不敢言,只是因为皇上在给他们撑腰!若皇上真的体恤万民苍生,当立即下令,将各地藩王召回京师,裁撤藩王护卫,收回藩王土地,永绝无藩王之乱!”
“削藩!”
朱允炆原本怒火连连,瞬间消散,才明白杨荣的意图,他是想借此机会,彻底铲除大明的藩王祸乱之源。
徐辉祖打了个哆嗦,暗暗咧嘴,这他娘的就是文人,嘴里说着皇上的不是,手里已经拿着刀子在割藩王的肉了。
铁铉、解缙释然了,杨荣虽然措辞激烈,但目的却很高尚,而且一定贴合朱允炆的心意。
毕竟是削藩,达到这个目的,就是挨顿骂也值了……
以前朱允炆刚登基的时候不收拾藩王,那是立足未稳,刀还没磨好,现在朝廷不仅磨好了刀枪,还顺便打了一堆神机炮与火铳,又有齐王造反为借口,再不削藩,那就没天理了……
杨荣更是趁热打铁,道:“先是周王有野心,为世子揭发,终没掀起大风浪。现又有齐王领兵作乱,连累军士与百姓四万余,说到底,藩王分封乃是罪恶之本,皇上贵为天子,统揽天下,御极乾坤,为何看不到藩王祸乱之根本在于分封?”
朱允炆顺势应道:“分封藩王于边疆,拱卫大明江山,是太祖之制,朕也不好办啊……”
杨荣心中暗想:皇上啊,你真的好意思提太祖祖制吗?这两年来,改动祖制最多的就是你啊……
可这些话不能明说。
杨荣道:“皇上,若再不动藩王,齐王之祸他日再起,就是万民劫难啊。臣恳请皇上以周王、齐王祸乱为鉴,削减各藩王护卫!”
说完,杨荣撩衣下跪。
铁铉、徐辉祖见状,也纷纷站出来,齐声道:“臣等附议!”